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19-05-13 01: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论文》。

第一篇:教学设计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摘要:在充分理解了《新课程标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数学的教学特征,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预案、教学评判等几个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学进行设计,给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案例,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最优化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数学 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知识的解题以及运用能力,掌握有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学数学教学也成了教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标准的规范指导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地引入新思维、新方法,从而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质水平。

1、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众所周知,教学的四个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占主体地位的,由教师主导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从内心喜爱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

1.2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效果,根据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图像、视频、小故事等,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2.1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式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教师在某个宏观的教学进度设计的条件下考虑每一课时的微观的教学设计。也可以认为,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整个宏观教学任务下的一个“子任务”,然而这个“子任务”又是整个“教学棋盘”中的一颗“棋子”,而作为教师又要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颗“棋子”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整个教学设计将会前呼后应,否则,可能因为散乱而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2.2教学对象

教师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而言,教师了解学生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三是了解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学习兴趣及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只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以比较具体全面的对某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

2.3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来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可分为: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目标,如《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所必要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活动经验;体会其他学科与数学之间、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各种联系,运用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2.4教学预案

任何教学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教学效果,进而就会有教学预案的出现。教学预案是教师在理解教材、了解了学生并制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才开始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狭义的教学设计真正的开始。在这一环节的进行中,有的教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进行设计,唯恐出现什么纰漏,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然,也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前草草的打个“腹稿”,然而教学效果却出奇的好。这就是说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误区:设计执行两极化、选择内容教条化、方法思想保守化、教学信息单项化等。所以在开始预案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宏观把握,灵活运用;以人为本,调整心态;抓住关键,提高素养;认真反思,科教双收。

2.5教学评判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以应试教育,提高升学率为目的,而是要充分的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应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出发,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评估,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

3、案例分析

案例1:某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高”的问题的时候,设计引入了这样一个案例:将一块三角形的煎饼,怎样切割才可以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

点评:这一部分内容是在浙教版的中学一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的引入题,这道题是以实际应用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这个案例的优点在于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紧密,题目简短,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其进行思考。同样,这个案例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教师首先要说明所谓的“大小相同”具体指什么,否则学生会联想到饼的厚度、面积等问题,那样的话就会很难把问题转移到“三角形的高”的问题上来。通过这个案例的引入,给我们一定的思考,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表述准确,生活化的语言和数学的专业逻辑用语必须明确,不可以模棱两可,使学生偏离主题。

案例2:某教师在进行《代数式》这一节课的讲授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某个名人纪念馆的照片,老师扮演“导游”的角色,一边向学生展示照片,一边引入字母,比如用来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汽车的速度,参观的人数等。教师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解答。而解答过程中就会引入字母,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出代数式的概念。之后教师列出一组式子,由学生判断其是不是代数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一步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举出一些代数式的例子,再让其他同学判断举例是否正确,教师在一旁点拨引导。

点评:1.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浙教版的中学一年级上册,而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是在引入部分,并且由引入的内容(参观名人纪念馆)开始,贯穿了整节课,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旅游”,这使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的思维也会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具体的一个过程。2.教师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展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因为精彩的内容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自主的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构。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亮点是由学生自己编题(举出代数式的例子),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同建构主义教学观一样,认知主义也同等重要。让学生举出代数式的例子,就要要求学生知道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总之,在对数学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把握,形成系统的理论思维。教师若要设计好某节课就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整体俯瞰所有的教学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必然的联系。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了学生之后再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方均斌,蒋志萍.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刘三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教育时空,2013(04).[3]奂文英.数学教学设计案例[J].教育科学,2010(03).[4]翁昌来.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认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1).

