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教育教学资料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
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教育学生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并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
1、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去感受这位伟人身上可贵的品格
2、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通过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同桌互助等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YUJINGLANSHEJIBIANZHUAN ★★★人教版语文教育教学资料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通过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等形式,做到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讨论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开始自学
四、检测学习情况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来。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4、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⑷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5、小结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
五、当堂训练
1、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小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内容空洞无物。
六、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七、质疑解答
①“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这是毛泽东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
③“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YUJINGLANSHEJIBIANZHUAN ★★★人教版语文教育教学资料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这是毛泽东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其中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摆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认为首长、领袖的生活待遇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这几句话表现了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
④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这句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
八、附:《毛主席在花山》课后检测题 阅读课文,填空:
1、1948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
2、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___________推,___________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词语。
qī
shí
mào
tiáo
()茶
临()
礼()
()帚
bò
ji
dān
wù
duān
xiánɡ
jū
shù
()
()
()
()
二、查字典填空。
查加点的字
字形结构
部首
再查几画
再组两个词
碾米
干扰
沏茶
三、组词。
继()
拔()
恳()
傍()
断()
拨()
垦()
榜()
镜()
展()
晾()
瓦()
境()
碾()
掠()
瓷()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完成()
拿起()
回到()
转到()
看着()
接过()
端着()
拎着()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详:A详细;B说明;C(事情)清楚
1、大娘仔细地端详着主席,说:“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2、信封上只有一个“内详”,没有地址。
()
3、墓碑上写着牺牲的战士名字:伊志,但生卒年月不详。()
YUJINGLANSHEJIBIANZHUAN ★★★人教版语文教育教学资料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新鲜:A(刚生产„„)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B(花朵)没有枯萎;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D(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
4、新鲜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
()
5、在太空中吃喝拉撒,这真是一件新鲜事。
()
6、新鲜的玫瑰还沾着露水。
()
六、先组词,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括号里。
严:()()
()()()
1、毛主席()地说:“我们不应该影响群众的生活。”
2、看到儿子居然把同学的文具偷回家,妈妈()地斥责他。
3、新来的数学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十分()。
七、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有全国的老百姓的支持,()我们的胜利就有保证。
2、毛主席()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3、你()能够刻苦用功,成绩()会很快提高。
八、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岸英真的不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学反思:
YUJINGLANSHEJIBIANZHUAN
第二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三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上阅读课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有关情况。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不要有过多的讲解。但对于本课的个别问题,还要予以指导。
(三)指导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4.带着课后问题,精读课文,思考答案。
(四)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前20分钟独立学习,然后用10分钟时间安排两人一组讨论。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解决。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家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春夏之交:春季将去、夏季将来的时候,即暮春将去,初夏即来之时。)
夜以继日:晚上接着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继夜”。
操劳:辛辛苦苦地劳动,费心料理。
干扰:扰乱。
诚恳:真挚恳切。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蔑、柳条、铁皮等制成。吱吱扭扭:象声词。
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
(2)作对或刁难。本文取前一义项。
拘束:(1)对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
(2)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义项。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内行,对某事富有经验。
苕帚:扫地、扫炕、扫东西的用具。
糁儿:谷类等磨成的碎粒。
端详:(1)仔细察看事情的前后经过。
(2)庄重安隐。本文取前一义项。)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的正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中心思想是:表现了毛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生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伟大精神和作风。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地认识到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工作的伟大情怀。正因为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人民群众,所以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所领导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3.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1)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毛主席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正面表明了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进一步从反面来说,说明如果照警卫员那样的做法,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到毛主席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观察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时时处处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伟大领袖体察民情,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
(2)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与革命军队之间的鱼水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人民支持着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就不会成功。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同时,也表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自己看作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的伟大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课文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自己屋外的碾台上碾米,毛主席要警卫员将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沏给乡亲们喝这两件事情写得比较详细;而对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碾米这一件事和对毛主席为什么住进了“花山”这个村子,他住的农舍是怎样的情形,他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些内容,有的不写,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写得比较简略。
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两部分的内容能够鲜明、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点去写,写得较为详细;而后面两个方面的内容,跟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或很远,所以简略去写,或者一笔带过。)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评议其对与错,它关系到本单元作文的写作,对于今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六)老师讲评。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表扬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的同学,给没掌握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同学归纳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固强补弱,不断进步。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体现生活与课堂﹑自主与引导﹑生成与预设三大理念。今天的孩子,都没见过碾米,因此课前要引导孩子查阅相关资料。课文其他内容较浅显,应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进行理解;重点赢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以小写大﹑以平凡写伟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碾米是怎么一回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1、出示毛主席碾米图像:图上是谁?他在干什么?(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介绍时代背景和花山。
二、尝试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每段写了什么?
