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考试重点
课程的概念 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活动课程是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种课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学校教学指导性文件。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设计的课程。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设计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有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有人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故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目标参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概念
所谓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发展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方式。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概念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水平考试水平考试是在某学习阶段结束时,根据一定的标准,为了解被评价者达到标准的程度而进行的考试。
选拔考试选拔考试是为了特定的选拔目的而进行的考试
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是根据现代考试理论,运用现代统计手段,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设计与实施,并且有统一标准的考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4.课程设计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课程评价等 5.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7.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实施建议部分。附录。美国学者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四个经典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对应着课程设计的四个任务领域,即:选择和界定课程目标;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学习经验(内容组织编排);课程评价。这些问题,都是课程设计必须明确解答的基本技术问题。
10.校本课程设计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和共同促进课程发展。(4)通过校本课程设计,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11..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意义(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2)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同时,它也要求支持校本课程设计的人们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课程决策理论,反映当前国际课程决策的各种实践。(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设计的模式。(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5)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1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重要特征:1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3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4运用多种评价方法5实施多主体评价
13.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18.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2.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3.既测量结果又评价过程4.有多重评估功能5.主观评估
21.制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的步骤(简答或论述)
(一)确定评价对象:即确定评价涉及的学科、年级、学生范围等;
(二)明确评价目的: 三种评价目的:1.展示;2.反映学生进步;3.评价工具;
(三)确定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1.要与评价目的联系起来;2.收集材料的类型和评价内容相结合;3.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4.收集材料的时间、次数要可行;
(四)制订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五)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1.评分项目的选定 2.评分方式和评分标准3.评分者的选择4.权重的确定
(六)制订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22.发展性评价中以发展性为定位的评语的写作要求1.体现一片爱心2.注意个性化3.内容要具体4.评语要突出成功的因素,适当提及失败原因及建议5.态度平和,用语亲切 26.书面测验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经济易行。内容深广。质量易控。比较客观公正
(二)缺点1.书面测验一般专注于知识与技能,那些高级和复杂的能力不易或者无法测定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经常被排除评价范围,这样会导致教育目标的狭窄化。2.书面测验主要被当做一种鉴别的手段,因而试卷中怪题、偏题多,难度系数较大。自编试题编制之初,教师就想方设法将学生容易遗漏和混淆的地方作为出题重点。3.学生得分的提高可能并非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而可能与教师和学生掌握的应付考试的方法,获得高分的手段有关。4.反馈时只提供一个分数,对学生改进学习的意义不大。
27.教师自编测验的基本要求1.严格按照目标参照测验(绝对评价)的要求进行。2.编制测验要符合科学进度。3.测验内容覆盖面力求广阔,体现一定的启发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该注意平时积累题目,建立小型题库,对测验进行效度、信度分析,不断提高编制测验的质量。难度分析
难度指题目(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以难度系数来表示。
(1)基本公式:客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P=R/N(P表示难度指标,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主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P表示难度指标,X(-)X表示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K表示这道题的满分值)。标准分数计算公式为:(公式中Z表示标准分数,X(-)X某一原始分数,表示该团体的平均分数,S表示该团体分数的平均差距,即标准差)。
28.考试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1分析:发现和解读考试数据图表的数量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表达的问题。2判断:与考试标准进行对比,在各个不同方面对总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学生群体进行比较,发现考试结果的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教学对考试现象作出判断。3诊断:根据考试现象,确认学生学业成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具体的考试内容及其要求,联系教学与学生实际,对问题的原因提出诊断的意见。4教学反馈意见:分析诊断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发现问题的所在,提出今后教学改如何改善的意见,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指导建议,促进实际教学工作得以改善。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表报告,类似于“化验报告”,分析、判断、诊断过程类似于“病情诊断书”,提出反馈意见类似于“处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简答或论述)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方面。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1)道德品质(2)学习的愿望与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是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一般说来,中小学用得最多的工具是评价表。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资料数据是评价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形成恰当评价结论的基础。
