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当地的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特征。【教学难点】
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交流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沁园春·雪》
提问:北国指的是哪里?(北方地区)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新课学习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3.气候:
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半湿润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
活动:
读图,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石家庄比齐齐哈尔冬季温暖,夏季降水多;纬度因素)。
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石家庄比延安气温略高,降水也多;海陆因素)。
4.土壤
“黑土地”--东北平原 在冷湿的环境下形成的 “黄土地”--黄土高原 被深厚黄土覆盖
--华北平原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
拓展延伸: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是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黑土地土地肥沃,这三大块黑土区均为所在国家的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区的垦殖指数均比较高。在各黑土区的开发垦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美国、乌克兰等地发生的“黑风暴”等。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耕地类型:旱地。3.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4.发展农业的劣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5.解决措施:
目前: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长远:发展节水农业。
拓展延伸:(1)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6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对于漏斗区的恢复,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封井,即禁止地下水的开采,然而,在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15%,不到世界人均4%水平的华北平原,放弃使用地下水几乎不可能。
已在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根本解决华北平原干旱问题。
(2)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艺节水,即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二是生理节水,即植物生理范畴的节水,如培育耐旱抗逆的作物品种等;三是管理节水,即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四是工程节水,即灌溉工程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精准灌溉、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
活动: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很少)
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的。(打机井;采取喷灌;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
阅读材料:冲程扇——华北平原的重要农耕区
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一种扇形地貌—冲积扇。
在太行山东麓,发育了一系列地势自西向东和缓倾斜的冲积扇。这里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就是华北平原重要的农耕区。古代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片富庶之地上形成了北京、开封、邯郸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课堂练习】
1.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A)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2.北方地区东临(A)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 3.有关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耕地以旱地为主
B.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C.耕地面积广,水源充足
D.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4.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C)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耕地集中连片
5.解决华北平原春早期间用水紧张的合理措施是(D)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减少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6.黑土地是指(D)
A.兴安山地
B.长白山地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特征)【作业布置】
1.说一说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什么为主?
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板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 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位置和范围 发展农业的优势 地形 耕地类型 气候 农作物
土壤 发展农业的劣势
解决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树立了因地制宜的观念。
第二篇:《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陈娜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地形。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畜牧业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
读图:西北地区的地形。
请同学们从书本73页图8.3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想一想: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活动1:(课本第73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会)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76页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 对湿润气流阻挡。3.结果呢?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 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第三篇:《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课标
(一)课程内容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课标具体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运用相关地图及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差异成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
4、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1、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难点: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3、综合运用地形图、气候图等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三、学情: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基础知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
2、重点知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70%学生能够掌握
3、难点知识: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1、提取归纳能力不足,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难给出准确的描述。
2、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能力,会通过依据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小组讨论和老师讲解的方式完成,学生讨论结果不会很深刻,不能完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2、运用南方地区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3、综合运用地形图、气候图表等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4、运用相关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地形、气候);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以及人地协调的理念。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复习导入
复习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及其主导因素,回顾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
过渡:通过第六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接下来我们学习南方地区,同样先来看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活动一:读图识自然环境
活动目的:完成教学目标1.2.3.4
一、自主学习:读图7.3,完成以下任务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后,教师引导,归纳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自主学习•1.地理位置和范围•2.有哪些地形,地形区•3.温度带、干湿区•4.气候类型及特征•5.植被土壤状况•6.主要农作物
二、读下图,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以及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
三、交流探究(课本46页活动题)
1、小组合作探究: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以第(1)问为例,首先让学生抓住三个关键词:冬季、同纬度、温暖,冬季温暖是与冬季气温有关,影响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其次是冬季风;既然是同纬度,那就与冬季风有关。冬季风来源于北方寒冷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会有南下运动,之后让学生读地形图,找到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学生此时会发现四川盆地北部有山脉,会阻挡南下的冬季风,对其具有消弱作用,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山脉的阻隔,受冬季风的影响强,所以气温偏低。讲解完第(1)题后,让学生以此为例,分析第(2)题。
活动评价: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活动二:读图识农业
活动目的:完成教学目标5
小组合作,分析南方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探究完成后,做总结:
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有: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耕作;
不利条件有:旱涝灾害、台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平原分散,土壤酸性强,不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业等。
在此基础上,读图7.7,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知道南方地区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以及发展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
(四)综合建模
(五)课堂评价
第四篇: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教具准备:
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2、有关投影片若干
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学生观看图片)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生:讨论
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生:(量算并读图)分别是558千米和3510千米,400毫米和50毫米以下。
师:通过以上读图和量算,哪位同学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本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所以非常干旱。生2:西北地区非常干旱,为什么11.35图上天山山区还有茂密的牧草,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师 : 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请同学们讨论。
生:(讨论后)天山上有冰雪,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使得这里水草丰美,可以放牧牲畜。
生3: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结合此图回答以上问题。
生:本区深居内陆的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造成东西降水量不同,东部降水稍多,西部降水十分稀少,所以植被由东向西出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生4:为什么本区多内流河和内流湖?特点是什么?
生:(稍作讨论,相互补充)本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陆湖,不能东流入海。生5:为什么农田、村镇、城市在本区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生:(在教师提示引导下回答)本区气候干旱,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东部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呈点状,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西北地区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人类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请看投影--漫画“请嘴下留情”结合此图说明人类在利用草场资源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请提出你的建议。
生:(讨论后争相发言)过度放牧,草场超载,土地沙化严重。可以建设人工草场;还可以划区轮牧;减少单位面积载畜量;还可以改良牲畜品种,使其吃的少,产肉产毛多......师:这些设想都非常好。因此,治沙和防止草场退化成为西北地区人民的重要任务。
师:同学们喜欢吃新疆的瓜果吗?你们知道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吗?
生:(讨论后)新疆云量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多。
师:提到新疆的瓜果,我们立刻会想到甜甜的哈密瓜、葡萄。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请看投影“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分析此图可知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放录音),从中体味具有“塞外江南”美誉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美景。生:听录音,并小声跟着诵读。
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交通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据图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分布。
生:(读图并到板前指图介绍)西北地区主要有兰新线、包兰线,都是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的。另外,本区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师:(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成为本区最突出的特征,受其影响,本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四个方面--地形、植被、河流、城镇分布。这些以干旱为主的地表景观,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广阔的草原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因为本区降水稀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干旱的气候、复杂的地面状况使的本区在交通运输和资源开采利用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之得以改造,不断为人类服务。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全国各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西北地区将会是一个山川秀美、绿野芳菲青青世界。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师:放歌曲《天堂》(腾格尔唱)“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 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 海和 海。
2、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 ;西部有 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 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板书)
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
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气候属于 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 季。
小结: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板书)
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板书)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
(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
2、阅读课本P12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2)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华北平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春旱?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小结)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温带季风气候
4、“黑土地”和“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条件
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3、华北平原的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