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1:3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天的蚂蚁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插入云霄、身材魁梧等词,并领会对比手法的妙用。

2.通过朗读、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明白困难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教学重点:

认识再大的困难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领悟课文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上天的蚂蚁》,今天,课文里勇敢的小蚂蚁跑出来挑战我们啦!它带来了很多字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小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开到这里来!(复习生字词)

二、探究课文,训练朗读

(一)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1.《上天的蚂蚁》讲了谁和谁都想上天?结果怎么样?请你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贴出巨人图、小蚂蚁图)2.(指着黑板上的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在学生汇报中相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描述巨人。又高又大、强壮有力、力大无穷、肌肉发达、结实、顶天立地、膀大腰圆等)像刚才你们说的又高又大、强壮有力,我们就说是身材魁伟。(出示词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课件出示补白,生:身材魁伟的巨人)文中还有一个词,跟它的意思差不多,哪一个?(出示身强力壮的词语)跟着老师读两遍。这是一对近义词,再读两遍。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课件出示补白,生:身材魁伟的巨人;身强力壮的巨人)3.巨人身材魁伟,小蚂蚁呢?用文中的词概括(生:很小很小,出示小蚂蚁图片)4.巨人比小蚂蚁更有实力,可他却没有上天,是他不想上天吗?自读1至3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巨人想上天? 是啊,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你们想到天上去看看吗?你想到天上去看什么?(生畅所欲言:看神仙、嫦娥、玉兔、神州七号、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飞翔的鸟儿、浩瀚的太空等)天上这么神奇,这么美丽,我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你呢? 巨人也是这样,他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出示: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谁能读出巨人的强烈愿望?(指导朗读)读得真不错,他把重音落在多么这个词语上,真有自己的理解!5.巨人这么想上天,又这么有实力,可为什么没上天呢?自读1-7自然段,请你们边读边想,画句子,找依据。

汇报交流:预设一,因为巨人跑掉了,害怕了,没信心。师追问:是啊,巨人因为害怕、没信心,所以跑掉了。那么,巨人为什么要跑掉?为什么害怕?为什么没有信心呢? 预设二:因为树太高了,所以巨人没上天。师追问:是啊,因为树太高了。那这棵树到底有多高呢?(学生找出描写树高的句子,教师出示句子: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师出示课件,一边画,一边口头描述: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连白云都要抬头仰望它了。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它的高?自己先试一试,练一练。(学生展示朗读,生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6.多高的树啊!现在让我们都来到树脚下,抬头仰望,我们能看到飞翔的鸟儿,散步的云儿,就是看不到树尖。(让学生跟做抬头仰望的姿势)孩子们,再往上看,一直往上看,我们看到了刺眼的阳光,就是看不到树尖。仰望了这么久,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眼睛看花了;脖子仰酸了等)是啊!巨人来到树下,(引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太高了,(引读:)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摇摇头和根本,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个小朋友起来表演巨人摇摇头的样子。(请一生表演摇摇头)你们从他的表演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7.是啊,巨人完全丧生了信心,这时,老爷爷鼓励他了,他说: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练习朗读,一会儿来鼓励鼓励巨人。)(创设情境)现在我是巨人,你们来鼓励鼓励我吧!(生鼓励)你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我一次又一次地后退,不行,不行,这就是连连告退。(出示词语卡:连连告退)。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板书:终于跑掉

(二)感受小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过渡:巨人长得身强力壮,都没有上天,那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上天呢?(交流:因为小蚂蚁有信心;因为小蚂蚁一步一步去爬了。)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蚂蚁有信心?自读7-13自然段,找依据。汇报交流:

看来,同学们火眼金睛,都找出来啦!瞧!1.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谁来当当小蚂蚁,读读这句话。(抽生读,师评价,在评价中,训练学生读得充满自信。)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到天上去的!再瞧!2.我能行!创设情境:小蚂蚁,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树太高了,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你的身体那么小,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这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那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对着全班同学)小蚂蚁们,你能行吗?(生答我能行)这就是充满自信,(出示词语卡:充满自信)让我们充满自信地读读这个词吧。

小蚂蚁不仅充满自信,它也开始行动了。3.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

(1)老爷爷看见了,劝告它:小蚂蚁,身材魁伟的巨人都跑掉了,你还是放弃吧!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2)巨人看见了,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小蚂蚁坚定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3)飘浮的云儿看见了,说: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你能爬上去吗?小蚂蚁充满自信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配乐,创设情境)小结:我仿佛看见了很多小蚂蚁顺着树干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天上。杨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成为充满自信、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小蚂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更接近成功!一起加油吧!

