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地图》教案
《我的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法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点、线、面和手工制作手段等美术语言创作自己满意的地图。
学生在表现中如何能够画出地图的标识物。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道具等。学生:制作材料及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平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三、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四、借图神游,情趣评价。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评价的重点。
五、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实录景象,引发感知。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好地方风景航拍带和小动物生活环境带供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知,对家乡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现代建筑产生热爱之情,对小动物生活环境产生情趣性的探索。
二、欣赏范作,了解方法。
教师出示范作:一件是趣味性的“沙盘”,一件是想象性的“沙盘”,另一件是情趣化的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欣赏,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一些较难处理的地方教师应作讲解示范。
三、想象表述,合作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场景、线路作一表述,并加入想象的内容。也可以将梦中、书中感受到的场景或小动物生活场景作一表述。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自己个性的美术语言和制作媒材进行大胆表现,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力争制作或绘制一件富有情趣化、创造性的地图。
四、展示作品,游戏评价。
学生作品制作好,开展“地图评选大赛”活动,学生可把自己地图的制作方法、内容、情趣及自己的想象、愿望向同学表述,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是作品的魅力得到展现,不足之处得到完善。鼓励表现进步的、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作品,学生在欣赏、评价中得到提高,兴趣倍增。
五、课后拓展,树立理想。
课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来写一篇故事,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前景作一构图,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地图教案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及山顶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掌握等高线和等深线、海拔和相对高度基本知识
3、了解掌握山地五种基本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并能在实际中判别
4、初步学会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5、初步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等高线特征 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
(2)相对高度(3)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对,我们知道地图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三个基本要素,而且地图是反映地面景物的工具,同时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有海洋,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高度约是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4000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有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是怎样测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地面的高度采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计算,那么什么是海拔,什么又是相对高度呢?请大家看示意图。
[小结] 地面上的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即海拔,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高度即为相对高度。
[板书]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二、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承转] 前面所提问题中,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指的是海拔,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那么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而相对高度则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在地图上一般都可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板书]
3、区别:海拔以海平面为标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的不同而不同
三、等高线地形图
[承转] 地面经过测量,测出各地海拔,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高线。而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深线。而把利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
1、等高线
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实验练习] 请大家取出达标练习,翻到第10页,讨论完成第七题 [板图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边练边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的不同位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承转]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承转]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
[承转] 山谷: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呈“V”字形,“V”字尖端指向山谷上游。
[承转] 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的过渡低处部位。
[承转]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
[小结] 现在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表现为不同的形态,请大家伸出右手,握成拳头,我们用拳头来记忆,这就是右手法则〈拳头演示讲说〉
[教师提问] 而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比较缓。这就是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内容。[作业] 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内容
第三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案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出示课件:
黄河是()的摇篮,她养育了()。)的
第四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营上镇海丹小学——姚艳梅
教学内容: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阅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有一种情感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出示课件图片)
看到祖国的地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我站在祖国地图面前》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提示)
(一)要求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评朗读情况。
(二)检查朗读。(课件出示)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 摩天 健康 三峡 泰山 宏伟
指名分节朗读,并评议读书情况。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请再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全诗的三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读文交流
过渡: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的地图,感受祖国疆土的广袤与山河的壮丽吧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出示课件)
(3)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老师读的时候,你都看到了什么?
读后学生交流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形各有各的魅力,大家想欣赏一下祖国不同的地貌吗?(配乐课件展示沙漠、高山、湖泊„„)
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生:骄傲、自豪)(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指名读、评读、齐读(6)师生对读(出示课件)
(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3、学习第二小节
师过渡:我们刚才粗略地领略了祖国大江南北的风光,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祖国壮丽的山河。(出示第二节课文)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说一说本节内容介绍了哪些祖国的山河?
