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xcel培训教案
Excel培训教案
一、简单介绍
电子表格功能十分强大,我们所用的只不过是它所有功能的万分之一而已。学习电子表格,需要抽出时间进行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欢迎一起探讨交流。
二、创建表格步骤
1、绘制草表
在草稿纸上简单画出想要制作的工作表,设计好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2、设置行、列名称
按照草表设置好行列名称。
3、输入原始数据
4、设置单元格格式数据居中
1)选中所有需要编辑的单元格,“右键”—
中—
2)如果需要设置竖排文本,还是在此选项卡中“方向”,单击竖排。3)如果输入文本比单元格长,同时不能增加列宽,在此选项卡中将“文本控制”中“自动换行”前的方框单击成“√”。
5、添加表格框线
选中所有编辑单元格,在功能栏中单击后方三角符号,选中
6、输入表头
三、输入数据
1、设置单元格格式
2、特殊数据输入方法
1)身份证号前加 ’(强制输入文本)
2)从身份证号中提取出生日期。选中身份证号单元格,单击菜
单栏“数据” 下—“分列”,选择“下一步”,在中选出出生日期后“下一步”,将第一组数据“610924”和第三组数据“5201”(后四位)
设置成“不导入此列”,将第二组8为出生日期设置成“日期”格式,在“目标区域”中选择需要填写的单元格,然后完成。
3、快速填充数据
1)同样数据填充
输入第一个数字,选中此单元格,移动鼠标到单元格右下角,当鼠标指针成为黑色单线“+”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拉倒需要单元格,不管其中某行有没有数据,只要拉动就能填充;或者双击鼠标左键,也能填充,但是当遇到空行时会自动停止。
2)递增数据填充
和上面数据填充方法一样,但必须选中两个连续单元格,当两个连续单元格数据为1、2时,会填充为自然数;当数据为1,3时,会填充单数;当数据为2,4时,会填充双数。
四、函数应用
函数输入前请注意:a、函数输入时,如果需要使用键盘,必须转换成英文输入法;b、输入函数有三种方法:选中单元格手动输入,先输入“=”;单击,选择函数;从其他工作簿或网站上搜索函数;c、函数输入完成,一定要单击“回车”,否则函数中数据将会随着鼠标单击而改变。
1、统计学生总分
sum函数。格式为:=sum(x1:y2)。X,y为列号,1,2为数字。例:=sum(b2:b8),计算b列第2行至第8行数据总和;=sum(b2:h2),计算第2行b列至h列数据总和。
注意:在没有输入数据时,单元格内容为0。取消0显示在“Excel选项”下“高级”选项卡中将“在具有零值得单元格中显示为零”前的钩去掉。
2、计算平均分。直接在单元格输入”=A7/n”。A7为总分单元格,n为平均人数或科目数。
3、总分排序
rank函数。格式为:=rank(a7,a7:a40)。A7为此学生总分单元格,a7:a40为所有学生总分单元格区域。在进行自动填充时,总分区域不能变化,所以要进行相对应用,在列号前后加“$”。如:=rank(a7,$a$7:$a$40)
4、及格人数统计
countifs函数。格式为:=countifs(a2:a30,”>=60”)。统计a2至a30单元格内大于或等于60的人数。如果学生姓名排成两列或三列,则用加号连接两个或三个函数。例:=countifs(b2:b30,”>=60”)+ =countifs(f2:f30,”>=60”)。学生姓名排成两列,语文成绩分别在B列和F列,此函数统计B、F列语文成绩大于或等于60的数据个数。
五、数据分析
1、学生成绩不同颜色显示
在菜单栏“开始”栏中选择,单击后选择,选中,编辑规则,设置,改变边框或颜色
2、数据筛选和数据有效性,然后“确定”退出。
1)筛选
单击菜单栏中“数据”,选中需要筛选单元格,单击,单击所选数据第一行数据右下角的三角符号,设置好自己的筛选条件。
2)数据有效性
选中需要查询数据,单击“数据”栏中,设置“有效性条件”后“确定”退出;再次单击“数据有效性”下方三角符号,单击
六、打印设置
1、页面设置。
“圈释无效数据”。
2、设置每页打印表头。
第二篇:培训教案
“诗言志”说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说课部分:
授课对象,大学三、四年级,大三、四的学生已完成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课程的学习,对先秦“诗言志”概念有初步了解。本次课程正在是这种基础,进一步深入讨论中国古代“诗言志”理论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内涵。