三、布置作业

学习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们是怎么对待、处理困难的呢?请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写在日记本上。温暖小提示:可以先跟好朋友说一说,交流讨论,会说就会写,说完整话,写通顺句。

四、板书设计

巨人 身材魁伟 连连告退 终于跑掉

上天的蚂蚁

蚂蚁 很小很小 充满自信 不停地爬

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对执教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研读、赏读课文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实现目标,靠得不是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体会树的高,这是条件。再让学生对比巨人和蚂蚁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还通过白胡子爷爷对两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读、思、感悟文本,从而体会出努力的含义。

此外,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读中感悟文意,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感受到蚂蚁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在读中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情怀。

当然,回顾自己的这堂课,教师的评价多于学生的评价,形式非常单一,这样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评价自己和同学,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a、初步学会自己寻找观察蚂蚁的方法。b、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2、知识与技能:

知道蚂蚁身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一些蚂蚁的活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探索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B、使学生初步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索便于观察蚂蚁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并改

进实验方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找到蚂蚁的一些本质特征。

三、课前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装在瓶子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四、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1)、实物投影出示一只蚂蚁,认识它吗?蚂蚁是怎样的? 你能画一只大蚂蚁吗?(学生自己在纸上画。)

(2)、选择两张投影出示。要知道谁画得对?怎么办?(引出观察活动。)2、用自己的方法观察蚂蚁。

(1)、(当学生自由观察蚂蚁时发现会到处乱跑,不便于观察)问: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让蚂蚁到处跑又方便我们观察?

(2)、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并汇报打算使用的工具或材料。

(3)、学生尝试自己想出的办法是否可行,并在比较后找出认为最好的一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放在透明玻璃瓶或塑料袋

中,放在小木块上再放在小水盆中等。如果有的方法行不通,也应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4)、现在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放心地观察蚂蚁的身体了,小组里先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5)、分发记录纸,把观察到的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无法表达的可以直接画下来。

(6)、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3、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汇报观察到蚂蚁的特点。)问:你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蚯蚓比一比,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己修改开始时画的蚂蚁。教师再次投影出示。)4、试一试,玩一玩。

(1)、看一看瓶盖上的蚂蚁,为什么不到处爬了呢?

(2)、如果在盆子里再放一只瓶盖,在两只瓶盖之间搭一座桥,它们会怎样呢?

(3)、学生自己尝试。鼓励在尝试中有所创新。

(4)、为什么蚂蚁会顺着桥爬呢?是在找回家的路吗?蚂蚁在地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5、送蚂蚁回家。

小动物也有自己可爱的家,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小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完成我们的研究后,别忘了让它们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发现,别忘了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课堂的气氛是很活跃的,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课的乐趣,他们是真心的喜欢这节有意思的课。不足之处是学生不太善于进行小组合作,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懂得分享知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记录表完成的不太理想

第三篇:蚂蚁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德育目标: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昆虫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蚂蚁、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等

三、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课前捉来的蚂蚁。

2、谈话: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窝?你用什么方法捉的?你捉了几种蚂蚁?在你捉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讲述:在这节课里,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学习新课:(学生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细小部位时,可以使用放大镜。

(2)学生分组观察并写好观察记录。(3)汇报观察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①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③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④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学生对蚂蚁比较熟悉,所以观察蚂蚁的样子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那么后进生来回答)(4)小结:

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比较小,长有一对眼睛和一对触角,头下有口,口里有一对大“牙”胸部比较细,长着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可以明显地看到是

分节的。

(5)学生将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2、研究不同洞穴中蚂蚁的相处情况。

(1)讲述:如果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蚂蚁放在一起,你认为它们会怎样呢?(指名回答)

(2)学生分组合作。

①先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不同窝里的蚂蚁数量不等)。

③如果把正在咬杀争斗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会怎样呢?