第二篇:教学设计论文(本站推荐)

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论文

一、从“猴子竞食”看师生角色转变

通过有趣的“猴子竞食”实验,我突然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是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环节,而是实验前的试验品准备阶段。“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以“猴子竞食”的试验做形象阐释的话,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类似于准备猴子这个实验品的饲养员,面对实验对象,如何给他们“填充食物”是第一目标,即让他们吃得多、消化得好、养得健康,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系最终目标。这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胃口和消化功能,不断茁壮成长,蓄积能量。诚然,如此日积月累的“喂食”和“取食”必定也有所得———教师尽责,学生适应高考,取得高分而金榜题名也是可能的。但是,高分低能的教学思路早被新课改的思潮拍在了沙滩上。回顾第三个房间猴子取食的过程:猴子先从底层开始,再向上面架子继续取食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获取过程;要吃到最高层的食物,需要猴子之间相互协作,获取足够食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这种设置下应该是顺理成章,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努力,使得猴子取食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合理联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是使其“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强调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变死学为乐学好学,才能达到“猴子活蹦乱跳”的教学效果。底层的食物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上面架子上的食物要获取,则要求有更高的技能和水平,且需要一定的动力。为了吃到最高层的食物,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跃扑食,这是学习中学生间的协作和探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不难看出,第三个房子里“猴子竞食”过程,不仅是一个获取食物的过程,更是一个增强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强调猴子自身的体验与提高,发挥了猴子自身的聪明和才智。同样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内外因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外因,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则从前边所说的“饲养员”的身份,转化为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从“饲养员”到“学者”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设计者,设计教学环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并不断开发课程。教师从台前退到了幕后,从“演员”转变成“导演”。这种转变,是不是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事实恰恰相反,教师并没有滑向教学中心的边沿。相反,教师需要做更多工作,思考更多问题,能力也需要更大的提升。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猴子”找到更多“食物”

请注意:在这里,我说的是猴子“找到食物”,不是第一个房间里的“抢食物”,也不是第二个房间里放置太高根本无法拿到的食物,而是第三个房间里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架子上的食物。“食物不同层次的摆放”将是教学上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创设学习环境、整合教学目标、构建互动课堂、转变学习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等等,就如同试验中第三个房子食物的放置,看似平常却独具匠心。首先,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的外延很广泛,应该包括教师自身、基本教材、学生基础和教学媒体,同时,也应增加情境创设、教学协作、与资源共享等。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环节的顺利进行。环境的设置中我们要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强调学生的自身的经历和切身的体验,使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学会举一反三,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其次,教学实施的环节就是构建互动课堂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一名教师坚守的阵地,是教师职责所在的体现,是一位教师成名的教学效果基石。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四十分钟将是教师厚积薄发的环节,是一个教师为之奋斗所有职业生涯、不懈追求的历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乏教师简单明了的点拨,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有不厌其烦的答疑,更有学生感性或理性的发言;有超越预定目标之外的欣喜,有即时即兴的合理互动,有意犹未尽的合理想象,还有鼓励与探索等等。教学中交往的气息、平等的对话、和谐的师生体验等让师生共享。“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一线教师孜孜不倦地不懈追求,持之以恒地伏案备课,所要展示的也不过是这四十分钟凝聚的智慧与创新。再次,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学习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中,其中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猴子“为了吃到最高层的食物,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轮流垫底、跳跃着扑食”的这种协作,散发着青春朝气,充满着智慧,更能体现出学生间的友爱与和谐。我们倡导校园文化,注重“师生共同发展”,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共享与发展吗?我想: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所“捕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重难点,更是生活中的谦让、礼仪与合作。

三、结语

最后,我们反思教学,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从“甄别选拔”到“育人为本”,关怀学生的成长,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评价,促进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精神的觉醒;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发展信心,在反思中希望能够再次形成获取知识的动力,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教师也应在反思中更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开诚布公地、平心静气其相互评价。评价带给师生的友情的表示,是彼此帮助的信息,是相互关怀的人文情怀。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统一起来,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评价中不断延展。四十分钟的课堂一晃而过,但这节课带给师生的是学习上的启迪,方法上的指导,精彩的点拨和师生意犹未尽的享受。“猴子竞食”的实验,让我深受启发,一堂好课之所以出彩,引人入胜,就在于其教学设计的巧妙和教学实施的合理。新视角、新角度的选材,匠心独具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合理实施,必将成就四十分钟的高效课堂。一线教师尝试着去做,无论对自己、对学生,还是对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都应该是有所裨益的。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知不足而后进,才能领略改革的艰辛与重塑的魅力。