本次使用的教材是黄霖主编的马工程教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同时结合了张少康主编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版本以往一直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使用。同时主要参照了四川大学刘文勇教授主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注疏。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目标,包括识记“诗”与“志”内涵外延;一定程度了解“诗言志”说的历史文化影响
二是能力目标 在理解“诗言志”理论及其历史文内涵的基础上,能正确审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辩证理解“诗言志”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予以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对“诗”“志”的具体涵义,“诗言志”的具体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解。需要融入到春秋赋诗活动的整个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引导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 导入2-3分钟左右;讲授30分钟左右,提问互动5分钟;知识点识记3分钟;板书归纳、小结和课后作业布置3分钟。本次试讲15分钟左右。
试讲部分: 导入:
大家已经学过先秦两汉文学史和作品选,对“诗言志”这个提法应该不太陌生。大家都知道,这是先秦时期提出的一个文学概念,《尚书·尧典》最早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大体知道是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情感等方面。举个例子:
一、春秋赋诗活动
先秦有个特殊情况,即春秋赋诗活动。列国外交和天下政治,都要经常用诗、引诗以明己志。《汉书》中说:“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也就是通过诗来看政教之得失、风俗之盛衰。晋平公即位不久,与诸侯宴会于沮,请与会诸国大夫赋诗,提出“歌诗必类”!也就是赋诗必当有表示恩好之意。但齐国大夫高厚赋诗“不类”,结果晋大夫荀偃yǎn大怒,说“诸侯有异志矣“,于是和各国大夫一起盟誓:“同讨不庭!”齐国高厚只好逃归,因赋诗不当几乎引起一场大祸。类似的例子在《左传》中还有很多记载。也就是说,先秦用“诗言志”的现象不是个案。“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虽多,亦奚以为?”
请同学来解读下。
也就是说,读了诗经,让你去处理政事,你却处理不来;让你去出使外国,又不能搞好外交,该怎么办?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孔子说过诗在先秦的基本的功能就是“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言不是一般的言,而是雅言。说话要有教养,有风度,有涵养,就不得不学诗,而且在日常政治活动中使用它。话说得漂亮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才能够在与列国交往中捍卫自己诸侯国的尊严,完成君王交代的外交使命。这是先秦诗言志说的一个特殊方面,也是“诗言志”说必须包含的一个具体内容。
当然,这种使用一般是以“断章取义,余取所求”的方式使用,不一定尊重诗的原意。这种情况的诗言志不是作诗言志,而是引诗或用诗言志。
下面,我们围绕“诗言志”理论,进一步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诗的内涵?
二、志的内涵?
三、“诗言志”对历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除《尚书·尧典》提到“诗言志”外,事实上,《左传》、《荀子》、《庄子》都有记载诗言志的言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诗以言志”,《庄子·天下》篇云“诗以道志”,《荀子·儒效》中也有“诗言是其志也”的说法。大致都是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的。也就是说,在先秦,诗言志基本上是个通行的看法,大家都直接或间接承认诗言志这个看法。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诗?先秦的诗到底指什么? 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这是流行的主流看法。就是诗经或诗三百。也就是《毛诗》大序与小序里面所解释的“诗”了。诗三百在《毛诗大序》里面被分为“风雅颂”,而所谓的“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雅”是“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样一来,诗三百篇均与天下或者邦国政治关联。而毛诗的小序里面又多以美刺解诗,或美王政或刺时事,似乎一部诗经就是一部社会政治诗了。既然与天下或者邦国政治密切相关,所以就和士大夫的政治抱负关联起来,而这也就与传统中的主流的“诗言志”说关联最为紧密。