④如果在同一窝中的一只蚂蚁身上洒上香料,会怎样呢?(3)汇报探究结果。

(提醒学生别忘了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3、研究蚂蚁的食性。(1)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蚂蚁喜欢吃什么?(2)蚂蚁究竟喜欢吃什么呢?(出示教材P6图片)

(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些孩子可能不一定知道,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中上游孩子来完成。)

(3)分组实验(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并做好记录、统计结果。

(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

像蚂蚁、蜜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

在我们的生活中属于昆虫的动物很多,他们有些是益虫,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蜜蜂,可以传播花粉、为人类酿出香甜的蜂蜜,同时为我们绿色的家奉献了自己生命。也有些是害虫,如蚊子、苍蝇,但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小动物们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1、蚂蚁: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种类甚多,有群居性,多型性,除雌蚁、雄蚁、工蚁外,有时还有由工蚁变型的兵蚁。大多数种类挖土筑巢,也有栖息在树枝孔穴中的。食性复杂,较低等的种类为肉食性或多食性,较高等的为植食性。有的种类能贮藏种子、培养真菌或收集蚜虫及介壳虫体上的密露作为食料。在室内常取食人的食物。蚂蚁因食性不同,有些蚂蚁是害虫,能危害农作物,有些蚂蚁是益虫,能捕食农业害虫。

2、蚂蚁的嗅觉:蚂蚁的触角上有司嗅觉的细胞,能感受各种气味的刺激。蚂蚁依靠嗅觉寻找食物,识别同类或异类、交流各种信息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把蚂蚁的触角拔除,蚂蚁就不能正常取食物和及时发觉环境中的各种气味变化。

教学反思:

一、把握学生心理,顺水推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是好动的,特别是在有实验材料时。因为这个原因,上课前10分钟,我才通知学生去捉蚂蚁。看见有同学没有按照要求观察我故作责备地问他们“要你们观察蚂蚁,你们在做什么。”于是就产生了“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一些”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既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又顺水推舟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自然流畅。

二、课前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课堂是我提供给学生各种材料,例:水槽、硬纸板、泡沫、木块、各种食物、绳子、放大镜、透明叉子等,又考虑到不可能预先知道孩子们的思维会指向何方,所以在课前我同时准备其它备用材料,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个设计是比较科学的。

三、学生探究活动中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我回到了学生中间,作为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选择时机在学生中挑起认知冲突引发新的问题并做

进一步探究,例:在水中几个泡沫间搭上桥,会有什么反应?蚂蚁用什么方法来传递信息,蚂蚁怎样搬运食物等。学生则在一种民主、科学的气氛中,自由开展研讨,交流。

四、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我让每个孩子告诉全班他已经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事实和最重要的概念。每个孩子提出一个看法,我就问全班是否都同意。他们慢慢地学会对一个看法负责,而不是无端赞同每一个看法或者只是将老师的认可。学生小结石我保持了坚持中立,将全班都同意的小结写在黑板上。尽管事实比较少了些,但比较清楚。

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了这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当开始交流活动时,部分学生没有将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我应该把材料从孩子们那里拿开,免得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为材料总是比思维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交流时举手的学生人数很多,应该请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交流时,还应该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交流中,当孩子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应该提问:“你们对这些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引起全班同学的广泛思考。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

第四篇:《蚂蚁》教学设计与反思

《蚂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继蜗牛、蚯蚓后,这是本单元观察的第三种小动物。对学生来说蚂蚁恐怕是观察最多的动物之一了,学生对蚂蚁都有一些观感,但是不一定具体和全面。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察、记录,而且要分析、猜测,甚至还要用到绘画,是对学生综合性技能的锻炼。走进大自然是本课的宗旨。

【学情分析】

1.上一单元《植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过一些常见的植物,学会了一些简单观察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又经过《动物》单元的前面4课,寻访了校园里的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巩固了观察方法。

2.本课的主要任务还是观察,并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情景。因为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语文学科中刚刚要求写简单的文章,所以可以和语文学科相结合,以一篇小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对走进大自然有一种自觉的冲动,观察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是他们的本性。但往往是学生兴奋地观察了半天,好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观察仔细。所以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是观察的首要任务。

4.蚂蚁的观察,并不像蜗牛和蚯蚓那么简单,蚂蚁的爬行速度比较快,个体又小,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是学生遇到的新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的习惯;如实地记录数据和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多思考,这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2.会画蚂蚁的身体,并正确把握蚂蚁各部分的位置。

【课前准备】

布置各观察小组要带上可能用到的物品:放大镜、小尺子、记录本、小食物(面包、馒头、糖块等)。可能部分学生会忘记带,所以要求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提醒组员带上观察用品。培养团队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高效完成任务,便于学生交流观察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1分钟)

教师设疑:蚂蚁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了,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回答:地上、树上、草地里、花坛、家里、墙角。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已有的对蚂蚁的了解,使得学生回顾与蚂蚁相关的记忆,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的主题上来。

【深入】(1分钟)

教师设疑:什么地方的蚂蚁最多?

