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新
课改理念
周理平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创新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以《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题为例,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
环节一:幻灯片播放图片,冷军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一起学生兴趣。教师设问:刚才给大家欣赏的作品让大家很是震撼,也许大部分同学不曾想到,原来绘画可以如此逼真的表现事物。那我请大家分析一下,上面的作品使用什么样的绘画门类将事物如实的表现出来,你能想象出画家还借用哪些手段来帮助他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学生讨论发言,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发言。
教师补充:上面的作品使用油画的工具表现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油画这种材料在表现写实性作品时,表现力是如此的强大。当然不否认画家可能借助照相机和投影仪等一些科技手段来辅助完成作品,使作品达到如此高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环节二:以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产生的震撼效果,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结合照相机、投影仪等学生比较常见的工具来认识具象艺术,同时在学生意识中提示具象艺术与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关联。
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环节三:播放短片“国宝档案”《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通过短片你了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及价值,那么请以这幅作品为例说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具象艺术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性功能。
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另外短片“国宝档案”的播放目的是让学生多了解电视、媒体上的信息,将生活引用到学习中来,从媒体中扩大美术鉴赏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解决难点。
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
第四,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环节四:通过欣赏作品,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向学生简介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应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
例如,高中美术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学习的过程;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1世纪是呼唤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培训了解到新课改关注人的需要并关注人的发展,满足了现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第二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扬中市新坝中学 何美娟
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并不是形式上的学生参与和交流,而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有意识地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为,并期望达到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最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如何才能把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当今的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完美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视觉、听觉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看、想进入情境。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不仅调动了学生感官的参与,更增添了情境性。“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例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我首先放映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无穷。利用声音、图片、文字完美的组合带来的一种艺术语言之美。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文学、美术所带来的韵律之美。
(二)利用环境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人影响了环境,同样环境也会影响人,环境是学生成长,良好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前提,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优美且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环境。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欲望,我在美术教室周围布置了中国的年画、剪纸等一些民间艺术,让周围充满了热烈的年味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的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以生为本,实现角色转换。
生本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掌握方法,自主探究
疑难;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探讨、相互学习。
(一)学生先说话,教师后评价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欣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情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教学设计:《欣赏·评述》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师:请同学们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受?(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扎辫子的少妇》这件作品,画家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
2.我还是喜欢马蒂斯的作品,他是野兽主义画家,注重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3.我不喜欢《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画中的自由女神袒胸露乳。我喜欢《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因为它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
(二)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如今社会,可谓日新月异。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
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教学设计:《综合·探索》。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校服设计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校服。
师:你们的校服设计稿样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设计出这些漂亮的校服呢?
生:(摘录学生答案)
1.请同学们看一看我设计的校服稿样„„ 2.我先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3.我可以用彩纸拼出我的校服„„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校服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2.评价方法单一,权威性过强;3.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4.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标》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唯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教学设计:《设计·应用》学生各自设计的作品,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通过设计完成一件作品,有什么感受?
生:(摘录学生答案)
1.通过自己设计一件作品,使自己充满了信心。
2.我的壁报主题明确,考虑了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关系„„ 3.他应该用蓝色、绿色、黑色来做才好看。
从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小结是何等的生动、丰富、自然、真实,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了全体学生;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那就是教师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变应变,从而适应现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诱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巧妙设计“教学案”体现新课改理念
巧妙设计“教学案” 体现新课改理念
[摘要] 我校迈开了教学改革的新步伐,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初步形成了“四模块”教学模式以及与之相辅的教学案。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我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出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特色:自主预习环节,设计梯度预习题;交流展示环节,教师重点点拨;拓展延伸环节,联系实际;反馈达标环节,立足基础,精选中考试题。在新模式的运行及教学案的使用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已被解决,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去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息
[关键词]课堂改革 教学案 自主预习交流展示 拓展延伸反馈达标 教学效果 2009年秋,我校迈开了教学改革的新步伐,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初步形成了“四模块”教学模式以及与之相辅的教学案。为了使教学改革能顺利进行,学校也对我们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如典型模式学习、外出观摩课堂、教育理念的更新等等。就这样,我们在学校的助推下,也蹒跚地行走在课改的征程上。
