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一组万定兰教学设计
万定兰 巢湖市七中小学部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小中高,合肥市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曾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巢湖市优秀教育管理者,巢湖市先进工作者,巢湖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巢湖市少先队热心支持者等称号。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培训一组 万定兰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并灵活运用。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找规律的内容,经历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活动经验。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新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能确定周期现象中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计算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基”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比赛、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练习与游戏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1)0.***857142857……,(2)3.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每组请一位同学进行比赛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交流反馈:(1)有规律,(2)没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 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地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类似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情境引入中,设计记忆两组数字,让孩子初步感受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课件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
观察: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彩灯和彩旗呢?逐个提问、汇报。盆花:每组2盆:蓝、红 彩灯:每组3盏:红、紫、绿 彩旗:每组4面:红、红、黄、黄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盆花图,提问:在图中,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的推测依据,可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
【设计意图:①提供足够时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2)奇偶判断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提问:被除数15表示什么?除数2是从哪里来的?商7表示什么意思?余数1呢?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1,那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师: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生自由回答)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看作一组)16÷3=5(组)……1(盆),余数为1,该怎样得到答案?(3)重点比较:为什么有的同学报出答案很快?(计算方法简便),画图法适用吗?(可用但不方便),奇偶判断法呢?(不适用)追问: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生列算式回答)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生列算式回答)
师:观察一下,余数与彩灯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
总结: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为红旗?(1、2)余数是几时为黄旗?(3或没有余数)
师: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独立思考,汇报算式。
【设计意图:在解决“试一试”中,教学灯笼和彩旗的问题时,我没有仅仅采用书上提供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计算法最适用,并总结出余数与所求问题的对应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新知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1.出示练一练第1题
你能知道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吗?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
她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你能帮她算一算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24颗呢?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指名说说解法,指导评价
三. 出示练一练第3题
你能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吗?
提问:同样求的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不一样呢?(每组个数不同,每组内几个图形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四.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1.出示:1÷7=0.142857142857……
问:(1)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5位是几?第100位呢?(2)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中有多少个1?(3)小数点后面,前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2.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的计年方法,用十二种动物(也就是十二生肖)来表示人们不同的出生年份。
3.2013年十月份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
看清事物排列的规律,分清几个物体是一组确定除数,列式计算后看余数,余数是几,要确定的物体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要确定的物体就是每组中最后一个。口 诀
找规律,看排列;分清组,定除数;列算式,看余数;无余数,看最后。
【在巩固练习中将所学的知识要点总结成儿歌形式,让孩子灵活应用规律,进一步熟悉规律,感受所发现的数学规律的作用与价值,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六.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屏幕显示)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留意身边的一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屏幕显示)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七.作业布置 第60页第3题 八.板书设计
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方法一:画图,用不同的图形代表蓝花和红花
结论:第15盆花是蓝色的
方法二:列举,第1、3、5……都是蓝花 第2、4、6……都是红花
第15盆花是奇数,所以是蓝花
方法三:计算的策略,把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分为一组,也就是把两盆看成一组。
15÷2=7(组)……1(盆)
