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坚持运动教学设计(共)
《坚持运动》第一课时
一、活动内容分析
《坚持运动》主题共分三个活动,一是“认识运动”,二是“运动与健康”,三是“策划并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三个活动以“感知—实践—体验”的方式呈现,旨在让学生热爱运动,坚持运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开发拓展,努力构建有知识、有情趣、有体验、有价值的活动课堂。
二、活动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因此,本活动设计,努力创设真实生动的活动情境,力求做到生活本位、学生中心、注重过程、强调开放,以富有弹性、动静结合、互动合作的教学形式,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并将体育、美术、语文等课程资源有机融合。
三、活动总体目标
1.了解运动项目,认识各种运动的特点,体会运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知道科学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愿意在生活中坚持运动。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发挥团体力量,体会运动情趣,享受运动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感悟体验中感受运动的魅力,享受运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认识、参与中,坚持运动,成为习惯。
五、活动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
1.调查了解学生平时参加的运动。
2.搜集整理活动相关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学习一项运动技能。
六、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运动兴趣
播放精彩图片,激发学生运动期待。
(二)初识运动项目
1、认识运动项目,交流喜欢的运动项目。
2、调查采访学生,自己、家人和身边的人是否喜欢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3、播放视频,欣赏运动场景,感受运动魅力。
(三)探寻运动益处
1、师生交流探讨运动与不运动的利弊。
2、学习《运动健康歌》
(四)体味运动美感
1、探讨运动注意事项,学习“运动小贴士”。
2、“两人三足”游戏比赛,发现运动蕴含的美。
3、学生举例说出运动给予的美。
4、教师深情讲述运动赋予的美。
(五)品尝运动快乐
1、师生共跳健美操。
2、交流运动感受,采访评价。
(六)培养运动恒心
1、阅读爱因斯坦小故事,体会运动贵在坚持。
2、拟定“每天锻炼一小时”运动计划,全班交流汇报。
3、诵读运动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七)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八)活动超市:分小组策划并参加一项阳光大课间集体运动。
活动板书设计:
坚持运动
运动
健康 我
坚持
快乐 成为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互相讨论中和教师引导下,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
2.在自学、讨论和教师互动交流过程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3.在教师引导下明确个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明确个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宣布学习内容。
2.学生齐读“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课题。3.教师提问,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内容。中、日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中国、美国、日本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中、韩学生肺活量比较;2010年我国各学段学生近视不良率、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的柱状图表。
(2)目的。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状况的原因,即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偏少,应做到“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
(3)师:坚持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心有什么益处呢?也就是说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价值──教师板书: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有什么价值
(二)活动
一、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有什么价值
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理解体育锻炼价值的基础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进而提高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推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具体操作。
(1)教师提出分组讨论要求。(2)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指导,搜集信息。(4)小组推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4.教师小结。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益处,还有很多方面。要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就要参与到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中去。
(三)活动
二、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说一说“你参加过的或观看过的最难忘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谈谈自己的感受、体验或收获。
1.活动目的。分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感受、体验和收获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2.活动形式。同桌讨论、班上交流,教师小结。3.具体操作。(1)教师语言组织。(2)同桌同学之间交流。(3)推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体育锻炼不仅对我们身心发展有益,而且还能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积极的运动情感与体验。既然体育锻炼重要,那么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更重要。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
(四)提问讲解
1.教师说出“生命在于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体育格言,提问学生,你们能说一说你知道的体育格言。2.学生交流体育格言。
3.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对毛泽东参加体育锻炼的介绍。
4.教师小结。同学们,毛泽东终身坚持体育锻炼不仅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体育思想财富。健康第一,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指导思想。
(五)学习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策略。(师:我们怎样参与到每天的一小时体育锻炼中去呢?也就是说我们该怎样去做呢?)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观点。2.教师提出“学习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误区。
3.学生自学“化整为零,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这部分内容,并结合学校、社区、村社的体育设施条件,对各个时段的锻炼方式进行丰富,提出更多适合自己的、新颖的锻炼方式。
5.学生分组交流,共同设计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案。
(六)教师总结
1.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忆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2.本课小结。同学们,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是一种习惯,养成这种良好习惯需要时间过程和意志努力。我想无论过去我们做得怎样,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从现在起,只要坚持与努力,体育锻炼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四、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份为期一周的体育锻炼计划。
第二篇:图形的运动2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二)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移
今天早上,同学们是怎样到校的?(骑车、走路)骑车、走路 是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也是运动的,你们愿意看一看吗?
1、出示汽车图片,请你说一说汽车是怎样运动的?
2、出示电梯图片,请你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
3、出示蝴蝶图片展开,请你说一说蝴蝶图片展开是怎样运动的?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好,就以大家说的来命名(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师: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二、怎样平移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3、小组交流
4、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5、电脑演示三种方法
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电脑演示,及时小结。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练习近平移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小船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对应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1)出示梯形图:按要求移动。
(2)出示船图:如果你现在是一名轮船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指定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要求:为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3画平移后的图形。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4)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体验平移的价值。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2)学生默读课本65页第3题,按书上办法操作。
(3)观察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4)学生尝试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三篇: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从北部航行到美洲的,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从南部航行到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提出问题: 为什么路程变长了,航行的时间反而变短了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海水是咸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它 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
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
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
【提出问题】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提出问题】
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提出问题】
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相同,都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找一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南半球还有哪一个大洋的大洋环流方向与上面两个大洋环流方向是一致的。
(南印度洋。)我们将南印度洋的这个大洋环流也画到相应的位置上。(师画)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画出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注意比较两个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
(黑板画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提出问题】
发现了什么规律?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都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通过对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观察、比较,通过我们同学自己动手画图,我们对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总结以下自己发现的规律?