在模式推行之处,自己和学生都很不适应。长久以来,自己习惯了讲,学生习惯了听。忽然不让自己说了,自己着急;让学生说呢,学生不适应,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说不到关键处,我更着急,最后还是越俎代庖。经常是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很失败、很茫然。当时的感觉就是教学案成了累赘、包袱,干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和学生都手足无措。
但是我并没有因暂时的迷茫而止步,我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名校的经验,经过认真反思,首先给了教学案一个合理的定位,正确看待教学案,教学案仅仅是辅助学生学习教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一个平台,而不能代替教材。其次必须在备教学案上下足功夫,才能发挥好教学案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教学案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知识的探索。反思之后是行动,是艰难的自我再认识。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我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出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特色,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能够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
自主预习环节,设计梯度预习题
自主预习环节主要是展示预习要求,或以提纲的形式、或以问题的形式展示,预习要求要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根据教学案的提示完成对教材的初步认知。但是班里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若设计的问题偏难,部分后进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则会导致部分学生(主要是优生)完成预习题后无事可干,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我在自主预习环节设计了梯度预习题,在预习题的最后有1-2道偏难的问题,就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有事可干。那么在进行自主预习效果检测时,最基础的简单问题就由后进生来回答,偏难的问题由优生回答,这样既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参与课堂的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交流展示环节,教师重点点拨
交流展示是四模块教学环节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舞台,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我在设计所要交流的问题时,多是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出发,参考备课资料,翻阅各省市历年的中考试题,设计1-2道交流题。交流问题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讨论的价值,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拨动学生的思维的琴弦。由于学生毕竟阅历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在课堂的交流环节时,有些问题需要教师稍加点拨才能使讨论有所收获。为了避免学生的讨论方向跑偏,我在每一道讨论题的下面附有“重点点拨”。点拨中给学生进行提示,这些提示或者是和问题有关的几个关键词、或者是一些观点看法。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我基本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在教室巡视,观察小组讨论情况,或者作为“旁听生”参与到某一小组。在各小组进行展示时,遇到有分歧的或不完整的,我不再急于否定或肯定,而是把问题重抛给各组,让他们去分析、补充。这样,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得出来的,而不是我硬灌输进去的,所以学生的印象就会很深刻,那么在考试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很轻松就能运用自如了。
拓展延伸环节,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环节就是立足本节的教材内容,挖掘教材的外延部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教学案时,抓住本课能够与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抓住本课与国家时事热点之间的联系,去设计一些归纳、列举、启示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据需要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小组合作完成,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抓住本节课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点,把每节课能够渗透德育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反馈达标环节,立足基础,精选中考试题
反馈达标环节在教学案中主要以试题形式出现。我在设计此环节的试题时,一般采用两大类型题: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立足基础,突出重点,把自己以前所教过的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在教学案中再现,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使学生在以后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知道如何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判断。设计非选择题时,我主要是从历年的中考题中以及学校配备的复习资料中进行筛选,选出与本课相关的材料题。若没有合适的,就需要自己下工夫对一些试题进行整合、重组,这些题一般综合性比较强,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对此类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反馈新知识的同时,既巩固了旧知、培养了能力又与中考试题有了亲密接触。
一种模式的运用、推广需要时间的洗礼来证明,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辛探索和实践,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教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自己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摒弃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重新还给了学生,从自主预习,到小组讨论,再到交流展示,学生全程参与了学习过程,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其次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以教学案为平台,在我的指导下研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的探索成为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教学案试行以来,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的长期锻炼,又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了很大促进,学生更加乐学。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深入到课本实际,自己能够质疑解惑,在课堂研讨、小组合作中也占据了主动,而“交流展示”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所以在教学案的使用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也更加主动去积极思考、展示自我了,使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在新模式的运行及教学案的使用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已被解决,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去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息,只为心中那开满鲜花的梦想!
第四篇: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展示才华带来了机遇,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积极应对挑战,历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注意以下问题,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写感受,希望和老师们交流,说的不对的地方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正.第一,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构建即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教学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1.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变化,解析其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例如课本中提供的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以及资料回放学习延伸等内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许多素材和信息,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方案.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2.对必修模块内容做整体思考,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3.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第二,研究学生,转变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新课程改革也不可能成功.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也是背道而弛的.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当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是不得不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需要老师做的是主要是使学生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历史学科不单纯的是简单的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中还有更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和深刻的人类经验.是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文学科.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宏杨民族精神;有助于用实事求是的科学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自身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另外我觉得要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老师的知识是否渊博,个人魅力还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要靠教师自身不断的加强修养才能做到.