口 诀 :找规律,看排列;分清组,定除数;列算式,看余数;无余数,看最后。总评: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进行应用。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测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与思考,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例1时,先通过观察找到蓝花与红花的摆放规律,发现这些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重复不断出现。发现规律后让学生判断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学生1是用符号○●代表蓝花红花依次画出来的。学生2是用单、双数表示的,通过观察发现第1,第3,第5,第7……盆是蓝花,第2,第4,第6……盆是红花,所以奇数盆是蓝花,双数盆是红花,因为15是奇数,所以是蓝花。学生3是列式计算的,15÷2=7(组)……1(盆),老师追问了几个问题,使学生对这种列式的意义了解的更透彻,第一问:“为什么除以2?”因为每组有两盆,第二问:“7组和1盆分别指什么?”第三问:“第15盆花是第几组的第几盆花?”最后,老师小结了三种方法,分别是画图,计算和列举。
2.通过尝试,使学生体会什么是最佳策略。在教学例1中的第2小题时,(一排灯笼,按照红色,紫色和绿色排列下去,第17盏是什么颜色?)先让学生选择一种策略试一试,然后请选择不同方法的人说说在解决问题时的感受,采用画图的人觉得有点麻烦,而列举这种方法在这题中不合适,计算这种方法简便。从而使学生体会虽然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几种方法,但是应该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3.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通过运用最佳策略——计算解决了部分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判断第几个是什么图形与除法算式中什么数有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有余数的和没有余数两种情况,引导学生归纳: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图形,没有余数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图形。最后老师总结成两句话:找准规律定除数,解决问题看余数,没有余数看最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探索、发现、生成的过程,完成数学建模过程。通过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结构化、模型化、解释与应用、数学表达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落实“四基”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胡万兰《操场上》教学设计11
7操场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4、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经验,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经验,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下课,喜欢下课的时候在操场上开火车,玩老鹰捉小鸡,玩贴人游戏,我们在操场上尽情的玩耍,瞧,大家玩得多快活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第七课《操场上》,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时都在操场上做些什么?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谁能为大家读一读(指两生读)大家一齐读一读。
二、看图识字
1.瞧,操场上多热闹呀!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生答:在跑步,师要适时指导说完整话,操场上的有的小朋友在打排球,如果孩子回答的就是完整话,老师要鼓励:你瞧,某某说的话多完整呀,而且还用上了有的这个词语,老师要奖励他一颗说话星)(孩子找到了打排球,打乒乓球,打篮球,老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他们都在打球)(适时出现词语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拔河)
2.通过这一轮的回答问题老师发现大家都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刚才你们说的体育活动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记得请我们的拼音老师来帮忙
3.大家一起读一读
(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看看这些红色的生字,你能用做动作的方式为大家表演吗?-就是打球的打,一起读,打球,拍---瞧,拍在这里呢,它也是排球的拍,大家一起读拍皮球的拍)你可以当一名小演员了,因为你的动作实在是太形象了,送你一颗表演星
5.认真观察的孩子你们发现了么,他的动作都是用什么来做的(手)所以这些字都是(提手旁的)(想一想你还能用手做出那些动作,还有那些字可能是提手旁的呢)刚才我们认的这些字都是提手旁的,以后我们认字时要记得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来记,这样记字会更加容易。
6.刚才我们又学习了一种识字的好方法那就是做动作识字,蓝色字体的字你会用动作表示吗?(跑)指生做动作,足字旁的自大多和腿部运动有关比如跳、踢等
7.我们认识了足字旁,其实表示脚部的足字并不是这样写的,你找到足字了吗?生答()找到了,师:对就是他,瞧,足字旁的下部是一竖一提,而足字的下部则是一撇一捺
8.来看看声、身字,它们的声母相同,韵母也很像,“身”前鼻音,“声”后鼻音。
9.还有一个“体”左边“亻”与人有关,类似这样的字还有“他、你”。
10..相信这些生字你一定已经熟悉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刚才我们学习的词语都是从操场上来的,有一个小朋友也非常喜欢这幅画,还为他编了一首小儿歌,自己轻声读一读吧,不认识的字可请拼音来帮帮忙。
2.同学们读实在是太认真了,几个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了。大家看这个字怎么读(生回答,体育课中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体字)师表扬,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呀,这么调皮的字宝宝一下子就被他找到了,送你一颗观察星,(如果孩子找到的不对,老师提醒:认真瞧一瞧,那个字宝宝还改变了颜色呢)体育的体也可以和身做朋友,一起读身体大家看,体育的体右半部是本字,我们以前认识他,本字加上单人旁就读体,这叫做熟字加偏旁记字法。
3.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相信儿歌读起来一定能够更加顺利,自己大声的读一读。(谁能为大家读一读(找四名同学读一读)读错了:注意看好拼音,拼音也可以帮助大家识字呀!)
4.大家一起读一读(齐读儿歌)
5.同学们学的这样认真,相信把这些字宝宝放在一起一定也难不倒你,自己大声读一读
6.我要找几个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小老师的声音一定要洪亮呀!(每人带读一个词语)
7.刚才认识的字宝宝很不服气,他们说,刚才加上了拼音你们都能认识我,现在我摘掉帽子,你们准不行,孩子你们行吗?(行)
8.指生领读(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读对了大家跟读,读错了,帮他改正一下。(小组分别找人领读,一组单人领读)
9.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小火车开动起来,读一读吧(一行同学开火车读)老师评价。
10.小火车开的可真顺利,瞧美丽的鲜花都为你绽放了,老师相信你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好,带着你的高兴再把课文读一读。
四、情感升华、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们收获可真多,既认识了生字又学习了课文,懂得了体育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希望下课同学们能够继续巩固所学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五、板书设计:
7.操场上
(提手旁)打球 拔河 拍皮球(足字旁)跳高 跑步 踢足球
第三篇: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新拨小学
吴敬文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同学们,在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古典名著中许多摇曳多姿、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你们最喜欢的是谁?能说说你们喜欢他的理由吗?
