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媒体一方面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教学媒体又是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之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为此我简单的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和利用策略,以及教学媒体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关键词:
教学媒体
策略
目的 教学媒体一方面是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它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 等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2、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3、接触性: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的大小。
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使学生可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它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5、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问题表型、矩阵型、算法型和流程图型。
问题表型 实际上是列出一系列有关的媒体选择的问题,引导选用者通过思考,回答,逐步发现比较适合的媒体。如:所需要的媒体是用来提供感性材料还是提供练习条件?静态图像要不要作图解或图示处理?活动图像要不要配音?媒体用于集体讲授时的演示还是用于个别化学习?这里列出的问题是根据实际情况可多可少,但最好按某种逻辑排序,以利于选用这较快的把挑战的目光趋进理想的教育媒体。算法型 通过模糊的数量计算,确定媒体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值关系。为此,先要对成本和收益分别进行要素分析。前者是要把与媒体成本相关的要素,全部罗列出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综合;后者要把与效益有关的因素,如:信息质量、范围、教学效率等,全部罗列出来并加以分析,计算它们的综合。得到和之后,就可以通过比较两者的大小作为媒体选择的决策依据之一。一般原则是要低成本高收益,即收益大于成本。矩阵型 通常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他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适宜”与否、“有利、较有利、空难、不理”等不同级别或纬度的文字表示,也可以用数字和字母符号表示。流程图型 流程图建立在问题模型的基础上,通常先确定过程和分解过程为按序列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有一个问题,由选择者决策,决策后进行下一个问题分支。循序渐进,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就会对一种或一组媒体进行了认定,即决策对特定教学目标适合的媒体是什么。
那么利用教学媒体的策略是怎样的呢?
首先。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大多数仍保留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也许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多种教育媒体进入课堂,利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配合教师的讲授,可以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将起重大作用。
其次、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多种多样媒体进入课堂,有利于将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例如利用多媒体去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采用发现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媒体进行学习,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直至达 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条件,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与理论,去创建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再次、个别化教学。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交互式计算机课件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的个别化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的媒体,媒体也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提供合适的内容,供学生去有效的自学。个别化学习的方式正随着教育媒体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再次、利用媒体进行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教学。一些媒体特别适合于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例如,在语言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录音带训练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最后利用媒体实施远程教学。利用通讯卫星、电视广播与计算机网络可以将教学信息传送很远广大的范围,这些媒体为实施远程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学资源、学习的平台等)。
三、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2、学习这方面的因素。教学媒体对经验的传递作用,取决于经验接收者的信号接收及加工能力。如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年龄等。
3、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的地点和空间,是否分组或分组的大小,对学生的反映要求,获取和控制教学媒体资源的程度等。
4、经费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如硬件的费用,软件开发的费用,媒体维修的费用,教辅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5、媒体的教学性能。主要有5项指标。表现力: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重视力:教学媒体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重视被存贮的信息的能力;接触面:教学媒体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最大传递范围;参与性: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控性:教学媒体操作方法的难易和使用的便利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和理论。他认为:“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观点的提出。对教学设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员优功能。(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最优化教学思想和理论追求的不是一种唯一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唯一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教学最优化”是从实际条件出发,确定教学效果和时间精力消牦的双重质量指标.设计和制定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沦体
系和工作体系。它的实质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旋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用好的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沦中的”最优’’不是一个理想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性概。严格说,“最优”概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绝对标准。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与教学目际的不断变化,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都会使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发生变化。履优化理论在教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对性真理和具体性原理,每个历史时期的教学最优化标准显然是有差异的。即使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也都会因其差异性,教学最忧比标准也不可能—致。怛是,无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如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培养规格要求,在各自的起点上,从实际出发,力争在低消耗,高效能的努力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当时的条件下,获得自己的最好发展,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质所在。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的是,最优化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理论、理想化的最优化思想往往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而注重于从理论上探讨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优良的成绩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离开了每个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凭主观设计所谓的“通用”、“万能”的最优方法和际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不通的。
下面我就结合一个教学设计实例.试对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析附: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学生在了解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后能比较它们的异同。
3.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领略一些简单的数聿思维方法。
4.通过矛盾的突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需求。
5.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小朋友.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我们每个小朋友还回去做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盒.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它们的面。请你从2个纸盒中任选一十喜欢的面,把它描在纸上。
有谁知道这2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叫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凭你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它们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道好吗?(出示课题)
二、引发矛盾,激发求知欲
1.给图形分类。
先请大家把学具拿出来.这些图形里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的?你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谁愿意上来分?
