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柱体的透视教案
圆柱体的透视教案
一、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圆柱体在直立和放倒情况下的透视规律。2.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圆柱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圆柱体的透视规律、中线在圆柱体透视中的作用
难点::掌握圆面的透视规律和透视知识,表现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直观教学法
3、观察比较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近大远小
2、圆的画法
3、六面体与视平线的关系 [二].引入新课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六面体的透视,那么在绘画中,我们还经常遇到圆柱体,如:水桶、烟筒、暖水瓶等,它们的透视如何呢,今天我们学习圆柱体的透视。
板书:圆柱体的透视 [三]: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以前,我先给同学们提一个要求,希望你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到两个检验圆柱体的正确性的方法。” ⒈ 圆柱体与视平线的关系 拿出一个圆柱体实物,将它在视平线的上中下不同位置移动,让同学们观察两头圆面的变化:当圆面和视平线重合时,为一条直线;当它离开视平线,往上平移时,圆面成了椭圆,椭圆离视平线越近,椭圆形面越扁;离视平线越远,椭圆形面越宽。当视平线正好在圆柱体的中间时,看不到上下两个面。圆柱体在视平线以上,能看到它的底面,圆柱体在视平线以下,能看到它的顶面。
⒉ 由椭圆与视平线的关系,观察判断直立面圆柱体上下两端圆面的弧形边线:不一样,接近视平线的椭圆弧度小,远离视平线的椭圆弧度大。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两端应该是弧形而不是尖的。
⒊ 课堂练习:出示挂图,让学生判断这个圆柱体上的所有椭圆是否正确 ⒋ 中线与边线
在这个圆柱体上,我画了一条中线,在画柱体时,中线十分重要,我们要依中线来使两边对称。那么,在这个圆柱体上就有三条和地面垂直的线,两条边线和一条中线,现在同学们依据近大远小的原理,判定一下中线和边线谁长谁短? 中线长,边线短。现在,我们已经有两个办法判断圆柱体的透视是否正确,请同学们想想是哪两种方法:
(1)椭圆与视平线的关系(板书)(2)中线长,边线短(板书)⒌ 椭圆的画法:
拿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当圆面正对我们时,是一个正圆,我们画它时,它的水平直径和垂直直径是一样的(边讲边画),当它成为椭圆时,这个圆对我们讲就有了前后关系,近处的半个圆大,远处的半个圆小,那么,这个椭圆就应该是这样画:(演示)
椭圆上有了一个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最长直径在二分之一靠上的部位。⒍ 演示圆柱体的画法(演示)在画圆柱体时,应该这样画
提醒:最短直径与中线生命重合,最长直径与中线垂直(板书)⒎ 放倒的圆柱体的透视
(1)出示两个圆柱体放倒时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哪一张舒服些(一个正确一个不正确)
(2)分析正确的圆柱体的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与中线的关系
与前面直立的规律相同,最短直径与中线重合,最长直径与中线垂直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透视规律,确定它与视平线的关系重要,它的椭圆面的大小是依它离视平线的远近而定的,透视准确时中线长,边线短。圆柱体无论在直立和放倒时,它的中线和椭圆的最短直径重合,和最长直径垂直。
作业:写生一组圆柱体的透视图
第二篇:圆柱体表面积教案
圆柱体表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方的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立体图形中的一位新朋友——圆柱体。谁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其实,圆柱还有许多的奥秘,你打算研究它的什么? 板书课题。
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猜想圆柱表面积
1、请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呢?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一个侧面的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2、验证猜想
3、动画演示圆柱展开图
三、小组合作、研究圆柱侧面积
(1)、利用手中的材料,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2)、观察对比
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将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5)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6)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3.2分米,高5
2、出示例4,(1)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2)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什么? 生:就帽子的表面积
(3)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是完整的表面积吗?它包括哪些面的面积?(帽子的一个底面是空的,因此这个帽子的表面积不是完整的表面积,它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1)、学生尝试列式(2)、生汇报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圆柱体体积教案
圆柱体的体积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
2、再次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意识。
重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课件一个,投影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橡皮1~2块。
重点包含要素的分析:
1、让学生能从知识间或图形的联系的角度想到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研究它的体积。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
2、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且掌握转化前后两种图形各个量间的关系,也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掌握V=SH是解决有关求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基础,同时也是下一步学习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
1、回忆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圆柱体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猜想:圆柱体能切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有前面的推测,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实物(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操作,验证猜想,探索体积的计算方法。
3、补充一个已知R求V的例题进一步突出求V必须先求S。突出V=SH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体积的概念
2、我们学过求哪些几何图形的体积?怎样求?
(为学习圆柱体的体积的意义做迁移,并为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填充新知做好准备)
3、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吗?
