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

时间:2019-05-13 01:0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

第一篇: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

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

科学教研组

我组的校本研究以促进学生探究为发展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在新课程中如何促进师生发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能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同事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精神。教研组教研活动就是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目标和内容(课标教材)、研究教法,会聚到教学执行与教学实效。从实践来看,学校各教研组的建设与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学校课程执行力的建设提升与教研组建设直接相关。下面是我们科学学科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一、教研活动概况

1、教研主题:创设情境,注重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2、活动时间:2011年9月——10月

3、组织负责:教研组长

4、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5、课例执教:李卫霞 等

6、活动成员:全体科学组教师

7、活动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11年9月17日 地点:科学办公室 对象:全体科学组教师

“课堂研究仅仅应该看作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小层,而不应该被看作是去寻找医治疑难病症的妙方或是被看作是追求点石成金的奇迹。”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得好就是问得好”,因此课堂提问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抓住了课堂提问也就牵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

2、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七分管理,三分教学”,三七开也许有点夸张,但课堂管理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3、如何提高课堂讲解技能。不管是怎样的课堂,讲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之一,没有必要赘言。

1、课标要求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2、课题研究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3、产生问题的因素(1)教材因素

教学的内容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重新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

(2)教案预设因素

A、开放教学目标,张扬学生个性。

B、开放教学的研究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3)学生因素 通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等环节,激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开放教学的空间形式,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

(4)教师因素

现在的教师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解放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合理设计教学 时间:2011年9月30日 地点:科学办公室 对象:全体科学组教师

1、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称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地知识。

(理论学习资料)《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等。

(讨论要点)(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摄像安全措施。(4)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后,我们教研组对六年级上册的《登月之旅》一课进行了讨论,李卫霞老师备课。详见附1教学设计。

步骤三:课堂观察记录 时间:2011年10月10日 地点:六年级八班教室 成员:全体科学组教师 步骤四: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的反思、同伴的反思,通过教研活动不同层次人员的反思、讨论,形成集体智慧。

1、执教者的反思:

在《登月之旅》这一课,应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交流、自主探究。

第一,利用图片展现月球环形山与地球陨石坑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为在地球环境下模拟月球环形山奠定基础。

第二,在把沙子倒入盘子后,应轻轻摇晃,使沙子成水平状,以便在实验中成坑明显。

第三,引导学生确定模拟对象,即沙面模拟月面;石子模拟流星或陨石;手电筒光模拟阳光;丢石子的动作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行动;以保证模拟实验目的明确,观察有效。

第四,做这个实验时,最好先做不同大小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再做同样大小的石子从不同高度落下,分别测量沙坑的深度。

第五,在遮光条件下用手电筒照射石子坑,看到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也更像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环形山,这样引导观察更有效。

2、同伴评议:

张秀茹老师: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蔡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张宝莲老师:李老师按照《课标》中提出的科学探究所要经历的几个科学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这几步骤来进行,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行探究。在探究中认识探究。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慢慢形成,探究能力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会深入自己的内心,这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个简单的科学常识,即磁铁有磁性,而这一常识,蔡老师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系列科学实验来感受体验并得以明白的,这体现了科学课实验为主验证科学原理的原则。

王彩凤老师: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中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蔡老师的课从一个简单的导入入手,实用而不花哨,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两个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得到了人类在探索月球之谜的研究之路上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这需要几代人坚强的毅力和无尚的智慧来完成。

牛燕梅老师: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集体活动时间和空间比较好的得到了保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教师设计的2个实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第一个实验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材料,引导学生如何做实验,如何填写实验记录表并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得到相关科学概念。

3、专业引领

这次组内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收获很大,不仅是因为李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因为教研组深刻的课后反思和分析。这次活动充分说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搞好教学研究的保证,丰富课堂实践和深刻的教学研讨扎实、有效。

(1)、以“做科学”为突破口,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不仅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探究、体验的活动。

(2)、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3)、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实践与探究的空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三、活动反思

1、树立了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在进行校本教研之前,很多老师对此概念都有些模糊,经过这次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认识到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有目的、有主题的进行研究。学校要发展,要办出自已的特色,凸显自已的个性,就必须动员教师这块最大资源,要整合各方力量,集思广益,制定和完善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2、民主平等,文化支撑

通过全组教师的集中研讨、备课、说课、听课、课例研究,教学展示等多种研讨活动。教师们在研究中明确了认识,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在研究的状态下教学,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合作交流意识,促进教师教学观察指导、自我反思调控,不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整体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有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的路子。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会更有特色、有时效性,并且越来越精彩。