学生回答:树上、窝旁边。

设计意图:这为后半节课走出教室,选择到户外实际观察蚂蚁的地点提供了参考。

【激起记忆】(2分钟)

师:你看到的蚂蚁都在干什么呀?

生1:四处乱跑找食物。

生2:搬食物。

生3:从窝里向外搬土颗粒,放在洞周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他们的回答中,蚂蚁的记忆在脑海中会越来越清晰。

【探究方法】(3分钟)

师:我相信每位同学都用各种方法接触和探究过蚂蚁,也通过看书、看电视了解过蚂蚁,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蚂蚁的知识?

生1:我用小木棍阻挡小蚂蚁的路,它能够想办法通过,有的从上面翻过去,有的从旁边绕过去,有的原路返回。

师:说明蚂蚁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这跟我们人一样,遇到问题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生2:书上说蚂蚁通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气味,它可以沿着这些气味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我用树枝在它路过的地方划了一下,小蚂蚁真的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四处乱找。

师:所以我们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千万别扰乱它们的生活,给它们增加麻烦。

生3:有的人一看见蚂蚁就乱踩。

师: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可不能这样做。

【引导指向重点】(1分钟)

师:蚂蚁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的形状?

生1:有头、身子和大尾巴。

生2:头上有触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再统一命名,不要提前规定,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提出外出观察】(1分钟)

师:我们不要只在这里说,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双眼亲自观察,获得属于自己的心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感官的观察过程,了解用眼睛的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是了解事物属性的需要,将贯穿科学课的整个学习过程。

【明确外出观察的目标】(1分钟)

师:我们这次出去观察蚂蚁,要完成几个任务:

(1)画出蚂蚁的形状。

(2)观察蚂蚁搬东西时的行为。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去完成一件任务很感兴趣。而且完成某一项任务这种要求很具体,很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内容、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

【分组】(2分钟)

师:按学习小组分组,组长负责组织好组员,安排任务。

学生的小组早已形成,小组建设已初具规范。

设计意图: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之一,科学课讲究合作,就更应该把它用好。

【检查观察用品】(1分钟)

师:组长检查本组的放大镜、记录本、笔、小食物等用品是不是准备好了,小组内评价一下,各个组员是否完成了组长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评价小组的建设成果,如果组长组织有方,就不会出现缺东少西的情况。

【安全注意事项】(2分钟)

师:观察时要注意:(1)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2)观察时要看清周围的环境,不要出现划伤手、碰到头的情况。(3)远离施工现场和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在指定的完全范围内操作。

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生活周围及大自然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教师应充分珍视并加以巧妙利用的。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科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同时易冲动、好动、好玩耍的个性心理特征常导致学生会做出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每节课都应针对所学内容或多或少地交代或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应注意哪些事项、哪些问题。

【外出观察及任务】(2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内观察。

观察任务:(1)蚂蚁活动的区域;(2)蚂蚁的种类、大小、颜色;(3)试着画出观察到的某一种蚂蚁的结构。

【课堂小结】(3分钟)

指导画蚂蚁时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向教师展示各组的实验报告,教师找出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画蚂蚁时最容易出错的是蚂蚁的身体比例、腿的生长点,其他的比较好把握。

【布置作业】(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观察报告”;(2)根据“观察报告”写一篇观察日记。(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了解蚂蚁的各种信息,下节课交流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扩展对蚂蚁的了解。

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个别学生不能积极完成,可以通过组长和组员的帮助、督促,推动他进步。

设计意图:

(1)“观察报告”中蚂蚁的身体结构的绘画,要按自己观察到的蚂蚁来画,不一定与课本中的相同,以求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课后反思】

1.这是一堂实验课,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蚂蚁,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所观察蚂蚁的情况,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2.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获取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自己动手、思考所得的。