创新实践能力教学设计论文

一、创作思路

除尘工艺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枯燥、计算烦琐、讲述内容较多,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讲授法效果较差,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对照讲解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启发式为主导,利用动画对照讲解,观看实物照片,检索工艺设计国家标准,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简单旋风除尘器设计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趣味,丰富空间想象力,将复杂的问题清晰化。在教学中采取自主学习策略、运用专业技术指南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旋风除尘工艺的设计及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咨询→计划→实施→检验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介绍

(一)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布置课堂任务,本课例任务为:设计简单旋风除尘器。根据已知参数,计算和选择相应尺寸、除尘效率等。用提问、设问、反问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

(二)复习回顾知识点要完成以上课堂任务,必须用到之前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生动展现旋风除尘的原理,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设计参数,包括颗粒的分离直径、半分离直径dc、捕集效率等。生动逼真的网络动画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既能直观地回顾所学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三)使用网络资源实例导入课程主题教师继续播放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视频短片“冲泡茶叶”、“神奇拖把”这些生活常见的现象来设问:视频中的现象源于什么原理?辅以大量图片资源,教师加以提示。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旋风除尘如何达到除尘的目的。

(四)任务实施分组教学,每5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相互提问、讨论、分工计算和选型。教师负责解释疑难问题,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的了解程度。学生讨论,寻找疑难确定绘图重点。教师根据学生实施过程分组解答遇见的困难和问题,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五)课程评价针对重点和难点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学生自检:完成检验评分表的填写,学生各组内开展互评。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评定,指出不足之处,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对相应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

(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两道题,分别为一道简答和一道计算,从而巩固新知识。

(七)课后拓展教师提供为学生收集罗列若干个环境类的相关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网络相关的知识和新闻。

(八)时间分配课程复习5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布置任务5分钟,任务实施45分钟,学生自评5分钟,教师评价1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三、特色介绍

本课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但又积极突破传统方法,延伸教学时间,这样不仅改善了枯燥的教学过程,又增长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任务驱动策略”,能使能力与知识点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对课后学习的延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环境工程学》是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对环境科学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还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学过程应该多利用任务驱动或理实一体化,设计课堂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意识培养目标所需的课堂情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互动和开放的课堂;以激发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应注意对任务涉及问题和知识进行研究,有目的的设计提问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思考,给学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留下拓展的空间,优化思维品质。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揭示解决技巧和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起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触类旁通的作用,还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只要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善于反思和总结,就会有所发现,而且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到的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要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并长期地、自觉地培养这种探究、创新的思维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课例在教学的各环节中,依据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新大纲的要求,使任务驱动法应用贯穿于教学始终,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变“教学”为“导学”,调整教学程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生生互动协作,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形成性练习,重视实践设计能力的即时训练,有助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形成。

透析高效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方法设计要突出“主体性,融合“主导性”

“主体性”是指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自主学习、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主动性是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创造性是创新思维、求新求异。自主是学员学习的关键,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教学方法设计应突出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引发学员自主活动,启发学员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突出培养学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导性”是指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密切联系其它课程,最大限度地促使所学知识向其它课程迁移,为其它课程服务,启迪学员的思维,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强调“主导性”并不与“主体性”相矛盾,关键要处理好教员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手段设计要突出“现代性”,融合“继承性”

“现代性”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具有直观性、集成性、交互性、动态性、共享性等特点,具有动画模拟、支持学员个性发展等功能,是教学手段的首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减轻学员靠理性理解知识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减轻试验其器材、教学场地的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压力,培养学员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继承性”是指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语言、粉笔等)进行教学。

板书、板画具有提纲挟领、化龙点睛、激发思维、示范等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而被削弱,特别是在理科的教学中,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规律的得到、例题的演算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只有板书才能更好体现其逻辑推理过程,才更便于理解和掌握。语言运用得好不但能激发学员的思维,培养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同样能起到直观的作用,多媒体运用过多或不合理,一方面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够造成视觉疲劳,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阻碍学员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倡导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角色设计要突出“主配性”,融合“灵活性” “主配性”是指教学活动学员是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员是配角,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也就是说教员的教始终要面向学员的学,要面向学员的发展。因此,教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时时都要以学员为本,以学员的学为本,以学员的发展为本,使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但是主角与配角、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伴随着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角色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该唱主角一定唱主角。特别是对士官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着在某些教学内容只有教员唱主角,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员的发展。

