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题教学设计
外研版必修5 Module6 Animals in Danger Period 4: Speaking,Function,Grammer
教学设计
山阳中学 刘昭
【教材版本】
外研社新标准版必修5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原则。(learner-centered;task-based learning)
2、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学以致用”,贯彻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原则。
3、教师的作用: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教学目标】
I.基本目标 A.知识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词汇:
reserve lay
wonder involve insect endanger struggle protection
habitat
wildlife make sure
be strict in/ with put down
be concerned about/of feed on stand for
2、初步学习定语从句,找准先行词,选对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可省略。
B.能力目标:
训练谈论有关关心濒危动物及如何保护动物的话题,编写相关对话或采访角色表演。
C.德育目标: 学习“saving the antelope”课文,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D.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II.过程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一些用来表述动物的单词,训练 学生说的能力和相互参与、融入课堂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用比较合适的词来表述自己看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锻炼他们说的能力。
III.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训练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教和学合理运用到是教学当中来,使学生对老师和老师的教学持积极、正确的态度,从而达到“我喜欢英语,我想学好英语”的目的。【重点难点】
I. 教学重点
1、本部分的生词和短语。
2、学会对正濒临灭绝珍稀动物现状表达关心,并且通过探讨寻求一些拯救动物的办法和措施。
3、学习语法项目---定语从句。II.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表达忧虑和担心的功能用语。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环境】
多媒体,录音机和相关课件。【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情景教学法(situation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教 具】Muti-media facilities(使用多媒体图片,提供有趣,真实,易懂的素材。讲授定语从句用法。方便使用,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1)Listening and sing the song together.(2)Greeting each other.The student on duty and free talk.(通过欢快而美妙的歌曲,亲切的问候,流畅的交流可以快速稳定学生情绪,给他们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
Step2 Revision To check the homework.Discussion: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antelopes? Get students to act as the officer of our government who make a speech to appeal people to protect the animals.(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本就应该灵活多样,教师课堂用语就应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将英语当母语一样表达。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一位名人时很容易产生成熟感,从而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
Step3 Leading in Say: Just now, we have listened a wonderful speech about protecting animals.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danger at present.We all are very worried about their lives.So how to express our concern in English.Step4 Learn part 1: Function 1.Watch the screen and underline the expressions of concern in the dialogue.2.师生共同探讨。
Explain some language points.(有疑问向老师或同学提出,由老师或同学给予回答,然后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3.Then let students read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朗读表演)4.Make new dialogues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I’m concerned about…..I’m very worried about…..We really should do more for…..It’s really upsetting…..(让学生朗读,表演,编造对话,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Step5 Learn part2:Grammar Learn the attributive clause.Give the students more examples: Tom
tall
clever
careful 用以上词汇来描述Tom,形成以下句子: The boy who is tall is tom.The boy who is clever is tom.The boy who is careful is tom.接着老师就本班的学生进行举例,如:
Sun Li is lovely.The girl who is lovely is Sun Li.Huang Yong is tall.The boy who is tall is Huang Yong.然后说一个类似的句子叫学生猜。
The boy who has curly hair, who is he?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在符合句子中,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that, which, who。当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宾语时,关系代词常常省略。(在屏幕上出现,由学生分组探讨和研究。)
Step 6 Consolidation and practice.1.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at/which/who.(a)Do you know the man ______ came to see Xiao Yang this morning?(b)The people _______ you were talking to were Australians.(c)There’re many plays ________ I would like to see.(d)The train ________ has just left is for Xi’an.2.Make sentences with attributive clause.(想象思维训练)e.g.Teacher is the person who helps you grow up.Motherfather is the person who___________.3.Play guessing games.(猜谜游戏)(1)班级分为男女两个组,让各小组学生先各自介绍自己的相貌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
A: I have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I like playing the piano.B: I have short hair.I like playing football.C:(2)每组选一位学生来描述本小组某一位同学特征和喜好。让其他小组的学生猜猜看,看他到底描写的是谁。
A: student x is one who has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And she also likes playing the piano.Who is she? B: student x is one who has short hair and likes playing football.Who is he? Step7:Learn Part 3 1.Watching the screen.2.Practice.(pictures on the screen)Complete the passage in Activity5.(本练习为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延伸话题,展开想象。
Make new dialogues and describe animals who were in danger.Think of ways to help the animals.(设计了创新思维能力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展示了个人的才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体现了语言为生活服务的主旨,让学生进行一些即兴的,自由的交流活动,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Step8 Guiding Homework 1.Oral work: make dialogues to show your concern about endangered animals and how to save animals.2.Written work: describe your friends/classmates……with attributive clause.(作业设计体现口语训练和应用,巩固所学重点和语言知识点的联系,书面表达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
第二篇:微课题
附: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微课题题目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四年级学困生整数计算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第三篇:课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如下:
a.注重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比较准确的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b.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观念。
c.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d.利用课堂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及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
2.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并在感悟和学习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时老师对这两组位置关系的处理只要求学生会认、会说、会用,不再过多的进行强化性训练。而“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老师以此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教学时老师把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
专家评析
这节数学课,教师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授课伊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回忆上学路上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么在指挥呢?学生想到交通警察,红、绿灯等。随后课件出现交通情景图,让学生去观察红、黄、绿三盏灯和三辆车的摆放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它们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车辆并介绍它的排列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权,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见解;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认识前、后,由观察图上物体摆放的位置到寻找教室里人或物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2.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教师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面向全体、重视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如教学左、右时,让同桌同学互相“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自己肢体上的左右。跟着音乐节奏做一做、摆一摆,体验学习的乐趣。再利用教室里的场景,组织学生观察、交流、正确描述其他人或物与自己的位置关系,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举起右手让学生来猜一猜举的是哪只手?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教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去争论,想办法证明。学生在争辩中发现了问题,情不自禁地喊出声:“老师你转过身来,就和我们一样举的是右手了”。真正领悟到位置的相对性,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发挥了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也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具体活动情境教学的新理念。
3.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如:让学生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学具、利用动态的课件(让学生观察上下楼梯是否靠右行)、帮助整理、布置房间等练习。布置学生课外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实践活动。为此,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既学习数学知识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教育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4.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四篇:教学设计课题
课题:11.1全等图形
授课教师:梁晓辉
1. 教学目标:
(1)认识全等图形,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2)能欣赏有关的图案,并能指出其中的全等图形.