你们都同意1号图形是正方形的对吗?4号图形是长方形的对吗?现在的矛盾集中在这两个图形上.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先把大家看法一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起拿出来讨论研究.通过学习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的。
2.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4号图形.看一看这个长方形的角和边,再请大家想一想,你在观察中发现了长方形的角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小秘密,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习纸上。(请—组同学上来边讨论边完成学习纸)交流:
(1)请这组的代表交流,大家仔细听,有不同意见可能补充。有4个直角(生)
我们也不知道,那我们就必须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用以前你们学过的本领来试看验证一下(试—试)你的想法是否正确。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量(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还可以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再来量{交流完,教师小结,大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试着(试
一试)难了4个角是直角(板书),并把这个发现记录在了你的工作纸上.
请在你发现的秘密边上打一个☆
(2)那么对长方形的边你有又些什么发现?你们怎么知道对边相等呢?量。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折。(生书写)强调
对折后发现绿的边和黄的边完全重合,这个小朋友做得很好,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另一组对边相等。我们一起来看见6号图形,为什么说它不是长方形?你能不能用刚才我们发现的长方形的特点来验证它到底是不是长方形?大家试一试.请同学交流,角,边。
三、进一步探究、拓展
1.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通过看、想、试发现了长方形的角和边的小秘密,愿不愿意根据这样的步骤,自己试着学习研究正方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大家试一试。(一组上来讨论完成)讨论、教师板书。
2.运用学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判断,解决图形分类时所产生的问题,统一看法。看一看2号图形是不是正方形,你怎么知道的?这又一次提醒我们通过观察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是不够的,你们一定要试着想办法去验证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才行。刚才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中你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较讨论。
3.提高与拓展。
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的正方形。请大家两个同学合作,自己挑几个正方形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交流。为什么一排4个要排4排,不是排3排?如果一排3个,排几排?9个拼正方形,如果拿掉一个,要使它还是正方形,可以怎么拿?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评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执教者把数学还原为学习者的经验与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中,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老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说一说等直观手段获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充分感知、观察、比较、概括、语言表达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建构起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经历了知识相的形成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了数学,应用了数学,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做数学”中实现了数学知识“再创造”.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第二篇: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教学设计 》最后实践题 体会”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地领悟教学理念。与以往的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教师备课,是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无疑,其形式——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现代教学设计并不是对传统备课的全盘否定,而是与传统备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都是课前的教学准备,有各自的具体环节,包含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考虑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形成一定的教学实施计划,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也都涉及到文字记载等。它脱破了其形式和要求,实现了教学设计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体现了新课程精神和要求,是教学上的一次深刻革命。
首先,从着眼点看,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关注的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
其次,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无形中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地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再次,从关注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而教学设计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设计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设计又能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总之,教师努力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让学生有兴趣,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现代教学设计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超越了教案本身,是对教案在三维上的扩展和延伸。它要求我们教师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用开放、创新的心态来对待备课,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备课,使新课程标准及其反映的先进理念在备课中得以充分体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实践教学论文(通用)
实践教学论文(通用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教学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教学论文1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对,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旅游管理本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对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至2013年,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全国高校布点近700个。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正在制定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国家标准,因而本研究探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1、主要课程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从事的职业(行业)与适应岗位,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四个部分。
