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案)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教学目标:
1.学会“憎、厦、舰、铭、撰”5个会认字。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教学重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体会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宝岛和建设台湾宝岛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体会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憎恨
厦门
战舰
盘踞
铭记
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生观察,指名答。 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中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读读写写)
浩浩荡荡
举目四望
沉着镇定 惊恐万状
争先恐后
义正词严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
垂头丧气 张牙舞爪
喜气洋洋
成群结队 载歌载舞
街头巷尾
走投无路 天经地义
箪食壶浆
三、自读全文,解决问题
1.关注课后思考题。
2.引导学生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理清重点段的层次。
3.自学课文。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2)汇报、交流: 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3)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4)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同桌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师生齐归纳。
第二课时
四、课文精彩片段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 全班交流,评析。
五、拓展活动 阅读有关台湾的书籍,进一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有关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六、板书设计:
郑成功
准备工作充分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官兵的勇猛善战
九、教学反思:
学习时,先弄清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写了事件的起因、结果,哪些段落写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重点研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这部分内容,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画出描写郑成功指挥战斗,面对敌人的顽抗及求和是怎样说和做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爱国精神。
第二篇: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
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福建省南安县人,他主要的功绩在于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并对台湾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人。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当得知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台湾后,十分气愤,决定去攻打荷兰人,收复台湾。荷兰人却凭铁甲舰和大炮,企图负隅顽抗,但我军英勇无比,冒着炮火前进,把敌人包围住,随后,一个炮手打中了敌人的炸药库,敌军乱成一团,只好投降,胜利后,郑成功还大力发展生产,使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我认为郑成功真是个英雄人物呀!他做为一名中国人,当得知自己祖国被荷兰人占领时,他气得咬牙切齿,奋然要赶走侵略者,维护祖国的尊严。在敌人的大炮面前他身先士卒毫不退缩,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前进,把敌军的船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他一鼓作气,打中敌人弹药库,使敌人闻风丧胆,缴械投降。而对待台湾人民更是亲密,爱民如子,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而且还大力发展生产,让他们学会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创建了学校,使台湾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叹服郑成功的大公无私,疾恶如仇。他是爱国的典范,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炎黄子孙永久的崇拜的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到现在已经三百年了。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不管侵略者暂时多么猖狂,玩弄任何阴谋诡计,但终究是要从我国领土上滚出去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和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了这一课,我觉得爱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第三篇:23课 郑成功收复台湾(范文)
语S版五年级下册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习新词。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积累词语;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
二、深入文本 品读感悟
1.自读全文,复述课文。(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
(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②汇报、交流: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逐段阅读,简要概括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 主题升华
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四、积少成多 学以致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板书设计: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教学反思:
第四篇:郑成功收复台湾目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目的:想成独立王国 做清朝藩属
2011-3-3 10:11:00 作者:黄晓梅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
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38年后,其总督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以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被载入史册,被尊为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一人生壮举被放大得尽人皆知,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郑成功是忠于明朝的,是因为不肯降服灭亡大明帝国的清政府,不肯剃发不肯易服,才跑到孤岛上以图恢复大明朝的英雄。其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却是为实现自己及其子孙的“皇”粱梦。
