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7--92页。【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1.出示信息

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2003年10月在莱阳农学院出生的两头克隆牛“健健”和“壮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与有关它们的信息。这是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体重(千克)体长(米)身高(米)„ „ 健健 38.26 0.7 0.76 „ „ 壮壮 38.3 0.76 0.79 „ „

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②“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③“壮壮”出生时的身高比“健健”高多少? ④“壮壮”出生时的体重比“健健”重多少? ⑤“壮壮”和“健健”出生时的体重一共是多少? 2.解决问题 探究算法

谈话:你最想了解那个问题?想不想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算法交流 分析比较 1.探索小数加法的意义及算法 ①交流算式

理解意义

交流 :“壮壮”和“健健”出生时的体重一共是多少? 谈话:怎样列式?38.26+38.3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相同)②交流算法 初步理解算理 追问:你是怎样计算? 预设:

生1:

生2: 38.26

38.26 + 38.3

+ 38.3

76.56

76.29 谈话: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讲算法)你同意哪种算法? 追问: “3”为什么要和38.26中十分位的“2”对齐?(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③小结: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把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加起的计算方法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以前什么时候用过?(沟通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探索小数减法的意义及算法 ①交流算式

理解意义

交流:“壮壮”出生时的体重比“健健”重多少? 谈话:怎样列式? 38.3-38.26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出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②交流算法 理解算理

谈话:你是怎样计算?(学生交流算法)

生1:

生2:

生3: 38.3

38.3

38.3

8.26

8.26

-38.26

0.04

0.16

0.14 谈话:同意哪种算法?小组内说说理由。全班交流

谈话:会验算吗?试一试。(交流验算方法)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回归情境 解决问题

谈话: 你能自己解决刚才提出的其他问题吗?(学生独立做,展台交流算法。)谈话:同学们的进步真大,都能写对竖式了,写竖式时,你都注意了什么? 有没有很快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小窍门呢?(板书:小数点对齐)2.反思小结

总结算法

谈话:把小数点对齐是为了什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而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又是为了什么?(板书:计数单位)

追问:小数加减法都是怎么计算的?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小数点对齐、化简等。)

四、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理由并改错。)2(课件出示)口算:3.33+0.06

3.33+0.6

3.33+ 6 提问:每道题都有“3+6”,怎么结果却不一样呢? 3.计算并验算。

9.7+12.34

10-0.8 4.走进生活。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思路

提问:为什么都是“低”,一道用加法算,而另一道却用减法算呢?

五、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谈话: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学会了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追问:能说说怎样计算吗?

预设2:知道了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自己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说明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问题。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谈话:联系自己的生活编写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第二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教案

一位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1、82页 信息窗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之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团结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日常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去老师家参观了客厅和书房,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再来参观一下老师家的厨房和卧室。一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课件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信息?学生可能发现的信息:

灶台的适宜高度为0.7米左右。

锅底与火口的适宜距离为0.03米。

抽油烟机离灶台0.6米左右。

书桌高度为0.7米左右。

桌椅高度差为0.3米左右。

„„„„„„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2)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讨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

出示探究导航:

(1)要解决的这两个问题是什么意思?。(2)请试着列出算式。

(3)根据小数的意义及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能把算式中的两个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进行计算吗?试试看!

(4)先回顾一下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猜测一下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你能试着列竖式计算吗?

(5)根据推理思路写出答案。

(6)尝试总结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中。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探究小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哪一组的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根据题意列算式:0.7+0.6=(2)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下列情况(找不同组同学分别进行反馈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生1:我是这样想的:0.7米﹦7分米 0.6米﹦6分米 7+6=13(分米)

13分米就是1米3分米,也就是1.3米,所以0.7﹢0.6= 1.3(米)。

生2:我采用了竖式写法。整数部分表示“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分米”,相加的结果是1米3分米,也就是1.3米,这样书写看起来很简洁,和我们原来学的整数加法的竖式差不多。

让生展示竖式的写法: 米 分米

0.7 +0.6 1 1.3 ↓

(小数点要对齐)

质疑:如果我们脱离具体的情景(不涉及单位名称米和分米),直接算两个小数相加,还可以这样计算吗?

