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家孔子教案
主题三:杰出的智者 课题1.思想家孔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二、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孔庙的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的了解和理解。
四、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课件),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⒈几个人在一起走,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过去的解读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教育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这里强调的是人生态度。最后一个知,通“智”智慧)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孔子。课件)
2、了解孔子其人(为孔子建档案制名片)
出示孔子画像。这就是孔子,老师课前已布置你们去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在你们收集到的集料中,有哪些资料向我们简介孔子这个人,比如说他是哪一年出生,什么地方人,有什么特长,贡献之类的,谁来说一说。让我们对孔子有个初步的了解。(课件:为孔子建档案,制名片)人物基本信息栏 姓名: 孔丘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春秋时期鲁国(现山东属中国)(课件:出示地图)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zōuyì)昌平乡(今曲阜fù]市南辛镇)(出示地图)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让我们用前面学过的公元纪年法来算算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多少年?出示课件公元纪年图示2561周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主要职业: 教师(孔子从事过很多工作,最主要的是教育)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讲究仁义礼智信)编纂《春秋》,修订“五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得以保存和传播。他所做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称六艺)
特殊贡献: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春秋时期教育为奴隶主贵族垄断)
代表作品: 《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一书虽不完备但史料价值很高。)
3、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为何被称为思想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20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孔子死的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小屋,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拥有466间房屋的浩大的孔庙,而孔庙的正殿即大成殿,其规模、气势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课件:孔庙照片)在9月28日孔子的诞辰之日,我国许多地方举行祭孔大典。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月前在孔子老家山东祭孔大典的新闻报道(链接新闻http://)通过前面的资料,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自由评价孔子)师:是呀,孔子就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他首创了私人讲学,对所教的学生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并凭借着学问、道德和精神赢
或得了弟子对他的爱戴。他的弟子把他的谈话以及他与弟子间的问答,编成一部名为《论语》的书(课件)。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研究孔子的思想。我们这堂课开头的两句格言就是出自这本书。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书里的许多思想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中的一些话吧。(课件出示。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论语 季氏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同学们说说看,孔子说得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看待交友这个问题的?(生自由发言)师总结:人生在世,怎能没有朋友相伴。朋友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但是朋友有好坏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正直的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 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诚信的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见闻广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知识面宽。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
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拥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我们总能从他的经验里面,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借鉴。
《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
首先那种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不能交。
大家还记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大奸臣和珅吗?他对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奴颜谄媚,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孔夫子说,和这种人交朋友,太有害啦!
为什么?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到特别舒服、愉快,就像电视剧里乾隆皇帝一样,明知道和珅贪赃枉法,却还是离不开他。
因为好话听多了,马屁拍得舒心了,头脑就该发昏了,自以为很了不起,目中无人,失去了对自己公正的评价。那离招致灾难也就不远 了。
这种朋友,就是心灵的慢性毒药。
第二种朋友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当着你的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但是,在背后呢,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
你要是一不小心被这种人利用的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许多错误,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这种人也不能交。
第三种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呢,除了一张好嘴,就是没有真才实学。
孔子从来就非常反感花言巧语的人。他认为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他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2000多年前的孔子教他的学生要交怎样的朋友,要做怎样的人,这些话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用。他的名言可多了。比如:(课件:孔子名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讲求的是正义之道,小人讲求的是利害关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对未来要有谋划,目光要看得远,否则就会不时受到困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人陪伴他)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要言而有信,做事果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错误都不要犯,再小的好 事也要去做。)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精神懈怠)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意)之者。学而时(按时)习(复习)之,不亦说(高兴)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这些名言为我们做人、做学问指明了方向。
孔子对待不同的学生还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呢!让我们再看看《论语》中的另几句话:(课件出示。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先进篇》)子路问:“知道了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活着,怎么可以知道了就去做?”冉有问同一个问题,孔子却说,“知道了就去做。”公西华很疑惑,请问为什么会给这两个人不同的回答。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我给他壮胆;子路一向好胜而鲁莽,所以我要求他请示父兄再做,是有意压压他。)同学们说说看,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论语》折射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北宋宰相赵普所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另一句为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所说:“一部《论论》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希腊七贤”是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先师”(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受过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不少帝王都亲临阙里祭孔,如汉高祖、东汉光武帝、到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清乾隆帝等都拈香祭拜,其中乾隆帝八次到曲阜朝圣;现代中央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李鹏、江泽民、朱镕基等等也都“视察”过曲阜。孔子不仅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国外,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有没有同学收集到外国我对孔子的评价的资料。交流资料。)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在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著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著“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得(德国哲学家)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课件: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宰相赵普)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所说:“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爱默生)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联合宣言)
