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1: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第一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 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 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模式的评价量规

篇四:第8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8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桥梁。本章介绍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指标。最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供参考。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2.知道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2.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参考教材所给案例,编写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8.1 教学系统设计

8.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计。而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怎样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通常把这种工作称之谓“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为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方案和措施,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可以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整体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8.1.2 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构成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表8-1-1所示。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8-1-1所示。表8-1-1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四个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视角)

图8-1-1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师视角)8.2 信息化教学设计

8.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8.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wllson,1995)。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 念下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3.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论以“任务驱动”还是“问题解决”等方式开展学习或研究活动,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时,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找到更多的高素质“隐性教师”。4.突出开放性

开放性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特征,也是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信息化教学要素的重要特征。开放包含了丰富和多样,信息技术本身也为开放性提供了可以实现的条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呈现形态,如同步与异步的一一对话,一对多广播与多对多讨论等,这些都为学生开放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就 学习指导者而言,除了教师,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予以指导和帮助。8.2.3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1.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但必要时也可以跳过某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首先要经过分析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即确定通过教学以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获得的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而适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都应各有侧重。这种选择需要相应的技术工具和资源的准备,要查找和设计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比较注重任务驱动或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准备真实任务和针对性强的问题。之后根据任务和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资源的提供方式,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索,还是教师事先收集和整理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求通过一定的电子作品来体现,这样,教师还要事先提供电子作品的范例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另外,在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评价与修改必须始终贯穿于其中,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评价与修改能够保证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2.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特点

应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延续教学设计的程式,包括确定目标、过程设计、评价等。但是在过程设计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又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1)更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师应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了可能,包括问题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凸显了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2)更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支持性的学习资源更为关注。教师要注意通过评估来选择和收集信息化学习资源,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学习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学习资源的设计也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凸显了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在信息化教学活动进行前要提出评价标准,选择和收集学习资源时,要通过评价来进行。另外还要认真设计针对学生的电子作品的结构化的评价工具(如量规),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8.2.4 信息化教学评价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或者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5)是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6)是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4)是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5)是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8.3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采用“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手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使学生“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1.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2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软件创设情境,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刻体会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利用软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诗巧妙的构思,体会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表现力。

(3)学习周总理无私奉献的精神。2.确定设计思路

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下实施整个教学活动,它与单机教学(即综合电教室)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在协商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问题、协作学习,即协助、会话;其次,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自己在计算机上学习;再次,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监听、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给予辅导和调整教学方法。单机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上的活动,网络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实现 建构主义思想,达到使学生 “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重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2)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过程的引导。

(3)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的功能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和探索发现学习。3.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结构流程图如图8-3-1所示。

图8-3-2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篇五:网络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 网络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教育信息化从九十年代才刚刚起步,但教育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有一些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应用。面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高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

现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以强劲的速度向教育界渗透,其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使学校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面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积极进取,大胆实践,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积极探索有效的、高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 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第一,教师要做好学习情景与学习任务的信息化设计。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除了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外,还特别强调基于学习情境的“问题驱动”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强调真实的任务情境或问题的设计。学习任务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第二,教师要做好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信息化设计。在信息化教学中,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因此,也将教学资源称为学习资源。教学资源的获得通常来自三条途径:选取现成的、修改原有的和编制尚无的。若现成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第三,教师要做好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教学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第四,教师要做好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模式设计。

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设计的理论用于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更新。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工具,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

第五,教师要做好教学媒体信息化模式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虽然在支持教与学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自然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大量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与开发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的影响因

素,遵循媒体选择原则才有可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充分利用好教学多媒体。

总之,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导,鼠标成了新式的教鞭,投影成了多彩的黑板,教师是程序化的导演。教师应该关注信息时代的深度学习,并能利用技术为教学服务,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 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模式》读后感

教育专著《信息化教学模式》读后感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学育人的地方,许多学校也不断引进网络,多媒体平台等教学设备。身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我既为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的投入使用而开心,同时也为如何充分利用其更好地开展教学而担忧。

然而2008年的春天,一本名叫《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育书籍解开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说到这,还真得感谢把这本好书介绍给我们一线老师的黄校长。让我们明白教学技能的提高不只是埋头的工作,更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以下我就个人的一些理解,选择了一些我认为需要我们知道的一些要点与大家共享: 在这本书里,著名的教授,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和成功学等领域的研究的专家钟志贤老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解释了到底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技术建构的支柱,追求的宗旨,类型和主要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这些信息化教学的门外汉在看完本书之后,对整个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有系统的认识,对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引。