教学评价设计要突出“诊断性”,融合“反馈性”

“诊断性”是指突出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功能。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为优质、高效教学提供依据。因此教学评价设计应突出评价教员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学员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合格与否、水平高低等。由于学员的学习质量与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在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体验、经历、参与程度、思考水平、动手操作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对学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操作能力等进行测量,从而全面反映教学现状和学员的学习情况。

“反馈性”是指将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员和学员,使教员和学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并制定出补救措施,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反馈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实施优质高效地教学,必须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并且将“诊断性”与“反馈性”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中地理教程的建构

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关键的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展现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变革,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对应的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相对静态的地理知识呈现出灵性和美感,以此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学生对地理的认知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对于“欧洲西部”的教学内容,学生由于少有接触,仅凭教师对教材的机械描述,很难引发学生的认知同感,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僵化。为此,我们以多媒体资料片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听着动人的音乐,一边欣赏着风光旖旎的西欧诸国的山川河流。绚丽多彩、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将原本略显沉闷的课堂教学烘托得充满活力与精彩,从而有效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心理取向,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程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所以,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把“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就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形成锐意创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地理,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地理知识。

比如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④南极大陆地下有丰富的煤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运用激励评价,愉悦学生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初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开创了学生学习评价的新篇章。我们应该明确学生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份肯定、一个鼓励。所以,我们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学习特点建立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的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以褒扬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自信学习地理的情感体验。当激励性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学生扬帆启航的信心和勇气时,学生学习的灵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更积极大胆地活跃于地理课堂,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融汇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地理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第三篇:教学设计论文

编号: 组别:

2017年(首届)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案例大赛

所在单位(盖章)

1.作

者 2.3.指导教

填 表 时 间

2017 年 月 日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分会

填 表 说 明

1.本表用钢笔填写或直接打印。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封面编号:由大赛秘书处统一编制填写。3.组 别:填“教师组”或“未来教师组”。

3.参赛者单位盖章:可以是各有关学校、或校教务处、或学生处、或研究生院、或院级学院(系)盖章,及相关专业部门盖章,均有效。

4.作 者:至多为三名。

5.指导教师:教师组不用填写;未来教师组可以填写。

4.2017年(首届)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计案例的标题用小二号粗体字,节标题用小三号粗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字。

目 录

1.教学内容解析 2.教学目标设置 3.学生学情分析 4教学策略分析 5.教学媒体支持 6.教学过程设计 7.参考文献

统计与概率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一就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其二是统计与概率理论课教师讲授环节,其三就是统计与概率总结与评估活动环节。一共需要三个课时。

(2)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统计与概率基础知识,重点就是其中涉及的公式以及其具体含义,包括其后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的思路与科学的策略,用数学语言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

2.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技能:通过对统计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初步的整理与归纳,初步掌握一定的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基础性知识,并且在脑海中有一定的关于数学统计学理念,学会运用一定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基础之上,再进一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分析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并且以此形成可以从统计的角度来有效思考与数据信息相关问题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第二阶段基础之上,再进一步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以及小型比赛来达到进一步有效掌握统计与概率全部的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可以学会去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来进一步有效加强思考问题的基础性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学化统计思维。

3.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表现在学生在第三阶段中在教师十分钟提问活动中对于不少的问题,难以做出比较正确的解答:

(2)学生虽然已经经历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但是还难以从统计的角度来有效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经过第三环节课堂十分钟基础性试题检测发现,部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经过观察与分析发现这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在课前十分钟预习过程中没有用心。

4.教学策略分析

1、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显然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尤其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传授过程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真实实际的生活,从而给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感觉,比如引入QQ群教学法,采用疑难问题同学投票,视频协商解决难题,教师只需要监督管理即可。