2、再速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
事?对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3、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大家讨论。
三、点拨导读,侧重领会
1、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三件事的?作者要借这三件事表达什么感情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2、读第一件事,思考:作者在这件事中,主要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语言)勾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同桌对比读读课文中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再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重点讨论:
①“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②“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
③“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
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1、读第二件事,画出课文中写毛主席语言的句子想想毛主席的话都包含着什么意思。
重点讨论:
“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不搞特殊化
细细研究
①“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②“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③“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
4、默读第三件事,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毛主席的言行说明了说明?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毛主席关心群众生
活,密切联系群众。)受到了什么教育?
板书:密切联系群众
四、自主练读,积累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一次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浏览全文,看看作者哪些内容写得详细,你想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什么?
3、本文在写人时,注意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学法迁移,由读到写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要突出他某个方面的品质。写作前,要先确定反映这个人物哪个方面的品质,再通过两件事或三件事去写这个人,要抓住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语言来写。
板书设计:
请乡亲们来碾米-------关心群众生活
毛主席在花山请乡亲们来喝茶-------不搞特殊化
请乡亲们来推碾-------密切联系群众
第四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划分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圈:圈出本课的生字,然后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并在书
中批注出来。
3、查: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收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或歌颂毛
主席的歌,或有条件的搜集一段影像资料等。
4、思:思考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5、标:文中还有哪些读不明白的地方,请用“?”在书中标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群众的情怀。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认读本课词语,同桌相互考考:
操劳严肃石碾干扰诚恳簸箕为难胜利保证特殊
局面拘束浑身扫帚乐呵呵夜以继日端端正正
3.认读本课多音字: 舍凉
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交流,例如:
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
5.默读课文,理清内容:
(1)思考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A、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
B、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C、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2)小组交流,集体研讨。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在一旁作上批注。
2.把你批注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找找还有什么你们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例:(1)“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
(从毛主席的这些动作和神态中你感受到什么?)
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把老百姓做饭、吃饭的事情挂在心头,并且很重视这
件事,从中体现了他和人民大众处于平等位置的思想。
(2)“‘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
响群众的生活。’”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一想毛主席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可以结合交流学
生搜集的关于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毛主席虽然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却不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人。)
(3)“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是啊,我们主席虽然是伟人,但他也惦记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琐事。)
(4)“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
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①自读,这段话讲了几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
革命斗争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②从这些话中,你认为我们的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主席?
“依靠群众的好主席”“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好主席”“严于律己的好主席” “与民众一心的好主席”等。
③齐读这段话。
(5)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体贴群众?
(6)自学的时候还有什么疑问吗?(也许有学生要提到以下的句子。)
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教师可作小结:这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
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深得人心了。)
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重大的战役,做出了很多
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中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选择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小组内阅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
当然,毛主席关怀体贴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还体现在很多地方,你能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吗?(可以讲一个毛泽东主席的故事,唱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观看一段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
本课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劝喝茶帮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第五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定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疑点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文章为什么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题目?
(三)解决办法
1.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让学生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