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想要提高课堂效益,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常规武器”就是备课、讲课、作业等基本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落实。
1.精心设计主体性教学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制订好教学目标,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识,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程序。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要领会课程改革的思想,贯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使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初步体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探究,发展探究能力。在制订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
要把握好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化学概念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在教学中开始出现酸类物质时,不要急于给“酸”下严格的定义,只说明“像硫酸、盐酸这样的化合物属于酸”即可。原理性知识教学要与元素知识相联系,做到深入浅出,防止出现偏重思辩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要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注意联系实际,纠正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简单做法。化学计算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意义,避免繁琐的数学运算。化学实验技能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予以落实,防止形式主义或过高的专业化要求。
在设计教学时,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常规备课主要强调备好教材。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备好学生,备好学生的“底子”,认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是仅从教学任务出发,而是要考虑教学的“起点”,瞄准教学要求的“靶子”。立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纲领性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差异,学生与教材的差异等进行分析。在这些关系网中寻找到最佳“立足点”,引领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2.精心组织主体性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总是要充分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必须把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小组合作、师生研讨、总结提升、当堂检测、布置作业等环节。学生分组学习最好是好差搭配,让他们取长补短。
3.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等来设置学习情景。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营造和谐氛围。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注意以下几点:①问题设计要有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在研究了本课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够引领学习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下去。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条理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关的,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层层渐进,使问题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注意理清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联想。设计了这些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后,要经过小组讨论探讨、合作、思考,全班交流最终得到解决。
4.精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性教学也要求转变学习方式,而要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纲的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增强,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培养。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在探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
5.精心实现教学的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现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有:你能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举例吗?你能写出来或说出来吗?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有那些补充?这些调动学生参与的语言扭转了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教师把讲述的内容转化成问题,用一定的情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以设定的活动环节来实现教学目的。
第二篇: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和学既统一又对立。当教师的方法得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会达到和谐统一;当教师的方法简单乏味、无创新时,教和学就成了对立,学生们就会感到是教师强迫他们学,而他们本身又不爱学。在教和学的关系中,学是主体,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只能占四分之一的地位。很多教师都以为,好学生是自己教会的,学习后进的学生是天生的差,是脑子笨。其实,只要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就能明白,不管我们怎么教,如果学生本人不动脑筋,不想学,那么他(她)是什么也学不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作用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这就要求教师把重点放在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上。组织教学活动就是指:在一节课的什么时间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是朗读还是游戏;活动是在座位上进行,还是离开座位到黑板前面进行;是多让好学生在课上发言,还是多给差生一些发言机会;是听说领先还是语法领先;是英汉互译式的上课,还是只讲英语,多给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等等。
1.朗读 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集体和个人活动都要有,集体活动往往为课堂营造一种气势,集体朗读课文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每次上课的时候都让学生朗读前5课的短文和句子,学生们就会感到他们在一个一个地征服敌人,而每一篇会读的短文又是他们成功的硕果。在朗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学生念的每一个音是否准确要有正确的判断,然后纠正错误的发音。另外,发觉大家朗读的声音突然变小了,就应该知道学生对此句不熟悉,则应反复带读几遍。同时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是否发音。总之,朗读多了对学生有利,也便于家长的检查。许多学生都把朗读作为一种骄傲的资本,如果家长或教师让孩子念英语,他会很乐意地找出他最熟悉的段落朗读。朗读的用途很多,一方面,当班里的纪律较乱时,只要一开始朗读,秩序就会逐渐地好起来。朗读可以使大家团结一致,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另一方面,朗读可以使别人了解教师所教英语的水平。读音的正确、语调和语气的变化都能体现出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所下的功夫。再者,朗读还可以成为家长检测孩子学习的手段。要注意的是朗读要分段进行,在两节课甚至四节课中,要把朗读分成几次进行,不要顾前不顾后。