2、显然作为教师而言,有效地拓展课堂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学会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并且可以在“做”中进一步有效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教师不可完全的参与到学生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细节的解决,而需要学会合理的分配精力,尤其是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方法,让各类的学生可以做到基本的记住学习,最后可以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再学会学以致用,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与科学的价值观。

3、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显然教师不再仅仅只是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而应该做到进一步放来知识的垄断之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交流与谈论,尤其是为优秀的学生以及另类的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环境,使得这些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融入集体中,让集体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并真诚接纳这些学生。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学生不可能也将会不再仅仅只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学习的国王,掌握所有的学习的主动权,可以运用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但是教师保留监督管理与任务布置与验收等的一些基础性环节。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坚持一定的“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这些基础的思想之外,在此基础之上当然还需要进一步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进一步有效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但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将教师的思路真正融会贯通。

5.教学媒体支持

(1)多媒体放映装置、智能手机以及其相关数学软件、配套的网络名师的讲解视频,关于统计与概率相关视频。

(2)校园全程录像录音装置,360拍摄于监控装置,超清晰立体化影音响系统装置。

6.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预习,了解知识

(一)问题引入,开启课堂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2、你认为我们今天上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预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是运用哪些方式方法解决的?关于解决这个难题的心得体会有哪些呢?

(二)知识引导,对比深入

1、各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2、请问哪位同学可以盖上课本在黑板上画出你经过预习学会的统计学图,并且加入相关数学公式,最后再用自己的话一一说明呢?

3、你对于某位同学的观点有何理解?

二、进入讲授,深入知识

(一)课堂合作,集体学习,问题引导,全面提高

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吗?你对于制表有哪些感想体会?

2、进入讲授环节,教师运用课前备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举手发言,鼓励打断老师的教授,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在课堂上与教师交流观点与认识体会。

3、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之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程设计的内容分工合作,进行课堂问题的合作解决与问题的归纳分析。

三、开展活动,形成竞争

1、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术辩论,课堂问题竞答等活动,教师将这些活动进行时间科学分配,并将这些活动中变现出色的学生活动团队计入平时分奖励行列中,或者可以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

2、教师在第三环节中,需要进一步思考有关的典型的试题,并且在经过整理之后,再列在相关纸上,在课前就让班干部发放至学生手中,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并且及时回收批改,掌握学生课堂实际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借此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3、教师在最后的环节当中也需要在充分的备课选题基础之上,找出最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投入其中,真正做到以最少的时间尽可能学到最多的最有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出的题目可以作为本次课堂的基础性作业,以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作为基本指导,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提高与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只有自己的作业做到最优秀了,结合考试的成绩才有资格接受更加难度的作业。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李勇.积极开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九次课题会成果综述[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0,(04):1-3+7.[2017-09-11].[2]任敏龙.“统计与概率”教学新体系的整体设计说明[J].小学教学设计,2007,(Z2):12-13.[2017-09-11].[3]俞正强,陈安娜.“统计与概率”总复习教学设计及错例分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02):16-19.[2017-09-11].[4]廖延芳.整理回顾统计知识 提高统计应用意识——“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与说明[J].新教师,2016,(04):71-73.[2017-09-11].[5]张馨心.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6]舒美玉.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问题设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7]沈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8]张飞.中小学生概率思维与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9]段晓君.概率统计课程情景实践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04):86-89.[2017-09-11].DOI:10.16740/j.cnki.cn43-1421/n.2016.04.018

第四篇:虞美人教学设计论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论文

------“引”、“诵”、“赏”、“联”、“写”,五读相扣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阶段除了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引用或灵活化用古诗词名句。我始终坚持“五‘读’教学法”,即“引读”、“诵读”、“赏读”、“联读”、“写读”。下面以《虞美人》一词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虞美人》是初中语文版第六册第第七单元第30篇课文《诗词五首》中的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一、引读--驶入诗海之灯

这里的“引”包括作者、背景和“解题”等主要内容。这是教读古诗词首先应注重的问题。引读到位,能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导明方向,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诗、词的主旨、情感的整体把握。