到底先秦的诗指的是什么具体的对象,这是有争议的问题。其实还有两种看法:
一、诗经的诗是祭歌与挽歌。论者云:“很多诗看上去,就像只在讽刺、歌啸--其实,这是作者在灵前、坟头向死者讲述自己内心最诚挚的悔恨。”根据论者的看法,比如《关雎》,其实这首祭歌里的对象是美丽的妻子或者是未婚妻,作者先是描述以前见面时的欢乐,这是甜蜜的回忆,这是浪漫的青春,属于“乐而不淫”的部分,但回忆完美好的时光后,却面对的是冰冷的坟头,于是引出了现实的悲伤,这属于诗歌结构中“哀而不伤”的部分,最后是“乱曰”,论者就是这么来猜测这首诗的结构的。当然这个结论确实是过于大胆,现在学界既不肯定这个看法,也不否定这个看法。所以说,《周南·关雎》此诗的现在面貌,其实是祭祀的长诗被删后留下的,是原诗中追述自己与亡妻过去的懿行韵事。“论者不仅说《关雎》这一首诗是祭歌、挽歌,而是认为整个诗经都是祭歌与挽歌。”这个说法还是可以聊备一说。
二、诗三百指寺人之歌,这就成了太监的呻吟。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注释里面也确实是被解释为“被阉割之人”。诗者,寺也。是一种假借的说法。持这种说法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叶舒宪教授。他从自己所认定的“言志”为“言寺”的假借出发,对“寺”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破译。
他从语源上把“寺”破译为“祭礼主持”,从文化上把“寺”破译为“净身祭司”。这样一来,整个诗三百就笼罩在阉割文化背景下面了。对中国传统从身体阉割到文化心理阉割是叶舒宪教授阐释诗经的基本思路。这种说法当然有点石破天惊,很多人也不以为然。既然作诗者被认定为身体阉割者,那么一方面阉割者会哀怜,一方面也会呐喊,这呐喊势必就会形成诗三百里面不少与“性”或者“性器”相关的内容。《诗经·郑风》里有一首诗《褰qiān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诗的每一章容易明白,也无什么争议,但这首诗的最后是这个女子对男子说的一句很气愤的话:“狂童之狂也且”,虽然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但是对这个“且”字的解释不同,诗的味道就完全不同了,一般的解释认为“且”字是语气词,但也有人从文字学角度来解释这个“且”字,认为是男性生殖器,这就成为实词了。如果这样解释,那么最后这句话就是骂人的话了。大家知道这个诗应该怎么翻了吧?这个‘且’字不是语助词,是活生生的一个器官。“也就是说,用上海话说”狂童之狂也且“就是”小子你狂个卵“,用四川话就是狂个球!如果按照叶舒宪先生这种反传统的解释,诗经的神圣性也许就被解构了”。
二、“志”的内涵?
我们此处解释“志”的内涵当然是按照“诗三百”与天下政治关联这个纬度来进行的,如果把诗三百理解为祭歌、挽歌或者解释为“寺人之歌”,那么这个“志”的内涵就比较缥缈,也容易停留在私人领域。至于诗三百本身到底是何种状态,这当然可以继续争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把诗三百与天下政治关联起来确乎是汉代和汉代以后的主流,这个思想实际主宰着后世关于诗三百的基本认知,这就是思想史领域中的问题了。从思想史的角度,我们就得尊重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影响后世诗歌主流思想的是把诗三百与天下政治关联起来这一路径,而不是其他。
一般都是抽象地解释“志”为“志向”、“怀抱”或“抱负”。具体而言,诗言志中的“志”包含几个方面的东西:
一个是作诗人之志,第二是用诗人之志。这样一来,诗言志就会自动划分为两个命题,那就是“作诗言志”和“用诗言志”或者称之为“引诗言志”,这两个命题的内涵并不等同,“用诗言志”或者“引诗言志”是我用这个诗表达的志和作诗人原来要表达的志可以有联系但也可以风马牛不相及,这一点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即春秋时广泛的赋诗活动怎么用诗?
先秦时代,能够用诗、善于用诗是有文化、有教养的标志,起码在先秦是这样。这是根据言志主体来分的。
另外,诗言志的“志”的内涵还可以从它的社会功能来分。美颂之志,主要是给祖先和神灵,也就是只给过去或虚无缥缈的存在。讽谏之志,即劝谏与批评,这个在《诗经》中表现最多,主要体现在大雅、小雅中,是直面社会并批评社会的诗歌。另外还有个人抒情之志,这个主要体现在国风中,比如“君子作歌,惟以告哀”,这就是个人抒情。
三、诗言志的历史文化内涵?
