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拟题四

时间:2019-05-13 01: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模拟题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模拟题四》。

第一篇:教学设计模拟题四

一、教学设计题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一):请对《春晓》作简要赏析。(10分)问题(二):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参考答案】 问题(一):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晓”“知”等字的写法和意思。(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春晓》的诗意及古诗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这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古诗的结构。问题(三):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盂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晓”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2.自读。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的?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闻”是什么意思?(听到)“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 这些鸟在叽叽喳喳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练说:()的鸟叫声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二)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3.用“花落知多少”的“知”字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的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5.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2.听录音范读。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学法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个学生上台演一个孩子,老师演妈妈,对话: 妈妈: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妈妈: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妈妈: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生:……

妈妈: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妈妈: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妈妈:“知多少”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哎呀,我的孩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设计理由](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学习。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相对比较陌生,不容易懂,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录音泛读”“领读”“指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读准古诗。(3)在教学的最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专家点拨历年考试中的语文教学设计题,一般通过三个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问题(一)要求对文段作简要赏析,比较简单,考生可以从文段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语言风格、表达感情等方面进行回答。:

问题(二)要求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要求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这两个 问题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因为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紧紧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有连贯性,才能使人一目了然。因此,考生在回答后两道题时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而要同时考虑。

教育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拟定.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课文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了,力争有创新之处。另外,在说明设计理由时,应该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进行阐述。

第二篇:模拟题四

模拟题四:

打开数据库文件“Access2.mdb”,里面已经设计好两个表对象“学生”和“成绩”。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

1.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找并显示学生的“编号”、“姓名”、“性别”、“进校日期”和“奖励否”五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查询1”。

2.使用查询设计视图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找并显示数学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姓名”、“年龄”和“数学”三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查询2”。

3.使用查询设计视图创建一个选择查询,计算并显示“姓名”和“平均成绩”二个字段内容(其中平均成绩是计算数学、计算机和英语三门课成绩的平均值,为计算字段),所建查询命名为“查询3”。

4.建立“学生”和“成绩”两表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并实施参照完整性。

注意:不允许修改表对象“学生”和“成绩”的结构及记录数据的值。

操作步骤:

1.打开数据库文件”Access2.mdb”,在Access1数据库窗口中选择“查询”对象,并在右侧列表框中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在“显示表”窗口中选择表“学生”,按“添加”按钮,按“关闭”按钮进入查询设计窗口;在“字段”一栏中通过下拉按钮依次选择“编号”、“姓名”、“性别”、“进校日期”和“奖励否”五个字段,在主窗口中按“保存”按钮,在打开的“另存为”窗口中输入查询名称“查询1”,按“确定”按钮。

2.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在“显示表”窗口中选择表“学生”,按“添加”按钮,再选择表“成绩”,按“添加”按钮,按“关闭”按钮进入查询设计窗口;在“字段”一栏中通过下拉按钮依次选择“姓名”、“年龄”和“数学”三个字段;在“条件”一栏中,字段“数学”对应处输入:<60;在主窗口中按“保存”按钮,在打开的“另存为”窗口中输入查询名称“查询2”,按“确定”按钮。

3.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在“显示表”窗口中选择表“学生”,按“添加”按钮,再选择表“成绩”,按“添加”按钮,按“关闭”按钮进入查询设计窗口;在“字段”一栏中通过下拉按钮先选择“姓名”这一个字段,在“字段”一栏的第二格可直接输入:“平均成绩:([数学]+[计算机]+[英语])/3”,或右击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生成器”,在表达式生成器中生成以上式子;在主窗口中按“保存”按钮,在打开的“另存为”窗口中输入查询名称“查询3”,按“确定”按钮。关闭查询设计窗口。

4.Access1数据库窗口中右击,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关系”,或者在主窗口工具栏中按“关系”按钮,进入关系设置窗口,在该窗口内右击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显示表”,在“显示表”窗口中选择表“学生”,按“添加”按钮,再选择表“成绩”,按“添加”按钮,按“关闭”按钮;在“学生”框中在字段“编号”上用左键拖动至“成绩”框中的“编号”上,在编辑关系窗口中的“实施参照完整性”前面打“√”,按确定按钮;在主窗口中按“保存”按钮。

第三篇:期末模拟题(四)

期末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隋亡之鉴

B.知人善任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

4.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文中“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6.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C.繁荣与开放

B.分裂中孕育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7.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8.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太宗 9.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盛于什么时候?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0.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吐蕃

B.匈奴

C.金

D.突厥

11.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用下图表示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中国绘画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期。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种颜色。你知道它最兴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徐渭

12.在一次鉴定活动中,某人持有《玄秘塔碑》,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你知道它的作者吗?