我们知道,任何一首诗都跟诗人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时需要把诗人和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就社会状况而言,**社会多发颠沛流离之慨,离别之感;太平社会多歌百姓之乐,渴望建功立业之心。就诗人风格而言,明白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达观豪放,辛弃疾的慷慨悲凉,李清照的哀婉缠绵。就诗人经历而言,李白历经得意失意,杜甫历经安史之乱,李煜历经亡国之痛,苏轼历经屡屡遭贬,陆游、辛弃疾历经举国抗金,李清照历经亡国丧家。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在教读古诗词时,介绍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诗人的诗作不无裨益。只是介绍时要做到针对性强,避免冗繁。因此教学《虞美人》前要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知识,教学时我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李煜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既体现了师生互动,又能为学生理解诗人的诗作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二、诵读---荡舟诗海之桨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重视诵读。一首诗读好了,同样有利于学生对所教诗词意境的感悟。怎样读,我觉得以下三种可以尝试着用。(此一环节要重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确定基调,突出主色。基调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朗读时是深沉坚定,还是悲愤凝重;是喜悦明快,还是豪放舒展,都应该在此时确定。《虞美人》一词的基调是“低沉、凄凉”。

2、划分音步,把握节奏。要根据内容、诗句的形式和诗歌统一的节奏而做调整,不是千篇一律或一成不变的。《虞美人》一词要重视节奏的缓慢。

3、巧作点染,诵出韵味。古诗词特别讲究韵味。诵读时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的需要,在关键的字词上作一些点染,如增强共鸣,适当停顿,延长字音等等,以产生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效果,让人屡屡回味都能有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虞美人》一词时,我在设计中设有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并且请两位学生赛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其中要求学生从好、坏两方面进行评议,并提出有建设性意见,且能示范着读一读。学生参与了,体验了,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为下面的赏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赏读---品味诗海佳肴

诗歌赏析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它包括“语言、形象(意象、意境)、思想(包括感情、观点态度)、技巧”等内容。把握意象,感受意境,理解诗词情感。所谓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现象。把握住了古诗词的意象,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明确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收尾,其中“愁”是一种意象,它原本是一种情感,本来不具备形象,而词人用“一江春水”来喻愁,化抽象为形象,人人可知、可感。用“春水”量大沉重,滔滔不绝、无际无涯的特点,状心中之愁难以阻遏之势。“江水”长流不尽,不可穷止,以之喻愁,又写出愁非瞬间的喷涌可止,在时间上可以说是绵绵无绝期的永恒。通过意象的赏析,学生不难明白本词的主旨是抒发作者绵绵不绝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此操作关键是学生的个人感悟,教师只是点拨一二,具体见教学设计后的赏析)

四、联读---俯视诗海之镜

联想,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手段。而“联读”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挖掘诗歌的内涵。教读李煜的《虞美人》可将其与李煜的另一首《破阵子》放在一起来读,《破阵子》中一个亡国之君能如此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史属罕见,传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将他毒死的。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王国维说:后主之词可谓以血书者也。)因为这两首词的主题思想相近。

五、写读---舞动生花妙笔

教学古诗词除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要能让学生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名句来润饰自己的作文。如教读引导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将两位诗人的诗句镶嵌到自己的语段中就容易了。所以我在教读《虞美人》一词中设计了将本词中名句灵活化用到一段抒情的语段中一题,设计这题,旨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独立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在互助互利的合作中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整理、综合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其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长此训练,又何愁我们的学生不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呢?

“教无定法”。我个人认为,紧扣“引-诵-赏-联-写”五个环节教读古诗词,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不失为古诗词教学的一条可行之策。

第五篇:现代教学设计论文

主题: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姓 名____潘 二 敏__ 学 号_10029231001 专 业_英 语 教 育__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已显现出来并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从坚持内因为主、充分利用外因、期望激励、及时反馈与激励评价、体验成功、提高诱惑力、引起好奇心等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动机 正文: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习动机。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动力(使人产生欲望)、指向(使行动指向一定目标)、强化(决定学习努力的程度)和维持(有助于学生学习毅力的保持)的作用。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动力。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保持正确和持久的动机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roger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老师的角色只是个“方便学习的人”。目前,世界教育领域普遍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上来,因此教育界普遍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十分关注。教育界普遍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二者既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互相承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反过来,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外语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内因为主、充分利用外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而且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内因外因原理也适用于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因此在学习者动机的激发方面,内部动机的激发是关键。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方法的呈现应新颖、有趣、贴近生活且多样化。如利用图画、讲座、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的本领,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进行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适应时代的需要。