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等等。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非职业化的,模拟实训的工作环境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而是仿真环境。现场观摩中,虽然工作环境是真实的,但学生充当的只是“旁观者”角色,它们不能替代专业考察与毕业实习。专业考察的教学方式主要为现场实训与主题调研,提供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都是非职业化的。
现场实训是通过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达到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但其参与程度仍不及“员工”角色。在主题调研中,学生充当的也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但应比现场观摩思考得更为深入。专业考察中学生社会角色的真实性介于理论课实践环节与毕业实习之间。毕业实习常见的教学方式是顶岗实习,是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完全真实的社会角色,学生担当的角色是职业化的,通过“顶替”企业员工岗位,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涉及多门课程,具有综合性。
毕业实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长知识,而且要能总结经验,形成见解。项目合作也是毕业实习可用的教学方式,可被看做是顶岗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严格地说,毕业论文只是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毕业论文还包括与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毕业设计则是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是总结性独立作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一般应采取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前述实践课程相比,毕业(设计)论文侧重于创新。毕业论文撰写侧重于理论创新,毕业设计侧重于应用创新。
2、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由前述可知,理论课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之间在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可相互补充,而且由理论课实践环节到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规律。它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也应遵循上述规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又应具有开放性,以利于教学创新。
二、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偏小
国际知名旅游院校都重视旅游实践教学。如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在校期间有3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服务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小时。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国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课约占15%,实践课程课时分配比例偏小。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18周,基本能满足一到两个方面的实习的需要,如酒店和旅行社实习。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课时为6-8周,时间太紧,不利于开展较充分的研究。而践教学环节常常因设施不全而变成理论讲授课,从而使实践课实际占比更小。在学分分配上,一些院校实践教学占比约为11%,有的不足10%,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2、教学内容偏离就业需要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在校生人数近50万(含专科),人数虽多,但有些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偏离就业的需要,使教学与就业难以对接。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已不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符合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
3、师资与教学不匹配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其它学科为背景的学院为依托,或是在其它学科基础上改办而来,不少教师是由经济类、管理类、史地类、语言类等专业转改而来,实践经验极少;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也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成为一名教师的,大多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不足。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书面测试上,难以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有的是教师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计分缺乏规范性。毕业实习评价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评价,而企业也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实习结束后一般也没有统一检测(考试),所以也只是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
5、忽视毕业论文实践意义
教学中往往本末倒置,注重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包括论文结构、格式要求等,而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包括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路径等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评价中,也注重的是对“写”的评价,而轻对“研究”的评价。
三、实践课程设置优化
1、完善实践课程开发
增加实践课学时学分在总课程中的占比,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同的理论课程有不同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之间,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应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课题研究指导;制定实习手册,规范学生实习工作与教师实习指导工作;结合教学方式、课程属性、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考核方式。
2、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校内实践课多为模拟实训,使用成本低,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一种比较便利的实践教学途径。但校内实训不能代替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毕竟是“模拟”,而不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习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环境比模拟工作环境复杂,有时还会遇到突发情况,这对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3、实习内容多样化
实习内容多样化能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科背景等选择多样的实习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上的多样化,如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二是岗位设置的多样化,即在同一专业方向上设置不同的实习岗位,如酒店实习设置前厅岗位、客房岗位、餐厅岗位等。这既有助于学生在专业上综合发展,也有助于其个性化发展。在实习内容设置上,不仅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注重管理技能的培养;不仅体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体现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职业岗位教学,还应有研究项目教学;从而体现本科层次实践教学的特点。
4、加强创新与创业引导
