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下数学《小小商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下数学《小小商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实践活动,安排在“100 以内的 加法与减法”和“认识时间”之后。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都得以提高。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付钱、计算、找钱、钱不够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印有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张。录音机、各种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同学们,你去超市购过物吗?来到超市,你最喜欢哪个柜台的东西?为什么?(学习用品柜台,因为„„)(生活用品柜台,因为„„)(玩具柜台,因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想把它买下来吗? 你自己用钱买过哪些东西?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问题,学生往往最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引起学生共鸣,并突出学生的个性张扬。】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已经会自己买东西了。下面我们一起去小小商店逛逛,好吗?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啊?这儿有哪些商品?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吗?
探索问题一:小明想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大约需要带几十元?想一想、算一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探索问题二:
小红想用30元钱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布娃娃,钱够不够,为什么?想一想,同桌交流。探索问题三:
用50元买货架上的物品,可以买些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索,进一步复习巩固人民币的知识,及简单计算,为后面学生实际购物做好准备。】
3、教师小结
二、创办商店,进行购物
1、布置柜台
(1)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开办一个“小小商店”好吗?
(2)介绍柜台,提出要求:先想好自己带来的物品应该放在哪个柜台出售,放上去后,再把价格牌整齐地摆在商品前面。摆完后问:你是按什么摆放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分类的,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由学生小组评选售货员与柜台经理,选好后合作布置柜台,师生共同检查摆放是否合适,表扬有条理的学生。
2、活动指南
(1)、作为总经理,我宣布“小小商店”正式开业!(2)、小经理介绍自己的商品,招揽顾客。(3)、小经理提出活动建议:
a、文明购物,注意排队。b、注意观察,学习购物经验。C、提前计划,做好准备。
(4)、小经理对售货员提出要求:a、文明待客。b、算好钱,找对钱。【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购物活动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为下面实际购物做铺垫。】
3、模拟购物
(1)、提出要求:有问题总经理随时为你服务,请买好东西的顾客和小组同伴说说自己买东西的经过和感受。下面,请小顾客带上钱,排队到自己喜欢的柜台购物吧!(2)、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由购物。(3)、小组交流买卖东西的经过和感受。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活动总结,提出建议
1、交流活动体验。
2、交流:
(1)、你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更好的办法吗?(2)、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3)、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养成交流的习惯。】
3、评选文明顾客,征求建议。
(1)、表扬文明购物的顾客。希望大家在公共场合能做到讲文明、有礼貌!(2)、引导小顾客评价“小小商店”的服务,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交流购物经验,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购物,还懂得了如 何处理购物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培养文明购物的习惯。】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开办了一个“小小商店”,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回家后,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好吗?
【设计意图:将课堂活动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去运用,真正实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小小商店》
泰州市大泗学校 李敦喜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74—75页《小小商店》 设计思路:
对于人民币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和认识,一些孩子还有多次的购物经历,尤其在进行了前两课时的教学之后,他们已经熟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那么这节课要做的就是“购物”。教材的主题情境就是一个商店,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根据问题的指引,可以看出本节课是要孩子们通过购物活动,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知识,能够独立的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的活动。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我以一连串的购物活动为线索,穿起了各个知识点,让孩子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理解、去总结、去发现。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在购物活动当中还有很多生活知识和技巧,在这节课中也想涉猎一些,为孩子们拓宽视野,更多的了解生活实际,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活动准备:
学生:每生带1—3样物品(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这些物品的价格标签。
老师:售货员卡3个;第74页货架上的东西:地球仪、字典、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猫等;3个标牌(“玩具俱乐部”、“蓝猫文具”、“家家福”)。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加减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量力而行,不提过分要求的教育。
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前准备。
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开展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需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并利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同学们有的要做售货员,有的要做顾客。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每人带1—3样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你们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或者 根据情况估一估价格、查一查资料。(购买活动时使用模拟人民币的学具卡片。)【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创办商店的准备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二、创办商店,展示商品。
谈话: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些物品,打算办个“小小商店”(板书)。商店设“玩具俱乐部”(儿童玩具)、“蓝猫文具”(学习用品)、“家家福”(生活用品)3个柜台。(展示3个标牌)提问: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并进行交流展示,并分别把物品摆放到相应柜台上。
【设 计意图:用学生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来创办“小小商店”,并设计小朋友喜爱的、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玩具俱乐部”、“蓝猫文具”、“家家福”,有利于吸引学 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商店的商品要按类别进行摆放,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统计方法的机会。而分类摆放、检查的 过程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购物指南,示范购物。
1、教师准备,第74页货架上的东西,地球仪、字典、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猫等。提问:如果我要买一辆汽车,应该到哪个柜台?我有10元钱,够不够买?不够怎么办?