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位杰出的智者,是我们的骄傲,他的精神和成就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布置作业(课件):
1、阅读《孔语》
2、写写我最喜欢的孔子名言
第二篇: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古代的“圣人”。他的言论和生平活动被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对后来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不研究《论语》,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孔子的很多思想,尤其是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孔子的学说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视。
Confucius was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history.He was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and was respectfully referred to as an ancient “sage”.His words and life story were recorded in The Analects.As an enduring classic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e Analects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inkers, writers and statesmen that came after Confucius.Without studying this book, one could hardly truly understand the thousands-of-years’ traditional culture.Much of Confucius’s thought, especially his thought on educa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In the 21st century, Confucian thought not only retains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but it also wins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每年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夜晚,人们赏明月、吃月饼,共庆中秋佳节。
中秋节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习俗很多,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自2008年起,中秋节成为中国的法定假日。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ugust 15 of every year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is day is the middle of autumn, so it is called Mid-Autumn.One of the important Mid-Autumn Festival activities is to enjoy the moon.On that night,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looking up at the bright moon and eating moon cakes.The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People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 will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missing their hometowns and families at this festival.There are many customs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ll expressing people’s love and hope for a happy life.Since 2008, Mid-Autumn Festival has become an official national holiday in China.中国航天业开创于1956年。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工程(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2007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即第一颗绕月球飞行(lunar-orbiting)的人造卫星。2013年,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China’s space industry was launched in 1956.Over the past decades, China’s space industry has created one miracle after another.In 1970 China launched its first man-made earth satellite, ranking China the fifth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ndependently develop and launch man-made earth satellites.In 1992 China began to carry out the 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In 2003 China launched Shenzhou-5, a manned spaceship.The successful launch made China the third country to launch manned spaceships.In 2007 Chang’e-1, the first lunar-orbiting man-made satellite, was sent to space.In 2013 Shenzhou-10, the fifth manned spaceship,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公元1405年,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固边防和开展海上贸易,派郑和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里,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出海的人员有10多万人,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纵横南亚、西亚,一直到非洲大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它展现了郑和卓越的航海和组织才能,同时展现了明朝的国力和国威, 加强了明朝和海外各国之间的关系。
Zheng He was the most famous maritime explorer in Chinese history.In 1405AD, the ruler of the Ming Dynasty sent Zheng He on a voyage to the Western Sea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border defense and develop trade by sea.In the following 28 years, Zheng He led his fleet, made seven voyages to the Western Seas with over 100,000 crew members in total, and visited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fleet traveled far into South Asia and West Asia, and made all the way to the continent of Africa.Zheng He’s voyages to the Western Seas were a great feat in the world’s navigation history.It showed Zheng He’s outstanding navigation and organization talents;meanwhile, it exhibited the national strength and prestige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strengthe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overseas countries.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柔和,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习。太极拳既可防身,又能强身健体,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太极拳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的合理内容,成为特色鲜明的一项运动。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太极拳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外国朋友的喜爱。
Tai Chi is a kind of martial arts, and a fitness exercise as well.I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With slow and gentle movements, Tai Chi is suitable for people of any age, sex, or body type to practice.It can be used to provide self-defense as well as build the body.Therefore, it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among Chinese people.During its development, Tai Chi borrowed and absorbed desirable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 and martial arts, and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sport with unique features.As a unique sport in China, Tai Chi is also gain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many foreign friends.