当代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但也十分重视学习的外部动机。学习者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内容感兴趣,所以对学习者,尤其是少年儿童,应适当多一些口头和书面的表扬(good!/ beautiful!/ great!)、鼓励和奖励,逐渐增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应当认识到,如果只依靠内部动机,那么一旦学习的目的达到,学习者的需要就可能衰弱。如果能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动机,学习者就有足够的力量。

2、期望激励

“教师的期望是对学生潜能的认可,对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期望会带来强劲动机。”不论是对全班同学提出期望还是对个别学生提出期望,也不管是对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远大的目标又将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及时反馈与评价激励

了解自身学习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实验证明,让学生及时知道成绩比不了解者的学习动机要强。因为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在学习上取得多大的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因坚持按时批改作业并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愿望。但是反馈的评语要得体、中肯、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教育性,要找出学生的亮点,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力求使学生适应时代需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我们在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堂活动的参与、课外作业、英语作文、甚至测验的试卷都不可只打一个分数或等级,必须根据各自的答题情况、个性特点及个性差异加上适当的评语,进行表扬或批评。赫洛克(hurlock)的实验表明: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高于批评,但批评比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效果好。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我们应当以鼓励、赞赏为主。奖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微笑、点头或一句“very good!” “well done”等。

4、体验成功

班杜认为,只有当人们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有能力的,才会产生对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即只有在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对活动的内在动机。最能使人产生自我能力感的方法就是让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心理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渴求成功是人类的基本动机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给予每一位学生满足和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哪怕是获得了点滴的成功都会激动不已。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内容的安排、作业的设计、问题的准备都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差生感到不太难,又要让优生感到有挑战性。如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可让中差等学生回答,深层次理解的问题叫优生回答;在写作教学中,差生能用正确的句子表达意思就要表扬,优生则必须用词准确、句子结构紧凑、表意准确才能表扬。

5、提高诱惑力、引起好奇心

学生未明确课题的成就价值和意义时是不可能真正激发学习热情的,因此,英语教师就要设法提高英语的魅力和趣味,提高学好英语的结果的诱惑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我们要让学生明确:①、学好英语是报效祖国的需要。英语是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

济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国人英语水平的提高。②、学好英语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英语不只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有些大学的某些学科也将用英语教学;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考研竞争增强,而考研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英语水平的竞争;参加工作后要晋级也要考英语;据调查,北京市大专以上毕业的工作人员,擅长英语的比不擅长英语的要多两千元左右。

好奇心是人生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不断探索的一种心理趋向。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是信息具有新奇、变化、夸张等刺激性或能够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导致心理不和谐状态。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①、利用英语与汉语在读音、表达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②、注意刺激的变化,如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指令的给予、语音语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都要富于变化,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甚至使学生意想不到的;③、创设问题情景引起认知矛盾。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如丽,“浅谈故事教学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7 期; 致谢:

时光飞梭,转眼间郑州大学远程教育2年的学习时光就过去了,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很多都值得笔者去用心珍惜和感谢。首先笔者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再次认识了许多相同专业的同学可以相互学习,这都是老师们赋予笔者最有意义的收获。祝愿恩师们工作顺心,桃李满天下!同时也祝愿同学们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更上一层楼!

下载教学设计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1 内容地位本节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5节的内容。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

    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媒体一方面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教学媒体又是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之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为此我简单的......

    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教学设计 》最后实践题 体会”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地领悟教学理念。与以往的备课有着明显......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论文

    篇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论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论文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特性,紧扣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问题,从而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充分锻......

    论文——母鸡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体现。 3、 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段笑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推荐5篇)

    【篇一】一、研究背景在以校本研训和案例引领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下,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二期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导致农......

    变体美术字教学设计论文

    变体美术字教学设计青冈县中和镇中心小学 方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字的特点,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变体美术字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