第一篇: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案
教案设计示例一
[导入新课]
提问:
1、“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这句古代格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某市市民邓某,去中学接妻子和儿子,途中被货车撞倒。司机逃跑,围观者无一援助。后来一位妇女报案,公安部门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据说,其妻儿也曾围观。邓某不能说话,用手去拉儿子的脚,儿子没有认出父亲,用脚踢开了他的手。对这一幕惨剧你有何感想?
3、某汽车司机捡到了乘客遗失在车上的500元钱,心安理得地塞入自己的腰包。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来说,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
一、什么是法律(板书)
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提问: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
(学生分析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他们如何来管理自己的群体,教师归纳。)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同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介绍“法”的古体字的含义,说明法律是公平、争议和普遍划一的意思。
因此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行为规则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那么,“特殊”又是什么含义呢?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板书)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须按法定程序,依据宪法,创制国家的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板书)
提问:
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
触犯了法律。行为规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下面的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法律的这个特征。
2003年3月17日晚,被害人孙志刚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错误收容并送至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晚,孙志刚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市卫生局主管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19日晚,因孙志刚大声叫喊求助,引起被告人乔燕琴(救治站护工)的不满。乔燕琴便与被告人吕二鹏、乔志军、胡金艳(均为救治站护工)商量将孙志刚从201室调到206室,乔燕琴、吕二鹏分别到206室窗边授意该室内的李海婴等8名被告人(均为被收治人员)殴打孙志刚。随后,乔燕琴、吕二鹏与乔志军、胡金艳一起将孙志刚调到206室。3月20日凌晨1时许,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李龙生、韦延良、何家红、李文星等8人先后两度对孙志刚轮番殴打。20日上午孙被发现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后来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被告人的罪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李海婴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钟辽国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判处被告人李龙生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从轻、减轻判处被告人韦延良、何家红、李文星、乔志军、胡金艳有期徒刑3年至10年。
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辉,原广州市脑科医院江村住院部副主任张耀辉,原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负责人彭红军、医生任浩强、护士邹丽萍、曾伟林等6人,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孙志刚被错误收容并在救治站遭受伤害致死,经广州市天河区和白云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3年。
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涉及70位音乐人、55首著名歌曲的《同一首歌MP3—100首》侵权案2003年4月14日在二中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诉称,北京伟地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同一首歌MP3—100首》中,未经许可使用了包括小柯、三宝、高晓松等知名音乐人在内的70位音著协会员的55首广为传唱的歌曲。但是伟地电子出版社并没有向这些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音著协曾就此要求伟地电子出版社付费,但被其拒绝。北京中联鸿远光盘有限公司在接受复制光盘委托时,也没有认真审查,致使内容侵权的光盘大量复制发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停止发行、销售侵权出版物《同一首歌MP3—100首》;支付侵权赔偿金38万元;赔礼道歉;负担为制止侵权的合理支出5000元;负担案件诉讼费用。
伟地电子出版社辩称,MP3光盘作为新型的数字载体,不是录音、录像带,从技术上讲,不能认为MP3光盘是对原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
二中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他人已发表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二中院一审判决,北京伟地电子出版社赔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11.8万余元,赔偿合理费用支出2500元,驳回原告中国音著协的其他诉讼请求。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三)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板书)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出示图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具有权威性。这一点,在国家处理的大案要案上体现得非常清楚。
教师介绍厦门远华案、胡长清案。
通过学习法律的特征,我们对法律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请同学们记往“法律”这个在法律常识中最基础的重要概念的含义。
小结: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的含义,并明确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二篇: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反思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反思
西流河二中 张泉林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体讲了法律的特殊性。在学习了上一框题“面对公共生活”时,让学生了解了规范我们公民行为的准则有很多,在这些行为规范中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本框题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讲授这一框题时,我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然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
我把教学的速度放慢,又搜集了一些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和理解。在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纷纷去说、评、议,学生在形象直观教学中体悟知识要点。
法律是一种抽象的条例,所以,我觉得讲授法律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法律知识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学生在对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案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概括的能力。
第三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识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2、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教学重点: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回到欢乐思想品德课堂。上一节课我们结束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的学习,知道了要想分清是非,不仅心中要有杆秤,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而且还要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那是不是做到这些就能够分清是非呢?
