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

时间:2019-05-13 01: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

第一篇: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

鼎儿老师关于“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培训笔记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一节课内有多少个问题?我们可以数一数,平均有50多个,其中有教师准备的、也有临时的、还有口头禅。

们用什么去影响、干预学生的思维?我们不能像体育课那样用口令,只能通过提问。提问是科学课上干预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所有带了问号的都是问题吗?这有必要研究。

一、关于问题设计的研究

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还三个度:广度、深度、难度。

(一)问题广度的设计

广度即问题的思考范围或问题的空间。如:

问题1:“哪些物体在水里溶解?哪些物体不能在水里溶解?”

这个问题的空间过大。有时学生会无从回答,适当地缩小问题空间就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可以改问:“

厨房里有哪些物体能在水里溶解?

实验桌上哪些物体在水里溶解?

白糖、木屑、食盐、味精这些物体哪些在水里能溶解? 刚才的问题空间一个比一个小,是用限定、制定范围的方法来缩小问题空间。

问题2:“蝙蝠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来压缩问题空间。可以改为:

蝙蝠是杂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

蝙蝠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根据食性,蝙蝠属于什么动物?

问题3:“讨论: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物,月球上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太大。有的是两种之间的联系,有的是三种之间的联系,学生要讨论的范围太大了。可以改为:

“月球引力很小,与月球上没有空气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压缩了)当然,问题的空间不是压缩得越小越好。

压缩问题的空间有利于突出问题的重点,迅速发动学生思维,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

但是,问题空间太小也会产生束缚影响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副作用,扩大问题的空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但问题过大影响教学效率、思维效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空间。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空间。比如:需要学生了解根的特点,就要缩小问题的空间;需要学生梳理、整理(植物的特点),就要把空间扩大一些。

(二)问题深度的设计

问题深度是指提问所规定的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分记忆、理解、应用、发展几个层次。

1.记忆层次

如:“水的净化方法有哪几种?”、“蚕宝宝是不是昆虫?”记忆层次的问题很难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以上问题可以改为理解层次的问题。

2.理解层次

如:“蚕宝宝是不是昆虫?为什么?”、“自然水域里的水为什么不纯净?这样的问题用纯粹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解决的。

3.应用层次

如:“盐、铁屑、木屑、沙子,用什么方法把它们一一分离开来?进入应用层次的问题就能使知识之间联系起来,是活的知识。”、“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说水的认识?”

3.发展层次

即引导孩子在原有层次上求得发展。

如:打孔卡片,“用有孔、无孔的三个空位卡片可以表示8个字母,那么如果有5个孔位呢?请研究孔位的多少与表达的字母数的联系。”,又如:“统计豌豆数”、“统计身高、体重”……通过统计得到的认知就是发展层面的。

问题的深度,有时还可以解释为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的深度。

(三)问题的难度设计

可以表达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距离大的问题难度就大,无距离就无难度可言。作为问题的特性,广度和深度是问题固有的,而难度则是呈现给学生以后表现出来的。如:

“这个几天晚上九点,我们可以在头顶看到哪些星座?”对于实际观察过的学生来说,这是个记忆复述的问题;对于星空知识掌握得扎实的学生来说,是可以推测出来的;对于连星座知识都不知道的学生来说,就无从解决了。

(对于教师来说)知识的难度还比较好把握,更难把握的是思维的难度 的掌握。

是由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理解、储备而造成的;

是由思维活动的程度明显超越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造成的。如:让学生同时思考两个变量就比较难;

如:《蜡烛会熄灭吗?》,要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检索,既涉及到已有知识信息的质量,又涉及到提炼加工。

二、问题的准备与设计

(一)一个好问题的标准

1、问题的目标:既要符合课的总体目标,也要有该问题自己的特定目标。听课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是随意性的。

2、问题的内容:问题的内容要合适。?

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

与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兴趣动机、这个阶段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课进行到某个阶段,提出的问题是很讲究的,最佳状态: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产生的问题一致。

?