附件1:

六年级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六年级 科学 李卫霞

教材分析:

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惟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干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奥秘。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表达了人们飞向月球的美好愿望。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人类经过不断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很了解,但不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这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知道环形山的形成。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教学策略:

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自主探究月球的特点,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并通过沙盘模拟实验探究环形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月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交流)

4、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1、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大大小小的坑)

2、(出示环形山文字)描述得真详细,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3、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有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真不错,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了。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出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配合环形山图片)

(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怎样撞击?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板书)

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

3、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

(与陨石的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板书)

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5、大家想一想,我们可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

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粘合集块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

6、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这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

预设: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怎么样才会使石子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

生: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

小结: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注意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出示)

7、那如果我们的假设是环形山的大小是与陨石的高度有关,那这个实验又该怎么做呢? 预设: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师(追问):石子为什么要大小相同?

生:因为我们要判断是否与高度有关,石子的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判断。

师:这大小相同的石子我们应怎样来选择?如果用同一个石子,我们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从不同高度丢下相同大小的石子。)

8、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在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丢石子时力度要均匀;重复做时,要把沙盘重新抹平;最后形成的沙坑要放在那儿,不要抹掉;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四)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

(五)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1、如果我们能借助一些东西的话,你认为可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子坑?

2、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现象

师:好,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4、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影子;农历初

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

(六)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2、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2、有!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播放《嫦娥一号》登月实况。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第二篇: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葛兰镇中心校:郑小华本次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记叙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计算题)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活动成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开放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优秀教师的启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

充分发展的空间。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开放性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2、教学困惑

召集全体教研组成员讨论数学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面教学问题:曾多次开展了计算教学研讨活动,很多老师在计算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各种尝试,但总是有多数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方法单一和死板,不会用不同的方法验算。这个问题一直让我们教研组成员颇感困惑。

3、课题研究需要

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克服传统“封闭式”教学的不足,适应开放的社会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要重视开放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重视开放教学目标,着眼学生整体的素质化;重视开放师生关系,体现教学气氛的民主化;重视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视开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化;重视开放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因此,我们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进行校本教研,以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教研组成员对解决的方案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第三篇: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随着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然而,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翅膀,退守为泛黄的形式.回顾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例的研讨.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形式单一,往往会在活动前约请一些教师作准备性的发言,这种过度准备使得现场发言过于工整,而没有灵动,其他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听讲,壁上旁观,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这种少数同志热情,多数同志冷观的研讨活动的效果显然是不佳的.二是教研后 “行为跟进”不到位.“教研”,“研”是过程,“教”是归宿.“教研”的目的在于“研”,“研”是一个过程,“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班级和课堂,以实践“真问题”出发,营造“研究文化”,唤醒教师的参与意识,吸纳他们参与教研过程和研究介入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研之路,更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数学科开展了一次“以课例为载体,促进老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实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3. 课题研究需要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意义》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

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现象2:《分数的意义》通过课例展示教学目标以及课堂中着力展现怎样解决教学难点.评析:课例的分析并没有与教材直接联系,只是直接进行说课、评课.

现象3: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评析:阐述内容空泛,重复之前的教材分析,缺乏侧重点.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第四篇:小学科学活动案例

小学科学活动案例:班级认领校园植物

活动指导:向阳小学德育处、校外办靳卫华

策划和组织:燕山向阳小学 许彩凤

一、活动背景:

在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教学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等,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中的“校园的树木”,更是特意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校园的花草树木。遗憾的是,学生对校园植物缺乏了解,很少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去问老师吧,校园里花草树木的品种太多了,老师也常被问得措手不及。学校的花草树木的维护浇水等,怎么办呢?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认领小树》,于是学校德育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建议可以开展一些调查实践活动。受到启发后,决定举行校园植物认领活动,从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入手,了解它们的形状、分布、习性、用途,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与大脑,经过倡议、讲座、调查、收集、制牌、展示认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校园环保意识,逐渐形成校园绿色文化。

二、活动过程:

时间 工作内容主要参与人员

9月 制订校园植物名片大赛活动方案德育处和科学组

10月 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分布情况科学组、总务处

12月 了解植物特点设计名片全体教师

12月 校园植物认领启动仪式班主任、学生

1月悬挂植物名片进行展示科学组、德育处

2月评选爱护植物奖科学、班级学生

2月活动总结和宣传报道科学教研组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制定方案(2011年9月)