第三篇:2思想家柏拉图教案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
课标要求:
简述柏拉图的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繁荣的原因。了解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其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实与创新精神。认识其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谈论。
应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如文艺复兴运动与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和异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柏拉图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批判精神。通过分析柏拉图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体验哲学家理性主义的思想,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及其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学难点:1.理解并评价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2.归纳并分析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授课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柏拉图,他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他是古希腊文明魅力的焦点,他留下了古代人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他将真理之光带给了人类的未来。
教学主体:
一、柏拉图的生平1.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1)条件:①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②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2)原因:
①政治因素——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
柏拉图所处的政治时代特征:(后民主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①伯罗奔尼撒战争战败;②苏格拉底被处死,使柏拉图对民主政治日益失望。
②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2.柏拉图的生活的时代和其主要经历(1)431B.C.——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2)429B.C.——伯利克里在瘟疫中死亡(3)427B.C.——柏拉图出生于富裕的贵族家庭
(4)411B.C.——雅典发生政变,改行寡头政治,但翌年又恢复民主政体。
(5)404B.C.——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投降。柏拉图的亲戚组成“三十人专政”,第二年又被推翻,雅典恢复民主。
(6)399B.C.——苏格拉底被雅典人处死,柏拉图第一次周游列国。雅典—麦加拉—埃及—居勒尼—意大利(考察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
(7)388B.C.——回到雅典成立学院(Academy)。此期間写作《理想国》(Republic)。
(8)367B.C.——柏拉图受邀再度前往叙拉古教导幼君,结果不欢而散。柏拉图返回雅典,写作《政治家》(Statesman)。
(9)362B.C.——柏拉图三度前往叙拉古,仍无功而返。归来后开始写作《法律篇》(Laws)。
(10)347B.C.——柏拉图逝世。3.柏拉图的周游经历
(1)原因:民主派镇压和苏格拉底之死。
(2)经过:雅典—麦加拉—埃及—居勒尼—意大利。(3)目的:考察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
(4)作用:增长了阅历,为其思想体系形成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 综合探究1:材料说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柏拉图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的各种具体事物,总处于不断衰败变化中。在这些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人们所能感觉的东西
是不断流变着的,所以无法定义。而不断流变着的东西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即不可感而可知的东西,这被称为理念,它们是永恒不变的,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柏拉图认为,惟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
理念论的核心: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构成。理
性世界真实,感性世
界虚幻。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过程。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柏拉图称这种东西为“理念”。例如世界上有白猫、黑猫、花猫,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猫”这个理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猫”,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的都是模仿的、虚假的。
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认为:世界由两部分构成:理性+感觉:理性世界(理念):真实、完美而永恒;感性世界(具体事物):虚假、残缺而变幻。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惟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柏拉图把独立于事物和人们认识之外的一般的东西称作“理念”,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如善的本身、美的本身、正义的本身等。
综合探究2:理念的涵义是什么?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所谓“理念”就是城邦最初的那个样子,或者说是它的最初原型。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个“原型”因为天长日久而被历史尘封起来,从而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行为失范。柏拉图认为要唤起人们对本真城邦“理念”的“回忆”,就必须在城邦“原型”即 “理想国”的指导下,改造或改变现实的城邦,使之重新回到稳定和秩序的轨道上来。
2.人性论: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除了理性之外,还有非理性部分,这就是热情和情欲。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成三个层次:最好的部分是智慧,最劣的部分是情欲,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热情。一个人为了获得真正的知识,应该通过智慧充分控制自己的热情,并抵制欲望。
3.政治思想:
(1)《理想国》(论正义)理想国家构成、最高统治者——乌托邦 在对希腊历史的政体进行了考察之后,柏拉图构思出了自己的设计——理想国。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国家学说的核心,在理想国里,他详细地讨论
我的柏拉图(序)
我们触碰的眼际 早已透出灵性的交谈 但是呵!停止吧,别再向前
你的忠诚,我早已收到 我的忠诚,也早已传达
智者说:永不要走得太远
那会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周围 柏拉图的学究 永远浅尝辄止 年轻本是一种美貌 为何要让时光增添它的皱纹 蹒跚它的脚步 还是让它沉浸在诗里 享受永生的恩泽
了社会成员的构成,国家和个人的行为,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政治理想——贤人政治。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正义就意味着“一个人应当作他的能力使他所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要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难。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柏拉图)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分工是国家的构成原则,理想的国家应由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让哲学王即懂哲学的政治家作统治者。柏拉图把这看成是实现理想国的途径;国家应该具有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美德,而其中正义是第一位的;理想国财产公有,男女平等,人人都接受教育。
(2)强调法治《法律篇》(“第二等理想国”)
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是要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城邦。但对
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对话录》中,记录着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所叙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 在地中海以西的大西洋上,有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大西洲。那里盛产黄金与白银,其文明的发展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不但有设备完善的港埠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它的势力远及欧洲、非洲。但在3500年前因火山爆发而遭埋没,它的文明随之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这点能否实现,柏拉图自己也感到没有把握。到了《法律篇》时,他放弃了理想国,而提出“第二好的国家”,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他强调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包括统治者在内。