2.活动 少儿学英语是坐不住的,他们能保持纪律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3~5分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来协调。当纪律特别好时,就可以马上开始搞游戏活动,一旦纪律有问题时,就马上组织朗读,或用笔头练习的方式来解决。笔头练习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迅速安静下来。一般来说,在课堂上不应有太多的笔头练习,上课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应尽量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许多复习、拼写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听、说来完成。
在组织活动时,要事前进行设计,不打无准备之仗。每做一次活动,就让它成功一次,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天天期盼着来上学,进行活动。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通常以5~10分钟为宜。活动时间太短了,学生的兴趣还没有起来,时间太长了,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特别是喧闹的场面会给旁观者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通常来说,每上一次课就应该有几次小规模的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不要安排得太近,更不要在上课的开始就从事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是用来调节课堂气氛的一个手段,它只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一上课就进行游戏,就不容易很好地控制课堂气氛。游戏应在学生学习比较疲劳、乏味时进行,而不应该代替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但也不要把几个游戏都放在后面一起进行,这样会给孩子们形成一种错觉,前面是学习,后面是玩,后面的活动不属于学习范畴,所以纪律就会有些松弛。
游戏活动应该围绕着教学的内容来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许多教师反映,一做游戏活动,课堂纪律就无法控制。其实,纪律的好坏是跟教师的要求有关,如果大家是因为游戏非常兴奋,教师可以不必管他们;如果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就有必要停止游戏活动,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表扬一些好的组,甚至表扬哪一边比较好,再把评比纪律也告诉大家,然后再继续游戏。有时学生的纪律差并非游戏所造成的。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走到某一个孩子旁边问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坐在旁边观看,岁数稍大的孩子能管住自己,不说话,认真听别人讲,可岁数小的学生因为教师不在附近就随便说话、打闹等。因此教师无论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还是在教学时都要照顾到整体。在设计每一项活动时,要看看是不是全班同学都能参加,是不是有什么行不通的地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能将娱乐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等。如果教师组织活动通常都跟英语学习无关,与课文的内容无关,那么活动就显得不太自然,成为是为活动而活动。其实常规的集体活动的种类有很多,在教材中,仅仅介绍了几种随时可以与教学相结合的活动。
第三篇: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和学即统一有对立。当教师的方法得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会达到和谐的统一;当教师的方法简单乏味、无创新时,教和学就成了对立,学生们就会感到是教师强迫他们学,而他们本身有不爱学。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作用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重点放在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上。组织教学活动就是指:再一节课的什么时间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是朗读还是游戏;活动是在座位上进行,还是离开座位到黑板前进行;是多让好学生在课上发言,还是多给差学生一些发言机会;是听说领先还是语法领先;是英汉互译式的上课,还是只讲英语,多给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等等。
1、朗读
朗读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每次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前5课的课文并借此检查学生的发音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朗读可以调整混乱的课堂秩序。朗读可以使别人了解教师所教英语的水平,还可以成为家长检测孩子学习的手段。要注意的是朗读要分段进行,在两节课甚至四节课中,要把朗读分成几次进行,不要顾前不顾后。
2、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要事前进行设计,不打无准备之仗。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通常以5—10分钟为宜。通常来说,每一次课就应该有几次小规模的活动。游戏活动应该围绕着教学的内容来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
1. 布置一些写写画画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画一个动物,或者画水果、文具用品、各种球类等,在图的下面注上英语单词。2. 布置一些搞竞赛用的作业。
3. 布置一些听录音、朗读课文的作业,并让家长配合检查一下。4. 鼓励学生预习下一课的新内容,学习新单词。5. 可在下课前用英语说说下次要带的新东西,重复几遍。
《学员成长日记》的使用
1、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听磁带或看碟片(至少15分钟)有家长签字为有效,培养学生在家学英语,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教师应强调在家学习的重要性。
2、教师-学生-家长可在《学。。》上互相留言,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于第一节课间批阅,对家长留言要给予及时回复。对于《学。。》中的各栏及时填写。学生将所得奖励(五角星、小红花、好孩子)按要求贴在《学。。》的后面奖励中,以便学期总结。
3、作业本:预备级2-3本,一级以上3-4本(听写本、家庭作业本2套、课堂作业本)
第四篇: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青年教师培训讲话稿
课堂纪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青年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困惑比较多,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的现象感到无从下手。我从事教育教学二十多年来,对此颇有体会,在此,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一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不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教师应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呢?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喜悦的心境中全心身地投入学习。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备课是为上课服务,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有前瞻性地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事件等等。也可以简单地说,备课不是形式,备课确实是为了上好课,这样的准备才可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有效的课前准备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有意识的营造好教学情景。预备铃一响,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多种导课的技巧,可以由已知引出未知,如从复习检查旧课中引出这堂课要讲的未知,或者根据学生作业中错误多的反馈信息,给予直接的更正与解答,在此基础上引出未知和新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设疑引出,依据授课的内容及其课后的问题练习设置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和教师共同探求知识的愿望与要求。
