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顾茅庐》教案
8、三顾茅庐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由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课前预习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自学,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略知一二,没有通读过原著,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不够透彻。希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6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通过诵读课文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5、通过课文中刘备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他访求贤才的虔诚,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的方法。难点: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茅:与“矛”比较。统:与“流”比较。宜:与“宣”比较。(3)交流词语的意思,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第二篇:《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30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初步了解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过程
第一时
—、揭示题、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题)
学生齐读题
二、自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文。
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交流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文,初步了解内容、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用钢笔描红。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文、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第三篇: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按“三顾茅庐”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刘备第一次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出门去了,失望而归。第二段写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冒着风雪去见诸葛亮,但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怏怏而回。第三段,写刘备三访孔明,耐心等候,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共图大业。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详写第三次拜访,突出了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此外,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使人物形象显得鲜明生动。是训练学生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的好课文。课时目标:
1、细读二、三段,找出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的词句。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诚、感悟诚、赞美诚。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读,披文入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访孔明”,谁能说说对刘备的初步印象? 生:刘备仰慕孔明。生: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也很能总结。
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生:课文是怎么详写刘备等人请诸葛亮出山?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张飞? 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们怎么样来研究文中刘备、张飞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呢? 生:……
二、合作探究,深入课文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同学们是研究人物的专家,请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交流时要做到有话可说。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师小结学法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让研究刘备的同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心得体会(交流刘备的几处言行,原则上以学生的学路为主,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生:我读了刘备斥责张飞的话,知道了他很仰慕敬重诸葛亮。(一些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赞同)师:(出示文中四句刘备斥责张飞的句子,不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生读…… 师:你觉得读得好吗? 生:一般。
师:老师出示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引导学生再读句子。生再读……
师:大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刘备的话意。
生:斥责张飞。
师:(板书后)刘备是这样说的,又是怎么样做的? 生: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引导学生读好后,概括句意,请学生板书:端正地写“下马步行”。师:好,我们应该端端正正写字。
生:我从“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读懂了刘备敬重诸葛亮。
师:点击“轻轻”、“恭恭敬敬”,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能不能将这一长句概括成四字短语。
生:等候孔明。
师:能不能加进表示地点的词语? 生:阶下等候。
师:好,能不能把“恭恭敬敬”这一层意思也说进去。
生:阶下恭候。
生:我从“赶紧下拜”句也读懂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诚心诚意的。师:出示句子,上学生自己读,同桌交流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评析。
生: “谒见’’这个词是指晚辈拜访长辈,下级拜访上级,而那时刘备是大将军、皇叔,诸葛 亮是一个村夫,说明刘备尊重孔明。
生:我还有补充,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好几岁,谁知道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几岁? 生:二岁。生:五岁。生:八岁。师:二十岁。生:(惊讶)我认为这句话应概括成“下拜谒见”
师:请研究张飞的同学汇报研究的成果。生:课文写张飞是为了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生:读了张飞的话,我更敬佩刘备了。
师:出示有关句子(“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白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先请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
生:我认为,张飞看不起诸葛亮,所以“—个村夫”应该读得又轻又慢。生:我有补充,张飞是一个猛将,说话很直,应该读得很有力。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白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读书,互相交流。)师:请大家看黑板,用“刘备()为了表明()”说一句完整的话。生:刘备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
师:不错。谁能再说得简单些? 生:我从刘备的“言行”中明白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说,我们善于加强人物的比较进行研究,那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会对刘备的形象和品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师:·(出示刘备张飞的四组对话)请问学们找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师: 同学们越是读得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会越深,请同学们再看看课题,读读课文,你有没有更新更深的发现。
生:课题“三顾”指刘备去的次数多,坚持不懈。生:课文多次写张飞是为了说明刘备心之诚,情之切。生:……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商量一下,如果还有新的发现,可以告诉老师。
三、联系生活,跳出课文
师: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请人帮助,心诚则灵。
学生2: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生3: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生4:作为一名单位领导者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生5:……(联系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做人了。老师为你们高兴。四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学习的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山课堂。根据大家现在的认识和理解,想提出哪些新问题呢? 生:张飞能不能与诸葛亮合作好? 生:课文开头写刘备仰慕诸葛亮,后来写“经过一番议沦后”更敬佩诸葛完了,诸葛亮到底说了哪些话? 师:他们第一次的对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隆中对》,课后请可学们去研究研究,收获一定不小。(学生十分兴奋)……
师:你们有兴趣想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是怎么合作打天下的吗?课文与原作有什么异同之处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三国演义》。
第四篇:《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塞”;理解“辅助、策略、茅塞顿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开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开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人,激趣导入
1、导言:这节课前我们先来玩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将出示三国中的人物图片,你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再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出示:刘备、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周瑜等人物的图片。生交流。)
2、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板书课题:三顾茅庐。随机解题:
(1)教学生字“顾”和“茅”的书写。顾:左右结构,第四笔为竖提。茅:上下结构,共8画,最后一笔为撇。学生练写。
(2)理解“茅庐”和“顾”的意思。
/ 7
①出示茅庐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茅庐是什么。②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顾”字的正确义项。顾:①回头看 ②拜访 ③照顾(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预设:
生1:是谁三顾茅庐? 生2:他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生3:他是怎样三顾茅庐的?
