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频媒体 教学设计
视频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用电脑播放视频;欣赏不同视频文件格式的音乐;在因特网上欣赏电视节目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媒体播放器来播放视频;
2、通过欣赏不同视频,了解它们之间在文件大小、视觉效果上的不同;
3、感受电视带来的轻松、愉悦的情绪,体会视频媒体的强大功能。[教学重点]: 有电脑播放视频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视频格式视频的区别
[教学准备]: 不同格式视频文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声音媒体,还欣赏很多大家喜欢的音乐,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介绍一个在我们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媒体——视频媒体。
二、视频的概念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视频媒体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电视剧都是视频媒体。视频媒体中往往都有声音媒体的加入。什么是视频呢?请同学们看完书,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作答。简单介绍“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三、播放视频
师:上节课,我们说过,声音的播放需要用到媒体播放软件,那么视频的播放同样也需要媒体播放软件。上节课介绍的Window Media Player、RealOne都可以用来播放视频。活动一:请学生上台操作使用Window Media Player播放《奥运加油手势》的宣传片。学生欣赏视频短片。
四、不同格式的视频文件
师:与声音一样,电脑可以把视频媒体数字化,以文件形式存储,形成了音频文件。常见的音频文件的格式有AVI、MPEG、RM等。活动二:
教师播放不同格式的《新北京新奥运》宣传片,请同学们欣赏,找出不同格式视频文件在大小和视觉效果上有何不同。
五、观看网络视频
请学生演示如何登录“央视国际”的网站 讲解网站的基本功能。
六、欣赏视频
进入“央视国际”的网站的“TV大社区”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播放欣赏。
教学反思
对学生而言,视频媒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教学的时候,最好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本课主要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视频媒体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电视剧都是视频媒体为切入点。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认识视频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促进学生理解视频媒体的概念和格式。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挖掘比较深入,内容讲解到位。
第二篇:认识视频媒体
“认识视频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这些名词的理解
(2)对多媒体技术特征的理解 2.教学难点:
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游戏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专题网站、多媒体广播、PPT课件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学习网站 3.游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导入主题教师播放“多媒体技术”宣传片
教师开场白:欢迎大家今天走入我们认识多媒体技术的课堂。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刚才我们短片中看到的影视商业广告、电影特技、卡通混编特技、演艺界MTV特技制作、仿真游戏、形象教学都是多媒体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
还有我们现在置身的课堂,以前的老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打天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小黑板的地位逐渐被投影仪代替,老师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光投影片就制作了十多张。上面有写字的,还有画画的,如果每节课都这样,非把老师累死不可。什么多媒体呀,那只是美丽的神话,压根没敢去期盼。用银幕代替黑板,用鼠标代替粉笔,用U盘替代讲稿,原本觉得那只是遥远的事,然而仅仅几十年现在,我们都已经置身其间。我们老师备课不仅用笔,也用键盘;不仅用一本教师用书,还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多媒体,就像魔术大师的道具,把课堂僵死的知识传授变成了缤纷现实的模拟,有语音,有音乐,有图像。那一块块破旧的小黑板,那一张张黑白的投影,都随之远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那精彩的画面,精湛的讲解,大量的信息。
因此在我们感慨伟大祖国建国60年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多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绚烂多变的多媒体世界,来体验多媒体技术的魅力。仔细观看
学习兴趣高涨
通过播放时尚前卫的“多媒体技术”宣传片和教师讲解
建国60周年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变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和爱国热情。
探究新知:
媒体教师:要了解多媒体技术,我们先来认识什么叫“媒体”。
教师:首先我们进行一个猜动物游戏,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动物,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
教师:大家很快就能猜出,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用动作可以传递信息,我们说“动作就是一种媒体”。那么媒体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媒体呢?请大家自学学习网站的“媒体”部分来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分类。
(稍微花点时间教学生如何使用学习网站)
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了解了媒体的定义与分类,请大家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哪些媒体?这些媒体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示信息的?又是如何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完成下表。
请同桌两两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我找同学来回答。
积极性高,踊跃参加游戏
学生自学学习网站的“媒体”部分来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分类。
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利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游戏中“动作能传递信息”这个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引出媒体的定义,将“媒体”这个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更易学生理解接受。
(从感性到理性)再将抽象的“媒体”生活化为平时见到的媒体。
(从理性到感性)
整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体现了辨证的哲学思想,更易于学生理解“媒体”。
探究新知:
多媒体教师:下面我们继续猜动物游戏,这一次游戏的规则稍有变动,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动物,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做动作,也可以说话提示,另一个猜。
教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有时候只用动作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但加入语言,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了,别人也更容易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同时用两种或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传递信息更容易,带来更大的方便,于是多媒体就产生了。
课件:展示多媒体概念。
教师提问:在我们刚刚提到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有没有多媒体?你更愿意从哪种媒体中获得信息?为什么?