与课堂教学的形式、时间想适应

3、语言文字上的要求:要简单明了。

比如:教师手拿一个空杯子,问学生:“这是一个空杯子吗?”学生很难回答:是生活中的“空”的标准,还是要说“杯子里有空气”?

这个提问应该调整为:出示一个杯子中有水的杯子,问:“杯中有什么?”学生会说有水,教师把杯子中的水倒掉,然后用毛巾擦干,问:“现在杯中有什么?”,学生一般会说有空气,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问题提出来后要让学生说得清楚,不产生歧义,教师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能否回答。

4、问题的结构。每个问题够不是鼓励的,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其它活动之间应有良好的联系,形成良好的、优化的结构。

(二)问题的编制

1、试答检查

检查是否适合学生、是否符合目标、能否回答、是否好回答、是否会引起有争议(是有益的争议还是无益的)、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会答非所问等。通过试答来改善问题,重新设计。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先确定答案是什么,然后根据答案设计问题。

2、变式表述

同一个问题用多种方式表达,从而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最能促进学生

思维的、最有效的问题。比如: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不倒翁”是怎么立起来的?——“不倒翁”怎么能使自己立起来?——是什么原因使“不倒翁”自己立起来?(此问题最佳)

3、弹性处理

把一个问题向难易两头设计。一个问题确立以后,想一个更难的或更简单的问题,在比较。(同样问题设计多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可对付不同层面的孩子。)比如:“(蒸馒头时的)白气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弹性处理:

改变成较容易的问题:“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白气是看得见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请问:白气是什么?”

改变成难容易的问题:“冰棍周围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4、问题结构设计

形成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以问题来结构活动。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问题的提出与分配的设计

(一)问题提出的原则:全体参与思考。激发每个孩子的思考活动,使每个孩子都作出回答反应。

(二)问题提出的具体方法建议:

1、选择提问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选择。A.在安静、专注环境下——口述提问;

B.在热闹、复杂、注意力分散的环境中——文字提问(把问题写下来); C.在分组、比赛、游戏、需要个别指导的情况下——卡片提问(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些问题的指导);

D.其他——用图片、实物、实验等来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来)。

2、选择提问的时机。进一步创造时机、创早条件。选择注意力集中的时机;选择有心理准备的时间。

最高境界:把教师要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提问,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科学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问题分配的具体方法(提问后请谁回答)

1、平均分配。不要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关注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

2、无规律分配。不要让学生找着规律,不只点举手的,也点不举手的。

3、针对性分配。有策划的、有计划的的分配:不难的问题分配给基础差的学生,难的问题分配给不怕答错的。

4、延缓和优先。已经回答过的延缓分配,不举手的有限分配。如:“我

知道你会,这次要把机会留给别人。”“你把手放下,灯会还有更难的问题。”

5、先分配,后提问,或先提问,后分配。特殊情况下(有学生开小差时),可以先点名后提问。

四、问题的候答与理答

(一)候答

候答是指提出问题后等候学生回答的过程。1.时间不宜过短。

现状:老师急于获得答案与往前推进,忽略思考问题的时间,造成问题答案与问题本身质量比高,易养成学生不加思索、马虎随便的习惯。

改进: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反应(举手的反应情况),如:有十几个学生举手。即时有学生举手了,也不要急于分配。

2.关于重复问题。

要注意:一般主张问题哦不重复,即:说的时候简明扼要,候答过程中不要重复,养成只说一遍的习惯,对反应明显不足时,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二)理答

理答是对学生答案的处理。注意点:

1、注意倾听。学生回答是一种自我表现行为,教师必须至始至终倾听,教师带头倾听具有安定课堂、鼓励的作用。

2、不作暗示,不露声色。对答题的学生只能有鼓励往下说的表示,不要打断、不要不耐烦;有兴趣地听、微笑地点头,让孩子说完。许多孩子并不离谱,有自己的道理,但老师常会忽略。有的情况下可以作出相反的表示,如:对说对的学生皱眉头、对说错的学生点头,以引起全班的思考。