收集数据和资料应注意:
1. 坚持多渠道收集资料。2.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一致。3.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4.收集的资料不仅要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在分析数据资料时应注意:
1.要鼓励被评价者参与讨论,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理解与关怀。2.应对来自各种测评手段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3.应尽可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4.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是量化表述与质性描述的有机结合,评价的语言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关怀。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只得出一个描述现状的结论是不够的,还要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制订改进计划应注意:
1.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出学生改进后的行为表现。
2.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
3.讲究评价结果和改进计划的反馈方式和策略,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考试重点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考试重点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将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2.心理健康课程其价值及意义:①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保障;③创设健全人格的氛围。P2
3.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是:①发展性原则;②主体性原则;③活动性原则;④全体性原则;⑤相容性原则。
4.※心理健康课程与一般课程的不同:①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②强调体验和感悟;③以互助、自助为机制。P4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应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导向,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和潜能开发。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发挥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关系。其课程内容可分为: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P25: 6.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P41 7.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以一种雷斯扮演的方式,展现相应的行为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点和内心感受,进而起到增进学生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8.角色扮演的方法:①哑剧表演;②独白法;③空椅子;④镜像法;⑤比较法;⑥创意情景法;⑦角色辩论会;⑧魔术店;⑨情景剧或短剧;⑩戏剧表演。P67 9.活动设计:①欣赏自我;②多面镜中的自我。P62 10.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依据,一是根据课程大纲;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前者更多的是预设性,而后者更多的是生成性的。如何能够既体现对学生共性问题辅导,又能对随机问题辅导,这就取决于活动目标与具体活动方案,它是整个活动设计的核心内容。
11.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目标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目标应该与学生成长问题密切相关;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目标应该得到学生的认同。12.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方案设计要注意:活动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活动内容的完整性;体验习惯活动情境的设置;活动内容的适切性。13.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内容设计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建立相互信任的活动、自我探索的活动、价值澄清活动、脑力激荡活动等。P96 14.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P97 15.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热身活动”法、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分析法、心理自述法、游戏活动法、讲授法、综合法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6.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要注意的问题是:评价的目标应着重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评价范围大致可包括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两个主要部分;评价的原则主要有客观性、过程性、发展性和指导性等。
17.对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的清晰、具体;教学内容的适宜、贴切;教学方法的适合、多样;教学效果的明显、即时;教学能力和素养的良好。同时还要考虑各自的权重因素。P121 1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和应用:首先是教师角色到位,体现在思想观念到位——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辅导方法到位——注重启发和引导、关系到位——平等和谐的关系;第二,教师作为激励者,要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鼓励学生自我表露,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第三,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做好小组发动和环境设计;第四,教师作为指导者,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19.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有多种形式:单独形式、机动形式和结合形式。P145 20.设计教案:①设计一份以初中生为对象,以情绪为主题的教案;②面向高中生以想象为主题的教案。
学会调控情绪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教学对象:初一
二、教学时间:40分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情绪
2、了解青少年情绪具有多变的特点
3、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关
4、理解情绪是能够控制的,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方法。
四、教学内容:
(一)情绪的含义;
(二)了解自己的情绪的特点;
(三)阐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关;
(从几个小例子中展开)接着看一个小故事,进入本次课的主题
(四)面对日常一些不良的情绪,掌握合理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
(五)全课的总结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明白情绪是可以调控和转变的,学会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一段小影片!影片<周瑜被气> ①看了<周瑜被气>的影片,请问剧中周瑜是怎么死的??【提问】(对!正是被我气死的!