德育处和科学教师,首先要制订好活动方案,根据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我们在9月下旬商议如何举办校园植物认领活动,大家畅所欲言,特别是对参与对象、参与方式以及如何开展等事项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1、活动对象:1-5年级学生。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研究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每个研究小组成员不能超过3人。

2、参与方式: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任选校园内的树木或有一定种植面积的花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花草的名称、特性、用途、如何培育。

3、认领活动:本次活动分设计名片和班级认领两个大环节。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校园植物调查活动方案》,方案中还强调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严禁攀折或践踏。

第二阶段:初步调查,讲座倡议(2011年10月)

学校到底有哪些植物呢?作为活动组织者,首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那几天,我一有空余时间就在校园里到处转悠,拿着相机对着各种植物进行全景和局部拍摄,还邀请燕山公园熟悉苗木、花卉专家到实地指导辨别,终于把校园的大部分花草树木的名称给确定下来了。

向阳小学校园植物汇总表(2011年12月)

序号 名称 归属 种植地序号 名称 归属 种植地 1 紫玉兰木兰科轮滑场西边20 含笑 木兰科 中学荷花玉兰 木兰科 操场 21 红叶李 蔷薇科 中学紫薇 千屈菜科 花坛、22 水杉 杉科 小学紫荆花 苏木科 花坛、中学 23 桂花 木犀科 花坛、中学樱花 蔷薇科 花坛 24 海桐 海桐科 花坛、小学、中学樱桃 蔷薇科 花坛 25 大叶黄杨 卫矛科 花坛、小学、中学腊梅 腊梅科 花坛 26 金边黄杨 卫矛科 中学杨梅 杨梅科 中学 27 雀舌黄杨 黄杨科 花坛桃树 蔷薇科 花坛 28 杜鹃花 杜鹃花科 花坛夹竹桃 夹竹桃科 花坛、中学 29 红花继木 金缕梅科 花坛、小学龙爪槐 豆科 花坛、中学 30 龟甲冬青 冬青科 花坛、小学雪松 松科 中学 31 水腊 木犀科 花坛、操场罗汉松 罗汉松科 中学 32 铁树 苏铁科 花坛、小学竹柏 罗汉松科 中学 33 海芋 天南星科 花坛龙柏 柏科 中学 34 芭蕉 芭蕉科 中学扁柏 柏科 中学 35 棕榈 棕榈科 中学山茶 山茶科 花坛 36 沿阶草 百合科 中学苦楝 楝科 中学 37 马尼拉草 禾本科 花坛樟树 樟科 中学、操场 38 迎春花 木犀科 小学

全体教师会议上发起倡议,并专门作了题为《“校园植物名片大赛”攻略》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们利用幻灯片向广大老师介绍了校园的各类植物和主要分布情况,并详细说明了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意义,特别是为什么强调要让学生亲手做名片,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且学生的作品往往富有童趣更吸引人,同时这样的活动可以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另外,我们还例举了一些植物名片范例,并对植物名片的制作提出十分具体的要求:(1)外形自由设计,大小合适,样子美观;(2)内容自由选择,简洁和儿童化很重要;(3)文字最好用电脑打印,有照片就更好;(4)外面必须塑封,以便能经受风吹雨打;

(5)悬挂展示由作者完成,考虑植物特点;(6)上交一式两份,一份悬挂,一份存档。

第三阶段:收集资料,设计评比(2008年12月—2009年1月)

接下来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收集资料,设计评比。因为前期的宣传工作全面到位,各班主任纷纷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进行动员和指导,给学生布置了调查校园植物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

学生接受任务后,连续几天穿梭于校园的每个地方,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有的奔进了图书室,有的敲击键盘,到网络世界寻找答案,有的当起了小记者,采访了学校植物知识丰富的老师,还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花木市场进行咨询。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然后我们科学老师拿出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汇报。课堂上,孩子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搜集与观察的结果,有的拿来了文字资料,有的拿来了自己家中的百科全书,有的拿来各种植物的图片,还有的同学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柏树、桃树,还配上了文字介绍„„大家畅所欲言,好不热闹,都想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有错误的知识介绍就要重新查实,确保植物资料准确无误。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这次植物名片的设计活动除了一些必要说明外,名片的样式、选取的内容以及文字的组织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把名片设计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以下就是部分学生设计的植物名片:

之后,我们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校植物名片评比。我们先按照类别把植物名片进行分类,再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和植物的分布情况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还结合各班

