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22《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感受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添加的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春天美景的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很高兴能见到你们。刚才你们的老师告诉我说:韦老师,我这个班里的孩子可是相当了不起。他们身上有五个“之最”——XX学校学生腰板是最直的!眼力最好的!您往哪儿走,他们的眼光就跟到哪里。听力最好的!无论您的声音大小,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反应最快的!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有一大片小手举起来。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啊?(生自信地回答“是”)还有一个之最是什么呢?你们自己来说说吧。生:我们班的纪律是最好的!生:我们写字是最好的!生:我们的声音是最宏亮的!
师:这几个“之最”就是你们身上特有的一种魅力。同学们再往后面看看,知道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吗?(生摇头说“不知道”)那是因为咱们XX学校有魅力呀,吸引来了这么多老师来学习。那今天能不能把咱们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呢?(生自信的说“能”)现在咱们开始上课好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比较保护环境的两句提示语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破坏了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于是在不同的公共场合就出现不同的提示语。在河东路的一条小巷里有人写道:(出示课件),在教育路的路旁又有人写道:(出示课件),这两句提示语你更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生说说理由)是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宽慰的语言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甜蜜的语言可以使人倍感幸福,激励的语言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3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2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话用横线把它画下来。见证你们眼力的时刻到了。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过渡:老师知道了同学们找到的这一句话是木牌上的字,那原来木牌上写的是什么呢?
4、出示句子:“我什么也看不见!”
5、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a、“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b、“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13分)
1、教师过渡:是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当你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时,你印象中的春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一句话、一个词或唱一段歌来说说。生自由发言,师给予点评。
2、师:你们用实力让老师看到了你们是知识丰富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春天的这一段话用“
”把它画下来。
1、课件出示春天文字。(指名读)
(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陶醉,但咱们读书不光能读文字,还要把文字在脑海中变成一幅图画,这样朗读才会更加有滋有味。(再读,你的声音很甜美,也确实让人陶醉,我们一起来描绘一下这幅春天的图画吧。(指名读—自由读—品读—全班齐读。)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板书:万紫千红)
3、欣赏美丽的春景。(课件出示)
师:
(1)是啊,春天是美好的,可这良辰美景对于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只是()。(板书:漆黑一片)
4、出示漆黑一片的画面,盲老人静坐一旁,播放歌曲《江河水》。
师: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的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出示课件:我什么也看不见!)
5、指导学生朗读。(分小组读)
过渡:春天,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可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难怪老人会叹息:唉,“我什么也看不见!”(男生读)
春天万紫千红,莺歌燕舞,可盲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难怪老人会悲伤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女生读)
春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切,可盲人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这多令人心碎啊:“我什么也看不见!”(齐读)
6、春天是美好的,可盲老人的眼前却是一片漆黑。请同学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盲老人的同情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7、教师过渡:面对如此可怜的一位老人,难道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下脚步来帮帮他吗?他是怎么帮的?(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
四、对比阅读法,再读课文,深入思考。(12分)
师:诗人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故事的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学习第1至5自然段。(出示学习目标,并按学习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
2、体会变与不变。
(1)行人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出示句子。(指名读——谈体会——齐读)
(分小组读)(3)文质彬彬的绅士看到了木牌上写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放学回家说说笑笑的孩子看到了木牌上写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木牌上写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驾着高级小轿车的商人木牌上写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于是他们不再无动于衷,姗姗而去,而是给老人以施舍和热心的帮助,(板书:产生同情、纷纷相助)老人的心情也由悲伤变为高兴。(板书:悲伤、高兴)
4、朗读盲老人心情发生变化的两个句子。
“哎,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过渡:还是这个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这一块木牌,还是同样的乞讨方式,当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事实联系在一起,事情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5、诗人“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想象出春天美丽的画面吗?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一起交流。(出示课件)
6、小结:什么是“魅力”、(魅力是对别人的一种吸引力,魅力是一种能触动人的心灵的一种力量)。一句有魅力的话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增长一个人的勇气,就如一滴微小的雨露可以滋润一株干枯的小草一样。
五、迁移阅读法,延伸体会语言的魅力。(10分)
1、精彩回顾。请同学们曾经感动过你的语言。
教师过渡:会使用有魅力的语言将为你走向成功增添一对隐形的翅膀,都说我们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使用魅力语言的能力?
3、你能 像让·彼浩勒那样,用有魅力的语言,在水塘边、草坪边、花坛边、电灯开关旁写个提示牌吗?想一想,再试一试。
六、总结课文,绽放魅力。(3分)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语言的魅力》,知道是怎样的语言才充满魅力,也懂得了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有魅力。课堂上你们的好学,也让我感受到XX小学的孩子充满活力,格外美丽,我相信,会使用魅力语言的你们将来一定会魅力四射。
板书设计:
漆黑一片
万紫千红
无动于衷
产生同情
淡淡一笑
变
解囊相助
悲伤
高兴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用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2、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
1、收集描写春天的诗词、好词佳句、文章。
2、有吸引力的广告语、警示语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指名复述故事大概内容,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魅力”就是很吸引人,如大自然的魅力、网络魅力、电视魅力、节目魅力……还初步了解有时候语言也有独特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板书:语言的魅力)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衫褴褛()
无动于中()
双目是明()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用“——”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无助、可怜、孤独……)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看到这可怜、无助、孤独的老人,你仿佛听到老人在诉说、叹息、在哀求什么?