实践出真知,应鼓励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得新知,对原有知识与工作流程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创新建议。应通过实习任务确定、作业布置、考核评价以及课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引导。课程设置不仅要面向就业、面向人才市场,而且应面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房地产等新业态,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创业。
5、落实教师从业经历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一些院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但因没有相关制度进行匹配,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莫衷一是,所以积极意义不大。教师应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具备行业、职业从业经历,而不仅仅是具备“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著名的“落桑模式”要求教师每隔三五年回到企业中去,接受行业最新知识,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论文21重视“引入门”,激发学习动力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教学能不能顺利开展下去、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所谓“引入门”,就是在实践教学的初始阶段,通过具体指导,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基础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简单体验实验成功的“快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开展实践项目的欲望和激情。“引入门”阶段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即将进行的实践项目“有用”“有意思”;二是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感觉到“我能”,避免出现因“妄自菲薄”或“望而却步”而放弃的现象。对处在入门阶段的学生而言,实践项目往往具有一定难度。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实现一个控制器,并在实验台上调试通过;在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基于一段教学用操作系统源码片段,通过添加或完善其中的某些模块,实现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这些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比较透彻地了解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而且对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工程实践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在布置这些实践项目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讶、惶恐,担心做不出来。
引导学生敢于尝试,不能简单地靠说教,要通过一定的步骤、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与最终要求紧密联系但又相对简单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完成。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硬布线控制器设计这一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算术逻辑单元,实现简单的加、减、与、或、移位等运算。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我们首先给学生一个设计样例,其中已经实现了“加”操作,引导学生利用EDA平台完成样例的调试,观察设计结果的实验现象;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增加其他操作,并尝试调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硬件描述语言、EDA设计等实践项目必需的技能,同时,通过设计实现基本的算术逻辑单元,让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顺利实现。通过逐步导引,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对整个实践项目、整个课程的浓厚兴趣和不断探究的动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调“扶上马”,指导实践方法
所谓“扶上马”,是通过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的合理组织,利用一定的步骤、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解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实验项目。在该阶段,学生虽然对实验环境、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有所了解,但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验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不得其法,因此,老师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协助解决。“引入门”是为了让学生“愿意做”“敢去做”“,扶上马”则是帮助学生学会“怎么做”。好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项目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本质内容,避免就事论事,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脱离开来;另一方面,需要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实践技能,以便学生能够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开展相关工作。恰当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实施实践项目的方法,并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从而事半功倍。
例如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短转移跳转指令的灵活使用,我们先给学生展示一段乍看起来肯定不能正常结束的程序,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验证该程序能否正常结束。当学生通过编译、连接、执行后,发现程序居然能够正常结束,此时,引导学生使用调试工具进行反汇编,并观察反汇编后显示的机器码与汇编代码的对应关系,体会短转移指令中包含的并不是转移的目标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而是当前地址到目标地址的偏移这一本质内涵。最后再让学生利用单步跟踪仔细观察跳转指令跳转的真正目标地址与相关标识位以及机器码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情况下短转移指令最终转移目标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扶上马”阶段,老师要跟踪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指导。但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重心是“帮扶”,而不是“包办”,要尽量避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不是什么”之类的结论,而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直接告知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迂回”指导方式,给学生提示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案。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基于TEC-8计算机硬件综合实验平台,这是一个8位的模型计算机,其指令都是8位的。但是在“CPU与程序执行”实验项目中,一段程序中涉及条件转移指令,其中的转移地址是由当前程序计数器PC的值与一个带符号的4位短转移偏移地址相加得到。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同学往往没注意这个偏移地址只有4位,且最高位是符号位,而误将它看成一个8位的转移地址,造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是直接指出他们错在哪里了,而是要求学生一方面从模型机的指令系统入手,具体分析与条件转移相关的各条指令的功能与执行流程;另一方面观察每一条指令具体执行过程,通过实验台上给出各相关信号(数据、地址、微操作信号),反向分析机器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扶上马”的实践教学指导方式,学生不仅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由于解决方案是“自己”发现的,成就感很强烈,更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解决其他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3落实“撒开手”,强化动手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变成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学生能不能做到脱离具体案例,真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成为我们教学的落脚点。