级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评选了班级组织奖。

第四阶段:悬挂展示,总结评议(2009年2月)

考虑到本学期工作马上结束,我们决定把悬挂展示阶段放在2009年2月份,也就是下个学期初,等开学报到之后,我们把所有获一等奖的植物名片在对应植物上进行悬挂展示,相信焕然一新的绿色校园一定会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而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认识了全校的花草树木,学生更是兴奋、激动和富有成就感。

届时我们还将邀请新闻媒体一起来宣传本次活动,我们还把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撰写活动经验总结,争取发布在科普杂志上并在我区其他学校进行推广。

三、活动反思:

课外实践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如何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封闭的书斋,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获得活动的激情、创新的喜悦,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就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校园实践活动。为校园植物设计名片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对学校植物的大检阅。参与的班级、学生为了设计一张满意的名片,在植物分类知识、植物形态特点、名片构图技巧、反复推敲的“动人物语”都下了许多功夫。学生通过这次调查,不但认识了全校的树木和花卉,而且了解了很多关于花草树木的知识。一张张在风中飘曳的校园植物名片,外表不一定精致却意味深长,这些童趣的作品已经远远超越了广告公司制作的专业标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名片制作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资料的整理与汇总,还能亲自设计制作,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学生的收获不只是这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不少困难,也正是这些困难,促使他们努力去寻求答案,使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成熟,这种经历应该是他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深化了教师的认识体会

这次活动,融教育、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辅导实施、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创建科技实践活动特色,形成绿色实践活动亮点,使我们看到指导教师的特长和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教师,只要做了有心人,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留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这一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亮点和新意自不必多说。如果我们继续深化拓展,进行绿色主题的系列研究,使活动趋向规范性、完整性、持续性,让保护地球、绿色家园、改善环境的生态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思想中,让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来关注环境问题,其收效不可估量。

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作者: 李蓓璇(小学科学荣昌县、壁山县、潼南县、大足县、双桥区小学科学联合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88发表日期: 2011-12-18 16:34:07

谁“拿走”了小蝌蚪的尾巴

活动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饲养小蝌蚪,让学生亲眼发现小蝌蚪生长发育变成青蛙的过程。2.了解青蛙卵生、两栖的特点。3.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科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持久研究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3.能持之以恒地坚持长期观察,并做好记录。

三、实施方案

(一)活动准备1.组织学生讨论,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梳理学生心中疑惑,让学生了解自己对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的已知和未知的知识。2.确定活动的内容及活动重点。3.准备《致家长一封信》,介绍本活动的内容、方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家长应该协助事宜。4.通过家校联系,学生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和与同学家之间的远近,自由组成饲养观察小组,讨论具体分工,确定组名、组长、组员等。

(二)活动方案:1.活动方式:(1)以小

组为单位或个人为单位,采取集中采卵或个人采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观察活动。

(2)开展访问、实地考察、饲养、观察、记录、分析、发倡议书、社区宣传、放生等科学实践活动。2.活动过程:收集资料→记者访问→实地考察→饲养观察→交流总结→社会调查→成果展示→放生。3..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步骤与内容活动方式第一阶段(三个周)1.网络教室2.图书馆3.访问本村农民1.成立小组,制定活动计划。2.提出要研究问题。

3.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归纳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的顺序。4.设计观察记录表。5.准备养蝌蚪的器材。6.有条件的同学建造生态小池塘。1.访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2.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搜集资料。3.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4.和父母沟通,争取父母的支持。第二阶段(两个周)1.小河边、小溪边、池塘边的水流比较缓的地方。2.在家里、班级或实验室等地方分青蛙卵。1.准备好小蝌蚪吃的东西。2.到小河边、小溪边、池塘边的水流比较缓的地方捞青蛙卵。3.分给没有捞到青蛙卵的同学一些青蛙卵。4.分享捕捞乐趣,查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1.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人行动的方式实地采卵。2.小组交流采卵的经历、照片或趣事。3.小组交流查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第三阶段(六个周)1.在教室、家里饲养。2.在小河边、小溪边、池塘边实地观察饲养。3.网络教室。1.观察、记录蝌蚪卵的变化。2.观察水质的变化,每三到五天换一次水。3.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卵和蝌蚪的变化4.实地观察和家庭观察相结合发现不同。5.相互鼓励,坚持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6.对饲养过程中突发现象进行原因分析。1.定点定时观察。2.亲手喂养观察。3.小组交流发