生交流: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它的算理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是一样的。请其他同学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正确并且简便)再次质疑:想一想,我们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师生交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及时练习:计算0.5+0.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汇报,说说算法,检查、反思自己用的是不是最简便的方法。

(二)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问题(2):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请学生联系相关信息完整地理解题目意思:如果书柜的高度为1.3米,书桌的高度为0.7米,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请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想一想这样列式的理由。交流所列算式:1.7-0.7=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然后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小组交流算法情况预设:

生1:因为0.7米=7分米,1.5米=15分米,15分米-7分米=8分米,8分米就是0.8米,所以1.5-0.7=0.8(米)。

生2:用竖式解答:

1.5 - 0.7 0.8 重点讨论:5减7不够怎么办?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交流结果:如果不写得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所改变,所以小数点和0必须对齐写下来.质疑:想一想,我们在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交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末位减起,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学生及时练习:计算0.9-0.4= 提醒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说说算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与小数有关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呢?(掌握了)那好 请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认为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最简便?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①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最简便

②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要向高位借一。③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是一样的。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交流,大家不仅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数学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的解决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闯关游戏,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1、勇闯第一关:摘取智慧星。自主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看哪位同学算得又对又快,前三名算完的每人奖励一个智慧星。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生板书)想想自己的算法,看哪位同学最细心,能够全对。

2、勇闯第二关:细心算一算,到底花了多少钱呢?

题目创设的是超市购物的情景,练习时给两名小朋友起上名字,先让学生理解图意,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通过交流,相互订正。

3、勇闯第三关:水果比一比。

本题创设的是购买水果的情境。由于题目的信息量比较多(单价、数量、总价),练习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观察、思考、计算的时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还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勇闯第四关:开心连一连。

这是一道巩固小数的意义的题目,让学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后连线。教师提问,对于连错的同学,教师及时点拨。

4、最后一关,跑步比赛。完成“新课堂”84页第四题。

温馨提示:

⑴想一想,要求小强跑了多少秒?必须先求什么? ⑵小明50米测试跑了多少秒?你是怎样想的?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答一下?

板书设计

一位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末位算起,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使用说明: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和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2)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我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小数的过渡和迁移,培养学生的能力。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巩固新知。

因为计算课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闯关完成,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增长新知,形成技能。2.使用建议:

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提出不同问题,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3、需破解的问题

能否将小数的加减法再作深一步探讨,一位小数变成两位小数,使课堂更高效呢?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学分析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分析

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特征。西方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教材的编排有着这样一条规定:上年世界上的最新科学成就,教材再出版时必须呈现在教材上。所以这些国家的教材是动态管理的,每年教材都有所变化。我们国家的教材基本上是“一稿定版”,回想一下我们从前使用的老教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基本上是用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中,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山东版教材敏锐地把握了教材编排与改革的世界潮流,将世界上一些最新的科学成就有效地融入进教材。本单元的编排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克隆牛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成就,事件本身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相信用这样的素材贯穿学习的始终,有置身于科学殿堂一般的感觉。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三上:小数的初步认识。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教材的地位。有两点: 小数四则计算学习的开始阶段 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学习小数加、减法。

信息窗2:学习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一、情景图的解读。

以背景图片、文字及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健健和壮壮两头克隆牛出生时的相关数字信息。

二、情景图中的信息。综合地看可以将信息分为五类,既胸围、体长、身高、体重和管围。

三、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例题一:“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学习小数加法。知识点:位数相同的进位加法且结果可以简化,验算。

例题二:“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学习小数减法。

知识点: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计算,验算。例题三:1.3-1.25?学习小数减法。知识点:位数不同的小数退位减法计算。

