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净沙.秋教案
《天净沙秋》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天净沙秋》
2、会解释《天净沙秋》的意思。
3、了解“天净沙”的体裁,会写关于“天净沙”体裁的元曲。教学重点:
1、会读、会背《天净沙秋》。
2、会解释《天净沙秋》的意思。教学难点:
了解“天净沙”的体裁,会写关于“天净沙”体裁的元曲。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1、大家是否记得咱们以前学过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大家来背诵一下,好吗?(生背诵)
2、那谁来说一下天净沙是什么?“天净沙,越调(河南三大剧种之一),曲牌名,单调(指一首元曲只有一段)二十八字。又名《塞上秋》。”
3、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元曲《天净沙秋》。(出示元曲)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生读)
二、新授元曲内容
1、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查阅白朴的个人资料了,谁来介绍一下白朴。(生介绍白朴)
2、这是本文字词的解释,你来读一下。
3、下面根据字词的解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元曲的意思,一会老师要提问。(生讨论)
4、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所说适时开课件)。
5、通过理解意思,你们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对,秋天都是有一种萧瑟之感的,但也是美丽而有韵味的,那其他三季呢?老师还给你们找了白朴作的其他三季的作品,咱们来欣赏一下吧!同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观看书上插图)
7、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三、提高学生修养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以天净沙为曲牌名的元曲都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吧!(开课件)生读。是这样的吗?(是)
2、那咱们是不是也可以仿照刚才的形式作一首元曲呢?好,咱们再回想一下“天净沙”的体裁形式。(生答)好下面大家试一试吧!(学生试做元曲)欣赏学生所作元曲。
四、总结全课内容
其实,同学们做的这些元曲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元曲,因为元曲要讲究平仄,而你们现在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分清平仄的层次,所以老师说同学们做的这些元曲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元曲,但是能做到初步写元曲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在以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相继学到其他类型的元曲,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区分他们。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教学后记:
第二篇:天净沙 秋(范文模版)
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文学常识 白朴。元代。选自《天籁集》。字词理解
“孤村落日残霞,清烟老树寒鸦”: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一点飞鸿影下”:极富动感,打破画面的沉寂。“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手法
把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宇明朗绚丽之景对比 主旨理解
这篇秋景曲描绘了两幅图景,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秋日黄昏图,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写出了秋之明媚可爱,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天净沙秋公开课教案
《天净沙·秋》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分析曲中意象,把握作品营造的意境
3、知人论世,理解作者通过不同秋景来表达心中理想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分析曲中意象,把握作品营造的意境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通过不同秋景来表达心中理想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通过不同秋景来表达心中理想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标题导入
1、说说本课题的与众不同之处,简单介绍元曲知识。
2、你印象中古人笔下的“秋”是怎样的特点?
3、师展示写秋的古诗词,概括文人们眼中“秋”的特点
二、分析意象,体味意境及情感
1、齐读两遍,找出体现“秋”萧瑟、凄凉的句子,并描绘画面。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也渐渐消散,只留下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孤零零的村庄。几缕淡淡的炊烟袅袅升起,更添了几分惆怅。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乌鸦伫立在佝偻的没有生机的老树枝头。
2、你喜欢这样的秋天吗?作者喜欢吗?用低沉缓慢的语速语调读出惆怅伤感的感情。
3、作者选了六种秋天中的代表景物看似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却营造出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惆怅伤感的情绪,这种意境和情绪主要是由哪些字词表达出来的?
孤、落、残、轻、老、寒
4、为何只能从前两句体会到秋的萧瑟、凄凉?齐读这一部分,说说写了些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感觉?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枫叶片片,黄花朵朵。
生机勃勃、色彩斑斓、明朗绚丽
5、看到这样的秋景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6、在这首曲中,这两种景物、情感和画面截然不同的句子由什么联结起来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点飞鸿影下”
“飞鸿”指天空中飞行的鸿雁,“一点”说明是一只,而且飞得很高,看不清楚,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小点。而大雁一般是成群飞行,这里只有一只说明是离群的孤雁。“影下”说
明这只孤雁飞得很快,像一点黑影,飞掠而过。
三、深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
这只孤雁原来飞行在萧瑟、冷清、没有生机的地方,它受不了,因此飞得很高很快,等它飞过去,挣脱这个地方后就来到了生机勃勃、明朗绚丽的地方。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写秋景到底想向读者表达什么? 我们在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是打开作者真实写作意图的金钥匙之一。
1、简介作者白朴。你认为他会做如何选择?