现和感受。4..师生交流解答疑惑。5.家校交流沟通支持。第四阶段(两个周)1.在班级、教室或网络教室交流。2.通过QQ群进行家校沟通。1.交流资料。2.整理资料。3.完善资料。4.拟定成果展示方式。5.阶段小结,调整研究思路。培养整理资料的能力,反思能力。第五阶段(两个周)1.在班级或学校交流。2.走进社区体验发现。3.走向大自然。1.成果展示。3 评价与反思。3发出倡议(保护青蛙)。4.放生(保护生态环境)。1.手抄报。2.记录表或观察日记。3.照片或录像片。4.突发事件研究资料。5.关于小蝌蚪与青蛙的歌曲或童话故事。4.注意事项:(1)分组时应注意,做好协调工作。在活动分组时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成为抢手货而无所适从,有的学生无人问津而面带沮丧,这 时 老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权威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并抓住时机,对一些平时不大受欢迎的同学要进行原因分析,引导其反思。其次,根据一定的家庭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前提下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并说明小组组成的优势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组成小组的理由,提出指导意见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参考。

(2)指导组内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法。(表格式)(3)准备《致家长一封信》。在《致家长一封信》中,告知本活动的内容、方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家长应该协助事宜,引起家长的关注,取得家长的支持。尤其带孩子到河边或溪边活动时要进行安全

教育。(4)进行捕捞青蛙卵、饲养、换水、观察、记录和摄影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5)与家长建立饲养协助联系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观察、饲养的进

程,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相互合作想办法解决。

(6)引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所作的记录,指导学生进行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并开展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7)重视评价的有效性。注意有

针对性的对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学生探究的态度与品质等进行重点评价,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四、实施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整理要研究的问题。根据五年制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多样的动物》一课的学习,设计资料搜集表格,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资料的搜集整理。要求搜集蝌蚪的生长过程?如何饲养蝌蚪?养蝌蚪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哪找青蛙卵?蝌蚪吃什么? 小青蛙喜欢在哪里生活等问题,并最终归纳出研究的问题顺序。

第五篇: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随着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然而,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翅膀,退守为泛黄的形式.回顾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例的研讨.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形式单一,往往会在活动前约请一些教师作准备性的发言,这种过度准备使得现场发言过于工整,而没有灵动,其他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听讲,壁上旁观,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这种少数同志热情,多数同志冷观的研讨活动的效果显然是不佳的.二是教研后 “行为跟进”不到位.“教研”,“研”是过程,“教”是归宿.“教研”的目的在于“研”,“研”是一个过程,“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班级和课堂,以实践“真问题”出发,营造“研究文化”,唤醒教师的参与意识,吸纳他们参与教研过程和研究介入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研之路,更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数学科开展了一次“以课例为载体,促进老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教研活动的内容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意义》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现象2:《分数的意义》通过课例展示教学目标以及课堂中着力展现怎样解决教学难点.评析:课例的分析并没有与教材直接联系,只是直接进行说课、评课.

现象3: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评析:阐述内容空泛,重复之前的教材分析,缺乏侧重点.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下载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小学科学校本主题研究活动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主题校本研修计划

    小学科学主题校本研修计划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永宁山子宜小学 科学组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在教体局“质量年”工作精神指导下,在教研室、学区研训室、学校领......

    实验小学校本研修

    实验小学校本研修——关不住的“满园春色”近年来,实验小学校本研修走文化引领的发展之路,着力于特色研修平台的开发和主题系列研修的精致,打造“自助助人,享受成长”的教师文化......

    2007年“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小结

    2007年“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小结 仙桃市实验小学 2007年,在3月份的湖北省课题实验工作会后,我校加强了对国家级课题“小学数学案例研究”的实验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力度,......

    小学科学小实验

    小学家庭科学实验:1、金属材料的锈蚀条件和保护措施:运用假说法对比完成,①分别取三枚新铁钉,放入三种环境中:蒸馏水、植物油和放有干燥剂的玻璃杯中,②连续一周每天观察铁钉生锈......

    实验小学感恩主题活动方案

    xxxx小学组织开展 “感知新变化 感恩新时代”主题教育方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国家、市、县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大全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政治化......

    实验小学校本研修组织机构

    实验小学校本研修组织机构 (2009-2010学年) 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赵建国副组长:肖金存组员:郑浩李红顺谈海英孙梦婷丁桂花李庚楠各成员职责机构图组长(总领协调校本研修工作)副......

    实验小学武术校本教材

    静宁县实验小学武术校本教材 一、课程介绍: 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行、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搏击为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