珠穆朗玛峰 南沙诸岛 五岳 三峡 泰山
(3)相机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让我们到祖国的最西面,来领略珠穆朗玛峰的伟岸吧。(出示图片)
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
(生:高不可攀等)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让我们来到祖国的南端,看看那里的迷人海岛风光。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展示南海岛屿图,理解珍珠串的意思。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读五岳竞雄奇江河扬风帆,(出示句子及图片)
你知道五岳是那几座山吗?祖国的江河你又了解多少? 师:展示五岳、江河图片。师:读沿江而下看三峡之险(展示三峡图片、视频)体会险 师:读登上泰山,望日出壮观(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体会壮观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二小节。
分男女生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师过渡: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不是有话要对祖国妈妈说呢?请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祖国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祖国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师:我们神情的看着祖国妈妈,相信大家将来一定能把祖国打扮的更加美丽。
再读第三小节
四、美文诵读:
多媒体配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五、总结: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
板书设计:
13、我站在祖国地图面前 五颜六色
形象语言 壮丽河山 宏伟蓝图 赞美祖国 建设祖国
第五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1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2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作者看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通过真切的、充分的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积累语言,培养想象力,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等词语。
【重点难点】
弄清每节诗的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中国地图、小朋友图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读本单元导语。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什么?谁能指出版图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名一同学完成。)你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想到了什么?
3.师:曾经有一位小朋友也站在祖国的地图前(贴小朋友图),看着祖国的地图,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感慨,并写下了一首赞美祖国的优美的诗歌。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歌吗?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想办法记字形,再与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想想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先小组合作,再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5.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教师相机指导。
3.重点指导书写“泽、健、康、懂、泰”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本课会写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二、读懂课文,体会感情
1.自由轻声读课文,全诗有几个小节?每小节主要写什么?读后汇报交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3.分节朗读,品味语言。
(1)学习第1节。
①请一位喜欢第1节的同学读这一节,并向大家汇报:你从这一节中了解到什么?在挂图中分别指出沙漠、高山、平原、沼泽和海湾。
②讨论:你从“……”读懂了什么?诗歌把什么比做巨大的摇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找出这一小节的总起句。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2)学习第2节。
①自由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的?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②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从每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③美美地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祖国的山河美,体会诗句的语言美。
④练习背诵这一小节,有兴趣的同学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诵。
(3)学习第3节。
①默读、讨论:文中指的“妈妈”是谁?“给妈妈做件衣衫”指的是什么?你感受到什么?
②有感情地在四人小组里互读、互评。
(4)学习第4节。
①“依偎”是什么意思?
②用依偎在亲爱的妈妈身边的感觉读好这句诗。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互相评价
四、拓展延伸
1.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到采集本上。
2.你还想对祖国有更多的了解吗?可以去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再用课余的`时间与小伙伴交流。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3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图片,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事什么,看完图片后回答问题。
2、板书课问题目。这就是我妈伟大的的祖国,今天我们学习《我站在做过地图前》这篇课文。
二、出示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新词。
3、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依据自学提纲,展示汇报交流。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检测反馈。
1、听写生字:漠、湾、健、康、峡、泰、懂、宏
2、词语听写: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
3、比一比,再组词
沼 ( ) 褐( ) 诸( ) 泰( )
诏 ( ) 渴( ) 著( ) 秦( )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4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祖国的辽阔与美丽。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提纲
找出描写祖国秀美山川的语句,把你的体会写在有关的语句旁,边读边勾画,要有的放矢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自主学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小黑板 :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3、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4、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骄傲、自豪 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高不可攀 有感情地朗读
美、迷人、多
结合实际谈一谈
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学会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练习写生字两遍。
4、 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沙漠( )的高山( )的湖泊
( )的平原( )的沼泽( )的海湾
5、连线
珠穆朗玛峰 望日出
五岳 撒开珍珠串
南沙诸海岛 竞雄奇
登泰山 举手能摩天
板书设计: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山河壮丽 祖国象妈妈
平方千米 蓝图宏伟
教学反思:教学时,让学生画出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自己品读,体会它们的美.诗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体会省略的内容,从而丰富诗歌的内涵,感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