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二教案2

时间:2019-05-13 01:2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师表》第二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师表》第二教案2》。

第一篇:《出师表》第二教案2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2.第7段表明“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

3.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

(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

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

(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

4.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

(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三、重读《出师表》与《隆中对》,试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篇:《出师表》教案2

《出师表》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2.加强诵读、背诵练习。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具体

/ 4 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 ② 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 4(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4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4)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 4

第三篇:《出师表》教案2

《出师表》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2.加强诵读、背诵练习。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三国后期的资料。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结构。着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并逐段探讨课文第—部分。第三课时逐段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并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延伸训练。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 7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 7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 7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 7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

/ 7 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 7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 7

第四篇:《出师表》教案2

《出师表》教案2

安徽宿州市现代英华学校马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文中重点字词句导入。

二、理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1)理思路

(2)诸葛亮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诸葛亮的情感?

(4)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解决。学生展示自学成果,老师补充归纳:

(1)文章1-5段从当前形式出发,提出三条建议,6-7段自叙经历,讲述三件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8-9段点明主旨。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部分是课文重点?(2)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这种思想贯穿全文,是前两条建议实施的基础,而且文章用较多篇幅谈这一点。(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臣不胜受恩感激”-----感激之情;“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此臣所以报先帝而陛下之职分也”-----效忠之情、期望之情。(4)信守诺言、知恩图报、心存感恩。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归纳:

《隆中对》给我们展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和无穷智慧;《出师表》则给我们展示了诸葛亮的情感: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对刘禅的效忠之情、北伐的决心,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一诺千金,有感恩的心。在这个社会,这些品质极其珍贵,我们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要用感恩的心看待一切,欣赏白云,我们应该感谢蓝天,享受温暖我们应该感谢太阳,学到知识,我们应该感谢老师„„

五、延伸拓展

1、与《出师表》有关的对联和诗词。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2、《书愤》

陆游

早岁那只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度,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六、作业

1、背课文

2、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设计

动之以情

感激之情

效忠之情

期望之前

出师表

晓之以理 开张圣听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第五篇:出师表第二课时

蚌埠二十中教学案语文九年级(下)

《出师表》教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马士国课型:讲读时间:2013年2月日审核: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2、3、4、5段,掌握重点字词和翻译。

2、了解作者提出的建议。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结合注释,自主学习第二段,勾画出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展示自学成果,翻译句子。

3、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3-5段。积累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4、展示学习成果。

5、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这几段作者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2、第三、第四段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了文臣武将,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推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第五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意在告诉刘禅什么道理?

四、达标检测

(1)解释字词

此皆良实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可计日而待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翻译句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兴隆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下载《出师表》第二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师表》第二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师表教案

    十七、出师表 主备:陈小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体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把握本文以情动人......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授课时间 :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编写时间:2011-5-27日星期五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诸葛亮传》 课时安排:三课时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

    出师表教案

    出 师 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

    出师表教案

    19、出师表 课题:《出师表》 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卢艳辉 审核人:钮家芳 学习要点: 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自读课文。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的一种文体。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至深,长存于史册,粲然于文苑。 二、课程标准分......

    《出师表》教案范文合集

    《出师表》教案 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 王明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

    出师表教案

    1、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