过渡:可是,那些过路的行人呢?他们有什么表现?请用“≈≈≈”勾出来,读一读。
4、看着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却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的行人,你有什么感受?(冷漠无情、无同情心……)
5、带着这些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2—5自然段,结合上文思考:下午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
2、生讨论回报,研究盲老人的情感变化和行人的态度变化。(1)盲老人的前后变化的句子
前:“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后:那盲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2、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朗读:大家想一想,盲老人在诗人添加“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的前后心情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把这种变化有感情的读出来。
3、行人前后的变化(行动、态度)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了盲人在诗中添加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的变化,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从哪儿感受到语言带来的魅力?
(1)前: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2)后: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过渡:在同一条大街上,身旁立着同一块木牌的同一个盲老人,就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情况竟发生很大的变化,春天到底是怎样的,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勾出描写春天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想起了那首描写春天的诗、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无不叫人陶醉啊!可是,在这位盲老人的眼前是一片漆黑,他看不见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勃勃与活力的春天,这怎能不叫人心酸啊!
2、当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或者是你,在这姹紫嫣红的春天里,看到眼前的木牌,又会怎么做?
3、体会:行人停下脚步,掏出钱包里的钱,投向老人,他们掏出的只是钱吗?(爱心、同情、关爱……)
4、小结:行人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由“冷漠无情”到“热心相助;”盲老人由“悲伤”到“高兴极了”,这都是一句富有诗意、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三、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1、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即有没有听过一句有魅力的语言)?跟同学们交流一下。(2、3名学生)
2、作业:
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行人
无动于衷 冷漠无情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慷慨解囊 热心相助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姗、辰”等4个生字,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8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
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么有
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恰当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
心。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二、展示交流
(一)出示,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一位盲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边乞讨,一上午没有人给他钱。一位诗人在老人乞讨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后,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加了几个什么字呢?
(二)板书课题,据题质疑
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内容
、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字读生字,记忆字形。
2、圈画新词,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意思。
(1)读准下列词的读音
姗姗而去
衣着华丽
良辰美景
衣衫褴褛
魅力
绅士
(2)读词语
无动于衷
莺歌燕舞
衣衫褴褛
姗姗而去
(3)知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自行研究课文意思,并把不懂得问题做上记号,同桌一起讨论,交流。
(五)指导书写,重点写“魅、丐、酸”
三、检测反馈
.比一比,组词
绅()
哀()辰()酸()
伸()
衷()晨()俊()
.近义词
甜蜜——()舒适——()慈祥——()
3.反义词
期待——()愚笨——()熟悉——()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二.展示交流
(一)出课,引出课题
一些语言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激发人们的想象,这是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深入体会、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
2、引导学生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表达效果。
讨论问题:
(1)“我什么也看不见”与“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添加了六个字让行人和盲人老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3.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老人开心的语气。
用眼看,看什么?(看大自然中的美景,看那些眼睛能识别的东西)
用耳听,听的是什么?(声音)
用心体会,体会的是什么?(体会大自然的美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最后用脑思考,思考什么?(思考自己从大自然中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发)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想象春天到了有什么样的魅力景色?小组讨论,汇报。
(2)让·彼浩勒加的那几个字,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人们看了木牌上的字后会怎么想呢?
5.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背诵诗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交流收集的精彩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7.分角色演这个故事
三.检测反馈
.巩固认读生字、词语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在繁华巴黎的大街边,坐着……便姗姗而去了。”
(1)用横线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2)过路的人对待这位乞丐的态度是什么?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3)为什么这位乞丐引不起他人的同情?
2.指导完书课后第3题
四.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
姗姗而去
春天到了,可是……
满意地笑了
教学反思
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我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学生通过朗读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理解语言,通过对比我什么也看不见!积极地思考,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情感,认识语言的巨大力量,体会语言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认识到说话的重要性,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说明了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从中感受体会到语言文字强大的魅力所在。
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语言的神奇魅力,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备课中我考虑最多的也是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两句话不同的效果入手,进行比较和体会。先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体会文本。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被彻底的激活,他们的答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质疑。在课件(春景图)地配合下,学生对这句话的魅力也有了较深刻地体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一放一收之间,教师的尺度把握得不够准,因此没能完成全部预设的教学任务。2、学生思维活跃,但教师在调控上还欠缺火候,导致学生在体会文本时依然显得很浮躁。3、教师的评价语言和导语设计还不够丰富。
上完这节课感触颇多,在课前也与同仁有过激烈地争论,对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问题设计上,应从此处着手还是从大处着手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从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在问题设计上,还是应从大处着手,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放开,让他们自己读、想、悟,个性化的阅读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当然,这样做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散、比较碎;学生能力的不同,可能思维的方式、习惯也不同,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必然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迂回的情况,教学时间难以有效控制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果不解决,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教学必然是低效和无序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出现混乱。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对课文有极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放手让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要等放亦能收。对课文的理解思路和引导设计要精巧,同时要尽可能的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预估,并设计好相对的指导。总之,只有作好最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敏锐地捕捉到其思维的火花,并因势利导引入教学轨道之中,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答案中准确的捕捉和体会文本之精华,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归纳,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减少教学中的迂回,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篇: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唐梅芳
一、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教学过程 :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品文句,欣赏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五)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