郑成功一开始是忠于明朝皇帝的,尤其在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郑芝龙决定出卖明朝第十九任皇帝朱聿键而向清政府投降时,郑成功强烈反对。在劝说父亲无果的情况下,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率领一支孤军,尊奉第二十任皇帝朱由榔的西南流亡政府,继续不屈不挠地与清军作战。郑成功曾率军由长江口深入,包围南京,但最终作战失败。在清军坚壁清野的战略下,孤力无援的郑成功想到了台湾,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台湾,使台湾重新成为中国政府辖下的领土。
奇怪的事情也发生在这一年,在郑成功进攻台湾的时候,逃往国外的第二十任皇帝朱由榔被缅甸人交给清政府,由坐镇昆明的吴三桂将其绞死。按封建帝王政治制度的传统形式,此时应当再立一个新的皇帝。而更巧的是,又有其他朱姓亲王迁到台湾,郑成功完全可以拥立一个新皇帝,以台湾为据点恢复他所忠于的大明王朝。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自立为最高统治者,并以延平郡王府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就在收复台湾的第二年,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权力的郑成功便病死了。其子郑经继承了王位,暴露出郑氏军事集团潜伏的想当皇帝的梦想,郑经虽然曾向清政府提出和解,但却毫不掩示地要求清政府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王国,像朝鲜、安南、琉球一样成为中国的所谓藩属国。当然他没忘记再强调一遍不剃发也不改换服装,并且还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要求:将海峡西岸福建省厦门作为他行商贸易的据点。郑经一番啰唆不堪的要求尚未说完,康熙就烦了,因为康熙明白,即使郑氏集团不想再恢复大明朝了,台湾也将被分裂出去,这显然是康熙所不能允许的。接下来的历史,自然成了清政府为收复台湾统一中国而走的漫长的20年。郑氏家族也自然由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变成阻碍祖国统一的缺乏远见的封建诸侯王。1683年清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清政府花足了血本打造的300艘战舰组成的无敌舰队,进攻台湾。最终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投降,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台湾群岛正式与中国合并,中国的海疆终于平定,郑成功及其子孙们衍生出来的帝王梦想彻底幻灭。
历史的巨轮总是向前行进的,谁也阻挡不了,郑成功及其子孙当然也概莫能外。
当时的背景:
南明永历朝廷因为孙可望的投降满清,已经快要不行了,而西南大西军改编过来的南明主力一旦完了,那么满清主力必定前来对付自己了,而自己在福建沿海的据点恐怕支撑不了多久。所以要开辟一个抗清后方大本营,而就郑成功所了解的海洋地理,四下对比只能是台湾这是根本原因,和直接目的。
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入侵,使得中国人对西方殖民者和倭寇非常痛恨,再加上一些宣传上需要的原因,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举以及郑成功本人就被大量抬高了,乃至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也有意识的加强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赶走西方殖民者的一方面积极因素,而弱化了郑成功当时收复台湾的最大本意。
当然,不可否认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而且是非常伟大的民族英雄。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真正目的是【开辟一个抗清后方大本营】,他的其它意义都是随着历史发展添加的。
第五篇:《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社会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求学生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在历史上各民族对国家统一有杰出贡献的几个人物,郑成功就是其中之一。
(二)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社会学科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科目的学科特征与使命,它包罗了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四大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岛的地理位置,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代背景及收复台湾的事迹;
(3)学生从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言行来理解这一英雄的民族性。
2、情感目标:
(1)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有一定目的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主动、发散、交互学习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借助信息技术,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促进祖国统一是我国的重要国策。明白郑成功这一英雄的民族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是搜集信息之后,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分析处理信息,形成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针对社会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任务,我利用专题中华勵誌网作文范文站,将由传统的教师在学校课堂环境掌控的被动、单向、固定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掌控的主动、发散的交互学习。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中发现问题,在与网络资源交流的过程中研究问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
信息时代的来临,需要人们有极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具备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网络开放、交互、共享的特性,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采用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历程,所以要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我对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是:教学环节简单化,研究选题民主化,书本知识现代化。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1、由文生惑,产生研究课题
网络教学中怎样将人本、文本、网络三者进行很好的融合,让网络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获得与人交流的机会。我认为网络教学的引进是对当前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与完善。如果我们丢弃文本,单纯依赖网络课件,那么也将使我们的网络课堂教学引入误区。在不需要网络资源的时候利用网络,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也是我们今后网络课堂教学需研究、反思的一个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伊始,开篇进入正题,把学生带到课本面前,进入以纯读者身份面对文本的状态。此时的目的是要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这虽是本课的一个知识要点,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能力解决的,不需要老师多费周折。
2、合作探究,整理、交流研究成果
这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读文章提出自己心中不明白的问题,或是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相关知识的渴求。因为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被动接受也许能变得知识渊博,却无法成为智者,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文本与人本交流的主动出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