诗言志这个命题在先秦提出来,却又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思想乃至整个文学思想。言志这种传统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把个人与天下关联起来,以诗或“文”干预社会,批评社会,这是《诗经》里表现出的最主要的一种影响。
前面提到诗三百中的讽谏之志,这在《诗经》中占最大比例,无论是在大雅、小雅还是风里,这种表现都最为丰富。汉代人给《诗经》作传,从小序里面解读出来的“刺”(批评)占了百分之八十多。《诗经》“诗言志”所形成的这个干预、批评社会的伟大传统,使后世诗文写作的重心始终在天下与社会,在文明的兴衰,在世道的隆替。这和西方以及现当代人所理解与主张的纯文学的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它不主张把个人孤立于社会,而是要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经历联系于天下政治,以此干预社会、批判社会,但批判的目的不是破坏,而是建构。所以在古代,在讲批判的时候,又反过来讲一个原则,即温柔敦厚的方式。古人一般不主张声色俱厉地批判,这就是《诗经》中的温婉的传统(当然《诗经》里也有少部分金刚怒目式的批判),这二者合观才是诗言志说对后世的完整影响。
这个传统,用鲁迅的话说,那就是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激动人心的地方。但是,这个传统也有一个缺点,它让文学承担了沉重的道德负担,这个沉重的负担就是“五四”以后那些倡导纯文学的人力求要去除的。纯文学在古代主流思想中刚好是不被看重的,古代文学思想的主流还是追求诗与文要干预社会,如果不干预社会就是自居主流之外,这也是魏晋南北朝的诗文被唐代人猛烈批评的原因。唐代的白居易,不仅批判魏晋南北朝的诗文,连杜甫的诗也批判得一塌糊涂,说老杜的诗在他看来,也只有很少的部分符合他的要求,而整个魏晋南北朝几乎没有一首符合他的要求。
当然,完全依照这个标准,会排斥很多东西,但是对于用诗文替天行道以干预现实这个焦点,我们又不能不给以极高的敬意。在传统的文学思想中,在主要的传统之外当然也有文学的休闲传统,就是用诗文词赋或传奇小说来娱乐自己,但写诗主要还是应用把个人和天下关联起来的言志的传统。要注意的是,天下不等同于某个王朝,知识分子要有人文上的理想性和超越性,就必须有个永恒的东西,而不是一个随时间消逝而消逝的东西,这个东西在古代就是“天下”。
以上是诗言志的内涵及影响,更为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朱自清先生的《诗言志辨》。课后作业:谈谈你对“诗言志”的理解。
板书设计
“诗言志”说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一、“诗”为何物?
(一)诗指祭歌与挽歌
(二)诗是寺人之歌
(三)《毛诗》大序与小序解释:风雅颂
二、志的内涵
一般解释:“志向”、“怀抱”或“抱负” 根据言志主体划分:
作诗人之志(作诗言志)
用诗人之志(赋诗言志、引诗言志)根据社会功能划分:
美颂之志
讽谏之志
个人抒情之志
三、诗言志说的影响
干预、批评社会的传统
第三篇:培训教案
洋浦天雨物贸泉州项目部调度组
第二季度岗位培训教案
一、调度组环境卫生清扫清洁计划(主讲人:许冬冬)……………………………….1
二、天雨物贸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纪要110330学习(主讲人:许冬冬)…..2
三、天雨物贸泉州项目部调度组岗位分工(主讲人:许冬冬)……………………8
四、接运业务培训(主讲人:王建涛)………………………………………………………… 9 1.接运员岗位职责…………………………………………………………….…………………….9 2.接运员作业流程…………………………………………………………………………………..10 3.仓储物资接运及接运方式……………………………………………………………………11
五、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物资仓储管理办法(主讲人:王建涛)……………14 注:
培训时间:2011年4月15日下午2:00-4:30 培训地点:调度组临时会议室
培训人员:调度组全体员工(附培训人员签到表)
雨物贸泉州项目部
2011年4月15日
第四篇: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117页例1及第118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一第1、2、3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认识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2、结合生活实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并感受不同即使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24时计时法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相互换算。教具准备:自制钟面、小黑板。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测,导入新课
1、(拨出一个4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猜猜看,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可能在上课,还可能在睡觉)师: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呢?(一个是下午4时,一个是凌晨4时)
师:哦,原来一天中有两个4时呀,都怪老师没说清楚。怎么表示才能把两个4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只要说清凌晨4时,还是下午4时;下午4是还可以写成16时。板书:凌晨4时,下午4时——普通计时法;16时——24时计时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一)揭题:在时刻前面加上凌晨、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法,因为方便,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叫做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为了简便不易出错,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都采用了另外一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这将是我们本节课一起探讨的一个新知识。(板题:24时计时法)
(二)学生质疑,引起共鸣。
1、关于24时计时法,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是24时计时法、用处、怎么使用、如何换算、意义等)
2、孩子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王国去寻找答案吧!