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个人的安危来说,仅仅靠分清是非,也就是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时《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
现在再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些规范的名称:《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中学生守则》、《生产安全纪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思考一下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吗?
师:所谓行为规范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而法律却和一般的行为规范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的“特殊”表现在哪里呢? 特殊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说它特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师: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立法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这里的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和讨论法律草案、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公布法律四个步骤。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特殊
(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出示图片)
部门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群体法:宪法、刑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请看下面视频: 观看视频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审判前郑筱萸是什么身份?
2.郑筱萸犯罪之后也要接受法律的惩处,这说明了什么? 插播视频:《郑筱萸被判死刑》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具体含义: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特殊
(三):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2.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触犯了法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的教学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陈建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人民法院是依据什么对陈建明进行审判的? 3.人民法院在这个案例中是一个什么机构?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那国家的强制力除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图片,找出图片中属于国家强制力的内容。展示图片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学校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可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学习现在我们知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欢乐思想品德课堂就要结束,让我们从今天起,不仅要分清是非,还要以法为伴,与法同行!板书设计: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第四篇:法律是一种管理资源
法律是一种管理资源
企业和谐稳定发展要高度重视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其实法律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法律风险意识、不去发现法律风险和发现不了法律风险。企业要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必须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管理资源”,应当充分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机制,将事后补救关口前移,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控法律风险。法律管理上台阶要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表现,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治企、合规经营能力和水平的有力保障。法律工作要上台阶,就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以文化促管理,助推企业大发展。
提升法律工作水平要提高法律人员从业素质。要提升法律工作水平就必须构建一支既懂法律又懂管理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队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由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全面风险管理员和普法联络员等组成的专(兼)职法律工作队伍。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切实落实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打造学习型法律团队,鼓励符合条件的员工报考企业法律顾问,为法律工作者再教育提供保障。我们还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法律事务工作要深入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近几年,九江石化法律事务工作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助力企业大发展。2013年九江石化法律部门重点参与空分合资装置项目,及时识别合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参与合同合资方框架协议的签署,为合资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筹备工作。法律工作在企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增强,企业的安全也就更加有保障。
第五篇: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同样,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它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特殊性
社会现象一般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基础,一类是上层建筑。这是无一例外的。但语言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于上层建筑没有关系。这两者的发展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或改变语言。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我们所说语言的“特殊性”,是它作为交际的工具,是为全社会的人服务的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在此之前的是中华民国时期。无论是旧时期的国民党统治,还是如今的共产党领导。虽然他们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不相同。但这两种变化在本质上并不影响语言。人们过去说什么样的话,现在还是会说什么样的话。
二、全民性
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在语言面前,人人完全平等,都有自由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利。它是全民性的交际工具,所以不分阶级。
语言的产生就在阶级出现之前,另外,语言的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也没有阶级性。语言是工具,是抽象了规则,规则是没有阶级性的。自然,言语也就没有阶级性。二者的关系:
1、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
2、言语是语言的结果;
3、语言是言语的规则;
4、思想是思维的结果。用言语表达的思想有阶级性,如毛泽东思想代表的无产阶级,以及蒋介石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他们是为不同的人服务的。为表现思想而出的言语是没有阶级性的。它只是一个工具。思维后的思想才有阶级性,但大多数人以为言语将其表述出来,就错误地认为言语也是有阶级性的。这是不正确的。
三、做工具的不同
众所周知,生产工具标志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关系,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经济文化发达了,出现了互联网、路路通等。在这样的发展水平下,语言的词汇也变的丰富起来。但这与语言的先进落后是没有关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也有其特殊性。
因此,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