四、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新课程: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运算多方面的意义。不再抽象地讲运算意义。

“在运算的课程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和充分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抽象出运算的过程,不断体会运算多方面的意义。例如,加法可以作为合并或移入等的模型;减法可以作为拿走、比较、移出或加法的逆运算等的模型;乘法可以作为相等的数的和、面积计算、倍数、组合等的模型;除法可以作为平均分配、比率或乘法的逆运算等的模型。”我们原来可能只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加法只是作为合并、减法只是作为加法的逆运算,乘法只是作为相同加数的运算、除法只是作为了使乘法的逆运算,所以用原来的意义解释现象,对整数还可以,对于小数、分数、负数、百分数有时不好用了:比如什么是乘法,我们很熟悉了马上就说:“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因原来的教材就是这样写的,但你用它怎样解释为什么可以用0.6乘0.5来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原来的小数乘小数的意义也很难解释。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简单的说也就是“取走”,也很难解释为什么6度比负4度要高10度?等等,所以说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体会运算的实际意义是很有道理的。正如课程标准解读中所说的“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的充分和情境的丰富”。

五、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在阅读情境图阶段,要注意信息与问题的联接,将信息与问题进行联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例题一:“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层次一:列式与猜想:

一是模型图,为了深刻理解问题的需要,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胸围之间的长度关系,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学生在列式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二是注意抽象问题的实质,既求“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实质上就是求0.77与0.03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0.77+0.03进行计算。三是猜想,引导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是多少。

层次二:探究与验证: 0.77米 77米 77厘米 100

0.03米 3米 3厘米 10077厘米+3厘米=80厘米=8分米=0.8米 0.77米+0.03米=0.8米

所谓探究或验证,不是指让学生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这是教学最后要达成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或验证呢?是指从小数的意义出发,将小数转化为分数,从分数表示的意义入手,找到每个小数表示的长度。也就是说,教学采取的策略为“逆推”,也即:小数----分数----整数----小数。

反思与升华(梳理认知):一是用竖式将上述探究过程表示出来。可以沿着“个人尝试----交流----梳理”的程序来进行。梳理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渗透“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二是验算,在引导学生想到验算的前提下进行验算。例题三:1.3-1.25=?

列式与猜想:学生猜想思路的预测----最有可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借助于上述的学习方法,既用竖式来想,用语言来表述既为:1.3减1.25,10减5等于5,所以1.3-1.25得0.05。

如果从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来思考,既为:1.3米等于1米3分米,1.25米等于1米2分米5厘米,1.3米-1.25米等于5厘米,5厘米=0.05米。

探究与验证:一是模型,既线段图。二是通过线段图探究问题的答案,既通过两条线段的比较得到答案为5厘米,也即0.05米。三是抽象,既将上述的探究抽象为竖式。

如何将线段图、竖式与算理进行整合?如果单纯地用竖式来抽象小数点对齐,可能学困生会有障碍。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后,从线段图中抽象到竖式中的计量单位,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信息窗2的解读

一、情景图的解读。

像上一个信息窗一样,也是以背景图片、文字及表格的形式,呈现了“蓓蓓”出生时的相关数字信息。

二、情景图中的信息。

从体长与身高两个侧面,呈现了出生时、满月时与百天时的相关信息。

三、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例题一:“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知识点:小数的连减运算。

例题二:“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三:计算 7.65+3.72+6.35+6.28。知识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四、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小数加减法的数据不要过分繁琐。小数的加减法原则以两位小数为主。尽量不要出现三位或四位小数,大的或比较复杂的计算提醒学生用计算器,减轻小学生的计算难度。如果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应把握在有效数字不超过三位(因整数的加减法是学习三位加减三位),人教和我们的教材有些都突破了,北师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不过加减法比较容易,突破就突破点吧。混合运算的步数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五、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例题一:“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 层次一:从模型到问题。