电视和网络有多种信息表示形式,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积极性高,踊跃参加游戏
学生回答利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理解“媒体”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的概念,通过对多媒体概念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共性化的多媒体概念的含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化的认识。
(从感性到理性)
再将抽象的“多媒体”生活化为前面提到的媒体。
(从理性到感性)
整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体现了辨证的哲学思想,更易于学生理解“多媒体”。
探究新知:
多媒体技术教师:我们知道,2008年成功举办的29届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举世瞩目的一次盛会,其中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一次非常有创意非常精彩的开幕式。
但它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张艺谋在解读奥运开幕式时说“突破点在多媒体数字技术”,“它
是一个前卫的探索,是一次数字时代的开幕式,是一次全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领衔二十一世纪大型广场活动的方向。这是必然的趋势。”
大家请看:
课件:展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教师:大家可以感到,很现代、很时尚的开幕式将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灿烂文化,用最现代的视听手段——多媒体技术来包装,非常震撼,那么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强大魅力。
教师:那么多媒体技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以及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学学习网站的“多媒体技术”部分。
课件展示
教师:欣赏了时尚前沿的多媒体技术,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征,下面请大家一起看学习网站的探究学习部分,欣赏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同桌两两为一小组,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学生自学学习网站的“多媒体技术”部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感受奥运会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开幕式带来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和振奋人心的感受,激发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好奇心,以及对祖国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的民族自豪感。
同样沿袭“感性——理性——感性”,从感性体验多媒体技术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运用,到理性抽象出“学习网站”的内容,再到分析具体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
探究新知:
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教师:多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而现代的计算机加入了多媒体这种元素后,变的功能更加强大,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习网站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部分,来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特征部件和“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学习学习网站中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教师:通过这堂课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了解了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些知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我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评。
教师整体对答案,对学习效果测评进行反馈。跟随老师回顾一些知识点
按要求完成课堂小测试该课堂测试是全方位的评价,包括过程测试和效果测试,能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课堂评价。
拓展延伸教师:现在我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正在迅速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生活的多个方面,大家一定听过“流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吧,老师这里找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习网站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来了解现代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生活工作的巨大冲击。
教师:多媒体技术之所以盛行,就因为它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看完后神奇的多媒体技术,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如果你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技术,你还想让多媒体技术为我们人类怎样服务?怎样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教师:多媒体的未来是激动人心的,大家的各种新奇的创意也让老师迫不及待想看到你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希望大家把握住自己的创意,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将来真的能做到梦想成真。
学生学习学习网站中的“拓展延伸”部分。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比较流畅,教学目标达成度也比较满意。回顾整个教学准备和教学实践过程,我的感想和看法如下:
一.课前备课的反思 1.教学组织的设计:
始终贯彻“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安排在一个个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互动者,双方通过教学互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学相长,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互动过程。2.自主学习网站的设计制作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因此对于课上展示的素材要求时代感很强,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找的素材,包括课前的片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学习网站中的图片、视频都有很强的时代感,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实践的反思 1.教师教的反思 A. 整堂课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一些既抽象又时代感很强的概念、分类等等,老师只是讲解理性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我基本采取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的哲学思想,先通过视频、游戏等学生平时可以接触到又兴趣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再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网站(配有文字、图片、视频),对知识有个全方位的理性认识,再通过“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将学到的理性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又是一个回归感性的过程。B. 这堂课中另一难点——行为创新目标中的“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突破,我把它与“多媒体技术给人们提供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如果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想让多媒体技术为我们人类怎样服务?怎样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创意。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C.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较多的只停留在学生对于概念地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课堂效果的反馈我将教学效果和学习课堂表现共同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从四道选择题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评价作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的自评,较全面、客观、多样的了解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D.对于学习网站的使用和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的操作,我觉得有必要花点时间给学生讲解操作方法,试讲时发现有的学生不会使用,花了一定时间在误操作上,正式上课时我花了一分钟时间讲解如何操作,结果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学的反思