4、想知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
1、;以前我们所研究过的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时,使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如: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接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堆成一个圆柱体)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几何图形?
2、转化成什么图形,小组讨论。(猜想)
3、汇报猜想的结果。
4、动手实践: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5、思考讨论: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各个部分有什么联系?
6、汇报,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高=圆柱体的高
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底面积
7、根据以上过程请在小组内对照图形讲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汇报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8小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V=Sh
三、公式的应用:
1、教学例题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带领学生画图。(培养学生会画图帮助分析的能力)
(2)让学生讲方法,尝试列式。教师板书过程。
2、补充例题:已知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茶叶筒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讨论方法汇报,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对比以上两个题的解题过程,你觉得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一定要根据条件先计算什么呢?(明确只要不是直接给出底面积,那就必须先由条件求出底面积。并补充V=лr2×h)
四、巩固练习:38页1、2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四篇:插座圆柱体教案
教案-插座圆柱体(感觉教育)
直接目的: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视觉记忆;培养发展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学习分辨三度空间的概念;三次元的学习教育。
2.间接目的:逻辑、思考、对应、顺序的能力;培养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写前的握笔长期准备工作;间接的为数学准备;注意力、集中力、思考力的发展。
3.教具说明:圆柱体四组(A.B.C.D)
每组各有10个圆柱体
A组:属一次元变化,粗细不变、高度渐减、由高到低。
B组:属二次元变化,高度不变、粗细不变、由粗到细。
C组:属三次元变化,粗细和高度同时渐减,不规则变化、由大到小。
D组:属三次元变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细而高。
4.实施步骤:
教师示范圆柱体正确拿法。
基本操作:配对练习;序列练习。
以三阶段名称练习法[“这是最粗的、这是最细的”;“请你拿最粗(细)给我”;“这是什么”]教孩子认识名称。
教学顺序:难易程度B→C→D→A。
5.变化操作
配对变化1.序列变化
6.分享园地
这项教具的目标,是教孩子用眼睛分辨体积大小的差别,让孩子从错误订正中,发挥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孩子就开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修正。在这个自我订正的过程中,去比较不同的大小圆柱,这正是意识感觉活动的重心所在。花花小仙
第五篇:透视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
教学目的:掌握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并熟练运用该规律制作室内透视效果图。教学方法:讲授与辅导
教学重点:
1、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2、正方体的画法
3、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 教学难点: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
教学内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图1。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要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
以立方体为例将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总结如下(图2-
2、图2-3):
(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
(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
(3)如果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面和顶面三个面。(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
1(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条直线。(6)立方体如果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果处于视平线以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
(7)方形平面的透视形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
(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越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形就成了一条水平直线。
(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侧边与视中线重叠时,这一边就成了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
图2-2平行透视规律
(一)第二节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 2 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3)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点CV点、C点CV点、A点CV点连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图形,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图2-4 正方体平行透视画法
第三节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室内空间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设定画面中的比例为4∶3∶5。
(1)定出视平线HL,心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D点CV点连线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5)。
图2-5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一)(2)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点CV点、C点CV点。在AB延长线上确定O点,BO线等于一个刻度。连线OD,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点CV点、B点CV点连线相交(图2-6)。
(3)接着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图2-7)。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二)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三)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围。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8)。图2-8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画法
第五节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在作平行透视图中,可根据成45°对角变线必然消失于距点的原理,在原线上按原比例等分若干份,在直线上就可以形成透视的深度分割。平行透视的地板砖,就是实际应用中最好的例子。在图2-9中,我们会发现所有方格的对角线都与距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也就是说,在透视图中方格的对角线延伸后交于距点。另外,我们还会发现图中所有方格垂直边与心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这也说明,在透视图中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交于心点。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地板方 格的平行透视图了。
作图步骤:
(1)在原线上,即方形的最近边,根据作画需要分成若干份。
(2)在原线的上方绘制一条平行线作为视平线,并在视平线上取一点作为心点。从各等分点向预定心点连线。这些线即为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
(3)确定视距后,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视平线上作出距点。从原线的各等分点向距点连线。每条连接线与第2步做好的方格垂直边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方格 水平方向的顶点。
(4)过这些交点画水平线,就会出现近宽远窄,渐渐消失的地板砖(图2-10)。图2-9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原理 图2-10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第七节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图2-17)。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条视平线上(图2-
18、图2-19)。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图2-17 距点过近
图2-18 各消失点不统一 图2-19 消失点不在一条视平线上
图2-20 物体未画平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特点有哪些? 2.从平常见到的图片和绘画作品中挑选出属于平行透视的范例,并分析其透视规律。
3.用平行透视的画法绘制一幅自己卧室的室内透视图。要求:按透视规律和步骤进行,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