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4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篇:《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课 比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与反思,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3.通过整理与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

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比 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2)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为黄金比。张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① 2

② 4

③ 7

(二)课堂设计

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谁来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一:因为, 60:(92+2)=60:94 60:(92+4)=60:96 60:(92+7)=60:99 5:8=60:96 所以选择4厘米

预设二:因为, 60:(92+2)=60:94=30:47 60:(92+4)=60:96=30:48 5:8=30:48 所以选择4厘米

预设三:5:8=5÷8=0.625 60÷(92+2)=60÷94≈0.638 60÷(92+4)=60÷96≈0.625 60÷(92+7)=60÷99≈0.606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

小结: 求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比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比?怎样求比值?

生全班交流。练一练

①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

②哥哥身高150cm,弟弟的身高是1m,他们两个的身高比是():()。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师:在求两个数的比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注意同类量求比,单位要统一。(2)比的基本性质

师:求两个数比,要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

师:大家回想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我们是怎样探求出来的? 生交流。

小结:利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猜想、验证探求出来的。

师:确实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求比值和求商是一致的,化简比与约分也是一致的。

练一练

()8∶10==40÷()=()(填小数)

59把0.7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把3小时:25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师:化简比时要注意什么?它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生结合练习交流。

小结: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求比值直接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仍旧是一个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3)比的应用

师:比不但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三个乃至更多的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师: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可以有几种方法? 生交流。

小结: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一份;二是求出前后项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练一练

根据1:1和2:1这两个比分别编两道按比分配的问题。独自编号后,先同桌交流互相完成对方的题目,最后全班交流。师:按1:1分,实际上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

按1:1分配,实际上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殊情况。2.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对本单元的知识我们一起进行了复习,大家已经尝试着把这些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整理,下面拿出思维导图进行完善,然后小组交流,选出一份你们比较满意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3.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1)填空。

()①小林看一本书,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3:2。已看页数是剩下页数的;剩下

()()()()页数是已看页数的;已看页数占全书的;剩下页数占全书的。

()()()【知识点】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3322【答案】2,3,5,5。

【解析】对“份数”的理解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3:2,可以将已看的页数看作3份,剩下的页数看作2份,则全书为5份,再利用比的意义解答。

②一个比的后项是3,比值是3,前项是();假如这个比的前项是3,比值是3,后项是()。

【知识点】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之间的关系。【答案】9;1。

【解析】】根据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可得: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比的后项=前项÷比值。

(2)选择合适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到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A.增加16

B.乘以2

C.除以2

【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答案】B 【解析】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到16,相当于前项扩大为原来的2倍,要使比

值不变,后项也应该扩大为原来的2倍,即后项乘以2。分析此题时,应抓住对关键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前项增加16”与“前项增加到16”的区别。

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甲调制时用了25毫升的蜂蜜,125毫升水;乙调制时用了2小杯蜂蜜,8小杯水;丙调制时用的水是蜂蜜的6倍。()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A.甲

B.乙

C.丙

【知识点】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答案】B 【解析】甲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5;乙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4;丙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6。所以,乙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③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8:6:2,按角分类,这是一个()三角形。A.直角

B.锐角

C.钝角

【知识点】比的应用,结合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答案】A 【解析】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解法一:可根据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为90°;解法二: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最大角的份数8与总份数16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正确结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④已知甲:乙=3:4,乙:丙=3:2,那么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答案】C 【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甲:乙=3:4=9:12;乙:丙=3:2=12:8,则甲:乙:丙=9:12:8。该题涉及连比的知识,需将两个不同的比中共有的量转化为同一个数。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2,如果长增加2米,这个新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求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

【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长方形中与周长有关的计算。【答案】2:1。答: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2:1。

【解析】根据新长方形周长是24米,可知原长方形周长是24-2×2=20(米)。原长方

32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2×=6(米),20÷2×=4(米);长增加2米后,新长方形的55

长与宽的比为(6+2):4=2:1。该题对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具体解答时可结合画示意图的方式分析求解。

第二篇:《圆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课 圆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77页的整理和复习和练习十七。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的和圆相关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巩固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扇形的认识。

2.通过回顾梳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先将学过的知识呈现出来,再不断地补充完善,进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复习: ①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是什么? ②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二)课堂设计

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整理基本知识点

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汇报课前整理的本单元的知识点,汇报时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评价。①圆的认识

师:本单元我们先认识了圆,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思考1:圆有哪些特征?