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风采的?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
2.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在准备阶段,同学们已经做好了课前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成果。
2.指名学生读生字,正音,指导生字词的书写以及记忆。
3.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三、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人的优势和劣势。
2、默读,思考: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体会的?用笔把相关的句子或词语画出来,并写批注。小组内讨论
3、学生汇报,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选择了于自己有利的方式,富于心计)
想像:小嘎子在作选择时是怎么想的?(人物特点)引读——(语言表达)
(2)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机灵敏捷,争强好胜)
点拨:小嘎子在围着胖墩蹦来蹦去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3)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身处劣势,仍不忘想办法,有智谋,好胜)
比较:把“推拉拽顶”这几个动词去掉,换成“任你怎样使劲挣扎”,体会动词的妙用。
4、如有学生提到胖墩,再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学生自悟人物特点(沉稳、老实,以实力胜对手)
四、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过渡:是啊,一个蹦蹦跳跳的总想获胜的小嘎子和一个沉稳老实的小胖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作者又是怎样将如此鲜明个性的人物,为大家刻画出来的呢?
动作描写,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敏捷;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点拨: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5.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四、创设情境,读写迁移。
1、扳手腕比赛。
要求:仔细观察,不得喧哗
2、指导观察的方法。
要求:仔细观察“扳手腕”的过程,观察选手全身的各个动作以及表情。3.学生进行片断习作,师随机指导。4.习作汇报,学生评价。
注意结合课堂总结的写人文章的写法、人物特点、语言词句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后来又改编成电影,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了电视剧。同学们,赶快把这本书找来看看吧,你会有更多精彩的发现。
第四篇:儿童诗一组教学设计
第1周精读课题:《儿童诗一组》
主备人:云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儿童诗。
2.通过主题式阅读体验,初步了解儿童诗,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阅读兴趣。
3.学习写儿童诗的几种方法,初步会用简单方法写儿童诗,并能够对同学的儿童诗作出初步的赏析。
【教学重难点】初步品味“浅语的艺术”。用简单方法学写儿童诗。【教学方法】
诵读法、方法辐射法。【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他们是天生的诗人!而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四年级的孩子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而从简单易懂的儿童诗入手,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乐趣。【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纽约一条繁华的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但并没有多少人给他施舍。有一天,一个诗人路过乞丐的身旁,乞丐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改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乞丐又碰到诗人,便很奇怪地问:“你究竟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出了牌子上所写的句子。
2、你想知道是什么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读:“春天快要来了,可我却看不到它。” 为什么换了一句话,效果变得好多了呢?
3、学生畅所欲言。
4、引出课题。是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句的力量,正是这诗意的语言:“春天快要来了,可我却看不到它”让人们对乞丐产生了更多的同情。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
二、阅读实践。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页,我们来读读这个单元的导入语。
2、请你拿起笔,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3至7页的诗。
3、在刚刚读过的儿童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喜欢?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你觉得儿童诗是怎样的?(相机介绍儿童诗)
儿童诗,是儿童的诗,是适合儿童的诗歌。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预设:诗是分行写的,每行都很短。
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时很押韵。诗有丰富的想象。诗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活泼、有趣、生动。
三、理解诗意。
1、《沙发》中“请坐请坐”和“让我抱抱你”,你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什么?你能试着也选择一种生活中的事物来用一用这种表达方式吗?
2、读完《最难得单词》后,对于你来说最难的单词是什么?为什么?
3、《进城怎么走》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4、《稻田》一诗中作者把稻田、风、太阳比作什么?诗中的“熟”有什么含义?
四、朗读指导。
1、读出诗中的童真童趣。
2、个人展示读。
五、写法指导。
过渡:刚刚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并且知道了喜欢的理由。那么怎样写儿童诗呢?让我们先来回忆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四种方法:比喻、拟人、假设、排比。本学期我们再学习几种新的方法:
疑问:诗人都是在思考,然后问为什么,这种方法叫疑问。例如《进城怎么走》
重叠:你发现了吗?《最难的单词》中每一节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一样的,这种方法叫重叠。
六、自由创作。(配乐)
同学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自己来写一写儿童诗吧!出示写诗步骤:
1、想想自己对生活中什么事物感兴趣?
