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的运用》教案
《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材分析】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而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认识图例和注记则是地图学习必须要掌握的三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辨别方向有两个层次:一是能正确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二是能正确地在地图上辨别两个点的相互位置。量算距离要求能够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上进行正确量算。同时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地图,其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求通过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的地理信息差异,根据需要选择地图并能从中获取所需地理信息。【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过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因此能够比较快速的利用经纬线来判断方向,结合生活中常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针对在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是没有问题的。
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计算,对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是较为容易的。关键在于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比例尺所呈现的内容详细程度是不一样的,这里需要用心设计。另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正确的地图,并从中获得所需信息,老师应该针对这点训练学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几种方法以及判读方法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和三种表现方式 了解不同比例尺所承载的信息差异 识记常用的图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正确判读方向
会正确量算距离
初步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能够从地图上正确查找并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量算的方式,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通过读图、判别等方式,培养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难点: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关系 【设计理念】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形成固定的S-R联结,知道认识事物。在认识地图的过程中,本课的设计用“试误”的方法,让学生“出错”,结合学生的错误展开本课的主要内容:地图的三要素。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知识点,最终达到会画地图、会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查找和获取所需地理信息的目的。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该课针对“有用性”进行设计,学会认识地图,学会使用地图,并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地图素养。【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力以解决共同问题,并形成竞争意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问题引入“课前一画”
学生能向初次到达通才学校的老师介绍咱们学校吗?能在地图上表示初中教学楼和操场之间的位置关系吗?试着将其画出来
二、承转:
老师没法用这地图找到方向,来到校园该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到达教学楼呢?
三、自学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8到30页的文字部分,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并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内容
老师带领下,检查学生学习成果。老师给予奖励
四、“对学”——地图上的方向
学生在三幅图(有经纬线的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地图)中尝试着判断两个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老师个别指导
学生之间相互纠正答案,说明理由。老师给予奖励
老师带领下小结判断方向的步骤
五、“群学”——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以冬奥会为主题,引入学习内容,学生就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相对应的问题。老师在小组中个别指导、解决疑惑。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说明自己的理由。老师给予奖励
老师小结在做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比例尺大小和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六、反馈练习
学生回忆学习内容,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
七、课后一画
现在大家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那么请再一次仔细地较为精准地画出咱们学校的平面图。
第二篇:地图的运用-教案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第一课时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地理组
杨亚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在地图上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上辨别方向。〈教学难点〉:在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上辨别方向。
四、教学过程:
(引课):大家喜欢上体育课,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演练向左向右转,再向北转……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能够用很多方法判断方向,那地图上呢?
学生阅读25页第一段,找出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1、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举例一张南充市地图,请同学们判断各个地理事物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用楼盘平面图来引入,介绍指向标的用途,使学生自然过度到本部分知识。学生活动:跑跑卡丁车。
3、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复习:经线、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活动:判断图中ABC三点的相互关系。
五、板书设计:
第三篇:地图教案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及山顶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掌握等高线和等深线、海拔和相对高度基本知识
3、了解掌握山地五种基本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并能在实际中判别
4、初步学会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5、初步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等高线特征 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
(2)相对高度(3)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对,我们知道地图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三个基本要素,而且地图是反映地面景物的工具,同时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有海洋,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高度约是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4000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有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是怎样测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地面的高度采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计算,那么什么是海拔,什么又是相对高度呢?请大家看示意图。
[小结] 地面上的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即海拔,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高度即为相对高度。
[板书]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二、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承转] 前面所提问题中,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指的是海拔,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那么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而相对高度则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在地图上一般都可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板书]
3、区别:海拔以海平面为标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的不同而不同
三、等高线地形图
[承转] 地面经过测量,测出各地海拔,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高线。而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深线。而把利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
1、等高线
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实验练习] 请大家取出达标练习,翻到第10页,讨论完成第七题 [板图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边练边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的不同位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承转]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承转]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
[承转] 山谷: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呈“V”字形,“V”字尖端指向山谷上游。
[承转] 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的过渡低处部位。
[承转]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
[小结] 现在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表现为不同的形态,请大家伸出右手,握成拳头,我们用拳头来记忆,这就是右手法则〈拳头演示讲说〉
[教师提问] 而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比较缓。这就是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内容。[作业] 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内容
第四篇: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阆中市妙高镇大庆中心学校 陈朝党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地图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知识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与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技能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 与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方法 情感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目标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主 要 内 容
备 注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课件展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旧知识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的复习与巩固。
①指向标(课件展示);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3.图例:(课件展示地图)(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导入新课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趣。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件板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书)
讲 授 新 课
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㈠自学 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㈡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海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拔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和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
相 对 高 度 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 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 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同步成长》16页19题)
1.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 的人生观、价值观。
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2.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征服自然的愿望等。)1.什么是等高线?
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念。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㈢ 等 高 线
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3.(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的参与性。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 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 ①首先根据实体绘制剖面图的等高距。②绘制剖面线。
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
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③学生观察分析: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辅助线,图,重点掌握剖面的绘制方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④将剖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法。)接。
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 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
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㈣在等高线地形图两点的高程。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辅助线,将点对应到剖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㈤等深线 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课件展示)
a)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课件图片):富士山
b)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课件图片):秦岭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
力。
不由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㈥山体不同部位的高低各不同。” 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c)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
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d)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e)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
㈦巩固与练习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加深印象
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像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
㈧分层设色地形图 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观察与分析链接生活
与 延伸拓展
分组讨论
与 合作探究
课外作业 的起伏状况。(课件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与练习
观察P17图1.30,对照图1.30完成活动第1题。找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并指出在本图中它们的高度(分组活动,大屏幕上哪个范围,描述它们的地面起伏程度(大、中、小、平缓、一望地形闪烁,哪一组同学就请无际)
站起回答问题)
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 1.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外搜集以上五种地形景观的照片与资料。
2.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
《同步成长》17页,第20题。
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方向。
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2)如果我军大炮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2.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3)敌军指挥部的海拔大约为()米,我军阵地的海
性。
拔是()米,敌军指挥部与我军阵地的高度差约为()米
3.采用军事题材,激发学生
兴趣,活跃气氛,引发爱国(4)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情结。
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路线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完成课本18页活动第3题。
第五篇:地图教案
《认识地图》片断教学设计
晋江二中
邱华堂
教材分析: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教学设想: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根据新课标精神,设想采用体验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上比例尺、方向的表示方法和常用图例,会计算比例尺
2、能力目标:学会地图三要素的运用,培养初步的读图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的运用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活动式 学习方法:体验性学习
教学过程: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
一、地图的方向:(展示板书)点拨说明:
1.一般地图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示南北,纬线示东西。
二、比例尺的概念、公式、表示方式。(展示板书)点拨说明:
1.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1。
2.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
3.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
4.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最基本的形式,文字式是解释或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可用直尺直接在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三、地图的“语言”——图例。(展示板书)点拨说明:
教师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和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至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地图蕴藏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