先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小结: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

②圆的周长

师: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之后,学习了圆的周长,知道了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明白了C=πd或C=2πr 思考2:π的意义是什么?它是怎样得出来? 讨论交流。

归纳小结:π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任意圆的周长都是其直径的π倍,不会因为圆的大小而改变。它是经过多次实验和计算得出的结论。

典型题目: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6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照这样的速度,李老师从家到单位的路程是9000米,50分钟能骑到单位吗?

3.14×0.6×100×50=9420(米)9420米>9000米 可以到。

学生完成汇报时,重在引导注意易错的地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求周长。③圆的面积

师: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又一起探索了圆的面积,明白了“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同时我们也经历了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探索出的圆的面积公式S=πr2。

思考3: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长方形后,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

自主画图并交流。

归纳小结: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公式才是S=πr2。怎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呢?

典型题目A:公园草地上一种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2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圆面积公式的一般练习)

典型题目B:一块环形铁片,外圆半径是0.5m,内圆半径是0.3m,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归纳:圆环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两个同心圆的面积之差。

典型题目C:课本77页整理复习第1题,增加一问,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这类题目有什么特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是怎样来分析题意的?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④扇形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图形——扇形。什么是扇形?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交流。

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在不同圆中,圆心角相等,半径越长,扇形越大。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2)沟通知识的联系

师: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本单元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扇形,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你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这一单元整理一下么?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师引导形成思维导图:

3.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1)先在空白处画出图A。

1cm2cm1cm2cm图A

(2)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是()cm2,空白部分面积是()cm2。【知识点】画圆、扇形、圆的面积 【答案】(2)3.14 cm2,0.86 cm2。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在画图中感知解决组合图形的方法,用转化的方法求阴影部分及空白部分的面积。阴影部分实际就是一个圆的面积,空白部分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差。

2.一个圆形餐桌,桌面的半径为2m。(1)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在这张餐桌的中央放一个半径为1m的圆形转盘,剩下的桌面面积是多少?(3)如果一个人需要0.6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知识点】圆的面积、圆的周长、圆环的面积 【答案】①3.14×22=12.56(㎡)

②3.14×(22-12)=9.42(㎡)

③3.14×2×2=12.56(m)12.56÷0.6≈20(人)

【解析】题中呈现的信息灵活多变,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通过解决圆形餐桌面的大小、可坐人数、转盘外空余面积等问题,实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哥哥和弟弟分别利用圆和正方形设计出了图A与图B(如下图所示),图A与图B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dm,请你计算一下,图A与图B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相等?

【知识点】圆的认识 【答案】不相等。

【解析】根据圆与外切正方形、内接正方形的关系,分别求出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再进行比较,也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比较推理出来。

第三篇: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复习目标:

1、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创设现实情境,改变习题的单一呈现方式,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扫除学习障碍。复习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问题导入:我们班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能写出一个比吗?从这个比中可以知道什么?能想出一个和这个比值相同的比吗?组成比例。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内容。(板书:比和比例)二.梳理

1.罗列:在比和比例这个知识板块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内容。指出:这节课上,我们主要梳理以下几个知识点

课件出示:比的意义 比的基本性质 求比值 化简比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2.回忆:在这么多知识点中,先把那些印象很深刻的内容,自己轻轻说一说,记得不是很清楚的内容,可以到书上寻找答案。

3.交流

(1)交流比的意义时,复习“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追问:你能用字母式子来表示除法和比之间的关系吗?a÷b=a:b(板书)

比还能怎样写?分数形式(板书完整:a÷b=a:b=a/b,这里b≠0)如果把这里的 看作是一个分数的话,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追问: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板书:一种运算、一种关系、一种数)(2)引问: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

还记得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吗?(那个时候,我们学的数局限在整数范围,所以用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来表达,现在的数拓展到了分数、小数,我们就可以把商不变的规律也上升为商不变的性质,谁能表达?)