生4:故事是不是将三次拜访都写得很详细? ……
3、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相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师: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可以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1)“诸、晌”是翘舌音,“策、尊”是平舌音。“晌”要注意读shǎnɡ,不能读成xiǎnɡ。“尊、辰”都是前鼻音。“见着”的“着”读zháo。“茅塞顿开”的“塞”读sè。
(2)注意“诸”字要左边写得窄小,右边写成竖长方形;“恭”字下半部分是“心”的变体,最后两笔分别是两个点。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
人物、事件:刘备 张飞 关羽 诸葛亮 恭恭敬敬 三顾茅庐 描写环境: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当时的情况: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茅塞顿开 拨开云雾(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2)同桌相互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 7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刘备一共几次拜访诸葛亮?课文着重写了他第几次拜访?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这次拜访?
独立思考后,指名说,其他同学可补充。
2、借助词串,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概括,其他同学补充。
3、刘备先后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他是怎么写的?(前两次一笔带过,详写第三次。)
四、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1、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汇总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自答。(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讨情况。
3、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
1、听写词语:
刘备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2、你能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根据回答出示: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板书词语)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么刘备是怎么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 7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的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我们读到刘备的诚心?
2、出示自主学习方法:边读边思边画。画出有关刘备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简单写写批注。
3、小组交流,生生对话。师巡视指导。
三、抓细节、品词句,体会“诚意”
1、出示句子: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引导学生思考:
(1)这里的“你”指谁?刘备为什么生气?
(2)画出描写张飞态度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说张飞不懂尊重人才?
引导学生抓住“嚷”“用麻绳捆来”体会张飞的鲁莽和不懂尊重人才。
2、师总结提示。
(1)绳子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所以他要生气地说——(指导学生朗读刘备的话)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真诚)
(3)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好张飞的“嚷”和刘备的生气。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刘备斥责张飞时的语言来体会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以及对诸葛亮的敬重。还有什么地方也能体会到呢?引导学生展开交流。
5、出示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学生交流:
(1)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想一想为什么刘备这样?(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师解释: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官员,而诸葛亮不过是
/ 7
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如此有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
6、出示句子: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指名表演“恭恭敬敬地站”。透过这个动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刘备站了多久呢?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联系前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7、出示句子: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1)师解释:半晌:半天左右。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如果你平时等这么长时间,内心会怎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刘备的诚心。
(2)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心”。①师:半晌过去了,刘备——
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②师: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刘备—— 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③师:冬去春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刘备仍然—— 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④师:此时张飞早已不耐烦,他甚至叫嚷着要一把火烧了它。刘备仍然—— 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8、出示句子: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那么长时间刘备都耐心地等了,为什么这时他要快步走进去?(表达出刘备的迫切以及求贤若渴的心理。)
(2)此时诸葛亮内心会怎样想?
(3)小结:刘备的一言一行,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这部分着重透过人物的行为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9、师:刘备的诚心诚意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刘备高兴不已。你能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吗?理解: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茅塞顿开。
/ 7
(1)“顿”在词语中的意思是忽然。词语的意思为:形容忽然理解、领会。(2)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书上用怎样的说法表示这种体验?(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理解: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10、师: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都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概括诸葛亮给自己的印象。(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11、小结:刘备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心塌地,竭尽毕生所学辅助刘备。刘备也不断采纳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帝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还在他的《出师表》中谈到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刘备用自己的尊重换得了诸葛亮的忠心。诸葛亮就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才华来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四、品鉴环境,体会作用
1、过渡:诸葛亮是位旷世奇才,其实文中已经有所铺垫——他的居住环境。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诸葛亮居住环境的语句。读一读,思考:一共写到了哪些景物?
