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单元导学课教学设计
比单元导学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课题
1.根据情境写除法算式。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多大了? 师:大多数同学都是12岁,老师今年32岁。(板书:生 12
师
32)
师:你能根据老师年龄和同学年龄这两个信息,提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怎样列式? 生:32÷12(板书)
生: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 生:12÷32(板书)
2.揭示课题,引出比。
师: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其实这种两数相除的关系我们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新内容比。(板书: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块来交流一下比的有关内容。
二、师生交流,把握学情
1、小组交流(分信息窗)
课下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整理本单元将要学哪些知识?你们觉得哪些知识比较容易学?哪些知识比较难学?小组长作好记录。
2、全班交流
各组进行汇报,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信息窗一:易点:比的读写,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难点:比的意义,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信息窗二:易点: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交代用到数学方法——猜想—验证—归纳。(师板书数学方法)
(学生提出的疑惑,先追问,其他同学有这样的疑惑吗?如果个别同学没有这样的疑惑可以说说他们的理解。说错了,及时纠正,研讨课后再解决。如果孩子说对了就进行表扬鼓
励,看来是预习有效。这个环节也是导学课最难的一点,引得过深学生不理解,过浅感觉预习缺少效果,这个“度”很难把握。)三:初试学法,内化易点(12分钟)
1、知识基础
师:通过预习,思考一下本单元的知识,与咱们以前所学的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 预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2、交流易知
师;通过预习,你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
3、内化易知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易知。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血小板的寿命只有10天。写出红细胞与血小板的寿命比。
一架客机3小时飞行2400千米。写出这架客机飞行路程与时间的比,求出比值。并说说比值的实际意义。
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黑、白皮块块数的比是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四、强化学法,准备研讨
第二篇:比尾巴导学设计
《比尾巴》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语言:积累“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句子。朗读:能读好疑问句的语气。
表达:能仿照“„„像„„”句式进行仿写。
过程与方法: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朗读、表演、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六种动物卡片及相关尾巴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学生: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一、猜谜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 幻灯片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
信鸽听到我们的回答了。大家看,动物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了。原来,我们刚才猜的谜语的谜底全是今天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他们要进行的是“比尾巴”比赛。
师板书课题。
二、定标导法
师:这首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生:这首儿歌一共有四个小节。
师:请大家读儿歌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句子的后面有一个问号,都是问句。师范读第一个小节的第一句“谁的尾巴长?”
句子中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这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就像读二声一样。
那大家在课文的文字和图画中找到答案了吗? 生汇报并朗读:猴子的尾巴长。
三、迁移尝试:
1、总结学习方法:先读好问句,再读句子并观察插图找到答案。
2、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还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试着问一问、读一读、说一说吧!
四、交流评点:
1、学生汇报时,幻灯片随机出示动物的尾巴,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
2、重点指导: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提问:为什么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伞呢?
幻灯片出示图片,师演示“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指导学生读句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事物却有相似之处,谁还能说说:“„„像„„”呢?生口述比喻句。
3、抽生朗读,并评价,小组内合作朗读、表演句子并背诵。
通过看动物王国的比赛,了解了动物的尾巴的特点,而且还学会了问和答。老师也送给小朋友们一个大大的问号,希望小朋友们与问号交朋友,多问问题,多动脑筋。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回家后,大家可以把动物王国的比尾巴比赛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资料,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尾巴的样子。
五、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长
短
像一把伞 弯
扁
最好看
第三篇:《比的意义》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预习单)
一、自学32页—33页比的意义,完成下面问题。
1.我班共有21名学生,其中有8名男生,13名女生。选择其中两个数据,提出一步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然后把提出的问题换种新的说法,大胆试一试。
2.小明买了10个大练习本,一共花了9元钱。
题中有哪两种量,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用比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总结发现:比表示几个量之间什么关系?