全书分为上下两大篇章。上篇为总论,包含五大章,主要是定义和阐释模式、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论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三大支柱(1.理念支柱: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2.理论支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技术支柱:作为学习工具的信息技术),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追求宗旨(1.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描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思维视角。下篇为分论,包含十大章,主要是在总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究了富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十大信息化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该书的下篇——十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介绍。看得出钟教授是个实用型的教授。他很细心地采取了理论框架——教学设计步骤原理——案例设计的模式,让读者对每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都有了概论——实施步骤——具体实施的详细的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让读者发现原来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是什么要不可及的神秘事物,而是切实可以运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索。它根据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以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教学模式创新的角度,主动回应了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全书立足信息时代的特点,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现代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于一体,建构了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

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让自己的教学更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第四篇: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0-01-14 14:16:47 作者:徐 婷 肖雪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评价标准,并且对常用的两个典型设计模式,Web Quest与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 Web Quest 英特尔未来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而提出来的,它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但是,当人们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之后,并没有出现期望的那种局面:为教育带来一场革命。此后,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造成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滞后的最主要原因既不在技术,也不在经济,而在陈旧落后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之束缚。这引导我们不得不重新探索和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甚至审视教育和教学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和讨论。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还没有一个固定成熟的说法。祝智庭(2001)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江北战(2002)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适应信息时代多样化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主要特征是:以学为中心,丰富的资源,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尽管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大家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认识却是较为一致的,即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 “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外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它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但“信息技术的支持”仅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表面特征。它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更为根本的特征: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②关注学习过程。这两大特征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要素中,形成了更具指导意义的设计原则:

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历与实际相类似的认知体验。同时注重情境的转换,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以自然的迁移与深化。

原则2:充分尊重工具和资源的多样性比较好

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这些工具和资源应当同学生的主题任务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比如提供给学生与教学主题或问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典型案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等。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则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该原则有几方面的含义:①学习活动的展开通常可以围绕某一问题或主题,这些内容通常来自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②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任务性、目的性,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做,教师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方面。③现实中的任务与问题不同于强加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或现成答案。学生通过对问题和主题的主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原则4:学习结果通常采用灵活的、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现 在学习活动结束时,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同他人进行讨论和协商,以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反思,这些内容通常以研究报告、演讲、讨论等形式展开。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原则5:鼓励合作学习

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者通常是以小组或其它协作形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目标,实现“问题解决”。每个学习者在中间承担一定的任务,担当一定的角色,学习活动过程成为“学习者身份和意义的双重建构”。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享他人的知识和背景,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原则6: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质量评估,收集数据,使用过程性评价达到改进设计的目的。同时,由于信息化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也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选择。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表述清晰,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系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2、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是否人性化

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要有明显的关联,不能只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技术应该是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作为工具要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但是不应视为信息化的全部。

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教学计划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教师应该可以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目前常见的有Intel未来教育模式,Webquest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Miniquest模式,基于探究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这些模式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都具有这样的共性:那就是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下面介绍两个比较常用的模式:

(一)Web Quest

Web Quest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种典型模式。它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这种活动有以下主要特点:(1)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可派生出多个具体问题);(2)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3)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

一个标准的Web 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1)介绍——简要描述所要“探究”的问题。

(2)任务——描述学习者要做的事情。教师要清晰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在Web Quest中涉及的“任务”可以是:一系列必须解答或解决的问题;对所创建的事务进行总结;阐明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具有创意的工作;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等。

(3)资源——提供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教师提供一些有益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址,并且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准确地点击所需要的网站。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学习者将遵循哪些步骤才能完成任务?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流程图、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也可以采用有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部分中,可能效果会更好。(6)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于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反思。

(7)总结——简要总结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的失误。通过简短的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本次Web Quest将获得什么。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功的典范。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问题设计的办法来完成教学,通过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融入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其设计要点如下:(1)策划单元计划,设计课程框架问题。

教师在讲课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围绕着一个基本问题设计出若干个相关的单元问题。

基本问题具有这样的特点:①指向学科的核心。②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人们学习过程中自然重演。③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单元问题是学科特定和主题特定的,因此更适合于框定具体知识和特定研究,并可能导致更为微妙的基本问题,其特点有:①为基本问题提供了学科特定及主题特定通道。②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单元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意味着它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③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2)给学生布置明确而具体的任务。通过“介绍我的单元”演示文稿,向学生阐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等。(3)创建单元支持材料。