3、根据交流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景色秀丽宜人。
4、结合对诸葛亮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1)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里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象征诸葛亮等待时机出山。诸葛亮号“卧龙先生”。
(2)疏疏朗朗的松林、清澈见底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就像诸葛亮那高贵的品格。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尝试背诵。
6、小结:这就是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7、仿写:
模仿这段话的写法,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写学校的小花园。
出示填空:
/ 7
来到小花园,只见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楼前面的长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紫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睡莲_____________。景色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迁移阅读
同学们,刘备用“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用“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用“诚”让诸葛亮运筹帷幄,报效国家,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三国演义》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们在课余的时候可以走进名著,去认识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 7
第五篇:《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10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王老师的这一节课主要抓住了刘备在三顾茅庐中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而展开的,学生得出是诚心诚意,然后王老师让学生在一顾和二顾中找出相关的语言和行动体会其情和其心到底有多诚,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化的阅读。
在与学生交流时,王老师.整体把握得很不错,围绕刘备的语言、行动和文中的环境以及各自的身份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采用了对比研读、引导阅读等方式。
《三顾茅庐》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意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可以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读懂了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再问: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
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失望而回
张飞(言、行、神态)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顾茅庐》教案 篇3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刘备
(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
(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顾茅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附板书:◆ 三顾茅庐
(恳请) (辅佐)
刘备 ────→ 诸葛亮 ────→
《三顾茅庐》教案 篇5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历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对于其他段落,这一部分写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细腻的刻画,没有动情的议论,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刘备的几个动作:从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路就开始“下马步行”,到“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站在台阶上等候”,再到等诸葛亮醒来后“快步走进草堂”。然而,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就在这一段中表现得真实又真切。
如何让学生通过刘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并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读:读出动作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句。
2.交流(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二读:读出“诚心”
想一想: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预设: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刘备诚心诚意,渴求人才。)
(2)“轻轻敲门”。(怕惊扰诸葛亮;虔诚。)
(3)“轻轻地走进去”。(怕吵醒诸葛亮,对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发自内心地求贤求才。)
来,一起来写“恭”字。它是形声字,下面这部分是从“心”演变而来的,表示“诚心诚意”。“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种怎样的“站”呢?请同学们试着做这个动作。刘备就这样站在草堂的台阶下,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个时辰,相当于站了四节课。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求贤若渴。)
三读:读出形象
1.会读书的同学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读出文字背后的许多内涵。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动作。
(1)“下马步行”:刘备心中就是这么虔诚;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不要惊忧了诸葛先生;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恭敬等候”:对,就是这样诚心诚意地等待;
(5)“快步走进”:刘备心中是这般高兴;希望自己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等得太久。
2.把这些动作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你会感到这些词句不再平平淡淡了,它们饱含着感情。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刘备诚心诚意的背后是什么?
3.“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4.记住刘备这些动作,就很容易把这段话背诵出来了。(师生合作背诵)
四读:读出写法
1.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的这些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文字的背后是刘备的诚心,是对诸葛亮的尊重。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细细去读,慢慢去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读是读不出的。
2.除了写刘备的一系列动作之外,其他段落还写了他的语言。当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一(生读)“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当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高兴地说——(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你们看,求贤若渴的刘备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能够把人物给写活,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对人才的“尊重”。正是有了这种尊重,才有了一段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三顾茅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2、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三国演义》,他就是——《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完成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卧龙冈(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教师,布置作业。
板书:
20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恳请诸葛亮
张飞做事冲动
《三顾茅庐》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三顾茅庐》教案 篇9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谈到“对语文新课改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时指出,我们教师要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和引进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用好教科书可以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做到“下要保底”,可谓雪中送炭,这一步首先要做到;在此基础上,适当引进必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学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做到“上不封顶”,可谓锦上添花。那么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如何来贯彻这一新课改精神,让我们学生在“保底”的基础上“多学一点”呢?在11月份,我校“星级教师优质课”评比中,笔者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大胆的语文阅读课。
以下是笔者《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一篇宋词,谁来有感情的吟诵一遍?
