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教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1: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减法的意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减法的意义教案》。

第一篇:加减法的意义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主备人】

【从备人】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二次备课审批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3、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言:我们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根据以前所学内容,你觉得他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温故互查:

(1)有苹果56千克,有梨48千克,则苹果和梨一共多少千克?

(2)苹果和梨共104千克,已知有苹果56千克,则有梨多少千克?

(3)苹果和梨共104千克,已知梨48千克,则有苹果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新知识。

三、学习探究: 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2页例1,回答问题

1、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有多长?列式____________

2、上面所列算式中,加数是:(),和是()

3、根据例1(1)你还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

问题1:

列式:___________ 问题2:

列式:___________

4、与1相比问题1和问题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5、你能总结一下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

加数=()—()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

减数=()—()被减数=()+()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空间,使探索更加深入、有效,引导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自学检测:

1、电视机厂要加工一批零件,上半月加工了956个,下半月加工了1237个,这个月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2、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

四、学习预估:因为所学知识之前都已经接触过,所以不论是列式还是总结关系式应该都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五、巩固练习: 填一填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练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测评与拓展:

1、先计算下列各式,然后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1235+467 2882—1364

2、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968,减数比差大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间。

七、课堂小结与课后学习安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不仅知道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八、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法

减法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九、教后反思:

第二篇: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内容分析 :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学情分析 :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 :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1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

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加减5分钟口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

做减法。(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4、5题。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 - 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考点精炼: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 - 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

教学目标: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 导入

一、复习铺垫加减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6

142+814=19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说明加法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6-814=1142

96-1142=814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6

814=196-1142

1142=19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0=40

800=40+30

30=800-4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第四篇: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法设计:

引导与讲授相结合。学法设计: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拉萨吗?去的时候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二 设置预习案(练习册第1页 第1、2题)

三、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四、检查预习落实情况(学生汇报)

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1、理解加法的意义。

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1142+814=1956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1956-1142=814(2)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3、小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六、课堂检测

1.根据3468+475=39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943-3468=

3943-475=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例:23+24=47 47-24=23 47-23=24(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七、评价激励 作业布置:

练习一2、3、4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 =加数+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第五篇:《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数加减法》教案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元4角=()元 1.5元=()元()角 3元6角=()元 5角=()元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9.40= 2.04= 30.3= 10=

3、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9+41= 746-18=

口答:笔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借助情境,探索新知

1、观察例1情境图,看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从上述信息中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3、学习目标

4、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看谁最棒。

5、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解答,看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

6、你能解答“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吗?

7、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解答“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8、交流: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练一练

9.3 24 13.8 7.56

+ 6.98 + 9.9-8.3-4.562、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12.5 改正: 4.5 改正: 1.76 改正: 3.75 改正:

+0.9-2.83-0.85 +2.25

2.15 1.73 91 6.00

()()()()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甲数是1.45,比乙数少0.45,乙数是1。()

(4)5.24+3.78=9.02,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等于9.2。()

(5)0.78-0.078=0()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下载加减法的意义教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减法的意义教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理数加减法教案(精选合集)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

    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十册数学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有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揭......

    大班加减法教案

    5的口编减法应用题(大班)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表演、图画等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初步感知减法应用题的结构。 3、根据提供的实物和图画,初步学会口编5的减法应用题......

    1-10加减法教案

    (一)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   教学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数字概念的认识,激发计算的兴趣。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

    三位数加减法教案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退位) 济东一小 谢长红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44至45页,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退位)。 【教材简析】 笔算不连续......

    小数加减法教案

    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

    有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