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小结:你们看,根据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再来看各自的基本性质,不难发现知识之间真是彼此融会贯通的。现在的我们,是站的高看的远,想的更深。我们还将原有的知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3)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等

4.整理:这么多内容,怎么复习呢?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复习整理的方法?(构成网络图、画表格等)今天我请大家用语文中的连词成句的方法,根据这些知识点彼此之间的联系,适当添加字词,串联成一段完整的话。

比如刚才有同学提到:应用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等这样的句式。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反馈:

根据比的意义,来求比值;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出比值以后,可以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5.小结:真不错。通过整理,我们不仅知道了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还知道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我们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

三. 练习1.再回首

引:让我们再回过来看看刚学这部分知识时,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跌跌撞撞,摔了好多跟头,出现了不少错误。我从你们平时的练习中采集了几个最典型的错题,今天的你,会怎样看待这些错误呢?

出示:

(1)化简比:24:0.8=24÷0.8=30 分析错因:把化简比当作求比值了。比较: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归纳成表格

小结:列表比较,是我们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这道题你打算怎样改?

说明:刚才归纳的仅仅是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实际计算中,在方法上是可以互通的,但是结果表达上,丁是丁,卯是卯,来不得半点含糊。小练兵:5 /12 时:10分(化简比并求比值)(强调带单位的要统一单位后再求比值或化简比)

反馈:1。两种方法,可以化为分,也可以化为时,前者简单。2.化简比和求比值都可以写写成5/2 的形式,读法不一样。(2)解比例:

28/x=7:2 解:2x=7×28 x =98 错在哪里?(搞错比的内项外项)怎样避免出错?

小练兵:1:X=4×25(看题,这道题目暗藏机关?指生口答)(3)a×3=b×5, a:b =3:5 你怎么看它正确与否?(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检验)怎么改?(两种方法)

小练兵:a×13 =b× 14 , a:b=()

结语:同学们,整理典型错题,剖析错误原因,并逐个歼灭,这是我们数学复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今天,是老师带大家一起整理,以后,你能用这种方法进行自主复习吗?那就从现在开始,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三个小练兵都正确的加个笑脸。】 2.基本练习,(课后练习)交流反馈。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呢?有什么收获?

复习比 和 比 例

陈夕艳

蚌埠市陶店中心小学

2014年5月

第四篇:《小数乘法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小数乘法 中原区秦岭路小学 王建华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2014版)五年级上册第2~18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活动,回忆本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运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的学习方法在学过程中的应用。

2.在分类、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清本单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完善课前自制的思维导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利用小数乘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和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教材、《小数乘法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主复习整理任务单: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2——P18内容,回顾本单元知识学习历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学习本单元的关键在哪里?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思维导图,并解决下面问题。

1.超市大米每千克售价2.85元,李阿姨买了5.34千克大米,需要准备多少元钱?请列式计算,并跟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数乘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乘法解决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再列式计算中复习回顾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和算法。并能将积的结果联系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2.以5.4×1.07和0.56×0.015为例,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技能、技巧和易错点。特别是空位、积的小数位数确定,补0占位,划掉末尾的0等易错点】

3.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简算中可以使用吗?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自主举例,类比迁移。提出问题(设计题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4.超市里面苹果每千克9.6元,妈妈带50元钱,买5千克苹果够吗?6千克呢?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能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尝试用估算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某停车场收费标准是:2小时以内收费10元,超出2小时后,每多1小时,加收1.5元(不足1小时的按照1小时计算)王叔叔在该停车场停车6.3小时,应该准备多少元停车费呢?