2、如果要买1本字典和1个书包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估计一下任意买两样东西大约要多少钱?
3、提问:30元钱买1只玩具熊和1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4、在文具柜台,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东西?
你想买哪些东西?你带了多少钱?够不够?小朋友还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用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要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明白应该买价钱比较便宜物品】
5、先请2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顾客自主选购物品,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的买卖过程。讨论:你认为在购物中应注意什么? 小结:
①顾客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商品,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同时要根据需要购买,不要浪费。②要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怎样付款,售货员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先指导购物。因此,这一环节具有“向导”作用。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顺利实施购物活动提供保证。】
四、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设计意图:创设分柜台购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的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同时,师生问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使学生深深的体验到数学应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汇报讨论,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汇总交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统计、进行检查核对以及讨论碰到问题如何处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 飞机5元 沙滩玩具10元 布娃娃30元 手电筒2元 纸扇3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组合,找出不同的策略,使购物更加生动并富有挑战性。】
第三篇:《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课本第86--87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在商店的中间,教材设计了一些与活动有关的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人民币的计算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学生逆思考,第三个问题的开放性比较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根据综合学习活动课的课型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渗透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我准备了:
1、媒体课件一套。
2、用实物把教室布置成临时的小小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现场进行交易活动。
3、回收站所需的牌子。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钱包(自制),学具人民币若干。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说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先说一下整体设计。
国际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主导下,我们现在的课堂已不能象以前那样传统的一味的传授知识,我们要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因此,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践操作,探索问题---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探讨方法、模拟购物活动、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一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由电脑演示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导入新课,使他们愉快地进入购物情境,进入角色。
第二层:模拟表演,实践体验。(约20分钟)
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
第三层:活动汇报,体验交流(约10分钟)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最后评选最佳消费者。
第四层: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约5分钟)。
(二)说局部设计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放一段热闹喜庆的音乐: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的“小小商店”顺利开张了。(出示课题)熊猫经理特别欢迎小朋友去“小小商店”逛一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小朋友,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发言),让学生交流物品名称和它们各自的价钱重点是说清楚画面上每一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及时作以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你们自己有零用钱吗?父妈给你的零用钱,你平时怎样使用的?分组交流如何使用零用钱。然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对使用比较合理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对花费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纠正引导。
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模拟表演,实践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进入角色,若干名售货员进场。
(2)分发购物登记卡、现金记帐卡。让学生把所购买的“商品”的名称其金额、购买理由等记入《购物登记卡》和《现金记帐卡》上。
(3)分组合作进行模拟体验。
活动要求:
1、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
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
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
4、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合伙购买。
牻淌ψ⒁獾骺爻∶妫诸如“顾客”进入“商场”的先后顺序,购物的时间控制。
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关注学生所购物品的趋向,鼓励学生认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把钱正确合理的使用,并指导学生填好“两卡”以便交流。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三个教学环节:
3、分组交流,分享快乐。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哪些物品。(介绍购物登记卡)
2)、交流买东西过程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3)、谈一谈,在购物中,自己有哪些经验。
4)、交流购买物品的意图。
5)、交流买东西中应考虑到什么?
6)、交流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零用钱。
犝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最后评选最佳消费者。
4、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
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平时你喝完了饮料之后会怎样处理用完的易拉罐或矿泉水瓶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电脑播放好孩子源源的故事:源源是个非常勤俭的孩子,他经常将家里用完以后的废旧物品,如:易拉罐、矿泉水瓶等,送到回收站换钱,然后把这些钱攒起来捐给希望工程和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通过设立“回收站”,可以让学生明白易拉罐和矿泉水瓶都是可回收的废弃物,帮助小朋友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尝试,基本上不需要板书,所以此部分略写。
七、在课改实验中,如何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进行教学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和“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
总览整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完成。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本节课的设计,我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整节课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体验交流。在经历了之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第四篇:《数学活动小小商店》教学目标
《数学活动小小商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
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五篇:一下数学《奇妙的回形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奇妙的回形针》
一、活动设计意图:
现行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弱化学科本位,重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的理念,加强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培养。在这种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出重要性。《奇妙的回形针》这一课,活动后的交流、体验使课堂更具生成性的特征,学生在充分观察、实践的基础上所发现的问题得到原体验。
在活动课上,把游戏与学习结合在一起,既“玩中学”,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方式。“奇妙的回形针”这一实践活动课题,有效地实现了学与玩的结合。该实践活动课题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初步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利用回形针,结合自己的想像,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图案等,以此来达到巩固、深化、拓展认知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增强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二、活动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拼摆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加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
3、在拼摆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用回形针拼摆图案,加深对100以内数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2、活动难点: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数感。
四、活动用具准备:
1、教师准备:透明胶、挂图或投影片。
2、学生准备:白色卡纸、彩色曲别针、胶棒或胶水、双面胶。
五、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个字,不是用笔写的,你来认一认,读一读,它是怎么写出来的?