三、要及时从多方面调控课堂教学。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从多方面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①控制环境,主要控制师生双方情绪。②控制知识,教师传递知识信息要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及传输速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③控制思维。思维调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积极状态,保持连续性与及时性。
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的六种方法:
1.教师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2.运用短暂的沉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这能引起学生注意所学内容,激发思维。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细语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提出问题后,有意地停顿,暂不要求谁来回答,只需考虑。
3.教师讲到主要词语或句子时运用高音以避免学生精力分散,运用这一技巧淹没学生的吵闹声。如果学生是窃窃私语,这办法效果更好。
4.用微笑的面容、用爱抚的眼神、用柔和的声音,增强亲和力,使教师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
5.在逻辑上与讲课的内容保持一致。运用幽默、笑话等寓于讲课之中。6.发现精力分散的学生,上前用手爱抚,用手势制止,用眼神制止等行为示意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控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调节课堂中出现的“离轨”行为,使课堂教学保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方向上。
1.练习的控制。控制练习的范围应限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考虑这些练习与该单元的关系;练习的难易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练习速度应考虑规定单位时间完成的练习量。
2.教学反馈信息的控制。首先,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反馈信息。其次,反馈信息必须是简洁的,应体现出科学性。再次,反馈要及时,只有及时才能强化学生正确的认识。
3.教师的自我控制。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以随时修正讲授速度及方式。因此,课堂教学应要求教师板书科学、举例生动、表述精要、作图清晰,切忌随心所欲、海阔天空。
4.纪律的控制。课堂纪律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两个系统对教学信息的输出、接收和反馈。因此,课堂纪律必须由师生共同努力来管理,无论从个人或集体意义上说,师生间的热情和融洽的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纪律的基础上。整个教学控制系统中,师生间信息交流频繁,就能使系统维持稳定,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就越能保证。切忌大面积的训斥,大面积惩罚(罚站、哄离教室),切忌教师面对学生“离轨”行为无奈而弃之课堂,切忌动不动找班主任汇报,交班主任处理,越这样,日久天长,越降低授课威信,影响调控机能,失去管理尊严。
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十法: 1.目光注视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的,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的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如果在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教师亲切的目光一定可以使学生情绪安定,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
2.情绪感染法
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学生关心的目标。他们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自己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一致。使学生看到老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形象;要充满自信,使学生得以健康向上的精神;要温和,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
3.趣味激励法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学生不可能在每节课内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如一段故事,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振奋精神,产生良好的心境,提高学习效率。
4.目标指引法
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要明确本节学习的目标及要求,利用语言及其它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产生为达到目标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有意注意和主动思维。
5.疑问法
疑问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巧妙的设疑是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设置一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设疑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地设疑会破坏教学,影响学生的思维。
6.停顿吸引法
由各种原因造成课堂教学比较混乱时,教师可采用突然停止讲课,等学生感到意外,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此时教师特别注意不要批评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乱教学思维。
7.激励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鼓励。这不仅是对某个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大家的激励,使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成功时候的赞扬能使学生进发继续向上的欲望;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激励更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强不息的信心,激起学习的欲望。
8.板演法
恰当地选择时机板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调整。
9.语言表达法
语言条例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概念;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应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顺口溜等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些技巧。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和感动,使人兴趣盎然,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使用得当。
10.暗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暗示可以使师生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如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语言暗示“你能够做出”激发学生刻苦钻研;若课上某些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的眼色或手势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暗示给与学生自尊,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效果有密切关系。教师心理状态稳定,情绪高昂,自然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之亢奋,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能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锻炼意志,增强自制力。要知道,征服学生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师道尊严,而是教师高雅的气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讲课艺术。只要教师具有心理优势,临变不乱。就能够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化解不利因素,巧妙地驾驭课堂,创造理想的课堂气氛。