利用小数乘法解决分段问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写什么?

【设计意图:能够将分段计费问题调节梳理条理化,在解决问题方法上深入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课堂设计

回顾本单元小数乘法的学习过程,小数乘法为什么可以按照整数乘法的方式进行计算,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呢?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进行一次整体性梳理,查漏补缺,并找到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密码。

1.分类进行整理,巩固基础知识(1)复习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和算法 ①汇报课前学习的第1题。

学生展示时,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②汇报课前学习第2题。

学生展示时,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

思考:在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我们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在学习小数乘法时,主要运用了转化的学习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然后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点就从右向左移几位。位数不够时就在前面补0,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可以抹掉。

(2)小数乘法的简算 ①汇报课前学习的第3题。

学生展示时,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简算符合不符合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分析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

②典型题目: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

(1)0.25×32×12.5(2)1.5×101(3)56.5×99+56.5(4)2.5×1.2+0.8×2.5 【知识点】用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简算 【答案】

(1)0.25×32×12.5 =0.25×4×8×12.5 =(0.25×4)×(8×12.5)

=1×100 =100(2)1.5×101 =1.5×(100+1)=1.5×100+1.5×1 =150+1.5 =151.5(3)56.5×99+56.5 =56.5×99+56.5×1 =56.5×(99+1)=56.5×100 =5650(4)2.5×1.2+0.8×2.5 =2.5×(1.2+0.8)=2.5×2 =5 【解析】能够依据数据特点,灵活对数据进行拆分变化,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降低计算难度,达到简算目的。

(3)应用小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①汇报课前学习的第4、5题。

在汇报时,重在引导分析题意和解决问题方法上的讨论。2.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交流课前作业,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点,课前大家已经初步整理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思维导图,选出最科学的一份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各小组完善思维导图,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1)填空。

【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算理、算法

【答案】

【解析】通过竖式计算,回顾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一步体会转化的学习方法在学过程中的应用。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6×0.32 1.08×25 0.25×0.046 【知识点】小数乘法算法,小数点的确定,补0、抹0。【答案】0.2432 27 0.0115 【解析】巩固提升小数乘法运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特别是空位、积的小数位数确定,补

0占位,划掉末尾的0等易错点。

(3)不计算,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37.5×0.38○0.375×3.8 12.6×2.7○1.26×27 0.46×0.9○0.46 4.7×1.3 ○ 4.7 4.5×0.98○4.5 37.2×1.02○37.2 【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答案】< = < > < >

【解析】培养孩子观察数据特点,能够以及计算结果总结小数乘法积与因数的大小规律,并能够根据算式特点进行计算前的简单的估算,和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4)某矿山开采现场,爆破员在执行任务时,点燃导火索后要立即向120米开外的安全地带奔跑撤离,已知其奔跑速度是8米/秒,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016米/秒,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几米长时才能保证爆破员的安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知识点】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的近似值、融合生命安全教育 【答案】120÷8=15(秒)0.016×15=0.24≈0.3(米)120÷8×0.016 =15×0.016 =0.24 ≈0.3(米)

答:导火索的长度至少0.3米长时才能保证爆破员的安全。

【解析】此题包含两步运算,第一步是包含除,第二步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培养孩子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算式时需要注意同级运算谁在前面先算谁。不同于课本上的是为确保安全,导火索长度要长于0.24米,四舍五入法不适用于此题,用进一法才能确保爆破员生命安全。

(5)妈妈带150元去超市购物,先买了2壶食用油,每壶50.8元,还买了2.5千克皇冠梨,每千克8.2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桶15元的酸奶吗?2瓶呢?