哈哈!过度的气愤,导致人的心肺功能失常而死亡的)
②那他为什么会被气死??【提问】(哎!周瑜,他的气量太小,心胸狭隘,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最终……)
③讨论:如果我们是周瑜,我们怎么才不会被气死?【提问】(保持心态的平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说得好!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那我们今天的主题呢,就与我们日常的情绪有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绪呢?情绪和我们的心态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下。
(一)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情绪也是可以控制的,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学会用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二)青少年情绪的特点:
1、不稳定性(易变性)
2、强烈性
3、自控能力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由于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大,象奔腾的“洪水”,又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须用“理智”这道坚固的“闸门”来控制。
(三)阐述情绪和心态的关系:
图片一:通过以上例子说明了对待事物的(??)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提问】
图片二: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心态来排解不良情绪。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明白了情绪和心态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将看一个小故事
故事三:“最近比较烦”小杰在小学一直当班长,老师器重,同学羡慕,一直很自信。可是上初中后,结果班干部没当上,几次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情绪一直很低落。尤其最窝火的是个子老长不高,总感到自卑,听到同学们叫他“小土豆”就特别生气,觉得倒霉事怎么都让自己碰上了。近来,他变的越来越孤僻了,小杰该怎么办呢?
小杰这样下去,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些不良情绪可以避免吗?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提问】(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后果,例如:自暴自弃等等。当然可以避免的!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地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待自己。)
以上的三则事例告诉我们:1.情绪是可调节的2.不良的情绪需要调节
那么怎么样调控我们情绪呢?接下来我们将重点阐述一下调控情绪的方法。
(三)调节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①改变注意焦点: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看喜剧,逛街,散步等;②改变环境:旅游
2、合理发泄法:①在恰当的场合大哭一场;② 向亲密、可信任的好友倾诉;③参加体育比赛;④放声高歌
3、理智控制法:①自我暗示:其实这件事大不了,不值得我那样伤心;②自我激励:失败是成功之母;③心理换位:将心比心;④学会升华:消极变积极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调节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刚刚结束的中段考你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吗?尤其是中段考成绩退步的同学!
(四)全文的总结和回顾:温习调节情绪的方法(五)课后的升华和反思:解决实际问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课程设计与教学案例评析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秋天》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中学语文学科基础》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六、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七、学习方法 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反馈练习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八、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5分钟)
导入: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秋(15分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丁丁()鳊鱼()寥阔()梦寐()肥硕 寥阔 栖息 清洌 枯涸 梦寐 幽谷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15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 2 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5分钟)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五)板书
九、教学反思
第四篇:语文教学与课程设计
《语文教学与课程设计》内容提纲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范式转型
三、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
1、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2、阅读教学设计
3、写作教学设计
4、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5、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四、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
1、阅读与鉴赏必修课程与教学设计
2、表达与交流必修课程与教学设计
3、语文选修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4、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五、语文教学评价设计
1、认知领域的教学评价设计
2、情感领域的教学评价设计
3、技能领域的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关于语文教学设计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想、策划、方案、教学计划的轮廓、教学思路的主线、教学结构的框架等 教学设计与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以激励学生自主探求语文知识、积极参与言语实践、主动涵养思维品质为目的,根据文体特点或课题性质,确定教学计划,创设学习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的最优策划。
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的二、彰显语文教育的特点:言语实践、思维磨砺、知识积累、审美体验、情感陶冶、技能训练
三、过程功能与效果意识相结合四、在动态中生成语文能力与智慧
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
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教师课程理念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1对知识本质的认识的变化:由客观存在向自主探究的变化;由永恒真理向无穷发展的变化;由知识力量向潜能力量的变化;由工具理性向审美理性的变化。2对学习本质的认识的变化:由重视基础知识向重视创造能力的变化;由接受知识积累向选择发现知识的变化;由崇尚尊重权威向质疑批判权威的变化;由重复演练习题向直面社会生活的变化;由获取书本知识向展示人的本体的变化。3对教学的本质的认识的变化:4由单向传输向交互对话的变化;由课本唯一向资源开放的变化;由答案式设计向生成性设计的变化;由表现教师自我向展示学生个性的变化;由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变化;由关注知识体系向关注学生心灵的变化。据此,语文教学设计应坚持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动精神的原则;
历练思维品质,引领听说读写言语能力全面发展的原则; 提升审美品质,涵养鉴赏能力,诗化学生情感,塑造美丽人生的原则;
联系学生生活,开放课程资源,提高搜集信息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
落实学习目标,及时实施反馈矫正,保证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则;
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强化学习兴趣,涵养创造意识的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的步骤
1、选择目标,制定计划 三维目标;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学习材料、组织形式、活动步骤、方法手段、评价监控等