(3)通过画图和分割图形等活动,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感受图形变换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全等图形概念和特征.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全等图形的定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全等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图形的剪拼加强理解全等图形的性质. 4.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曾走进图形世界进行研究、探索,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图形世界。请大家看屏幕(展示一组图片).问题:看了图片,你发现每幅图片中的两个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出示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问学生它们能完全重合吗? 再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梯形,问学生它们能重合吗? 最后问满足什么条件的图形是全等图形? 揭示全等图形的定义.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全等图形的情景吗? 探索活动
活动一:想一想
展示两块三角板,一块30度的,一块45度的.提问:它们是全等图形吗?
展示两块相同大小的30度的三角板,分别按可以平移后重合的样子摆放;按照翻折后重合的样子摆放;按照旋转后重合的样子摆放.提问:它们是全等图形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两个三角尺能否重叠的实际操作情境,不仅为后续内容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又较好地渗透了平移、旋转、翻折的变换方法,使学生对全等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动态的认识.活动二:议一议-----欣赏图案.问题1 你能在图案中找到了哪些全等图形? 问题2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全等图形的?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图案中包含有各种不同的全等图形,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把它们找出来;
(2)每一个图案其实是把一个基本图形经过若干次平移、翻折、旋转而成的,要把这一方法总结出来. 活动三:做一做 观察图11-3中(1)、(2)、(3)中的全等三角形,在各组图形中,第② 个三角形是怎样由 第①个三角形改变位置得到的?
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图11-3(1)、(2)、(3)中分别画出第③、第④个三角形.问题
1图中各组图形的第②个三角形是由第①个三角形怎样变换得到的? 问题
2要画出第③个三角形,你应该先确定哪几个点?怎样确定? 问题3 你有办法验证画出的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是全等的吗? 问题
4你能画出各组的第⑤、⑥个三角形吗?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问题1是让学生找出图中各组的第②个三角形是由第①个三角形经过不同的变换得到的,要注意学生的叙述是否清楚、合理.
问题2 是为部分学生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差异. 问题3 全等图形的判别方法必须完全重合.
问题4 主要让学生发现图(3)中第⑤、⑥个三角形不用再画了,因为它们分别与该图中的第①、②两个三角形重合.让学生感受绕一点旋转特定角度的图形周期性出现的特征.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画图----归纳”的全过程.
活动四
课本中的“练一练”用不同的方法沿网格线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1)教师先下发若干张印有44方格的白纸,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分割,再交流讨论;
(2)分割完成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成果,介绍不同的分割方法 .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学生乐意进行的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全等图形,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在过程中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性,而不是方法的多少,对每种方法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课堂小结:本节课从生活经验出发研究了全等图形及其性质: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形状相同并且大小相等的图形.认识和感受了图形的变换-----平移、翻折和旋转,提高了识图能力.
布置作业:书P107 1、2、3、4
课外作业:看了艺术家
M.C.埃舍尔的作品,你也能利用全等图形设计一幅精美图案吗?
第五篇:微教学设计
《认识标点符号》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十一小学 陆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冒号。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使用感叹号、双引号、冒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读句子,复习句号、问号、感叹号。出示句子: 这本书是你的。这本书是你的? 这本书是你的!
2、齐读句子。
3、板书:标点符号
4、小结:今天我们来和几个老朋友聚一聚,它们分别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别看他们个子小,贡献可大了。在写话中它们能表达一个清楚完整的意思,帮你提出心中的疑问,还能帮你表达喜怒哀乐呢!
二、猜一猜:
1、猜谜语,复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1)圆圆的小圈(。)
出示句子:弟弟吹出了许多又大又圆的泡泡。(齐读)(2)一只小蝌蚪 大脑袋 小尾巴(,)出示句子:这本书很有意思,希望大家都读一读。(齐读)(3)小耳朵下面一小点(?)
出示句子:我的耳朵真的很大吗?(齐读)(4)一字下面一小点(!)出示句子:这本书真有意思呀!
2、猜标点。
(1)、长得像个小蝌蚪,可是不在水中游。(,)(2)、形状像个大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
3、喜怒哀乐喊口号,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脾气就数它最大大了。(!)
4、我的谜面最简单,就是一 个小圆圈。(。)
3、总结:一句话说完之后最后通常用句号,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通常用逗号,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后面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最后用叹号。
三、练一练。(把练习打印出来给学生做,然后共同对答案。)
A.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B.多么可爱的小猫呀 C.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D.今天早上 我和哥哥一起上学
E、我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 妈妈感到十分满意 F、早晨 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G、大风车转得真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