(三)师生、生生合作,攻克疑难。拨一拨,感受一日中的24时。1、1日等于多少时?看看各自的钟面,上面最大的数字是多少?最大的数字才12,24时又是怎么回事呢?同桌讨论讨论。(同桌讨论,指明回答)
2、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翻到教科书116页,找到这段话,一起读一读。读完后,做上记号。
3、一起拨钟面。(时针指向12时整,开始转动。)
师:同学们,老师来拨动钟面,我们看看一天中经过的时间。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生:12时。
师:是晚上12时还是中午12时? 生:晚上12时。
师:晚上12时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它有双重身份,既是头一天的结束,也是下一天的开始。想一想,这时你在干什么?是的,新的一天就在我们甜蜜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4、拨到早上6时。问:现在是几时?说一说你可能在做什么?
5、拨到中午12时。问:现在又是几时?想:时针从夜里12时开始到中午12时,转了几圈?走了几个小时?一天结束了吗?没有结束,时针会怎样呢?再转的话,是一天中的第几圈呢?
6、拨到下午1时。现在是几时?(指第二圈又出现了1时,应该怎么表示?(下午1时、13时)
师:为什么用13时表示呢?(指明回答)
7、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24时计时法中,为了跟第一圈的1时进行区别,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是几时,你是怎么想的?(12+2=14。12表示第一圈走过的12时,加2表示又走了2时)接下来的时刻你也能这样的方法表示吗?下午3时呢?4时呢?……到24时一天就结束了,同时它又是新一天的开始,这时也是0时。
8、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时针转动的情况: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了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0时),时针有走了一圈,也是12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9、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填一填,理解24时计时法
1、现在是北京时间
时
分考验你们记忆力的时刻到了。请协助老师,完成这条线段图。(图上有24格,代表一日的24时。上面是24时计时法,发面是12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中,要注明凌晨0到6时、早上6到9时、上午10到12时、中午指12时、下午13时到19时、晚上19时到24时,所包括的时间段。)
2、此刻是北京时间
时
分,考验你们观察能力的时刻到了。从线段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
3、此刻是北京时间
时
分,考验你们理解能力的时刻到了。请结合黑板上的钟面或线段图,把下面的12时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10分、晚上6时、凌晨1时。)
4、刚才老师出的题,都有什么共同点?如何换成24时计时法的?(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都要加上12)那你能把24时计时法换成12时计时法吗?(5时、12时、14时、20时14分、24时)你又是如何换算的呢?(大于12的,就减去12,再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多种形式,巩固练习。
1、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呢?
2、孩子们表现太棒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跳一跳、再找一找,好吗?(师生同唱《找朋友》)将10张对应的计时法发给10名同学,其余同学唱,他们在台前找对应的好朋友,然后站在一起,其余同学判断后分角色读。
3、独立完成117页的议一议及例一。
4、完成练习二十一的1、2、3题。
(五)拓展提升
1、判断。
24时计时法的最大优点是简明不易出错。24时既是晚上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18时就是6时。9时就是21时。
2、计时法互换。
18:06
下午6:06
下午1:00
23:38
晚上11:38
13:00
5:00
早上5:00
3、李阿姨每小时生产12个玩具,她从上午9时到下午1时,能生产多少个玩具?
第五篇:培训教案
2012年4月培训教案
培训地点:调度会议室 授 课 人:*** 具体培训内容:
一、各类名词解释:
1.过电压:过电压是指系统谋处出现的超过系统正常运行最高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
2.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免遭感应雷所形成的雷电过电压危害的电器。
3.跨距:指两耐张杆之间的水平距离。4.杆距:指相邻两电杆之间的水平距离。
5.弧垂:相邻两根电杆导线紧固点假想实际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二、机电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1、开关最常见的故障有⑴操作机构拒绝跳闸和合闸;⑵油开关缺油或空气开关的压缩空气压力不足;⑶温度不正常。
2、运行中的避雷器引出线桩头应无松脱和脱焊现象。
3、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属于工作接地。
4、接在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路之间限制能量的装置称为安全栅。
5、按自然层次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6、处理瞎炮时必须在距瞎炮眼至少0.3M处另打同瞎炮眼平行的新炮 眼,重新装药放炮。
7、上下山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各场口摘挂钩人员均有权制止任何人通行。
8、矿井井下供电应做到“三坚持”,具体指 :坚持使用漏继电器、煤电钻坚持使用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风电、瓦斯电闭锁
9、使用锚杆支护巷道时,其角度应与岩层主要裂隙面或巷道轮廓线垂直角度不得小于75°。
10、瓦斯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瓦斯浓度5~16%之间 温度550~650℃ 氧气浓度大12%。
11、真空断路器应检查支持绝缘子无裂痕和放电异常。
12、橡套电缆的修补方法有硫化热补法、冷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