【学生归纳】
世界洋流分布具有这样的规律:不同大洋的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而同一大洋的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提出问题】 从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两个大洋环流,两个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什么地区为中心?
(副热带地区。)两个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又以什么地区为中心?(副极地地区。)师大家观察一下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
在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的西岸是暖流,大洋的东岸是寒流;而在中高纬度,大洋的西岸是寒流,大洋的东岸则是暖流。
【转折】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我们还是请同学上来先画图,再讲“理”。
(学生上黑板画全球风带图,提醒学生注意各风带的纬度位置)【学生活动】
1.我们将全球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进行一下对比,能不能找到洋流的某些成因?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2.我们再说具体一点,南北赤道暖流分别是怎样形成的?[来源:Zxxk.Com] 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南赤道暖流则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海水也是自东向西流。
3.西风漂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西风漂流是受中纬西风的吹拂而形成的。
4.我们再将教材第62页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一下,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实际上有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
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5.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是由于极地东风的吹拂形成的。
6.在赤道附近还有一支赤道逆流,流动方向与赤道暖流相反,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赤道洋流从东向西到达大洋的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形成赤道逆流,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提出问题】
我们注意观察对比一下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提供的地图、表格等各种资料,注重培养自己的读图分析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把今天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
板书
第四篇: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自主探究
1.质点:.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2.,称为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3.坐标系相对参考系(填“运动”或“静止”),在坐标系中用 表示质点的位置;用 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合作探究
一、物体和质点
【演示实验一】
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演示实验二】
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
问题探究:描述物体运动的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能不能克服这些麻烦呢?
归纳:详细描述物体运动的困难就在于.【案例分析一】
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情景一研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情景二研究轮船的位置坐标;情景三研究木块的运动;情景四研究火车全程所用的时间.在以上四种情景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
结论:.1.质点:.2.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3.质点是一种理想的.【巩固练习】
在研究下列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
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
D.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
二、参考系
【案例分析二】
汽车在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如图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树上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静止的人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 ,车中的人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却是(不计阻力).同样的果子落地,为什么会观察到不同的轨迹呢?
1.参考系:.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3.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巩固练习】
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三、坐标系
【案例分析三】
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结论: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 的.2.坐标系的三要素:、、.3.用 表示质点的位置.4.用 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巩固训练】如图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m,B点的位置是 m,C点的位置为 m,A到B的位置变化是 m,方向.C到B的位置变化为 m,方向.【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大地
B.太阳
C.运动员
D.摄影师本人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做质点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时可以将地球看做质点
D.研究某学生骑车姿势的变化时可以把学生和车看做质点
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研究做课间操的同学们的动作
C.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D.研究运行中的人造卫星的公转轨迹
4.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m和0.4m.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
A.1m,0.5m
B.1.9m,0.4m
C.1m,-0.5m
D.0.9m,-0.5m
5.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位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由此可以判定()
A.当时刮的是西风
B.当时刮的是东风
C.若以乙为参考系,甲向西运动,丙向东运动
D.若以乙为参考系,甲向东运动,丙向西运动
6.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考系的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7.关于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B.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C.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D.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8.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0.8m,若将坐标系原点定在水平桌面上,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通过测量,A、B两点距离桌面的距离都为0.2m.则A点的坐标为 ,B点的坐标为.9.某运动物体在平面内,由点(3,1)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试在图中完成坐标系的建立并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单位:m)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2.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可能不同
3.静止 坐标 坐标的变化
合作探究
一、物体和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3.物理模型
【巩固练习】B
二、参考系
1.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对同一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要使运动描述尽可能简单
【巩固练习】B
三、坐标系
1.静止
2.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3.坐标
4.坐标的变化
【巩固练习】-70 0 30 70 向东-30 向西
课堂检测
1.C
2.C 3.AD 4.C 5.AC 6.C 7.AC 8.0.2m-0.2m
9.
第五篇:红十字运动教学设计
《 红十字运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红十字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个特殊组织,起着救死扶伤、赈灾济贫的作用。
2、体会国际红十字会在战争与冲突中救死扶伤的精神和中国红十字会在赈灾济贫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国际红十字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个特殊组织,起着救死扶伤、赈灾济贫的作用。难点:体会国际红十字会在战争与冲突中救死扶伤的精神和中国红十字会在赈灾济贫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教学准备:
多种途径查找和收集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各项工作。
四、课时计划: 本课需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看到“红十字”,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这有什么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初步了解一下。
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说说国际红十字会是一个什么组织?
(2)红十字会是如何诞生的?
(3)创使人是谁?
(4)国际红十字会会旗有什么含义?
3、小组交流红十字会开展的各项工作,了解红十字事业的伟大意义。
4、结合实际说一说中国红十字会在世界和平、赈灾济贫等方面做出哪些巨大贡献?
5、每个人都能为红十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请同学们说说自已准备为红十字事业的做哪些事?。
6、画一幅红十字会会旗的画。
六、学习评价:
1、举例说明红十字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2、说说我们能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3、是否能为红十字会献一次爱心?
(如:参加红十字会的募捐活动或宣传活动)
七、教学反思:
让学生搜集红十字会开展的工作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查找一些具体的实例,以便在课堂交流时可以更具说服力。对于红十字事业的关注和热爱要从小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如何为红十字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心,能够说出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