3.在画蚂蚁的过程中,蚂蚁六条腿的位置是最容易画错的地方,这时正确的要及时表扬,错误的也要及时提醒注意。

4.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5.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6.外出户外观察,安全是第一位的。

编辑 范昕欣

第五篇: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在手膝着地爬的游戏中,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幼儿手膝着地爬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宽窄不同的爬垫、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活动材料:小车、皮球、沙包、动物摇椅等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在固定的区域玩不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幼儿)爬到蚂蚁洞里做睡觉状,然后说:“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请幼儿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爬来爬去、搬东西)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进行游戏。

“蚂蚁妈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河。咦?对岸是什么啊?闻起来可真香啊!小蚂蚁想不想把豆子运回家啊?”“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有一座小桥(爬垫)可以帮你们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豆子,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路径。教师随机指导幼儿动作完成情况。

(2)分享交流教师说:“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是怎么掌握平衡,让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蚂蚁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让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刚才是怎样搬豆子的?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3)再次游戏请幼儿再次游戏,验证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运多次。

3、结束部分:幼儿放松练习:

师:“我们搬回了这么多豆子,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简单动作。

(三)自由活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蚂蚁教学反思2

本节课通过故事(刘邦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聚聚成字,最终导致霸王自杀。)导入新课-----蚂蚁的救助。接着处理生字和疑点词句,并且分组竞争,上台展示,评出最佳组。然后,分段落大意,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激发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反馈练习,及时解决当堂问题,达到现学现用,不留知识漏洞。

优点:

1,小组合作,上台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导入新颖,引人入胜。

缺点:

1,品读课文,讲解有点多,给学生空间少。

2,假如课的结尾,用爱的奉献的歌曲,渲染氛围会更好。

拓展延伸:

生命是可以相互感动的,爱是可以相互传播的。有时,只要我们伸一伸手,就可以握住一份美好的情缘,跟可以牵出一份人世间的温馨!孩子们,小动物都知道,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难道我们人与人之间不更应该将爱心一个一个的传递下去,建立美好的家园吗?

蚂蚁教学反思3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蚂蚁的活动很感兴趣,同时又想要锻炼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对于幼儿的乐感也有较好的培养,这是我班的发展方向,因此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能听信号手膝着地协调地爬行。

2、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能够随节奏的变化练习动作,并体验在音乐情景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让幼儿能很好的伴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设置《蚂蚁找豆》的游戏场景;

2、材料准备:

(1)小鼓一只,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海洋球和塑料筐若干;供幼儿爬行的草地一块;拱型门六个;水上玩具六个。

(2)蚂蚁头饰若干只;

(3)录音机、音乐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小蚂蚁,一起听音乐活动身体。(教师与幼儿边做边配上好听的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蚂蚁蚂蚁起得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转转手;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粒大豆豆,嗨哟嗨哟抬回家。摇摇身体转个圈,我是聪明的好宝宝)

2、随节奏变换,练习爬行。

幼儿听节奏以多种形式练习爬行:鼓声“咚咚咚”,蚂蚁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蚂蚁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蚂蚁就转着圈爬,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的动作。接下来让幼儿听节奏变换速度爬行:鼓声快,爬得快;鼓声慢,爬得慢。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练习听信号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3、调整活动量。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在草地上做放松打滚的动作,以放松幼儿紧张的情绪。

4、游戏《蚂蚁搬豆》

在音乐的伴奏下,“小蚂蚁”们爬过草地,钻过小洞后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寻找豆豆。第一遍游戏:幼儿找到豆,爬回来后,要求幼儿把找到的豆放在同颜色的筐中。重点指导幼儿爬行时膝盖不离地,手膝协调爬行,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把豆按颜色分类放好。第二遍游戏:幼儿爬到小洞找到豆后,要求女孩子带一粒豆跑回,男孩子带许多粒豆跑回来。重点指导幼儿区分“一”和“许多”的数量关系。