3.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
(1)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柏拉图学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在学院里,男女生平等对待。学院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轻松自由的学术空气有助于对各种问题的自由讨论。
(2)学园特点:(1)重视政治研究、政治活动本领、自然科学知识;(2)培养了大量的杰出科学家。
(3)学园对西方教育及思想发展的影响: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因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者至少是大学的萌芽,现代大学中的学院、研究院有时还被称为Academy,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因此在历史上,雅典学园的地位比同类其它学园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三、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人之中,他是最有智慧、最正直、最善良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西方哲学的各个派别中,“很难
《理想国》和《法律篇》这两本著作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它们(尤其是《理想国》)浓缩了最完整的柏拉图思想,论述所及不仅包括关于国家及人的思想,也包括其著名的关于形式的学说,关于知识的理论,以及关于音乐、诗歌在社会中作用的见解。它们对于西方人有关正义、统治、服从以及恪守道德的等观念问题具有强烈的影响。
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思想的了”。他的《理想国》是乌托邦思想的最早体现;他的不少观点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他的不少著作成为学术经典。
历史地位:被誉为“在他那个时代所有的人之中,他是最有智慧的、最正直的、最善良的人”。他是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他的学术思想影响西方文化走向,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
当苏格拉底这颗巨大的星辰陨落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柏拉图却熠熠升起,创造了西方思想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诚如开篇所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他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思想是值得人类永久珍惜的宝贵遗产。
课中思考题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阅读与思考】
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1、柏拉图在这段话中对城邦社会成员进行了社会分工,而其分工恰是建立在城邦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文中,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的成员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加入钢铁成分”的从事农业与手工业,“加入银质成分”的成为军人,“加入金质成分”的成为统治者。柏拉图从经济和政治分工的意义上,对城邦居民和公民进行等级划分,目的是从理论上保证社会成员各自发挥才能,各尽其能,保证国家的秩序井井有条。
2、这段话并非宣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血统论,相反,柏拉图提出一旦“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就要及时地“优胜劣汰”,保证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阶层的贤人政体。所以,柏拉图划分等级的关键不是看人的血统,而是看其对理念真理掌握能力的大小。
“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英)怀特海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英)K.R.波普
【自我测评】
1.柏拉图学园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从三个方面作答:(1)是当时政治思想的“集散地”;(2)重视自然科学知识;(3)强调思想独立并影响深远。
2.评述柏拉图思想的历史影响?
提示: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很大。本题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下方面展开论述:(1)他的政治思想对于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2)他的哲学思想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他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还被继承;(4)他创办的雅典学园,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教学补充资料:
1.柏拉图名言摘录: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知识是精神食粮。尊重人不应胜于尊重真理。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意志不纯正,则学识足以为害。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然感到不满足的人。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
2.孔子、柏拉图大PK 相同之处:时代背景: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时代,面临相同的问题。从
各自角度提出“仁学”和“理念论”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特点:两人都较重视统治者作用,且都倾向人治。
不同之处:孔子“仁”的最根本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柏拉图的宽泛得多。
第四篇: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中)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怨”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敏力,不能过分的剥削压迫民众。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礼”就是周朝的周公旦所开创的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孔子曾多次夸赞周公旦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向往西周的文化,他最崇敬的人就是周公旦,希望自己能够效法周公旦,重新在东方建立一个周朝。孔子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终生热衷于政治,有一腔报国的热血,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常发表一些见解。自二十多岁起他就想走仕途,到30岁时,他已经有些名气,但是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从那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是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
这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他带领弟子东奔西走。68岁时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孔子回国后,虽被尊为“国老”,但仍然不被重用。他仍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文教兴盛成为鲁国的遗风。
孔子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献,他一面学习,一面加以整理,同时向弟子传授。经他整理的典籍有上古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古代算卦用书——《周易》等等。他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年史,这就是被后人成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开创了私人编撰历史的先河,因为当时史书是由史官撰写的,即所谓官修。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乱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是不被接受,所以发奋修撰《春秋》,寄托他的理想,表达他对邪恶的嫉恨和对正义的褒彰。
孔子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做麟的怪兽,不久死去,孔子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于是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忘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而不逾矩。”