A. 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将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自我创新等等。
对于自主学习学习网站这种学习方式,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不会利用资源学习,只感兴趣于网站上的图片、视频,忽视文字资料,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切实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要求老师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学环境的设计,达到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中展示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如:即兴表演,观看录像,启发式谈话等。例如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播放鸟的声音,打出鸟的图片,然后导入新课:⑴大家听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什么呢?⑵、我们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但是我们却很少珍惜,我们常说鸟是人类的朋友,那鸟是否也把人看作是它们的朋友呢?⑶、你认为人和鸟之间怎样才能建产起一种相互信赖,和谐的关系呢?另外,我们在教学有些课文果,我们利用幻灯,文图对译,再现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时,教师可先要求朗读课文,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并让他们调动自己的表象储备,深度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尽量在脑海里再现文章描绘的画面;故乡的自然景色,少年闺土、中年闺土的形象,事实上要求所有的学生能清晰地再现这一幅幅画面是很困难的。映出画面内容,并在画面下面制作好有关画面描述的文字,并用纸条封盖好。先让学生看形象鲜明的画面,然后再打开纸条覆盖的内容,通过文图对译的方式,使学生先前头脑模糊有文字、意象,变成清晰的画面。如图:
画面
天气阴晦 苍黄的天萧
画面
紫色的圆脸,头带小毡帽,画面
脸色灰黄,头带破毡帽,手索的荒村 戏耍套小银圈,红活圆实的手 又粗又笨,像树皮
这时故乡那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少年闺土的聪明机灵、中年闺土的那淳朴、善良、迟钝、麻木的形象特点,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不仅借助图文对译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加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2、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们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做到:学生有自阐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就是要强化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潜移移默化中走向独立与发展。如我们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普希金生平的有关资料,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大意,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诗歌语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经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使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教材、教学有“个性化”的感同身受,对学生的个性了然于胸,教师才会懂得去真诚地、善意地对待个体差异、呵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心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诱发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教学实践中,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应面向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教法与学法适应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倡导创性的个性化教学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性化解读,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鲜明独特”的自我。如在教学作家朱自清《春》这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那春雨,无不充满着灵气,以到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聪明的你们,还想出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学生有的回答:春天像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回答: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有的回答: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有的回答: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老师对同学们的设喻给予了评价与肯定,从这我们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切实理会,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有着各自的焦点,其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教师在上课时打破了教参和标准答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的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以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4、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中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语文课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要求老师充分挖掘生活这本活教材,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自己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先让学生搜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后,才让学生学习这一课。因为引入了生活体验,所以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在教《社戏》时,老师们一改以往读、讲、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灵活地采用了“读、说、写”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小故事,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把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等形象特点表现出来,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获得真切的个体体验,同时他们的合作、表达、组织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的培养。
5、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从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如在教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有学生提出“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小弗郎士开始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后来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其实学生从语言的运用,情感的变化上发问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可怜的人…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这是从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认识的过程,也是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过程。
显然,上述“五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正是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随后的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学生提问的行为习惯与相应的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探索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规律。