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接着让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背。
(该班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背诵的古诗词,如今已学习背诵了一本《古代传统韵语》、一百三十多首古诗,《菜根谭》二十余篇,这学期中又已学习宋词十篇,班级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高,并且具备了一定地古诗词阅读能力。)
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令后人叹服不已,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学生接着吟诵)周瑜是英雄,刘备、诸葛亮也是英雄。上堂课我们初学课文《三顾茅庐》后,已感受到了刘备邀请诸葛亮时的诚心诚意,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我们更深入地去细细体会。我们首先来学习“一顾茅庐”,想想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一个小组读)
生(1):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仰慕”的意思是敬仰思慕,刘备当时是“皇叔”,诸葛亮还是一个“村夫”,可见刘备十分虚心。
生(2):“刘备上前敲门”,古代像刘备这样的身份,应该叫关羽或张飞上前敲门的。
师:昨天黄老师还把网上下载的《三国演义》原著“三顾茅庐”这一章节复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昨晚分组共同自学。我们把原著改编得很简单,原著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吗?(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生:“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刘备明知诸葛亮今天不会回来,但他还不死心,还要“待片时”。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刘备“二顾”、“三顾”茅庐,认真思考,哪些词句中能表现刘备能礼贤下士,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呢?并把这些语句读好,还可以用原著来补充。
(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小组(1):(有感情朗读)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从刘备生气“斥责”张飞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不辞辛劳。(全班分角色齐读这两句话)
小组(2):(有感情朗读)“当时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刘备轻叩柴门”当时天气这样寒冷,刘备都不在乎,说明他十分诚心,同时也想让诸葛亮知道他的诚意,还有“轻叩”,可以看出刘备的礼贤下士。
小组(3):原著中对当时恶劣天气的描写更具体。“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读得很精彩,学生不由鼓掌)这里更可以看出刘备为表现自己的诚心,不畏严寒。
师:“朔风凛凛”是什么意思?
生:北风很寒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的。
师:你真能干。“玉簇”是指什么?
生(1):白玉做的筷子。
生(2):古代玉做的一种头饰,是插在头发上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中学到的。
师:你课外读的书肯定不少,真不错!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读出当时白雪皑皑,天气特别严寒吗?(齐读原著)
师:《三国演义》写作有一个特色,作者总是在小说中插入一些诗歌来增加小说的艺术价值。原著中还有一首,它的重点也是突出刘备“二顾茅庐“时天气十分恶劣的。
生:(朗读)“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师:哪句是描写风雪很猛的?
生:“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有感情齐读后,并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兄弟三人冒着大雪二顾茅庐的片段)
小组(4):(有感情读)“……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不行。……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的站在门阶下等孔明醒来。……”刘备在离茅庐半里外就下马步行,他原本骑马走这么多路就很累,还下马步行。诸葛亮在睡觉,刘备“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着等他醒来,这些说明刘备对待诸葛亮就像自己的长辈、老师一样,很像“程门立雪”中的学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考考你们会不会看电视。从这段影片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播放“三顾茅庐”时刘备下马整衣到诸葛亮醒来这一电视剧片段)
生:刘备下马后不仅自己整衣,还帮两个兄弟整整衣。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又慌忙整衣。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师:你从前见谁前,这样整整衣着了?
生:去外公家拜年时。
师:从这一细节可见刘备注重礼节,对诸葛亮十分敬重。你真会观察。
生(2):刚才影片中,书童三次想去叫醒诸葛亮,刘备三次劝阻他不要打扰。表明刘备特别尊重诸葛亮。还有张飞都等不及,想“放火”了,说明刘备十分有耐心。
师:这里张飞这一人物塑造得很好,同时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课文有几处写到张飞呀?
生:四次,写张飞的鲁莽,没耐心,对比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心和耐心。
师:那我们把张飞与刘备的对话读一遍,读出张飞的鲁莽和刘备诚心诚意。(学生练读课文)
小组(5):……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这里的“赶紧下拜”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诚心到忘记了自己是“皇叔”。还有“谒见”,谒见是指见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的长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小组(6):课文中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片段。原著中诸葛亮开始没有答应出山,这时刘备就**,而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三顾茅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主要板书:
7、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师:三顾茅庐这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附:引导要点: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齐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生:练读
师:指名读
评读,
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师:还有那些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赏识
教学板块之二
师: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生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教学板快之三
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见面之后,刘备如鱼得水。
生: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生
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
再读刘备的话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评
齐读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学生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书上的,也可能是课外的)
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句话特别吗?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
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生接:雄才大略)
师: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生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评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示:一首诗
教学板块之三
迁移练习
师:隆中美不美?
生: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学生默读研究
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读出美感
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生: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