2、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3、明确步骤,组织学习明确学习任务:教师陈述、板书告知、课件闪现、发放任务单等,说明学习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参与学习的具体要求
4、展示成果,评价反思
a过程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意见、个人质疑、个人体验、课堂作业、课堂制作、课堂表演、读书笔记、活动记录、活动图片、资料汇编、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b终结性学习成果展示:试卷、作业集、综合性学习方案、研究性学习的文字总结和电子音像资料等 评价的重点:强化动机、改变方式、促进智慧发展、历练实践能力
加强反思环节的设计,注重收集反思资料 案例评析:《死海不死》两种设计之比较 牛刀小试:《小小的船》设计尝试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头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附:课后生字及练习
会认的字:船
弯
在里
坐
看
见
闪
星 蓝
会写的字:小
头
尖
只
“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你看月亮还像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
提出者:瑞士皮亚杰,后经科尔伯格、斯滕伯格、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姆、布鲁纳等人的丰富与发展,逐渐形成一个流派。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两种形式,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1、关注学习者的先前经验。
2、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3、教师的作用。
建构主义视域内的语文教育:
1、从知识的灌输到知识的建构。理性主义知识观的影响
2、关注语文的模糊性。
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4、转变语文学习观念。
5、改变语文教学方法。
钱学森《关于形象思维研究的通信》:语言学的重点
都是讲有关抽象思维的语言的,要研究形象思维,不能走这条路。老实讲,你们这些中文科教师,如果用语句结构、语法分析这套教学法,我看教不出有艺术思维的好学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
1、理论的提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1993年又在《多元智能》中对这一理论进行充实和完善。
2、基本内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包括以下九方面智能:
1、、言语智力。包括:头脑风暴、演讲、辩论、文字条幅等。
2、逻辑数学智力。如:概念的判断与推理;事件的逻辑顺序;问题的解决步骤等。
3、空间智力。如:绘画、雕塑等。
4、音乐智力。如:歌词、乐理、作曲、演奏等。
5、身体运动智力。如:运动、跳舞、角色表演、游戏等。
6、人际关系智力。如:小组学习、合作活动、集体行动等。
7、内省智力。反思日记、价值判断、能力分析等。
8、自然智力。环境意识、生态保护能力等。
9、存在智力。规划人生的能力、习得工作技能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语文教育
1、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2、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
3、创造语文学习环境。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核心观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征:全体性 全面性 主体性 长效性
四、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三维目标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五、“大语文教育”理念 提出者:河北·张孝纯
观点: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读说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式的而不是单线式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即“一体两翼”:以课堂教学为体;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第五篇:教学设计考试重点[定稿]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系统包括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创设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2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各个系统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各个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的应用于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育学系统。
3)瑞格卢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DP,梅瑞尔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CDP.4)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结果。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教学传输策略。、5)梅瑞尔认为的知识维度,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
6)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7)ID1的代表肯普模式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教学评价。8)史密斯—雷根的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9)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
10)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11)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匹配,是决定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12)原有观念与新观念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
13)学习风格的定义: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学习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14)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描述。
16)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17)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8)编写教学内容的原则:1有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例,不断分化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列4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19)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使用卡片法。教学媒体的选着方法:算法式,矩阵式,流程图,问题表,工作单。20)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法,方式,媒体的总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大题
21)教学策略的步骤:1学生定向2学习方法指导3实施教学。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步骤:1动作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技能的迁移。
2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2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引用各种学习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24)自主学习的策略主要由以下几种:1支架式教学策略2抛锚式教学策略3随即进入教学策略4启发式教学策略5自我反馈教学策略6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学习策略。
25)CSCL根据学习者时间空间的位置关系分为:实时同地CSCL;非实时同地CSCL;实时远距CSCL;非实时远距CSCL.26)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27)主导--主体模式教学设计流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状况灵活选着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最佳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4便于考虑请按因素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或选着与设计教学媒体框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28)大题,设计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