2、试着用以下方法来写写诗。(比喻、拟人、疑问、假设、阅兵、重叠等)
3、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4、老师范写一首小诗送给亲爱的小朋友。(配乐朗诵)我希望
我希望 我们班的孩子们 能够走出语文书 来到少儿图书馆 读读小诗 看看故事
我希望
我们班的孩子们 能够走出校门 来到森林公园 听听鸟语 闻闻花香 „„
七、欣赏同学的诗。
你觉得他的诗写得怎样?好在哪里?如果让你当一回大诗人,你会怎么帮他修改?
七、总结延伸。
1、出示诗集:这是五年级的哥哥姐姐的诗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后来我这里借着看。这是其中一个姐姐的诗,这位姐姐不仅写了很多诗,还给每首诗配了插图,非常棒!其实写诗并不难,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诗,只要你善于观察,大胆想象,一定也可以写出很棒的诗。
2、我们也来编诗集。教师布置孩子利用一周的时间编一本自己的小诗集,在下一次课前展示、评比。评选出优秀诗集给予奖励。
【读书布置】
1、阅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
2、阅读积累《我是谁》。【教学反思】
开课说明:本课是一组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的朗读来让孩子感受儿童诗的美妙;其次简单理解诗意;接着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自己的儿童诗创作。
第五篇: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继续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板书预设: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机灵──动作、心理描写
严监生:守财奴──动作、神态描写
王熙凤:泼辣精明──外貌、语言描写、正侧面描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体会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运用抓住动作特点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读好故事片段的题目
1、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勇武过人的武松„„他们鲜明的性格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久久难忘。
2、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
22、人物描写一组
3、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4、师小结:不错,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编排的课文,感觉挺新鲜吧。这三个片段分别选自我国古代和现代小说,都是文学描写的代表作。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一下这组课文讲了几个故事片段。
5、指导学生读好三个故事片段的题目: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字音:“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监”读四声。)
6、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
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检查预习:
qiān(1)朗读词语:精神抖擞(sāu)裆(dānɡ)挠(náo)拽(zhuài)公鸡鹐架似的
(2)默写词语:1精神抖擞 2破绽 3扳不动 4咕咚 5手疾眼快 6膀大腰粗(3)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公鸡鹐架:指小嘎子和胖墩儿已做好比赛摔跤的准备,就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公鸡一样。
指名读文。
2.自由读课文读,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动作和心理)
板书——小嘎子:机警敏捷,聪明灵活,富有心计,好胜心强。反馈交流:
读懂“小嘎子”:最能表现小嘎字机警敏捷富有心计的句子是哪句?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A、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B、小嘎子机警敏捷,很富有心计,他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的胖墩儿,他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蛮干。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A、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B、“猴儿似的”充分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
C、“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说明小嘎子在比赛中肯动脑筋,不硬拼,富有心计。D、再读句子,从这句子中,你是否能发现小嘎子为什么会输的原因?(小嘎子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小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导致最后的失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写人文章往往是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写人方法很简单,言行神态与心理。
1、本文为了突出小嘎子的特点,作家重点刻画了小嘎子的哪个方面?
2、圈出写小嘎子的动作的词语。演一演动作。
读读这些动作词,作家为什么细细描写小嘎子的动作? 3.小结:阅读文章有方法,圈划品味为什么。
四、扳手劲比赛,分解动作,写写扳手劲片段。
注意人物的动作以及心理想法。评点。
五、课外延伸阅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二个片段”《临时前的严监生》,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的作用,继续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小嘎子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22课“人物描写一组”,再来认识一个新的人物。
2、板书:临时前的严监生 提醒大家读好“监生”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文中的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读书效果,边读边指导,临死前,三个字,作家具体写了几句话?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3、反馈交流: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爱财如命)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想一想,最能表现严监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哪句话?请划出来。为什么说是这句话?
我们学习第一个片段的方法是怎么样的?
2、走进“严监生”内心世界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还伸着两个手指头”?他想说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猜不出两个指头的意思时,严监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作家有写出来了吗?写了什么?划出严监生的表现?师生对读,假如严监生能开口说话,他想说什么?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赵氏猜出他的心思后,是怎样的表现?登时是什么意思?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赵氏说的话呢?他们为什么猜不着?
(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而通过其他人的猜测,通过对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描写,更能突出严监生在临时前不为别的,而只是为一茎灯草而不断气的守财奴的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就是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使得严监生耿耿于怀,难以断气。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突出严监生性格特点的语句随着事情的发展写得生动传神,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5、再读片段,学习方法。
短短的三百多个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作者根据需要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地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抓住读者的心。)作家为什么不抓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呢?