2、白朴的这种选择在他的另一首作品中提到了这层意思。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荣华富贵不过是春宵一梦,从此以词赋为专门之业,寄情于山水之间,过起了不问政治的隐居生活。
3、再读全曲,分析这首曲中的飞鸿还仅仅是一只鸿雁吗?前面萧瑟凄凉没有生机的秋景和后文生机勃勃明朗绚丽的秋景是否有着某种深层含义?小组讨论。
4、小结。
这首曲中的飞鸿比喻想要归隐的自己,前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暗示着当时的元朝社会黑暗,死气沉沉。而后面明朗美好的秋景图,则暗示作者来到了心中向往的、理想的归隐之地。
四、总结及课外延伸
白朴的《天净沙•秋》跟古人笔下的秋既有相同之处,写了萧瑟冷清的秋景,又又不同之处,即借两种不同的秋景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全曲没有一个秋字,寥寥28个字,12种景物,就表现除了丰富的意境与内涵,被后人称为“秋意之圣”。他本人也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古诗词的两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品读带有感情的景物去体味作者的感情,同时通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个人经历以及社会背景,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希望大家能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解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第四篇:天净沙秋(完美版)配套教案教案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2、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元曲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导入
1、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从音乐,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秋天美丽的景色、多姿多彩的颜色)
2、你能回忆起有关秋天的诗句吗?试着说一说(出示大屏幕):有关秋天的诗句
3、板书课题《天净沙·秋》(元)白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白朴):略
三、介绍元曲: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这首元曲属于小令
四、学习《天净沙·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小令,读熟读通顺。(学生齐读 个别读)(1)向同学们介绍《天净沙·秋》的写作背景与主旨。
2、在理解小令含义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A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白朴巧妙地运用了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萧瑟冷清的画面: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止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
(1)、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萧瑟冷清的秋景图)(2)、我们应该怎么朗读,语气语调要低沉,缓慢.(1)、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2)、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在天幕中疾习而下。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语速要稍微加快,显示出大雁飞行的速度之快,表转折 C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青山绿水与白草红叶黄花有什么区别?(1)、“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2)、“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
活跃,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我们要读出豁然开朗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乐观向上的情绪,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五、写作特色 •全曲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 •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
•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使赏心悦目的秋景成为曲子的主旋律,第三句的意境转换,显的更加清疏、清和了。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于 《天净沙·秋》的只是我们再来朗诵一遍吧。
六、拓展积累
我们再来欣赏白朴其他的作品和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我们再 来欣赏一首有关秋天的小令,略。
七、马致远简介
: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思考《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八、理解小令的含义以及写作特色
九、对秋思的改编,现代诗 改编的现代诗 小桥流水已带走多少承诺与牵挂,秋叶落尽你会不会期待一抹晚霞。
疲惫的身影牵着思绪长大,历尽沧桑总是听不够羌笛琵琶。
千年古道已留下多少足迹与年华,倦鸟归处你会不会想起以前的家。
遥远的伤愁已随西风飘进了神话,何必再为那残缺的梦肠断天涯。
如果还想追问一句由衷的回答,就让我在老树下为你守侯到夕阳西下。扩写《天净沙·秋》
秋风在空气中呼啸而过,卷起枯黄不久的叶子,在那孤寂荒凉的村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里,不住地上升和下落。不远处的残阳如鲜血般红艳,却让人感不到丝毫的暖意。天空像是裂开一道伤口,染红了过路的晚霞。整个荒村被一阵淡淡的轻烟所包裹,朦胧间见到村头有一棵老树,夕阳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天寒归林的乌鸦零星地站在树杈上,凄凉的叫声给人一种浸透骨髓的寒冷。整个村庄像是死了一般。头顶上匆匆而过的几只鸿雁将硕大的影子投在了贫瘠的黄土之上,为这般死寂增添了几丝活力。我揉了揉被风沙吹疼的双眼,透过那若有若无的轻烟,忽然发现在黄村的不远处,也有着青山与绿水,原本压抑的心情忽然明朗起来,视线也随之变得更为清晰,竟又欣喜地发现原来身边也是一派生机。白草,红叶与黄花,鲜明的色彩共同勾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远处的残阳依旧,荒村依旧,只是那之前的寒意,似乎已不复存在。
第五篇:《越调·天净沙__秋》教案
《越调•天净沙 秋》教案
目标定向:
1.了解白朴的生平及文学成就。2.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
3.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曲中创设的意境,感受文学的美。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以写秋为主题的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1.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秋日》一诗中新颖独到地借秋之描写表现出了激越向上的感情,今天我们来看看元代的文学家白朴在他的散曲中是如何来表现秋之印象的。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以写秋为主题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刘禹锡《秋日》的思想感情,学生可自由发表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导入对本曲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意在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曲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
①残霞:残余的晚霞。[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画桥依约 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②轻烟:轻淡的烟雾。寒鸦:寒冬的乌鸦;受冻的乌鸦。[宋]秦观[满 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飞鸿:飞行着的鸿雁。(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 盖若飞鸿。”
④白草:本牧草。曲中系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
/ 2 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黄花:亦作“黄华”。诗词中或指黄色的花,或 指菜花、金叶菜。曲中指菊花。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译文: 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 说明:
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来倾诉着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中所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也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借助曲中的意象描述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对曲中的三句话作不同层面的思考。
人生就如此曲描写之境界:只有忍得孤寂冷清,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飞,努力不止,人生才会变得色彩斑斓。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学生自主思考,采用恰当而又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地再现自己对本曲的理解和感悟。
2、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
3、背诵这首曲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