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即孔子73岁时患病,不愈而卒。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的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六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晚年,鲁都的天空是蓝色的,云朵像雪橇一样在天空散步。师生之间没有精神障碍,大地沉静,季节如同一首延绵而又心动的解颐的乐曲。战争的阴影只在心灵小憩片刻便消逝了,生命普通但又神圣而不可言喻。
第五篇: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⑴ 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⑵ 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
(3)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4)、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内在的人文价值,来源于它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前途是否关心和是否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
创立于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儒学,它的内在核心价值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十分关心、并为之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困境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因而,儒学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它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功绩,有过僵化,也有过不幸,甚至陷入过“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的境地。但是它的基本价值并没有过时,它似乎像不倒翁,至今仍然有它的生命活力。
在中国学术界曾经广泛被引用的一句话:说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曾在巴黎开会,在其发表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中国孔子那里寻求的智慧。”说明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孔子思想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脑筋,从孔子的思想中去思考到底有没有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人类面临众多问题的智慧。
人本、民本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之一
人是宇宙的中心,他更是社会、国家的根本。孔子施政学说中的四大措施,其中重视民众,特别重视民众的饮食尤为重要。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这是孟子明确表达的民本主义思想。荀子把民众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和舟的关系,是水主宰舟,而不是舟主宰水。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汉代贾谊说:“夫民者,万世之本也。”“闻之於政。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悔,吏以民为贵贱”,这就叫做“民无不为本也。” 儒家认为,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巩固统治者的政权,得民最重要在于得民心;任何一个政权,它如果丧失了民心,失去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它早晚要垮台的。所以。儒家深刻认识到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要社会哲学命题。
儒家从人本、民本这个核心价值出发,深入探讨人的本性问题,这是建立独具儒家特色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不论是孔子的“德治”,还是孟子以性善论为其基础的“仁政”,以及荀子以性恶论为其基础的“王道”和以后出现的“大同”理想,都始终贯穿着人本和民本的思想。
和谐、合作与协调是儒学核心价值之二
“和”与“同”是中国哲学独有的范畴。“和”就其字面意义讲,指和谐、协调、适中以及和睦等。从哲学意义上讲,指不同要素的有机组合或“指要在矛盾对立的诸因素的互相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即矛盾的具体的同一。“同”,从哲学意义上讲,指单纯的相同因素的机械组合,或指没有矛盾冲突的抽象的同一。儒家的这种“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又称之为“和合”。“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种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简要地说,和合是指不同因素,不同矛盾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和合思想,和合的价值的诉求,是儒家独特的核心价值追求。
再有,以人为中心,以人所面对的各种关系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人与自然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以及人的生理与心灵的和合。还有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同一国家内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合,不同国家间民族与民族的和合,国家与国家间的和合。
“天人合一”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部分而已,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孟子提出“知心—知性—知天”的理论,把人的心灵、本性以及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人的心性与自然是相通的。孟子主张把人的爱的本性扩展出去,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即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相爱,还要爱物类。张载还说:“民吾同胞,物吾与(朋友)也。” 万物是人类的朋友,因此,应该保护自然生态,不要任意砍伐树木,不要任意捕杀动物,也不要用很密的网捕获鱼类,要“成己成物”,不但要让自己有所成,也要让物类有所成。儒家这种爱护自然生态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上以及在中国人民的心灵中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爱民、富民、教民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之三
人与人之间是“相爱”还是“相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与把人与人之间看成是“狼”的关系相反,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在中国文化中,不只儒家讲“仁爱”,而且道家讲“慈爱”,墨家讲“兼爱”,仁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它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在儒家的德治学说中,充分体现着仁爱的人本主义的精神。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不只儒家讲以人为本的治国之术,而且道家也讲。老子的弟子亢仓曾说,“国以人为本,人安则国安。故爱国之君,务求理人之术。” 儒家“理人之术”的重要特点就是“道之以德”或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即以仁爱之心去治理国家。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爱人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法。孔子还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戾,则民寿矣。” 治理国家最迫切的事是使人民富裕和长寿。节省苦力劳役,减轻赋税,人民就富裕了;督促实行礼义教化,使人民远离犯罪、减少疾病,就可以长寿了。
以上,我们只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儒学的核心价值,但是,儒学的核心价值绝不是只有这三个方面,还有许多丰富的内容。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具有它多层次、多角度的普适性和现实意义。
“所谓„世界伦理‟,并不是指一个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或一个„单一的统一宗教‟超越所有现存的诸宗教,更不是指其中一个宗教宰制所有其他宗教。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伦理是指,„有约束力价值、不可取消的标准,以及个人态度的基础共识‟。没有这样的对于世界伦理的基础共识,迟早每个社团会被混乱或专制所威胁,而个人也会绝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建立一个各国人民都能认可的“基础共识”,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类创造的这个现实世界中,其文化是复杂的、多元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其经济发展程度、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也是不同的,当前面临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中去寻求统一性和共同性,从多元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中去寻求其核心价值,由此再进一步寻求各国人民都能认可的“基础共识”,从而为建立“全球伦理”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