我们拟研究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有问题,敢提问,会提问,爱提问。
关于有问题的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原有的有问题的程度(包括具体差异)。
2、找出影响学生没有问题的因素,尤其是人格因素。
3、教师反思改进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产生问题。
4、培养学生“有问题”的习惯。
关于敢提问的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原有的敢于提问的程度。
2、找出造成学生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是什么。尤其是其人格上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学生敢于提问习惯的影响。
4、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关于会提问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会提问”的程度。
2、分析学生能够“会提问”需要的帮助。
3、教师的授课观念需要的改进与转变。
4、训练学生养成“会提问”的习惯。
关于爱提问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爱提问”的程度。
2、找出影响学生“爱提问”的因素。
3、学生爱提问习惯形成的教育环境的探究。
4、训练学生爱提问的习惯。
5、巩固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研究价值
研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特征,使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完成对学生智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学业的完成,养成良好的个人人格品质,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操作方法,为研究青少年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积累材料。
关于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把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动机。活动管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出发,辩识教师个人需要,提供个人实现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工作的投入程度。
2、逻辑渐进式原则。活动的初期,我们依据教学经验,以及调查所得,制定活动开展的策略计划,以监察活动的过程,评鉴活动的结果。但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未来的现象我们无法预测,我们需要对活动初期制订的策略,进行持续的分析、评估和渐进式的修正,确保活动计划能与环境的转变互相配合。
3、团队合作原则。把不同人的技能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个人的技能,他们结合起来所取得的成就,远超过个人单独地在环境中工作所获得的成就。研究活动将建构教师团队,借助团队的协同作用,提高组织的效能,缓解研究工作对教师个人造成的压力。
4、点面结合的原则。既有在全班,以至于整个年级的分析活动,又有典型的个案分析;既考虑整体性,又考虑个别性。
关于研究方法
1、理论文献法。教育实验的框架必须高屋建瓴,这就要求实验者要广泛的查阅文献,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领域寻求理论指导。活动初期翻阅文献,查找有关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资料,找出课题中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制定可以操作的研究策略;活动中借鉴理论的指导,更好的进行富有效率的教育研究工作。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拟订在确定各级目标体系及提问习惯培养的训练方法上设计问卷,在全校教师及家长中开展调查。收集比较客观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资料处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新理论,还可以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主要是对被试个案学生及家长,或任课教师面谈或者是访问。由实验教师向被访者提出问题,然后把被访者的回答记录下来。通过与调查者面对面的谈话了解情况,探讨被访者的内心感受和被访者对事物的个人意见。收集所需要的资料。访谈比问卷更具灵活性,研究员更可因应被访者的答案调整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资料。
3、观察法。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从而获取有关的事实和现象,验证理论假设,或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整研究,从而了解习惯养成的特征和规律。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是就单一个人或社群,汇集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诊断,再跟进及考核他或他们的发展情况。诊断问题产生原因,以便采取行动进行辅导或纠正以改善效果。研究活动拟确定在善于提问、有时善于提问、不善于提问三个方面,确定几个典型的学生作为被试个案,收集典型资料,并与同类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习惯形成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分阶段收集教师个人的实验报告,鼓励教师对工作进行反思。通过系统的反思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成功的做法,发现事物的本质或一些基本的规律,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6、行为训练法。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就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表扬、鼓励或者是批评教育等方式,不断巩固,促使行为转化为习惯,形成人格。
六、研究步骤
本研究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1)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2)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3)成立实验研究小组。调查学生、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做好前期诊测。
(4)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施研究计划。这一阶段含三个学期。
我们计划把实验研究阶段以每一个学期为单位划分为三个实验阶段,每个学期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领导组员开展研究活动,期末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评估实验效果,撰写实验报告,汇编实验资料。
3、实验总结阶段
(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
(2)、总结经验,总结研究成果。
(3)、撰写实验报告。
(4)、全面汇编实验资料。
七、预期成果
1、教师研究报告及论文集一册。
2、汇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案例集》。
第三篇:认识视频媒体教案
《认识视频媒体》教学设计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1、使用软件播放不同格式的视频文件。
2、掌握一些常见格式的视频文件的基本特点。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又有一定的独立分析、总结的能力。他们相对比较陌生而又常接触的多媒体知识感兴趣,所以激发兴趣是关键。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暴风影音来播放视频。
2、通过欣赏不同格式的视频,了解它们之间在画面、声音质量及文件大小、上的不同。
3、感受视频强大的记录功能,懂得用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视频格式 教学难点:不同视频格式间区别
教学准备:
1、XP操作系统且装有暴风影音的计算机、红蜘蛛多媒体教学软件。
2、将相同视频内容,但不同格式mpg2(DVD)、VCD、avi、flv的四段视频发送到学生机“视频”文件夹中。
3、设置电脑显示文件后缀名。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拍过DV吗?你现在观看小时候的录相时是什么感受?
2、老师这里也有四段视频,大家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内容?
二、用暴风影音播放视频
1、我们电脑上现在经常安装一款叫做“暴风影音”播放软,它可以用来播放很多种不同格式的音频、视频文件。现在请大家双击打开“视频”文件夹中第一个视频文件。
2、在播放器上有一些按钮,这些按钮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回答)
3、现在就请同学们观看这四段视频吧!
4、看完这四段视频后,关闭暴风影音。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视频内容相同;第二段视频画面不清晰,其他的没什么不同。)
三、认识不同格式视频文件
老师来告诉大家。在电脑中,录相的画面被转化成数字信息,以文件形式存储,形成了视频文件。常见的视频文件的格式有mpg2(DVD)、VCD、avi、flv等。
2、大家看一看,画面不清晰的那个视频文件是哪个?(VCD)VCD格式的视频文件它的画面质量相对于其他几种格式来说差一些,所以现在VCD的视频光盘不多见了,常见的是哪一种?(mpg2(DVD))
3、这四种格式的视频文件除了VCD格式与其他三种格式在画面清晰度上有区别外,它们有没有不同点呢?教师提示:鼠标分别单击这四个文件,观察左侧“详细信息”一栏,你发现了什么?(文件大小不一样)
4、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你们排排队吧!