3、努力理解学生答题的思路、背景。是什么使他这样想的?有什么背景?学生的回答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说到底都有对的地方,都有其来龙去脉,都有天然的“合理性”。

4、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帮助。帮助措词、澄清(事实)、整理归纳。

5、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用正面评价、促进性的评价,因为相对于思维的结果来说,思维的过程更重要。

6、对答案进行达标处理。用补充题为(“还有补充吗?”)、用归纳整理的方法,或对错误答案重新组织讨论,进一步分析。

7.对答对、答错的评价。答对了就答对了,不用大肆表扬,用无声的表扬:不要老是说“你真棒,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小科学家”。说对了就是一种快乐,任何表扬没有意思,会引起更多的副作用。答错了要鼓励。

楼主(chener)

复(0)

回复请先登录,游客请先注册

第二篇: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的策略

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要:课堂提问的策略是“问题引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设计提问的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在设计问题方面、面对所有学生方面和导向性方面做好功夫,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打造好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提问 策略 面向全体 问题引导、当堂训练

一、引言

自2002年以来我校着手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至2005年我校科研课题结题,我校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私立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为了使这一教学模式推广到每一个新老教师的教学课堂,而课堂提问又是这一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据我所了解的学校教学的现状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还存在有以下几个不足的问题:①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不合理;②提问对象只对优生;③问题引导出现偏差。课堂上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启而不发,呼而不答,或是教师提问学生齐声应答。这给问题引导教学模式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教师能恰当有效的提问,就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探究气氛。对此,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问题教学,营造教与学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是“问题引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髓。

二、对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

本人理解的“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它是我们教师与学生以问题为中介进行正常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是我校“问题引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髓。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知识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提问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也是我们教师科学地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呈现问题等环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与化解难点,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如果能够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那才是问题引导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

1.要合理的设计问题

我们必须要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比较沉闷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就是要在课堂提问时的问题设置上恰当的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不能偏离教学主题,课堂上要紧扣主题目标提出问题,不能问一些支离破碎漫无目的而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问题指向要明确,那就是要问一些能理解课堂知识重点的问题,问一些能分解难点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师生间的问与答,应该是一些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仅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能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习惯。而高效率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是要促进学生这一主体的真正发展,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3.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

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当是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即要求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我们所设计的内容不能只看优等生的表演,更不能只是让少数优等生“吃得饱”,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却“撑不了”。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问题之间要有过渡。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机会的多少是直接关联的。我们提问题时应该确保所有学生有同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老师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提问,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

(1)同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不同的层次学生要区别来对待。积极鼓励和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提问可以将问题分类来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都能有所作为,而不能只设计成让学习好的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分析,否则将严重影响学困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只能是让学困生更加“雪上加霜”。

(2)在问与答之间,要有充分的时间空间,以便于学生深思,也就是说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不急于找学生回答,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不同的时间考虑。还要下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有必要时就加以点拨,降低问题的难度,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在上课时提问后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出来没有几秒钟老师就喋喋不休的说答案说过程,说提示等等。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问题形同虚设,等于没问。对于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时间要依据学生的反应和问题的难易情况适当地延长。要有意识的请那些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只有发现了问题,我们的课堂才有了契机,才能利用课堂及时解决问题。切忌不要请优生能回答正确就过了,其实对于那些优等生,你不问他们已经会的了。或者为了赶进度而故意请一些优等生回答问题,使我们的课堂顺利进行下去就觉得可以了,其实这只是我们老师的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罢了。

4、设计一些能看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答案,练习时为了节省思考问题的时间赶教学进度,于是只要学生的答案而不要学生的思考过程,以为只要学生的答案正确,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问题了。这样做根本无法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者思考问题是不是全面,得出的答案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我们经常还可以发现:对学生不妥当的回答,老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在问题卡壳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学生提出补充、点拨思路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给出一个答案让学生记住。这样学生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的状态,没有理解,课后学生自然就会忘记了。老师没有给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学生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同时也约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许多老师上课在巡视学生解答情况时,只喜欢找一些尖子学生的答案做所有的学生答案的代表,这样课堂虽然看起来很顺,但是中等学生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这样以优秀学生代表所有的学生的做法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最后只能使班级的成绩越来越差。