A.东晋王羲之

B.唐朝颜真卿

C.唐朝柳公权

D.北宋黄庭坚

13.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

14.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1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唐朝时,在军事作战中有人使用火药武器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16.“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周杰伦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你知道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那“传世的青花瓷”?

17.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受束缚严重,地位低下,“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你知道女子缠足的陋习是在什么时候逐渐传开的吗?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

1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D.“瓦子”“瓦舍”的出现

19.学习了活字印刷术后,小强做笔记如下。但有一项不确切,你能帮他挑出来吗? A.它是最早的印刷术

B.发明人北宋毕昇

C.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D.比欧洲早约400年

2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21.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A.苏轼

B.关汉卿

C.黄庭坚

D.辛弃疾

22.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

23.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4.“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25.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片断可能有①书案上摆放着曹雪芹的《红楼梦》

②戚继光一面踱步,一面吟诵岳飞的《满江红》③戚继光伏案翻阅《三国演义》,思索抗倭良计

④墙壁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条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C.回族

D.吐蕃 2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出现在哪个朝代?

A.明朝中后期

B.明朝前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中后期

28.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①起止点相同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9.假如某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有 A.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B.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 C.农村有低矮的茅屋、也有瓦房

D.农民军在春节时进攻官府 30.“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A.18世纪末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9分,第33题15分,共计40分。)

3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1分)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2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4分)

(5)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4分)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32.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样的政治体制?(4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图二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

(2)材料二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__(朝代)。(3分)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__形成于元朝,满族在宋元时称______________族。(2分)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__(国家)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__收复;1684年清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进行管辖,隶属福建省。(3分)

(4)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下面是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请你在字母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3分)(5)为加强对A、B两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康熙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4.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

阅读给定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正式诞生的?(2分)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及其措施有哪些?(举一例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何积极的意义?(2分)

(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作者对当时科举制度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你如何评价明朝科举制的这种变化?(3分)

第四篇:教学设计模拟题十二

教学设计题

一、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一”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问题(一):试描述本文体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同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问题(一): 本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学生的品行。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文的生字和生词;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②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工具书、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问题(三):

一、初读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子”的音、义和“拜”的字形。

2.看课题质疑,教师随机板书记录梳理学生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果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做上记号。

5.检查词语。出示:孔丘、仲尼。

教师简介古人的姓、名、字、号。(古人的名字比现代人的名字要复杂些,大体上有姓、名、字、号四项。名用来称呼自己,做自我介绍;字,朋友之间互相称呼使用;号,是对有名望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我们还是到课文中来看看吧!)

出示句子: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3)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学生读句子,体会称呼的含义:孔子的谦虚,对老师的尊重和老子的谦虚,对晚辈的欣赏。

二、精读品悟

孔子为什么拜师?默读第1自然段。

1.说说孔子拜师的原因。

2.理解词语“渊博”。

出示生字“渊”在字典中的义项:①深水;潭②深;③姓。请学生选择正确的解释。

3.从哪里看出孔子知识渊博?(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结合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4.“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孔子谦虚、好学)

5.教师小结:同学们读懂孔子为什么拜师”了吗?这个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3.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 ____,饿了吃 ____,累了就____,天黑了,住在____。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衣服上____,鞋子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4.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1.出示对话

(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你是——”

(3)“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4)“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5)“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已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3)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设计理由]设计了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五篇:教学设计模拟题三

一、教学设计题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参考答案】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经历“提出问题一估算一口算一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地进行笔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2.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列乘法算式计算乘法。问题(二):

一、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l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

下载教学设计模拟题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模拟题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事诉讼法》模拟题四及参考答案

    《民事诉讼法》模拟题四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 1.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确认其与发生争议的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或不存在一定法律关系的请求。 2.特别程序:是指......

    教学设计模拟题十一(精选5篇)

    一、教学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教学设计模拟题九5篇

    一、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

    《识字四》教学设计

    第二册第四单元教学说明 本组教材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常识的。要求学生会认52个生字,会写24个汉......

    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的人》教学设计四

    课前准备 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 学 过 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九寨沟》教学设计四

    《九寨沟》教学设计四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0 无锡市芦庄小学张献忠 教学要求: 1、了解九寨沟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平方根教学设计四

    平方根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难点:算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