如果从后往前画,要先画出0.98米,再找到百天比满月增加的0.22米,满月比出生增加的0.1米,最后剩下的一段就是出生时的体长。

再从前往后梳理,既沿着情境图中文字的先后顺序梳理一遍信息。

在建立了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既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注意:一是还要急于提出问题,一定是在上述探究之后再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没有经历对问题的分析之后来提出问题,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没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反思与思考,就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是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它不像是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那个时候是只有两个信息产生联系,学生能够很快地把握现实问题的实质,也就非常容易地提出数学问题。二是在模型图之后,还要用语言文字进行梳理,使之成为完整的数学问题。三是猜想问题答案,为聪明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层次二:探究与验证:个体尝试----交流汇报。这个阶段要把握的是:要结合模型图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算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完整地表述。

层次三:反思与升华:一是列式的梳理,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可以用两个算式。二是分步与综合列式的梳理,引导学生知道,该如何将两个算式合为一个算式。三是如何进行综合算式的计算,如教材中的第三种方法,将两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

注意:教材中的第一种分步算与第三种方法是相对应的,需要进行整合,既将分步算整合为综合算式计算;与教材中第二种方法相对应的分步计算的是:0.22+0.1=0.32,0.98-0.32=0.66。

例题二:“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关于模型图:从前往后画,既先画出出生时的0.78米,再想到从0.78米至0.81米是从出生时到满月时增加了一些,画出0.81米,最后画出百天时比满月时增加的0.16米。

教学方法与例题一相似。

例题三:计算 7.65+3.72+6.35+6.28。尝试----对比----反思。

所谓对比,是指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进行简便计算。所谓反思,是指从“为什么”层面上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想到此处用到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所谓升华,是指引导学生用“看----想----算”进行梳理:“看”既观察数的特点,“想”既思考哪些数可以相加凑成整数。

要注意的是:补充必要的相关练习,既小数相加得整数的计算。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方法,但却发现不了哪些数可以凑成整数。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2.教材简析(1)课型:新授课。

(2)知识基础:整数加减法和法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主要知识点:整数减小数。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5)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解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

创设情境:师:“佳佳文具店”赶着“6.1”前夕开业了,听说那的文具还挺便宜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文具店图)瞧,还真热闹呢!你了解到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可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算一算你得付多少钱?(导入部分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

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简单的小数加法 ①整数加法

②从学生的各种解法中选择最直接的 ③区别整、小数加法的异同 ④懂得小数加法对位的道理 ⑤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简单的小数减法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三)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打算怎样购买,可以提怎样的问题,展示给大家看。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四)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五)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六)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七)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95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或老师交流。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 小数加减法-人教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难点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先利用整数加法经验迁移到小数加法,探究小数加法算理,再利用小数加法经验迁移到小数减法,理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信你对小数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

(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碰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5+48

=

683-359

=

3.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加法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中,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6.45+4.29

6.45

4.29

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2.迁移整数加法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

通过估算,我们知道了大约要花10元,还知道实际比10元多,因为估算时,把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

(2)试用竖式计算,迁移经验,探究算法

整数加法的经验告诉我们: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

(3)归纳小数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

。)

3.迁移小数加法经验,探究小数减法算法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试用竖式计算,迁移经验,探究算法

(2)

归纳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不够减,要退1。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找出下面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做一做第1题)

3.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2.知道了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相同的。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下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 光明小学 蒲亨勇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集体备课初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集体备课初稿 记录:成建雄2015.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第71页至75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检测试卷

    ①8.48-0.65+3.48②8.48-3.48-0.65③8.48-3.48+0.65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检测试卷 一、口算。 五、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8.51-9.03-0.9732+6.4十68十3.615.5十26.5一2......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三沟镇中心小学 王迪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

    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的加减法》,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小数的加减法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小数加减法的知识难点和盲点,在于何处?如何突破? ⒉如何借助整数加减的方法旧知迁移,沟通联系,建构知识脉络? ⒊如何在验证算理的过程中,渗透研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