二、自学33页比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举例说明比的写法有几种?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会用比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分数、除法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是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比赛成绩是4比1板书:4比1 这是操场上那面五星红旗,长宽的比是60比40板书:60比40 2.导入:这两个比的意义相同吗?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比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获取新知: 1.呈现问题:
我们班共有21名同学,其中8名男生,13名女生。(1)选择其中两个数据,提出几道一步除法计算的问题。
(2)自学32页比的知识,把提出的问题换种新的比的说法,大胆试一试。
小明买了10个大练习本,一共花了5元钱。
题中有哪两种量,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用比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交流预习,组员先说,组长进行补充。3.集体汇报交流:
(一)比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估计: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3)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4)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对策:
当学生回答出两个以后,教师板书问题及算式,如: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3÷8
也可以说成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13 比8。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8÷13
也可以说成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8 比13。其他可由学生自己完整说出,要求说清:
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列式?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
师说明:我们刚才所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是我们班的人数进行的比较,他们都是同类量,也就是可以用比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二)比表示不同类量的关系
出示:小明买了10个大练习本,一共花了9元钱。
① 根据题目中的两个量,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 ② 我们能不能用比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呢? 讨论得出:
①总价和数量的比:9比10(板书)。追问:这个比表示的是什么?(单价)②数量和总价的比:10比9(板书)。追问:这个比表示的是什么?(一元钱可以卖多少本)
师说明:比还可以表示不同类量的关系,通过不同类量可以得到第三种量。
(三)归纳总结:
1.指板书,通过刚才我们所举的这些例子,你来观察一下:比表示的是几个量,什么关系?引导说出什么叫做比: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2.介绍比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1.学生直接来展示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比的符号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强调:比号“:”要写在两个数的中间,千万不要写成冒号。改写板书中的比 也可以写作分数的形式但是仍然还读比,改写板书中的比,分别读出来: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过渡:明确了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组成,那么比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下面我们结合板书中的各个比、各个分数来思考。1.出示表格,独立完成表格 2.汇报:课件出示表格:
比和分数及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计算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由此你能够想到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四、分层巩固提高:
1.质疑:我们此时在回头看这两个比,你能分辨出哪个是我们研究的比吗?
那么体育比赛中的比什么意思? 2.检测
3.数学文化——人体中有趣的比。
师:你们可知道,我们人的身体上存在着许多特殊有趣的比。如(1)一个人两臂展开的长度与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1
(2)头长与腿长的比大约是1:4(3)脚的长度与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7
(4)脖子周长与腰围的比大约是1:2
五、评价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8÷13 8:13 分数形式
男生和女生人数比是8比13 13÷8 13:8 女生和男生人数比是13比8 9÷10 9:10 总价和数量比是9比10 9:10=9÷10=0.9 各部分名称
第四篇:《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课 比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与反思,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3.通过整理与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
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比 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2)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为黄金比。张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① 2
② 4
③ 7
(二)课堂设计
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谁来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一:因为, 60:(92+2)=60:94 60:(92+4)=60:96 60:(92+7)=60:99 5:8=60:96 所以选择4厘米
预设二:因为, 60:(92+2)=60:94=30:47 60:(92+4)=60:96=30:48 5:8=30:48 所以选择4厘米
预设三:5:8=5÷8=0.625 60÷(92+2)=60÷94≈0.638 60÷(92+4)=60÷96≈0.625 60÷(92+7)=60÷99≈0.606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
小结: 求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比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比?怎样求比值?
生全班交流。练一练
①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
②哥哥身高150cm,弟弟的身高是1m,他们两个的身高比是():()。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师:在求两个数的比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注意同类量求比,单位要统一。(2)比的基本性质
师:求两个数比,要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
师:大家回想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我们是怎样探求出来的? 生交流。
小结:利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猜想、验证探求出来的。
师:确实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求比值和求商是一致的,化简比与约分也是一致的。
练一练
()8∶10==40÷()=()(填小数)
59把0.7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把3小时:25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师:化简比时要注意什么?它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生结合练习交流。
小结: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求比值直接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仍旧是一个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3)比的应用
师:比不但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三个乃至更多的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师: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可以有几种方法? 生交流。
小结: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一份;二是求出前后项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练一练
根据1:1和2:1这两个比分别编两道按比分配的问题。独自编号后,先同桌交流互相完成对方的题目,最后全班交流。师:按1:1分,实际上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
按1:1分配,实际上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殊情况。2.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对本单元的知识我们一起进行了复习,大家已经尝试着把这些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整理,下面拿出思维导图进行完善,然后小组交流,选出一份你们比较满意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3.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1)填空。
()①小林看一本书,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3:2。已看页数是剩下页数的;剩下
()()()()页数是已看页数的;已看页数占全书的;剩下页数占全书的。
()()()【知识点】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3322【答案】2,3,5,5。
