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的阅读》教案
探索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地理平板教学方法
——《地图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主题描述
在新的环境之下,人们提出:地理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而智慧课堂需要智慧的设计,使得学生的思绪得到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智慧的课堂应当也是走向生活的课堂,更应当追求“高效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益。
案例描述
2017年9月28日,我带领初一(11)班的学生,学习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课前我利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给学生们发送了不同的地图如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东莞市镇区图等,并让学生注意这些地图的共同点,思考几个问题:“我是否能看懂地图?”“给我一幅地图,是否能够辨认方向,能够找到我所要去的地方?”。通过预习,学生对地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有自己思考的过程,这对之后的课堂会有一定的帮助。
我首先利用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导入今天的内容——地图的阅读。接着我又给出两幅台湾岛的图片,问:“哪一幅是真正的地图,它具有怎么样的要素?”,学生经过预习,能够比较容易的答出三要素。我再引导学生填写一些本课中基础的知识点,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便进入今天的学习:“地图本身就有着语言,我们想要阅读地图,就要学会它们的语言,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地图的阅读”。
第一个内容是比例尺,由于小学已经学过比例尺,所以学生们都能轻易地说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但是要注意由于小学教材的原因他们会说成实际距离,此时需要纠正为书本上的词语即实地距离。接着我又出示三幅几乎一样的中国地图,唯一不同之处是其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不一样,学生能够从三幅图中找到差异,此时我引导:“比例尺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分成三种,分别是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而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此处我采用了智慧课堂的出题功能,让学生分别转化比例尺A为数字式和转化比例尺B为线段式,讲评时发现许多问题如不写单位的,多写单位的,没有线段的,单位化错的。接下来对比例尺A、B的大小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引入之后比例尺大小对地图范围、详细程度的影响。引导时我利用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说明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因此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学生理解比例尺是分式之后,也能轻易判断比例尺之间的大小关系了。接下来我让学生对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的范围及其详细程度进行小组讨论并填写在平板上提交,最后由我来总结并推送板书到平板上。
第二个内容为方向,我简单地提及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由于在一般地图上的方向判断并不难,学生也已经接触过,简单过渡:“如果现在给同学们一幅地图,能够在图上判断方向吗?”出示中国地图,出题目让学生判断广东位于新疆的什么方向、北京位于四川的什么方向。在这里有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他由两段方向来判断,新疆先向东再向南可以到达广东,因此广东位于新疆的东南方向。此处我给予了学生鼓励与肯定,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需要更简单的办法,接着我在玻璃板上面画了十字架,教导学生如何利用十字架判断方位。而指向标地图中,一样需要利用十字架,指向标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而在地图上确定了一个方向就能确定其余的三个方向。此处,我使用了本校松山湖实验中学的地图作为题目(足球场在食堂的什么方向、学习大门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这样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基本能够快速地在一般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面利用十字架判读方位。在经纬网地图上我没有花太多时间来讲解,只是提及十字架要顺着纬线经线的方向去画,而且经纬线是可以用于指示方向的,重点在于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学生需要先找到极地中心,并且判断指向极点的方向,再来判读方向。在此处我利用平板推送了两个题目给学生完成,一个以南极为中心一个以北极为中心,学生虽然未能全部做对,但是通过观看做对同学的做题步骤以及画图过程,他们都能够在第二个题目中利用十字架并掌握判断方向的方法。
第三个内容是图例,我先是对图例进行了大致的讲解,说明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且图例比较形象生动,除国界洲界需要特定记忆外,其余的都不难。接下来我给予了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来记忆这一些图例,利用我制作的一个flash动画,可以操控出现一个随机的图例,利用这个动画来检测学生对图例的认知程度。利用平板的抢答功能和flash,可以轻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答题速度。接下来我提出:“学习了地图三要素我们就可以阅读地图的内容了,但是我们不仅要能够阅读地图,我们还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以贵州地图为例,其只适用于贵州而不能用于云南省旅游。给学生出了一道连线题,创设不同的情景,为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地图,如甲准备到中国各省份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想知道山地在哪;英国正式启动脱欧,乙想找到英国所在的位置;丙现在从广东出发坐火车去新疆旅游,需要查找正确的路线;丁刚来东莞旅游,想找几个东莞的景区去游玩一番;同学需要在平板中把对应的选项连起来。
最后通过2个题目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并且下课。
案例分析
1、模式新颖,能够给地理教学提供新方式
地理课堂上对于“智慧课堂”平板教学的探究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利用模式,本课中利用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地理课堂更加高效、更有趣味,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平板电脑具有的便携性、优秀的用户体验、良好的互动性等特点,为地理课程智慧课堂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的变革带来新的发展途径。平板所带来的一对一互动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实现个性化地发展。在以平板为学习工具的地理智慧课堂中,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以平板为工具,并借助智慧教育的理念来构建地理智慧课堂,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课堂中,学生能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屏幕分享、画图、做题、抢答、连线等,这对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热情是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的。
2、结合信息技术,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授
在方向一环节中,多次利用出题功能,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平板中做题画图而非传统的在纸上做,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地理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极地地区的经纬网地图,要学会“北极点前后左右都是南”,如果不在图上自己动手找是难以理解的。、在图例中,利用Flash制作了动画,用以检测学生对图例的掌握程度,本来Flash可以发送到平板端,让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进行自测,但是由于平板后台没有安装Abode Flash,平板上就不能播放Flash动画,因此改用成在教师电脑上进行全体的检测,幸好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此种形式的检测十分感兴趣,都在尽力抢答,兴趣盎然。
3、针对知识点反复进行检验,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本课之中,每讲述一个知识点之后,都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平板来给学生检测其掌握的程度,如连线题,主观题,画图题,判断题等。出题形式多样,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检测自己学习的程度,并且通过看其他人的做题步骤及答案,更正自己的答案。
第二篇:地图教案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及山顶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掌握等高线和等深线、海拔和相对高度基本知识
3、了解掌握山地五种基本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并能在实际中判别
4、初步学会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5、初步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等高线特征 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