(学生读出“奇妙的回形针”,兴奋的说出是用回形针摆的。)
师:你可别小看这枚小小的回形针,它可奇妙啦!不但能别东西、串起来玩,还能摆出各种不同的字,漂亮的图案。(出示课题: “奇妙的回形针”,教师接着出示:用回形针拼摆的小蝴蝶、向日葵、房子和小鱼、钟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玩回形针。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用回形针摆的字,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再出示美丽的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进行活动的欲望。课堂伊始点出课题,使学生在兴奋的同时,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欣赏美丽,引导观察
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的图案美丽吗?其实这些图案不但好看,这里面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你发现了吗?
学生交流:
1、小房子是由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三角形拼成的。2.、钟表上正好9时整。
3、鱼的身子是按照颜色的规律排列的。(学生上前台边指边说)
4、可以数一数每幅图案各用了多少个回行针。
师:这些图案大概用了多少个回形针?你能先估一估吗?(当学生说“可以数一数每幅图案各用了多少个回行针”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估再数。)
(学生估计这些图案用了多少个回形针。学生独立数出,交流得数。)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图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来给学生一个“玩”的目标,一种“玩”的启示。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复习了100以内数的数法,进行合理的估算,还复习了认识钟表,找规律的内容。同时,学生在说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发现后,想亲自动手拼一拼的愿望增强了,为下面的拼摆图形做好了铺垫。]
三、动手拼摆,小组合作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拼摆一个呢 ?(想)师:但是在摆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大家先来想一想,说一说,你要摆什么图案?里面要用到哪些图形?
(有的说:我想摆蝴蝶恋花,要用长方形、平形四边方形、圆形……;有的说:我想摆彩虹带上字母,要用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师:大家的想法可真不错,下面就请大家用你们那灵巧的小手开始拼摆吧,把你们想好的图案用胶棒和回形针拼摆在卡纸上,自己摆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也行。看看谁的想法最奇特,图案最新颖美丽!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回形针刺伤了手。
比赛开始(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共同拼摆)(设计意图:在前面的铺垫下,学生已经跃跃欲试,在这里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来拼摆,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让学生自己想拼什么就拼什么,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刺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师:比赛的时间到了,请大家停止拼摆。
1、请你先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说说自己摆的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猜一猜,估一估,每个人的图案用了多少个回形针,再一起数一数,小组长负责记下来。
(学生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教师指导。)
2、每组中选出一幅最美丽的图,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班内展示。
(小组讨论,选出作品。教师注意巡视,协调有争议的小组,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同时向大家介绍。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图案,引导台下学生猜一猜,估一估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小组上台展示的作品)
4、全班学生下位互相交流、参观,评选出设计新颖、图案漂亮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介绍及观察他人的作品,从图画中找到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加深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现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观赏图片,课后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用很多东西拼摆出了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投影寿光菜博会上,用各种蔬菜、农作物种子拼摆的图案,学生欣赏,不住的发出
赞叹声。)
(寿光菜博会上用农作物摆的各种造型)师:同学们,课后大家也可以用瓜子、花生米、玉米等摆出你喜欢的作品。请同学随时把拼摆的作品带来班里与大家分享,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欣赏设计师伟大的创作,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把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
六、活动反思: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想像的翅膀使得儿童变得更聪明。本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游戏,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创设“不用笔写的字”和用回形针拼摆的图案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新知,最后又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非常实用又充满美感;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拼摆评价,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
活动三,动作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拼摆图案,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活动四,欣赏作品,交流评价:在活动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激励性,以此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的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学生用回形针摆出的图形从中找出学生学习的平面图形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在拼摆结束后我们充分利用图形进行估一估,数一数,加深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现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但是,上述这一切都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即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处于被动的“提线木偶”的状态,那么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能实现。实践活动就成了教师表演的一套“杂耍”,课堂上的一场假“热闹”而已。因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还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为学生服务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