(二)提问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经常可以在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提问的对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所提的问题难度或灵活性太大,能回答问题的也只是少数的优生,这样的提问使我们的课堂变成了优生表演的舞台,后进生变成了观众,或者变成了听众、配角。(2)提问过于简单,学生能够不加思考就能呼出答案的问题,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3)问题不分层次,学生回答完不知其所以然;(4)提问不给学生思考时间,总是让学生仓促上阵,这样使问题变成了摆设,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5)课前准备不充分,老师问题指向不明,教师表述不清楚,一个问题教师喋喋不休不断补充,学生最后也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所以要做好课前备课,加强我们教师的语言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力求问题精炼,不说废话;(6)提问对象老是选择固定的几个同学回答问题,或是以自己的情绪喜好来决定某个学生回答问题,不能选择那些能代表大多数水平的学生发言。我觉得,提问的对象应该是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

提问的技巧要按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当然这样的提问最好是由其他学生提出来更好。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学生要认真思考如何解答其他同学或教师的提问,其他的学生要认真的听,认真的理解,又要想自己该提个什么样的问题能难住回答问题的同学,还要对同学回答问题的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每一个学生经历一次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的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并且评价。我们要避免直接让学生说出答案或者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参与和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强调答案的正确性。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教师先要听一听其理由,希望学生能够自圆其说。知道学生在解题时错误出在哪里,然后适当地请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最后老师必须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三)、问题导向要明确

1、首先要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问题设计的导向。

①明确提问的目的,教师要全面分析每一节课的各项任务,针对每项任务从方法、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入手,要设计一些较高水平的问题。

②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地把问题导向教学的重点处、思考的转折点上、理解的难点上。

2、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

①要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回答情况,灵活地调节问题的范围,使我们的教学问题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之中,使之适合学生智力与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②我们要能够准确找到学生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大脑中知识的最近发展区”。问题一定要准确、精炼,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真正使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火花。

四、结论

总之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肖建彬主编:《中国教育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研究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斐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4.黄爱华.课堂教学需要“大问题”.《小学教学设计》2013.1总第386期(4)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三篇:体育教学课堂提问策略浅谈

体育教学课堂提问策略浅谈

一、面向全体,分层设疑

体育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言语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看,如“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和责任。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他们所解答的问题也应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采取判断型的“是什么”、描述型的“怎么样”和分析型的“为什么”,区别对待。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

二、激励参与、诱导探索

教师要通过提问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行动的主体,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进行论证,争取正确的结论。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循循善诱,层层激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期望学生的回答与所谓“正确”或“标准”说法一致,当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时,就打断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的答案全盘说出。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思路、标准答案南辕北辙是难免的,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教师也应听完后再给予评析,可能他的这种思想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回答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其中往往隐含着别出心裁的想法,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解法,教师如轻易否定或置若罔闻,就把创造之花、异想之苗窒息扼杀了。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学生对所谓的“标准”提出不同看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善于发现常规之外的东西,提倡求异思维。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这样一来一个问题:“球和木块哪个易于滚动?”学生往往回答球比木块容易滚动。在我的一节课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作用于木块一定的推力,而球受到一定的阻力,木块易于滚动。”在沉默片刻后,我首先对此学生的善于动脑有独特见解的行为给予了鼓励,并让学生根据此问题进行运动体验,最终通过验证归纳、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在受力相同的条件下,球比木块易于滚动,因此,在做前滚翻时,除低头、含胸、团身似球型外,还要推手、蹬地给身体以适当的推力。所以在提出此类开放性的问题时,应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让学生自己再提出新课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优选问题,激发动机

教师设计问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有吸引学生的力量。一般来说,能引起学生认知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底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的联系处。教师如果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之间的矛盾,使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通过设疑、解惑,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同时,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提问与练习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多进行身体练习实践,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