5、放松活动“蚂蚁洗澡”。

请配教人员提前吹出许多泡泡,营造出泡泡漫天飞的情景,让全体幼儿随着《洗澡歌》的音乐一起洗个“泡泡浴”,洗澡后,请孩子们把豆抬回家,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让小班幼儿学习爬的动作时,我设计了《蚂蚁搬豆》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将爬行的动作练习与音乐节奏有机的整合,借助鼓点可以敲击出轻重、快慢、缓急的节奏特点,作为幼儿执行爬行的动令。第一,根据不同的节奏型练习向前爬和倒退爬。鼓声“咚--咚--咚”,蚂蚁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蚂蚁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蚂蚁就转着圈爬。第二、根据鼓点节奏的快慢练习快爬和慢爬。鼓点快就爬得快,鼓点慢就爬得慢等等。多变的节奏配以形式丰富的动作练习让幼儿觉得很新颖、很有趣,孩子们在活动中克服了平时的娇气、依耐和畏缩等不良情绪,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玩的很开心,动作也掌握得很到位,并在音乐情景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也能完成预定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引进,教育赋予体育教学的功能也越来越大。现代体育教育植根于实践,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音乐特殊的社会化教育功能正有助于幼儿体育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将音乐巧妙的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纲要》中将“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但由于小班幼儿身体的基本能力较差,自控力差,且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对新鲜事物感兴趣。通过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幼儿情绪激动、表情愉快。

蚂蚁教学反思4

本课是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一节通过设情景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程。通过对昆虫外型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天真的孩子会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一、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

1、让孩子们听故事。(教师播放录音故事——蚂蚁的王国)

2、孩子们分角色扮演小蚂蚁,教师扮演蚂蚁妈妈。

3、说一说你通过这个故事对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4、学生回答。(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的想法)

通过蚂蚁的王国故事到入和分角色的扮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老师学生的参与也融合了新课标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精神。

二、直观教学,探究学习相结合。

1、展示活动的纸蚂蚁模型,让学生上台来摆一摆,启发学生了解蚂蚁的结构和形态。

2、课件播放蚂蚁的分解图,学生试画蚂蚁的结构。

3、分组讨论:蚂蚁搬家时会出现哪些动态?蚂蚁搬家时会有哪些情况出现?

4、课件播放动态的蚂蚁以及生活中蚂蚁搬家的片段。

5、你认为还有哪些细节,大胆的说出来。

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蚂蚁的外型特征,结构以及蚂蚁的动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且通过展开讨论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集体创作,大胆表现。

1、课件播放:欣赏学生作品。

2、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评价。

3、分组讨论:分工合作(从构思到绘画完成将怎样分工?怎样合作?)

4、播放音乐,集体创作。

通过集体创作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蚂蚁搬家的场景,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能从孩子们的合作中感受团结的力量,这正是今天学习蚂蚁搬家中德育渗透的主题精神。

四作业评价,课后延伸。

1、让学生小组自评。

2、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

3、通过现场拍摄,当场展示优秀作品。

4、集体讨论:通过此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的集体生活中你会怎样来做?

通过各种评价方式的尝试发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创作的魅力,而且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这种评价方式也验证了新课标评价方式的优越性。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延伸课后,提高学生的认识,内化情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蚂蚁都有这样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学生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一切困难都会战胜。

本课虽然顺利的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遗憾也有,我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找^答~`案,努力改进。

蚂蚁教学反思5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三、评价不够

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教学反思6

教后记这篇课文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食粮,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安然越冬,蝈蝈又冷又饿的对比描写,深入揭示了只有辛苦劳动,才干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既富有教育意义,又适合学生表演。

开始设计时,我原想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说清图意中,自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但真正学习课文时,我发现孩子们反而更善于、更愿意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于是我利用课文中的几处空白让他们做一做文章,如:“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课文一语带过,所以我领导学生先看第二页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几只蝈蝈看到了,讥笑蚂蚁说:这么热的天,还在搬食粮,真傻!”还有的说:“蚂蚁啊蚂蚁,瞧我们,多舒服呀!”又如:“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也没有具体描写,所以我知道学生再翻回第一页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相象蚂蚁在洞里安然过冬,那么蝈蝈过得怎么样?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有的说:“我好饿啊!”还有的说:“我不该讥笑蚂蚁。要是我也搬好食粮,就好了。”这些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中蝈蝈的话语和举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然,还一些有遗憾之处:如学生光注意表演、说话,甚至玩了起来,却没能很好地进入课文情境,有声有色地朗读。所以我认为在“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摸索的。