(2)相对高度(3)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对,我们知道地图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三个基本要素,而且地图是反映地面景物的工具,同时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有海洋,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高度约是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4000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有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是怎样测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地面的高度采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计算,那么什么是海拔,什么又是相对高度呢?请大家看示意图。
[小结] 地面上的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即海拔,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高度即为相对高度。
[板书]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二、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承转] 前面所提问题中,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指的是海拔,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那么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而相对高度则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在地图上一般都可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板书]
3、区别:海拔以海平面为标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的不同而不同
三、等高线地形图
[承转] 地面经过测量,测出各地海拔,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高线。而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深线。而把利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
1、等高线
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实验练习] 请大家取出达标练习,翻到第10页,讨论完成第七题 [板图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边练边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的不同位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承转]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承转]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
[承转] 山谷: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呈“V”字形,“V”字尖端指向山谷上游。
[承转] 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的过渡低处部位。
[承转]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
[小结] 现在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表现为不同的形态,请大家伸出右手,握成拳头,我们用拳头来记忆,这就是右手法则〈拳头演示讲说〉
[教师提问] 而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比较缓。这就是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内容。[作业] 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内容
第三篇:地图教案
《认识地图》片断教学设计
晋江二中
邱华堂
教材分析: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教学设想: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根据新课标精神,设想采用体验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上比例尺、方向的表示方法和常用图例,会计算比例尺
2、能力目标:学会地图三要素的运用,培养初步的读图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的运用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活动式 学习方法:体验性学习
教学过程: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
一、地图的方向:(展示板书)点拨说明:
1.一般地图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示南北,纬线示东西。
二、比例尺的概念、公式、表示方式。(展示板书)点拨说明:
1.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1。
2.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
3.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
4.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最基本的形式,文字式是解释或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可用直尺直接在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三、地图的“语言”——图例。(展示板书)点拨说明:
教师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和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至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地图蕴藏的宝藏。
第四篇:《5 地图》教案
《5 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2、懂得保护家园的重要。科学知识
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
教学重点
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
能从地图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想自己到处逛逛,但又不熟悉路线,你会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谈话:说一说你们使用过什么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呢? 提问:你知道最早的地图是什么时候绘制的吗?
二、教学新授:
讲解:刚才同学们也讲了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接下来请仔细观看比较这两张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可以将你的发现与本小组的成员交流,看谁获取的信息最多。
学生汇报
小结: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比例尺
教师讲述:地图和地球仪一样,所表示的实地面积都很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图形缩小。图上线段的长度与实际距离之比就叫做比例尺,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
(二)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请学生上台标出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教师讲述](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面对着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指向标一般指北。
(3)有经纬网的地图,还可以根据经纬网定方向。指名学生说经线、纬线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参上(学生“你问我答”巩固对地图上方向的掌握。)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三)图例和注记
讲解:不同的图例用来表示各种地理对象,教师举例说明。鼓励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图例。
总结:如果我们能在地图上准确的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那么我们也就学会了使用地图。
(四)保护我们的家园
讲解:其实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状况,近年来我国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方法,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觉得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第三节地图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教学目标: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等。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6.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3.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计算机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线段式?(由学生回答)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2.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小结: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板书:2.地图上的方向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举例:教科书第14页“地图上的方向”。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讲解: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
过渡: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板书:
二、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看图: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读课本第18页“地形剖面图”,回顾做法。小结: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