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汇总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课 型]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三)讲授新课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 [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篇二: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
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
景中。
3、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我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
1、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
设计依据: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
(二)新课教学
※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
生对话。
1、设疑: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
器的异同点。
2、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②师生对
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类别。
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鉴赏小试: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设计依据:课程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结反思: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 ”,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篇三: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标志设计赏析》美术教案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
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
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 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
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
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
一致的。
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
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
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
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从用途上分:[*] 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
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
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
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
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
(2)从造型特点上分:
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
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
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
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
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
和享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 到简的过程)[*] 准:内容准确、形象直观(日本某建筑公司标志)[*]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采用几幅典型的标志图说明)[*]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普通的审美情感 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电影史上有众多的流浪汉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众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别林
留有给我们一种卓而不群的艺术感受呢?原因即在于它独特的形象设计和别具风格的艺术
表达方式。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艺术表达,即可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同样,既然标志
设计是艺术设计,那么它应运用一些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形象高度夸张、概括、简洁、几何形化(采用太阳神口服液标志和捷克音乐学院标志
说明)[*](2)运用联想、比喻的方式(采用阿根廷市政银行和某人寿保险公司标志说明([*](3)运用象征的方式(波兰和平委员会标志)[*](4)运用民族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德国和法国两种不同风格的标示设计说明民族性特征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突出民族性)请同学们确定两幅标志的类型[*] 这两幅标志设计的构图特点正反映了两种不同民族文化观。我们知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史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而不同的民族性格又滋养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家
知道,法国是一个崇尚浪漫、追求自由的民族,柔情似水、恬淡无求的他们至为崇敬的人生
境界。这点恰与德意志民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德国人的热烈奔放是举世著名的,威武刚劲,执著不息构成了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全部。曾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约翰。克里思朵
夫》中的主人公,一个在德国本土取得突出成就的音乐家,当他来到巴黎试图取得更高的发
展时,其作品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法国音乐界的认同,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民族的直线条
抒情方式的狂热猛烈地击打着法国人的柔弱纤细的内心,他们无法忍受这种近似于虐杀的残
酷的心灵的摧残。这就是民族性格差异造成的艺术理解的反差。由此可知,强调线条的翻复,在起伏波动的线条中体现法国人的多情与灵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创造了风格迥异的艺
术,但给人的却同样都是美的享受。①①
(三)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部分的理解
(此处采用几个国家的航空标志让学生分析判断类别及艺术表现方式)[*]着重介绍中国民
航新标志[*](让学生通过新旧两幅标志的对比体会标志创作的艺术演变规律)
中国民航标志说明:①在创作构思上,作者突出了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特点,它以中国固有民
族图腾形象之一“凤凰”作为构图的主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滋润与独特内涵。
②从造型特点上看,具有极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完全符合上述标志的现代设计原则。是一幅
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原则和谐统一的杰作。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几幅优秀作品)
a.中国铁路标志介绍:[*]①“工人”点明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
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②“人工”:在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级,而这一标志的含义恰在说明广大铁路
工人乃至中国人民勇于战天斗地,不畏艰难险阻,誓与“天公”一比高的豪迈之气,歌颂了
“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
③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整个构图外形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
象,它夺面而来,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孕育着无穷的力量。
可以这样说,这幅作品,它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
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级高的艺术价值。b.加拿大毛纺织公司标志[*] c.某皮鞋超大厂标志[*]
(四)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
(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心理门诊标志和自己家乡的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来分析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过程)[*]
(五)小结
以上同学们看到了很多中外的优秀标志作品,了解了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过程。标志
设计概括是一种美的创造,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艺术的流露与渗透,从这一点讲,我们应该以
一种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去认识中国标志设计现状,既不盲目崇外,更不能固步自封。正如斯
大林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而是以民
族文化为前提并且滋养民族文化;正像各民族文化不是取消而是充实和丰富世界文化一样。
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投身于标志创作的领域,以更多的具有中国特
色的美的作品,为中国、为世界艺术史写下壮丽而又灿烂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
界的骄傲!
教案的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
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
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
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
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
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