为了实现最终“撒开手”这一目标,在顺利“引入门”、成功“扶上马”之后,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逼迫学生主动思考,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结合技术的最新进展或自身的科研实践,设计一些综合程度更高甚至难度稍稍超出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实践项目,或者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困难时,老师不要简单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他可以到哪里寻找思路,或者仅给他提出一点提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落实“撒开手”这一阶段目标。为了避免学生实验过程中简单模仿他人的操作过程,或者拷贝他人程序,我们一般不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或程序运行演示的方式验收实验项目,一定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目的问出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基于这些偏差,暴露出学生可能存在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这种“穷追猛打”的方式,逼迫学生尝试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未进行项目验收的学生,通过搜集其他同学的验收情况,了解了项目验收的方法、要求后,也会在验收之前主动思考,做好相应准备。通过这种方式,即便某些同学模仿过他人的操作过程、参考了他人的程序,至少需要将这些操作过程弄清楚、把程序搞明白,这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除了提出问题逼迫学生主动思考外,我们还通过“设计故障”的方式给学生制造困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在学生短暂离开的过程中,通过更改连线方式、更换芯片内容、变更开关状态以及更改程序或数据内容等方式改变模型机的运行状态,然后要求学生在不进行芯片与程序内容测试、不进行连线方式或开关状态比对的前提下,通过查看地址、数据微操作命令等检查模型机的运行状态,并将当前的运行状态与期望的运行状态作比较,定位模型机的故障信息,并详细说明判断的条件与依据。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要熟悉实验内容,而且要比较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还要具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实践效果证明,这种“捣乱式”实验项目验收方式对于逼迫学生主动思考,追寻实验现象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当然,“撒开手”是我们对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期望,绝不是为难学生的借口。如果在落实“撒开手”过程中遇到学生实在无法圆满回答或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需要回退到“扶上马”甚至“引入门”阶段,引导、帮助学生把问题彻底弄明白。
4结语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结果表明“,引入门”“扶上马”“撒开手”三步走方式既适合一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也可以运用于某一个实验项目的具体指导过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三步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争取更大程度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实践教学论文3“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由于数控实践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这门课程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论文从“数控加工就是机械加工”这个角度来探索在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多年从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数控实践教学存在着若干问题:
1.学生人均实际操作时间相对较少
由于数控实习设备价位相对来说比较高,一般职业院校购置数控设备的台套数有限,而学校在校的实习学生数量相对较大,因此不能保证学生的人均实践操作时间。[1]
2.学生实习的内容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指导教师多以指导学生的基本操作为主,而理论、实践技能训练的内容偏少,与实际生产衔接不够;其次,学生使用的毛坯材料和刀具与实际生产有差距。由于用于加工生产的毛坯原材料价格比较昂贵,加之学生多以练习为主,不进行实际工件的加工,大部分材料都是浪费,所以车间用于学生练习的毛坯一般是价格相对便宜。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就是在实习过程中选择了比较好的材料,由于学生对加工工艺认识的相对缺乏,刀具必定会被频繁的打坏,而更换刀具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3.机械加工工艺知识面窄,给数控实践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学生数控知识面培养不够,并且经历实践操作环节很少,对设备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的危险问题考虑不到,也影响了数控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2]
4.由于设备少、资金紧张等多方面原因,数控实践教学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际零件加工的演示,学生无需或很少动手,学习效果较差。
5.数控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由于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性强、职业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因此担任这门课程的一般为“双师型”教师。但这样也存在着弊端,一个教师在数控机床前面指导的学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拉到机床前面教学,所以就要分组进行,最多十个学生一组,这样势必就会有许多空余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针对上述在数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数控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方式和实践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应该从不同层次认识数控实践教学,从而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二、问题的解决
1.揭掉“数控”的神秘面纱。
一般人提起数控总感觉数控很神秘,经过这几年的数控教学,我的认识是数控并不神秘,其实所谓的“数控”也就是机械加工,再进一步说就是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的机械加工过程。因此既然是机械加工,所以学习数控最主要的是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而工艺知识正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为机械工艺知识的获取不单单是靠教师对工艺知识的理论讲解,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积累工艺经验,只有在实际加工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工艺知识才会有积累。
2.进行数控实践操作必须具有的知识基础。
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而数控实践教学实质是实习加实训。在进行数控实践操作之前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基础实习主要是进行金工实习。通过金工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以及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的加工工艺特点,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
学生在掌握了金工实习所要求的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可以对比学习,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而且很多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对数控加工也是通用的。