【知识点】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50.8<51 2.5×8.2<25 150-51×2-25=23元>15元 够买1桶。

50.8>50 2.5×8.2>20 150-50×2-20=30元=15×2元 不够买2桶。【解析】第一种情况是估大,第二种情况是估小。让学生养成估算意识,并回顾解决这两个问题采用的不同估算策略,明确要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采用适当的估算策略。

(6)某市为了鼓励市民节约使用燃气,节能减排,保护蓝天,采用按年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居民燃气费。规定:每户年用燃气量在360立方米以内,每立方米2.70元,年用气量超过360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2.85元。

李爷爷家去年用气340立方米,应交燃气费多少钱? 张奶奶家去年用气405立方米,应交燃气费多少钱? 【知识点】分段计费问题。【答案】2.70×340=918(元)

2.70×360=972(元)(405-360)×2.85=128.25(元)972+128.25=1100.25(元)

【解析】重在理解题意,要明确区间和收费标准。关注学生解答过程,尽量出现两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于程度较好的孩子,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写出用气量和费用之间的量表,初步渗透函数意识。

第五篇:《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5-47页《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第一部分“数的认识”中的“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的复习。通过系统地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数的大小比较,运用数刻画事物等,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与代数”第一部分“数的认识”中的“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对象是铁五小六年级学生,由于借班上课,所以根据个人以往教学经验,学情分析如下:

1、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这些知识基础,对数的意义是了解的,具备基本的比较数的大小、数之间转化等技能。

2、从三年级认识分数、四年级认识小数 到五年级的百分数、六年级的比,学生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于生活之中,对于分数和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是有生活体验的。

3、根据以往教学显示学生复习该内容在沟通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除法等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语言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比的意义,及表示方法,分析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复习十进制记数法。过程与方法:

1、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2、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

3、结合数学学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教育。

教学重、难点: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教学资源的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即将离开自己的母校,你对自己的母校了解吗?播放学校概况。

2、学校概况中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你能对这些数字分类吗?

揭示复习课题: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二、回顾与交流

1、你打算怎么复习,有什么好的复习方法?对于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你有哪些疑问?

2、复习正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

在学校概况中,找出你喜欢的两个数,写入数位顺序表。你能用数位顺序表揭示1958和10276中1的含义吗?

3、观察课桌,你能用“一扎”做单位长度测量课桌的宽吗?体会小数和分数引入的必要性。

4、根据PPT提供的课桌宽度测量结果,请学生用分数表示。你能把课桌的宽度填写进数位顺序表吗?

体会1/2等于5/10,5/10 就是0.5,进一步体会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复习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5、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沟通分数、除法、比、小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3/4米,去掉单位名称后,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它的含义吗? 师小结: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数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分数;分数可以表示两种含义,后面带上计量 单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如3/4米,不带计量单位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 而百分数只能表示后一种情况,即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不能带上计量单位来表示具体的量。另外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可以进行互化。

观察3/4=3:4=3÷4,你还有什么发现? 比与除法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6、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

数有“分数基本性质”,请结合具体例子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所叙述的关系是一致的)

7、小结复习的收获,质疑解答。

三、巩固与应用

1、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

把课本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3 题,“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图形中不同颜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2、进一步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比较大小。

课本第47页“ 巩固与应用”的第5题“在○里填上><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复习化简比的知识。

在课本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7题“化简比”中 挑部分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几种比的化简方法。

四、总结与延伸

1、结合课后练习“读一读”节约水资源教育。

2、本节复习课,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下载《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和百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比和百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至114页第2、3、5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掌......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反思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反思 合肥市西园小学 刘佳 上学期有幸承担了蜀山区小学数学备课组的一节复习研讨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说有以下几点感受:1、参与学习,时间是保证。......

    复习课《比和比例》

    复习课《比和比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复习课,分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关于比和比例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比例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课教学设计

    四、分类(复习课)教学设计 战屯小学梁凤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让学生正确掌握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并能熟练的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者:******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2. 在组织总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

    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陈文霞 内容 : 宾语从句 目标:再现该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梳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思维整合。 准备: ppt.. 过程: 呈现复习的内容在ppt. 上。 一、什么......

    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Review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单元的单词和词组:do my homework watch TV clean the bedroom listen to music wash one’s face fly a kite play with...并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