四、不同格式视频的用处
1、我们家里面的小DV录制出来的视频常以avi、mpg2(DVD)或VCD作为格式,而flv因为它的兼备体积小、画面清晰的双重优点,便于网上传播。所以我们现在上网看到的视频决大部分是flv格式的。
2、巩固练习:完成下面表格
视频格式
画面质量
文件大小
常见载体.Mpg2(DVD)好
较大
光盘 VCD
差
大
光盘.avi
好
较大
光盘 硬盘.flv
好
小
网络
2、学生活动:
上网查找常见的视频格式还有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②打开“百度”网站,搜索自己喜爱的视频,并播放欣赏。③有条件的同学,以“爸爸或妈妈的一天”为题录制一段视频。
五、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第四篇:微视频教学设计
作业1:微视频教学设计原则有哪些?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哪些优点?
原则:第一身临其境;另辟蹊径;画龙点睛;惜字如金。做到生动、新颖、核心、精练。第二激发兴趣;追求简约;个人风格。
第三要提供知识之外的人文价值、社交价值和情感价值。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结合。1.翻转课堂有利于教育人性化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可以选择在某个时间段去观看教学视频,可以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倒退,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对于不懂的内容反复看,对于已掌握的内容粗略看,自己掌握学习深度;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与针对性练习过程习已成为美国课堂教学:这一范式还需要在实践协作的学习环境和多元堂教学创造了新的可能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对于同伴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翻转课堂是一种使课堂人性化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有机会与每个学生交谈并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伙伴,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2.翻
2、转课堂有利于重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探究题目进行独立解决,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并分配探究题目,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学生拥有课堂话语权,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有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
3.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家长的监督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家长和老师交流的重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课下作业情况是否良好等。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及学生数目众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中的表现都做出详细的描述。在翻转课堂中,这些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家长能通过什么途径来督促他们学习?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但翻转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而且改变了以往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当学生在家里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时,家长的监督作用变得显著,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这一点有利于形成“学生~家长一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优点:
1、以学定教教室内做到对知识的吸收
2、让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轻松方便有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提前学习有利于课堂深度学习,5、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作业2:什么是微课程?如何开发微课程?
1、微课程就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心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制作 形式分为PPT式、讲课式、情境剧式。
2、开发微课程(1)精准选题:
适合多媒体表达选 择相对固化的知识点 聚焦一个知识点
(2)教学设计:设计微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
第五篇:基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设计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前期分析
1.1学习需要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设计,期望的学习状态主要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因此,学习需要分析是指教学目标所期望的学习结果与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能从实际中识别并建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
2)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3)能初步运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1.2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是指对学习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分析的程序或过程,旨在揭示学习者从起点行为到终点行为之间必须掌握的任务及其任务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必修4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学习了角度,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为以后学习三角函数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1.3学习背景分析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通过数学实验对培养学生以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以日常生活实际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收集数据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验证,得出结论,最后通过集体评价交流,不断完善实验探究方案。另外,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现代数学软件技术为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有助于学生高投入、高效率学习。
2教学目标阐明
教学目标阐明,是指根据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将期望学习者达到的结果性或过程性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的过程。教学目标不仅是编制评价试题的依据,而且也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实施的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表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习目标分析表
课目内容名称
在单位圆中,设a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1
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那么y叫做a的正弦 在单位圆中,设a是
√
√
√
√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知道领会应用分析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个任意角,它的终正弦、余弦、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正切的概念
(x, y),那么x叫做a的正弦
在单位圆中,设a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那么y/x(x≠0)叫做a的正弦
三角函数的
√ √ √
√ √ √ 正弦函数 √ √ √
分类 2 余弦函数 √ √ √ 正切函数 √ √ √
三角函数的1 定义域
√ √ √ √
2)知识点的学习水平描述
表2任意角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语句
行为动词 分析 能够分析弄清初中和高中对角的认识 分析、弄清 应用 掌握正负角的概念 掌握 应用 会写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 运用 应用 了解运用象限角 阐明运用 应用 给出一个角知道它是第几象限角 求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3教学策略的制定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学生认知结构以及接受能力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
1)利用PPT教学创设问题情景,以生活中熟悉的路程问题引入,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作图判断象限角,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4)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3.2学习方式预设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主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形结合,求出角度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3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
4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三)总结归纳;
(四)练习;
(五)作业布置。
5教学过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