四、选择角度、巧设梯度

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难度适当,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其具有的水平相适应,根据内容设计出一些“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同时,在问题设置上,紧扣教学内容中心环节,注意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点”的信息量,同时具有一定“面”上的信息量。例如在短跑蹲踞式起跑教学中,先要求学生回忆所接触的起跑技术动作,然后将起跑技术的演变过程做一个示范、讲解(俯卧式、转身式„、蹲踞式等),并要重点讲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特点和优点。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起跑技术的变革,又增强了学生对蹲踞式起跑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情境,开拓想象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性。这类问题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展示情境,以图画、录象、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而想象是知识基础优化的源泉,是活跃思维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想象。帮助学生发掘教材中某些动作技术、技能的知识点,必须重视开拓学生思路,诱发学生思维。如在体操跪跳起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弹簧,然后让学生跪立垫子上模仿弹簧并亲身感受:如果要弹跳起来,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身体向下压)?力量从哪里来(摆臂、压小腿)?弹压下去后,是什么状况(腿面贴垫)?接着演示弹簧并结合学生的模仿练习,启发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得出结论。

六、语言亲和,明白简练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答问题,教师的语言都应力求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指令性与强制性的语言有时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明白简练、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使学生能迅速领悟教师提问内容。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尤其要注意语言节奏的合理运用。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具有评价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检查教学效果等诸多功能,因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学贵有疑,教贵善问,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既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能居高临下,狂轰滥炸,无休无止,应当明确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在孩子们的眼中,充满着无限神奇;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每一种自然现象无不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视线,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什么问题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 本起我们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展开讨论。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主要采取四种提问策略,我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扎扎实实,效果非常显著。

一、“投石击水”策略 科学课需要学生参与讨论的范围广、内容多,但只有关键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到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时,我巧妙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发生地震,你们会不会束手无策?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之泉喷涌而出,结合自己所知,纷纷献计献策,课堂气氛又一次活了起来。

二、“有的放矢”策略 课堂中的提问应有针对性,不能对学生“狂轰滥炸”,有“问”的价值,要坚决避免答案是“对”、“是”、“好”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学校的环境》一课时,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保护、美化好校园,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其中一名同学还主动站起来,进一步陈述如何保护、美化校园环境。此时,我发现不少学生课桌下面有碎纸屑,便提了一个问题:大家认识得都很全面,是不是已经付诸行动了?全班学生面面相觑,随后纷纷把目光投向地面,悄无声息地捡起地上的纸片。刚才这名同学看到几张纸片懒洋洋地躺在自己的脚旁,脸“唰”地红了起来。一个简单而有针对性的问题,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保护环境,不仅要意识到,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三、“拾阶而上”策略 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能够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连贯成一条有机的链条,从而点燃学生思维中的导火索,激起他们的智慧火花。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我问道:“你们观察过大树吗?”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说:“小区公园里有一棵松树,很高很大。”有的说:“我家楼后有两排银杏树,叶子是扇形的。”还有的说:“操场东北角生长着很多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不可否认,学生们说得不错,也发现了树木的一些特征,但他们仅仅把“观察”停留在“用眼睛看”的阶段,获取的信息可能不全,或者有误。接下来,我提出一组问题:用眼睛看到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吗?除了眼睛,还有哪些器官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事物?怎样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观察成果?三个小问题,梯度明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他们知道了:科学课上的观察,要调动全身感官,用眼凝神看看,用脑认真想想,用手亲自做做,用耳细心听听,用嘴完整说说,有时还要借助放大镜、尺子、铅笔等工具辅助观察,这样得到的信息才能完整正确。

四、“抛砖引玉”策略 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当有新意,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同时有话可说,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习《保护地球》一课后,学生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便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以地球妈妈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保护共同的家园。”他们奋笔疾书,十五分钟后,一封封信新鲜出炉,句句情真意切,对地球的无比热爱和对地球保护现状的担忧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闪耀着学生可贵的童心和创造的火花。