养成课前“静一会”的习惯。安神静心,酝酿情绪,默想教学要点,步骤等,是进入良好的教学境界的必要条件。有些老师对此不大在意,临上课了,才匆忙拿教案,上课后情绪久久安定不下来,这是一种松散疲踏的精神状态,所以不能把“预备上课”视为细微小节,应把它当作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讲好课要充满信心、充满自信。认真扎实的课前准备,是讲好课的基础。对于备课,不仅应从狭义方面(全面把握教材,熟悉了解学生,选择适当方法,然后写成教案)理解,而且也应从广义方面(教师平时多方面的学习探索,如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学规律和方法探索,语言表达的锻炼等)理解。课堂上的思若泉涌,挥洒自如,是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规律,方法的执着探求紧密联系的。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颇有收获,就可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以展风采。
总之,课堂的组织艺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因势利导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中要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如何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范文
浅谈如何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计算机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依据其特点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高效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个学龄阶段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同其它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多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现有的计算机教材很少顾及到地区的差异、学生知识面的差异、学校实验设备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精华、要点,避免面面俱到。这一点跟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就存在明显的差别。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强调的是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各种应用所涉及的知识点彼此间较独立,联系较少。因此,我们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点的挑选存在比较大的空间。我们可从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学校实验设备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避免全盘照搬教材,否则学生就会因为知识点太多、太难、实验设备不支持等因素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或掌握了却派不上用场。如:讲授查询语句select的时候,其后面可带的参数有十余个之多。如果每个参数的意义都跟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因要记太多而记不住,或因个别参数难懂而没办法理解,对这个select语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掌握率就会降低,教师多花了时间却又达不到目的。在讲授select这个知识点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select语句在实际编程的应用,挑选了教材中两个较常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参数进行讲解,其它参数一概不讲。结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语句并能灵活运用。以“任务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目前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1] 这里的“任务式教学”是指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不机械、孤立地按照课本中的顺序一个一个来讲,而是先设计一个包含所讲知识点的“任务”,讲授之前先明确向学生下达这个“任务”,然后分析“任务”,分解出“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接着讲授这些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完成“任务”。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任务”决不是指课本上的某个例子或是课后的某个习题,而是一个能够综合所讲知识点并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深层关系的较大型综合应用例子。“任务式教学”的好处是:“任务”一提出,就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有典型例子可以参照,理解起来即深刻又轻松;在完成“任务”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当讲授window通讯协议这个章节时,我先给学生布置
了一个“任务”:设计一个网上聊天系统。“任务”一提出,学生兴趣非常高。我结合聊天实例讲授各个知识点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又如:讲授数据库编程这个章节时,里面的知识点多而且细,如果脱离具体的应用来讲授这些知识点,学生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很难上升到灵活运用的层次。于是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开发一个商场管理系统,然后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再逐步讲授知识点,结果学生很直观地接受知识,而且对知识的运用有深刻的体会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课堂上巧设疑问,多用形象比喻。如:讲授操作系统原理时,可以提问学生:假设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阅览室和藏书室,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去管理呢?这样必定有同学提出要一个图书管理员,接着可以把图书管理比作操作系统,内存比作藏书室,CPU比作阅览室,管理员比作应用程序。它们统一由图书管理员管理,即由操作系统管理,这既清楚又形象;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本上有的内容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必须抓住重点,换一种比较浅白的说法,如果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就要坚决不讲。如果只是机械照搬课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不但接受不了,还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作业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太困难完成不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设计一个难度适中的作业,让学生经过努力最后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课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数据库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三种程序结构的基本格式和功能时,我设计了一道综合这三种结构的程序题让学生自学完成,碰到问题时再和我一起讨论,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达
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计算机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