3.综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实践教学
首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在虚拟加工的软件环境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然后在真实的生产设备上进行加工,这样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加工材料和刀具材料等不必要的浪费。[3]
4.重新设计数控实践教学的考核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对于数控的实践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学校考核数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初步操作程度,在考核过程中应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加以考评。但是由于时间和机床有限的原因,全方位考评在学校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社会的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相应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
对于数控实践教学来说,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手动操作方法,对于自动加工,只要学生编写程序没有错误,只要按下“循环启动”按键,让程序自动运行便可以了。而手动操作数控机床主要是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操作,也就是“对刀”操作。所以学校考核只要进行“对刀”手动操作的考试便可以了。如表1所示是本人从事数控实践操作过程中定制的数控手动操作的评分标准。
三、总结
总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实践指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不断趋于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只有在数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数控实践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挥强有力的就业导向作用,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论文4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拥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高投资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婉霞.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投资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马成文.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实践教学论文5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习大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
总之,物流实践教学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的物流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第四篇:【教学论文】三坐标测量实践教学设计论文
三坐标测量实践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3+1教学模式下所设计的三坐标测量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的设立,便于学生掌握现代测量技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实践证明,三坐标测量机开设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公差、测量等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关键词:三坐标测量;实践教学;测量技术
三坐标测量是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个产业,随着人们对于产品加工能力的进步,对于测量技术也有进一步的要求。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以精密机械为基础,集光、机、电、计算机综合为一体的现代精密测量设备。将三坐标测量机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巩固测量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能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采用西安爱德华测量有限公司生产的Dasiy686的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系统所配备的软件AC-DMIS是一种基于DMIS语言的交互式测量软件,既能检测规则的特征元素,也能检测自由曲面。在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手动测量和自动测量。手动测量是用手操器控制测头系统进行测量。自动测量是在CNC模式下,运行预先借助CAD编制好的程序,来控制机器实现自动测量。课程中将被测件的CAD模型导入测量软件中,由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数模上直接编程,再自动模式下检测工件,最后输出测量报告并打印。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被测零件定为他们在数控铣床上自主加工的零件。通过对该零件的检测使学生对于产品质量检测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自己在数控加工方面的欠缺。
2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共分为七个方面,分别为:开机、测头选择、基本几何元素的测量、相关功能的使用、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借助CAD编程和结果输出。(1)开机。开机操作中主要注意两点:一回零,即回到测量机的机械初始状态。二是检查气源供压力能否实现此气浮导轨形式的三坐标测量机的运动。(2)测头选择。本课程采用的是雷尼绍的PH10T测头系统,基本组成是测头座、连接器本体、模块选项、测针。此外可根据测量需要可添加测头加长杆或测针加长杆。其中对于测针的选用,要注意:一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情形下,尽量选用短测针,以便减少由测针弯曲带来的偏移;二要尽量减少连接点,因为加长杆的接入会额外引入新的弯曲和变形点,从而降低测量精度。(3)基本几何元素的测量。三坐标测量包含十二个基本几何元素,分别是点、圆、圆弧、椭圆、球、方槽、圆槽、圆环、直线、平面、圆柱和圆锥。它们是由测量点通过最小二乘法、最大内切法或最小外接法计算得出的。前八个是点元素,它表达元素的尺寸和空间位置。后四个是矢量元素,它既要表达元素的空间方向,同时也可能表达元素的尺寸和空间位置。此外,还有组合元素,它主要是针对点元素之间的组合。比如两个圆可以通过两个圆心的组合得到一条组合直线。(4)相关功能。三坐标测量的相关功能分别是:相交、角度、距离、垂直、对称、镜像、圆锥、投影以及平面相交点的计算。通过相关功能的应用使学生对基本几何元素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5)工件坐标系的建立。三坐标测量机的坐标系有:原始坐标系、机械坐标系、工件坐标系以及模型坐标系。原始坐标系,是开机时的坐标系;机械坐标系,是回零后的坐标系,它是唯一的;工件坐标系,是根据零件的基准建立的坐标系,也就是测量基准,可以根据测量需要建立若干个;模型坐标系,是三维模型的基准。建立工件坐标系意义在于:一是找正零件,当零件放置位置与机械坐标系不平行时,可通过建立坐标系来实现找正,从而避免误差;二是指出零件放置位置,实现程序的自动运行;三是使零件与模型坐标系一致,以便编程。建立工件坐标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工件位置找正法,即3-2-1法则。具体如下:①3个点确定基准平面。基准平面的目的是空间找正,其法线就作为Z轴。②2个点确定基准直线。基准直线的目的是轴向摆正,它是围绕第一轴旋转而产生的第二轴。③1个点确定坐标零点。根据右手直角笛卡尔坐标系,确定了两个轴,第三轴也就固定了。再用前面学过的相关功能之类的运算求得坐标零点。按照X=0,Y=0以及Z=0进行同时偏置即可得到坐标原点。(6)借助CAD编程。三坐标测量的编程方式有三种:一是自学习编程;二是脱机编程,即高级语言编程;三是借助CAD编程,是此课程的重点,它是一种数模比对测量的编程方法,必须有CAD模型,将其导入测量软件中,在模型上进行编程,可实现高效无图化生产。编程的步骤分别为:①建立工件坐标系,来找正零件位置;②建立安全平面,避免自动运行程序时出现撞针现象;③在自动模式下,打开CAD系统中的特征测量直接在模型上拾取被测元素,如用线拾取要测量的圆,面拾取要测量的圆柱等;④查看所有节点路径,确定路径无碰撞,再运行程序。首次运行程序注意减慢速度,防止撞针;⑤保存程序文件。(7)结果输出。测量结束后,软件可输出多种形式的检测报告。根据图纸的加工要求选择需要的测量结果,显示在检测报告中,将其保存并打印出来。
3结语