蚂蚁教学反思7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我在讲《蚂蚁做操》这节课时,在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点子图来口算12X4,并且重点讲了把12拆分成10和2的圈法。因为我知道这与竖式的算理有关。在第一阶段培训的时候,我深深地记住了何教授的这句话“数计算的本质是数单位的计算”,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不忘这句话。在课后的练一练1题中,我并没有做过多的强调,所以,学生各种圈法都有。现在看一看,第一题通过画点子图的直观运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什么意思,优化。

经过大家的研讨,都认为点子图应该优化,特别是在听了崔老师的课后,使我深深地知道优化的利,同时使我感触到对教材的挖掘不够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

充分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从细微之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知道练习不再回到数学原点。

蚂蚁教学反思8

《蚂蚁做操》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在学习《蚂蚁做操》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养成教育。由谜语引出蚂蚁做操图后,让学生在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让学生动手操作,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算法与算理。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做铺垫。学生动手圈一圈,尝试独立解答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你是怎么圈的?

生1:10个一圈,圈了4次,4个10,也就是40,剩下的4个2也就是8,所以有48只小蚂蚁。

生2: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6×4=24,两份24+24=48;

生3: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8份6×8=48;

生4:把12分成10和2,一部分用有4个10,4×10=40,一部分用2×4=8,两部分合起来40+8=48。师追问:一共有48只蚂蚁,那除了用圈一圈、数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小蚂蚁的只数?可不可以尝试下用竖式来完成呢?小组探究讨论。

生5:我是用表格法完成的。

生6:我是用列竖式法完成的。

思考: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算的过程是怎样的?算的过程要注意什么?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顺序回答。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所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竖式的方法。

蚂蚁教学反思9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教学反思10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蜻蜓和蚂蚁》一时,我细细品读课文,蜻蜓由于夏日里悠闲自在而冬日来临时则又冷又饿,故事短小有趣耐人寻味,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再配上直观的'插图,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课文。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设计时,我就注重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味去感悟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表达的欲望。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平台

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词语意思,积累好词佳句,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这也是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的重点。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释,我采用抓住重点词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的方法教学。在提倡感悟体验的同时又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了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例如积累叠词“嘀嘀咕咕”,ABAC式词“逛来逛去”,ABB式词“软绵绵”,及“愁眉苦脸”等好词。积累句式“哪有……呀?”,“难道……吗?”教学中围绕重点语句,训练词语的掌握与理解,重点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改变学生词语贫乏的现象,为三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二,为朗读创设环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小蜻蜓和小蚂蚁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去想象当时的情境,去体会小蜻蜓的心想,理解小蚂蚁的话的寓意,让孩子们在边听边想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分角色朗读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品味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阅读的乐趣。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儿童创造力想象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保护,创造力需要培养。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蜻蜓又会怎样做呢?引导学生想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本主题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课堂上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自由想象,畅所欲言,这样学生自身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想: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平台,我一直在努力,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蚂蚁教学反思11

今天组织了语言活动《小蚂蚁的生日会》,我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小蚂蚁开生日会的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精心准备的一张海报,让小朋友猜一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在这一环节中我成功的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他们都猜着上面的字,有几个小朋友忍不住地说出了“小、生、日、的、天”等几个常见的汗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可见他们对汉字非常地感兴趣,然后我就把海报上的内容念给小朋友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自信地我就边放课件边讲故事,孩子们沉浸在我精彩的故事中,讲完后我就开始提问了,“小蚂蚁的生日会都来了哪些朋友?”小朋友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样都冒了出来,看来,难不倒他们。“它们都是昆虫吗?”这时,我发现小朋友都相互看看,好像没听懂似的,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可是还是没人回答我,为了打破僵局我又话峰一转,利用边讲故事边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重复了一遍故事,当我问“小蚂蚁请来的朋友都是昆虫吗?”孩子还是回答不出,这时,袁翔举起了小手,我像捡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赶紧让他来回答 “小蚂蚁请来的都是昆虫。” “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虫子。” “是吗?那为什么小蚂蚁会把蜈蚣和蜘蛛回去呢?”“ 蜈蚣和蜘蛛的脚太多了,小蚂蚁不喜欢它们。”看来小朋友根本就不知道昆虫是什么概念,真是失败呀。最后,我在讲到蚕宝宝时,利用蚂蚁妈妈的话总结了昆虫的特征:昆虫都有头、胸、腹,还有六条腿和一对翅膀,这样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他们也对昆虫产生了兴趣。乘热打铁,我列举了很多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孩子们也更愿学习了。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对蚕宝宝是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