第五篇:讲究提问策略

讲究提问策略,演绎精彩教学____谈音乐课有效提问技巧

讲究提问策略,演绎精彩教学

____谈音乐课有效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引思、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额、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情感共鸣的纽带。提问更是一门学问。浮于表面、无关痛痒的,为了问而问的无效提问不能为教学带来“精彩”,梗不能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无效提问催生的无效教学令身处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什么样的提问能有效的刺激学生主动质疑?什么样的提问能成为音乐教学的催化剂?什么样的提问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问的技巧、问的策略已成为教师的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新的课程理念使得教师的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不仅是学生探究知识道路上的一位引路人,更是教学民主的促进者。学生的地位变了,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提问所引发的人与音乐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自我对话可是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互动场景,提问所引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活动也更能体现民主、平等、自由、沟通、合作等特性。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否恰当,问题的表述是否恰当,研究问题与其它问题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是否具有恰当的问题情景;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是否适时、适度、适当、有没有淹没教学的重点;是否在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有没有抓住难点、兴趣点、模糊点,课堂提问技巧的把握,技术的运用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一、围绕教学的核心

作为教学的核心技术的掌控者——课堂提问人,在问题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科教学的特点,要遵循以音乐为媒介、音乐为主线、审美为核心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必须确立教学问题的核心,找准教学问题的切入点。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对话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提问前首先要做的功课是“吃透教材”,对所要教的内容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提问的设计应当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让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核心问题展开。问题要抓住新授知识的本质,明确学习重点,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如:15册4单元《嘎达梅林》的问题设计:

1、你听过带标题的音乐吗?音乐与标题音乐的区别是什么?

2、《嘎达梅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A、是你联想到什么?

B、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 音响打破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在力度伤势如何塑造这一恶势力形象的?

C、听,什么吹响了?那是什么信号?它的旋律是上行还是下行的?为什么? D、听到了号角的人们立刻采取了什么行动?

E、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正义与邪恶两大势力的激烈交锋,说出最能表达这两势力的形象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F、听辩民歌主题出现了几次?感受音乐在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G、音乐是你联想到了什么? H、感受乐曲是怎样结束的?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及作者辛泸光,并感受和体验交响诗的风格特点。

(2)聆听《嘎达梅林》,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器乐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通过对《嘎达梅林》的欣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这门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感知音乐中的情绪、理解音乐中的内容。

3、这样的音乐为何冠以“嘎达梅林”这样的标题?这位嘎达梅林是谁?

4、在这段旋律中,音乐要素、器乐等是如何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请根据你的欣赏感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问题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聆听,二是引发思考、探究与互动交流,认识音乐的艺术特征,达到感性认识的升华。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将音乐与绘画、文学与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听、唱、探、悟等多种渠道启发学生思考,概述出音乐要素、器乐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所起到的作用。(是如何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问题精要且紧扣主题,抓住教学的关键,层层推进,那些可感知的音乐问题不仅有利于不同音乐基础和音乐层次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问引发的讨论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争论也能给课堂带来很多精彩,然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正好说明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和宽泛性,说明音乐音响的非语义和非具象性特征,从而提示出音乐艺术中的情绪、形象靠什么来表现和刻画的道理,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找准问题的关键点

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围绕教学的核心,更要围绕教学的内容,把握住教学的关键点,设计最佳的提问点。教者应站在高处,根据课的类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进行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系统化的提问为教学服务。其实,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一个新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教师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提问要有层次性,既大难一步到位的突然提问会使学生有高不可攀的感觉,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本节课要设计几个问题?针对什么来问?问的目的何在?从哪个角度去问才合适?怎样问才能更具有探讨性、研究性?问题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要有一定的思考余地。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构思,要把提问设计在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关键处、转折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密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是否有收获,都与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如,课例“肖邦——钢琴音乐中的璀璨明珠”——引导学生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前奏曲《雨滴》《升C小调圆舞曲》,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感受肖邦个人的音乐魅力,了解练习曲、前奏曲、圆舞曲、纯音乐的概念。这节课从教学内容来看是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均为纯音乐。怎样“教”的明白,怎样问出精彩?我认为在此类问题的设置上应采取化整为零、先易后难铺垫递进式策略最为有效,根据本课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欣赏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点设计出以下问题:

1、你了解肖邦吗?你了解他的音乐风格吗?