单元支持材料即学生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用的Word文档或模板(如调查问卷、读书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教学进度等)。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一份《学生学习支持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例如: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素材,网上资源的站点链接等。(4)用PowerPoint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在这里,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来报告对课程问题的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和学生网站范例的创建实际上是为了向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和网站提供样板。

(5)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工具。

该评价工具用来评价教学实施中学生创建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创建时要注意评价工具的可操作性。评价工具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它的设计非常重要,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支持。

(6)评价单元计划。

教师应用“Intel未来教育”提供的单元计划项目评价量规对自己的单元计划项目进行评价,若有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修正。(7)修改单元计划。在创建每一项作品(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学生多媒体评价工具、单元支持材料、学生网站范例、学生网站评价工具、教师支持材料)后,教师都要修改单元计划(包括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单元计划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逐步修改不断完善的。此模式重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是问题的发现人,学生是疑问的解决人,学生是演示的操作人,学生是作品的创作人,学生是作品的剖析人,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指导,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五、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育要起到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就必须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只有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使教育获得真正的革命。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2]江北战,《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申请报告,2002年

[3]《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中文5.2版

[4] 石其乐,《信息化教学设计——“Intel未来教育”》解读

http://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WebQuest英特尔未来教育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船营区小学校

作者信息:姓名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节课的教学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但通过先期试讲,我们发现仍有 个别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高掌握得不透彻。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 够丰富。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团队认为,学生们具备学习本课的知识 和能力基础,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思想。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演示文稿: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观看转化过程。

实物投影:新课伊始,我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摆长方形,移动一块变成其他平面图形,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动手摆摆,拼拼,我知道幺俊梁同学拼装汽车很厉害。这节课我们就从拼摆的游戏开始。出示:长方形七巧板,你能只移动一块七巧板,就使它变成另外一个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

(二)拼一拼,感受变与不变。

师:好了!同学们,在刚刚移动一块七巧板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你们一定注意到了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师:那没变的呢? 生:块数没变?

师:块数没变,也就是图形的…… 生:面积没有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师:你为什么说面积没变呢? 生:都是由这七块板拼成的,块数没变,面积也就没变。师:说得好!在这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就藏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你们能想到了吗?如果不知道,我来告诉大家,转化就是把未的变成已经学过的旧知,今天这节课,你就可能用到哦!(板书)

(三)猜一猜,验证猜测。

1.提出猜想。

师:老师把刚才的图形请到了这,怎么能知道它的面积呢?你想怎呢?学生利用数格子的方法完成两个图形的面积,同时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略

师: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一数就知道了,你们觉得呢? 生:不行,大的平行四边形不能数啊,太不方便了,师:我们再来观察表格,你想到了什么?

生1: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邻边相乘

生2:我猜可能是底×高

师:嗯,这种计算的方法很好,那咱们就来验证一下,他们说的这些方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2.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生:动手操作。3.集体汇报

生1:我们用这两种方法都进行了计算,可是两个结果不一样。

生2:那一定其中一个是错误的。4.二次活动

师:小组内利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通过伸拉其中一边,变换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比较对应边是否有变化,伸拉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面积变了,但邻边长度没变,也就是乘积没变。所以邻边相乘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另一种结论你们是怎样认为呢?

生1: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开再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从前后两个图形我们发现面积没变,而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应该等于底乘高。

师:你为什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学过。

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抓特点找联系,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思想(板书)。师:还有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你们太了不起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我们来看看一看课件演示的过程好吗?

师: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观察发现: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_______,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_______ 师:所以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师:那邻边相乘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你能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 师: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留心观察生活,数学无处不在!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练一练,巩固提升。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出一个底,及和底不对应的高,让学生求面积,生:疑问,求不出,缺条件,老师给出底相对应的高,让学生完成练习。

师:根据已求出的面积及另一个高,求出另一个底。进而总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底和它所对应的高。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利用转化的方法研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六、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而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转化和发展。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下载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刘洪纪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网络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5篇

    网络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教育信息化从九十年代才刚刚起步,但教育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和......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5篇模版]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 一、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

    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徐雷1 , 张莉2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沈阳市金融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1)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石强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芝角中心小学 苏淑芳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3个生字。 2、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教材所在的本组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