课后,我就很快地进行了反思,觉得我的失败在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小朋友在平时了解一些关于昆虫方面的知识,所以小朋友会有这样的反应。但我也收获,就是我发现小朋友对认识汉字很感兴趣,真是有失必有得,有忧也有喜。

蚂蚁教学反思12

《小蚂蚁》是湖北版小学艺术第1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板块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用彩笔表现蚂蚁的活动,在前几课基础上,本课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蚂蚁为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界微小生物的美,进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蚂蚁是孩子们非常热衷去绘制的对象,蚂蚁有趣的生活激发学生对身边小动物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美术知识。

我的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先看视频导入。观看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蚂蚁的外形和活动时的样子。接着新授蚂蚁的画法:出示用几个圆片组成的蚂蚁身体。出示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视频里的蚂蚁比,老师的蚂蚁缺了什么(触角和足)再请同学上来添画。之后出示另一组几个圆片组成的蚂蚁身体。蚂蚁力气虽然大,但是要抬一个更重的东西时,它们常常会和同伴合作,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蚂蚁和抬重物。老师添画另外两只蚂蚁的足,表现合作的蚂蚁。最后欣赏蚂蚁和西瓜的故事边看边思考故事里怎么表现很多蚂蚁和西瓜的故事。

根据试教的学生反映,发现孩子虽然看了蚂蚁的视频,但观察的还不够仔细。所以用圆片拼蚂蚁的过程中可以将视频中的蚂蚁形象特写留在屏幕上,孩子可以通过静态蚂蚁的观察与比较,发现蚂蚁的表现方法。例如触角的形态,眼睛的样子,脚的生长位置。通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孩子能轻松掌握走路蚂蚁的姿态。

本课通过抬重物蚂蚁和蚂蚁故事的展示,孩子们自己能掌握蚂蚁站立等其他姿势的画法。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强调构图,因为考虑到有的孩子喜欢画大大的蚂蚁,而有的孩子喜欢画小小密密的很多蚂蚁的场面。不过下次可以增加两种不同构图方式的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自己的画面。

蚂蚁教学反思13

《 蚂蚁》这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接近小动物蚂蚁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来观察、研究记录、描述有关蚂蚁的内容。观察的方法、可以研究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在出去探究之前已经让学生明确了。可是,在外出探究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蚂蚁很脏,不愿意用手去摸;有部分学生观察力不强,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细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要想学生在观看图片的情况下要想学生说出怎样的想法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就设想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让学生课后去观察,然后再去找蚂蚁,把交流的环节放到下一节课上来。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蚂蚁》的教学录像,学生对录象中的蚂蚁活动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群居?蚂蚁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有些问题我组织学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没有回答,而是想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找出答案来。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热打铁,我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蚂蚁,并参照书本写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兴趣归兴趣,可让他动手去做(课上的实验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况课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了)就很难了。科学课中有些活动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课后或课前同样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蚂蚁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2、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蚂蚁教学反思15

今天,我参加可慕学区二年级语文的教研活动,执教《上天的蚂蚁》这一课。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执教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因此教案设计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设计三个问题统领全文:1、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从哪里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2、谁想爬到这棵树上?谁更容易爬上去?为什么?;3、面对这么高的树,蚂蚁和巨人分别是怎样做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思、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轮读,男女生读,表演读,教师示范读,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如填空“仰望( )”,“——鼓励——:‘试一试吧!————’”,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本堂课参与听课的老师给予了我不错的评价和建议,我也深感有很大的进步,学生参与率高,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学生基本能体会努力的含义。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如课堂后面部分时间仓促,导致人物对比不突出,没能更好地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巨人的懦弱,蚂蚁的努力;课堂上还不能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总之,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争取不断地自我提升。

下载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这节......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在本周四上午的《蚂蚁》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得到了刘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许多不足,通过刘老师的点评,我也看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会......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篇一:蚂蚁>教学反思《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与反思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第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2-53页《蚂蚁做操》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万声玉 2012-11-26 一、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有一棵树高得插入云霄,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巨人,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虽......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科学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观察蚂蚁也是孩子们乐意做的事,但蚂蚁个头小,不易观察,需要借助放大镜。关于蚂蚁身体结构的观察,也需要细致的指导。【教学目标】观察了解蚂蚁身体特征,观察并描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