三坐标测量课程的引入,填补了学生在先进测量技术上的空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检测自主设计生产的被测件,使学生对于设计、生产和测量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竹青
肖龙雪
刘建鹏
花国然
单位: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王保平,汪菊英.应用型机械类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装备制造技术,2010,(2):198-200.[2]李大鹏,崔洋.三坐标测量机在逆向工程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7):72-74
第五篇:珠算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珠算是中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它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原理为基础,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数值计算的一门实用性技术,珠算技术也是财经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一技能是每位从教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技能竞赛、搞好技能鉴定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珠算;教学;方法
珠算作为财经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易学难精是珠算的特点,也是珠算教学的困难所在。作为一名珠算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并辅助于各种竞赛活动,让每位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展珠算之魅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学珠算,首先应激活其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珠算的初期,思想上普遍认为当今是计算机的时代没有学习珠算的必要,这一偏见对其学好本课程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上课之初,笔者并未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解珠算文化,在娓娓道来中让学生体会珠算的历史、珠算的魅力。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即使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当同学们看到手指快似飞梭、算珠上下翻飞、珠声疾如骤雨,无不感到小小算盘是那么玄妙无穷。
刚入学的同学往往会对学校现在还开珠算课觉得很奇怪,对学习珠算有什么实际意义感到迷惑不清,有的同学甚至认为珠算是应该淘汰的东西,学习珠算是浪费时间与精力。针对这些情况,为了帮助同学们澄清头脑中的错误认识,笔者还现场邀请高年级同学与新同学进行珠算与电子计算器的PK赛。通过两组同学运算结果的比较,让同学们亲眼见证了算盘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运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其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了电子计算器的运算速度,让同学们叹为观止,极大地振奋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
珠算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工作中不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因此应注意课堂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从学习珠算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与收获。
学习珠算的第一个步骤是进行珠算指法训练,如果指法正确可以为今后快速准确地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指法训练又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则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具有艺术性,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题。如:“八仙庆寿”:先在盘面上拨人69 469 444 375,然后见几加几,连加4次,得数为111 151 111。再如:“节日图”:先在盘面上拨入32260738125,然后见几加几,连加4次,得数为51617181000,好像“五一”、“六一”、“七一”、“八一”4个节日的数学图形。这些富有情趣的练习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让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功训练,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位同学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做到优差生兼顾。同学们来自不同的环境,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工作中应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技术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比如:在进行加法训练时,方法有直加法、一目三行直加法、一目三行抛九弃十加法等。有的同学拨珠速度非常快,但心算能力较弱,这时如果硬让学生采用一目三抛九弃十加法则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定,这样,就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各展所长、各得其所。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同学都取得一定的进步,使同学们心里都充满成就感,才能增强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每次珠算测试试卷让学生交叉批阅并点评也不失为一种促进其能力提高的好办法。在珠算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测试,每次测试后的讲评则是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提高珠算水平的重要环节。一改过去那种只由老师讲评的老模式,而让学生进行讲评既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由课堂上的演员变为导演,而把舞台交还给真正的演员——学生。开展多种竞赛促进技能提高
针对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挑战的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同学们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班内技能竞赛,另一方面通过二课堂活动进行班与班之间的技能大比拼,以此促进同学们技能的提高。
同学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之后,难免会出现厌倦情绪,这时候适时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将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开展“珠算能手擂台赛”,每堂课通过比赛产生一名“擂主”,下次上课时其他同学可以向他挑战,如果技不如人将会被淘汰,产生新的擂主,最后在学期末产生总擂主参加学校二课堂活动的比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快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二课堂活动则是学生展示风采的又一个舞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也能促进教学。本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各系的二课堂活动。比如朗诵会、珠算赛、点钞赛、手抄报比赛等。在这里高手云集。同学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促进技能提高。认真组织技能鉴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是对学生学习珠算所能达到技术水平的一种检验和测定,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必须认真组织好这一工作。对于同学们而言顺利取得珠算等级证书将有利于就业,并且对日后取得会计证也有帮助。学期初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留足技能鉴定训练的课时,围绕技能鉴定测试开展训练,并进行大量的模拟测试,让同学们适应测试环境,熟悉测试要求,顺利通过珠算普四级技能鉴定。对于技术过硬掌握得较好的同学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高等级的鉴定。由于学期末要进行珠算技能鉴定,无形中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总结与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探寻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