2、请说说《C小调练习曲》的速度特征与情绪特征。这是一首普通的练习曲吗?肖邦赋与了作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前奏曲为什么被称为《雨滴》?你能从音响中找到答案吗?音乐带给我们怎样

。的感受?

4、大家听说过圆舞曲吗?它的拍子有什么特点?对比听赏两段同是3/4拍的圆舞曲,说说它们的表现特征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边听边划拍子)

《杜鹃圆舞曲》(速度均匀,音乐舞蹈性强,舞会圆舞曲)《 升C小调圆舞曲》(速度自由,音乐表现力强,音乐会圆舞曲)

5、通过欣赏,你对肖邦的作品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策略:(1)运用肖邦的《夜曲》导入教学,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第二道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爱国情怀,了解肖邦的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特点。(2)通过《雨滴》让学生体验音乐形象的鲜明及和声的绚丽多姿,欣赏活动中采用师生四手联弹更能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去发现肖邦圆舞曲的与众不同:丰富的表现力,较大的呼吸空间,灵活多变的速度,富有诗意的旋律,技术性强,难度大。(3)让学生在作品欣赏、感受、体验、探究的基础上对作者音乐特点进行梳理和概括,师生共同完成总结和评价。

课堂提问环环相扣,前呼后应。教师从练习曲、到前奏曲、再到圆舞曲选择学生看似熟悉的体裁,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聆听、思考与体验,给教学注入活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给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提问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学生的审美表现与评价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好的提问,表述应具有生动性、新颖性、感知性、思维性,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能刺激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生发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问到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才能极大地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提问不能一味的直来直去,久之,学生对体温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加入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再提问“音乐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时,用“这段音乐让你联想起什么?”“你能为这段音乐起个恰当的名字吗?”“你认为这段音乐配上什么样的画面比较贴切?”这样联系实际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容易记住。

提问要讲究开放性和研究性,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创设提问的情景,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如:“音乐的表现要素”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1、播放《哀乐变奏》(视频欣赏)。

探究:是什么改变了原有的艺术效果使其呈现出另一种艺术风格?

2、唱《小白菜》旋律变奏,体验其音乐情绪的变化。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结论1: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色彩、调性等是构成音乐的材料,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

结论2:同一音乐作品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演绎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实验是教师针对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过程的特点来设计。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通过巧妙的变换和设疑,使其更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譬如:“好不好听?——好听。”“对不对?——对。”“是不是?——是。”“美不美?——美。”等问答,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很多学生回答属条件反射随声附和。更何况集体回答,打断他人思维,影响旁人思考,这是逻辑思维学中最忌讳之事。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静心熟虑,带到弦紧弓张时,指名问答,这样更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

四、关注意外生成点

课堂提问要关注课堂的意外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

课堂的意外生成往往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教师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生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转化生成问题。通过提问直接引起矛盾的对立点,其质疑效果非常好。提问要选准时机,要问在学生产生矛盾、发生争议之时,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把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成败。教学有问不一定精彩,但精彩的提问定能演绎出精彩的教学。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载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幼儿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关键,科学的提......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讲座稿.doc(合集五篇)

    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讲座稿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经过了六千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人们通常认为教学成功的条件有三:一是优秀的教师;二是优质的生源;三是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许多学者认为教学设计的观点是:教师与学生的天......

    数学广角——策略问题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策略问题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06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

    基于有效教学提问策略的思考

    基于有效教学提问策略的思考二小祁生仓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目标明确地指向了素质教育的方向。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课程结构上有了一些变化,但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

    讲座集体活动提问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现状和对策 浦江二幼 徐爱萍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方式。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绘本提问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包括亲子阅读、个别阅读和集体阅读,集体阅读是适用于幼儿园绘本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绘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通过合......

    优化科学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优化科学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或自问自答,随口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