四、课阅读外延伸
1、推荐阅读《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2、严监生只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那其余三个吝啬鬼各有什么特点呢?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葛朗台。推荐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作家是抓住什么来塑造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人方法很简单,言行神态与心理。阅读文章有方法,圈划品味为什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继续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这段时间我们随着课文读了不少名著,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四大名著《红楼梦》。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34页。
二、揭题
今天的课题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初见就是——第一次见面。
初见林黛玉呢?——第一次遇见林黛玉。
三、初读。
1、学习阅读提示。
打开课文,我们就发现前面有一段阅读提示。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交流
3、理清人物关系,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
是的,看过《红楼梦》的同学肯定知道,这部小说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为了能更好的读懂文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中的人物关系。请大家看(幻灯)
(介绍:《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被家族尊为老祖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病去世,外祖母心疼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从这组人物关系图看,我们知道贾母是黛玉的——外婆,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王熙凤是黛玉的表嫂,(对,他们是同辈的),事实上他就是当时贾府的当家人。
四、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来关注王熙凤,去了解作者笔下的这一人物。
课文采用古白话文的形式,比较难读,先听录音读(有点不一样)。请大家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读懂文章,看看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影响。
2、交流: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情周到、泼辣、美丽、放诞无礼 这是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描写
初次见面,王熙凤怎么就给黛玉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着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作者从黛玉的角度揭示了王熙凤的形象,用众人的表现来衬托王熙凤,这种描写,叫作侧面描写,课文还有一处也采用了侧面描写,你们看出来了吗?
对,从林黛玉眼中,我们见识了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从贾母嘴里,我们又得知王熙凤的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五、外貌描写的学习:
1、侧面描写是曹雪芹刻画人物形象的巧妙之一,人物外貌描写更是《红楼梦》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些描写。
这段话里有许多衣服首饰的名称非常难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用颜色标出来的断词,读好它们。
2、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服饰,但读了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雍容华贵。遍体锦绣,珠光宝气。)
是啊!其实课文中已经用一个词,概括出王熙凤的这一身打扮了,你说是哪个? 对,作者就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来介绍王熙凤的外貌的。而且服饰的介绍也按照了一定的顺序。
3、引读:先写„„头上戴着„„绾着„„项下戴着„„裙边系着„„身上穿着„„外罩„„下罩„„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顺序?
4、师:对,描写得非常有条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容貌的语言,也非常有意思。大家拿起书,咱们合作读一读。
引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吗?两句两句对应的。
5、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美丽。长得很匀称,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倾城倾国。美若天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六、学习语言,感受人物性格
1、王熙凤不仅长得美丽,还能言善辩,在《红楼梦》中,有“语言学家”之称,贾夫家丁冷子兴是这样评价她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她说的每句话都深有用意,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段,划出王熙凤的话。体会她话里的用意。
2、你来读读她的话。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巧妙啊!出示
请一个同学读读这句话,同学们认真听听,感受这句话的巧妙之处。
你们听出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吗?(理解嫡亲,嫡亲是什么意思?林黛玉是贾母嫡亲的孙女吗?那她为什么说他是嫡亲的孙女,是为了跟黛玉套近乎,讨好黛玉。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我明白了,她真正的目的是奉承贾母,博得贾母的欢心。是啊!王熙凤就是这样善于奉承,才深得贾母的宠爱,当上一个大家族的管家。(板书:善于奉承)
你们再看看,他还有那些话说得特别巧妙。(板书:使权弄势)
七、感受神态动作,了解人物形象。
王熙凤这段动情的语言总伴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圈出描写王熙凤神态动作的词,看看通过这些你对王熙凤又会有什么新的认识?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读读第三段。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接读描写王熙凤神态动作的词(周到热情,殷勤,见风使舵、机变逢迎)准备好了吗?
(板书:神态动作
通过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我们对王熙凤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交流)
八、归纳总结写法,观看影片,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你看,作者曹雪芹抓住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从侧面介绍,和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这些正面特写,塑造了一个善于奉承、使权弄势,见风使舵的贾府大管家的形象。
《红楼梦》真不愧是18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中国文学之林的珍奇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代艺术家们不断地用其他艺术形式来再现《红楼梦》的魅力,下面让我们看看演员们是如何用自己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
九、拓展作业
感受了《红楼梦》语言的魅力,又欣赏了演员逼真的表演,我们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感受更加深刻了。其实,在《红楼梦》中,作者还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布置大家一个作业。
大家看屏幕:据说《红楼梦》一共涉及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许多人物的塑造都是独具匠心,大家课外再好好读读这部传世之作,感受作者的刻画人物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