【解析】对“份数”的理解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3:2,可以将已看的页数看作3份,剩下的页数看作2份,则全书为5份,再利用比的意义解答。
②一个比的后项是3,比值是3,前项是();假如这个比的前项是3,比值是3,后项是()。
【知识点】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之间的关系。【答案】9;1。
【解析】】根据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可得: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比的后项=前项÷比值。
(2)选择合适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到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A.增加16
B.乘以2
C.除以2
【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答案】B 【解析】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到16,相当于前项扩大为原来的2倍,要使比
值不变,后项也应该扩大为原来的2倍,即后项乘以2。分析此题时,应抓住对关键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前项增加16”与“前项增加到16”的区别。
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甲调制时用了25毫升的蜂蜜,125毫升水;乙调制时用了2小杯蜂蜜,8小杯水;丙调制时用的水是蜂蜜的6倍。()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A.甲
B.乙
C.丙
【知识点】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答案】B 【解析】甲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5;乙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4;丙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6。所以,乙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③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8:6:2,按角分类,这是一个()三角形。A.直角
B.锐角
C.钝角
【知识点】比的应用,结合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答案】A 【解析】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解法一:可根据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为90°;解法二: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最大角的份数8与总份数16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正确结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④已知甲:乙=3:4,乙:丙=3:2,那么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答案】C 【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甲:乙=3:4=9:12;乙:丙=3:2=12:8,则甲:乙:丙=9:12:8。该题涉及连比的知识,需将两个不同的比中共有的量转化为同一个数。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2,如果长增加2米,这个新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求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
【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长方形中与周长有关的计算。【答案】2:1。答: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2:1。
【解析】根据新长方形周长是24米,可知原长方形周长是24-2×2=20(米)。原长方
32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2×=6(米),20÷2×=4(米);长增加2米后,新长方形的55
长与宽的比为(6+2):4=2:1。该题对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具体解答时可结合画示意图的方式分析求解。
第五篇:比本领微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比本领》教学设计
阳平镇第一九年制学校
赵咏梅
教材内容:
《比本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以合作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教材分析:
《比本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互相合作摘到树上的果子的事,告诉读者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干好事情的道理。通过描写梅花鹿和金丝猴心理活动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明白文章所要揭示的道理。设计理念: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独立识字,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结合游戏,多种形式的认读,让学生把字词认准、读准。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加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重视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理解词语“得意洋洋”“垂头丧气”。2.在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心理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初步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心理活动。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几种动物的本领图片,师:这些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请大家连连,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比本领》。请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2.指导“领”字的书写
注意这个“领”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令,但是跟令又有一点不同?谁来说说哪里不同了?对了,你的眼睛真亮,令的捺变成了点,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比本领》(生读)
二、感情读文,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它们俩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同学们听出了什么?(他们俩都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同学们说说看.(生自由说)师:同学们有的说梅花鹿会奔跑本领大,有的说金丝猴会爬树本领大,到底谁的本领大呢?谁想出了一个办法来考察他们的本领究竟谁大? 生齐说:大象伯伯
师:大象伯伯制定了一个比赛规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我来考考你们俩。河对岸有棵果树,果树上结满了果子,你们谁先摘到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
师:听了大象伯伯的话梅花鹿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用—— 勾画出来;金丝猴怎么想的,用﹏﹏勾画出。生默读课文进行勾画并交流。
师: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读,注意红颜色的字词,读出自信,势在必得的语气。
(课件出示):梅花鹿想:“我跑得快,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
金丝猴想:“我会爬树,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
学生自由读,男女分读,齐读。
师:它们都说自己能先摘到果子,那究竟是谁先摘到果子呢?(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梅花鹿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金丝猴表现的句子 生;自由读文进行勾画。
师:指名进行感情朗读(注意红体字,体会感情)
(课件出示):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轻轻一跳,就过了小河。他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得意扬扬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 想一想:得意扬扬这个词语写出了梅花鹿的什么心情? 得意扬扬写出了梅花鹿高兴、自信、骄傲的心情。
师:可是果树太高,他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课件出示):想一想:这三个词语写出了梅花鹿的什么情况?(红色的这三个词语写出了梅花鹿面对树上的果子没有任何办法的表现!)
(课件出示):可是果树太高,他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想一想:垂头丧气这个词语写出了梅花鹿的什么心情?
(垂头丧气写出了梅花鹿因为摘不到果子而沮丧、失望的心情。)师:同学们试着表演一下垂头丧气是怎样的一种神情(师指名上台表演,适时给予鼓励)
师:金丝猴还在河这边,他过不了河,正急得团团转呢。(课件出示):想一想:急得团团转写出了金丝猴的什么心情?(急得团团转写出了金丝猴因为过不了河而急切的心情。)
师:那位同学能给大家表演一下急得团团转是怎样的一种神情和动作。学生在座位上演示,师指名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的同学表演的形象生动,大家鼓励一下。(课件出示):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梅花鹿虽然(),但是他(),所以没摘到果子。
金丝猴虽然(),但是他(),所以没摘到果子。
师:金丝猴急的抓耳挠腮,它着急地说,咋办呢?大象伯伯有对它俩说,你们想想办法,就能摘到果子。
(课件出示):它们是想到了什么办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并且画上一条横线吗?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梅花鹿驮起金丝猴,很快过了小河。金丝猴很快爬上树摘到了果子。
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找出动词吗?
师:红色字体的字就是动词,大家读时要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大象伯伯问:“你们谁的本领大呀?” 金丝猴不好意思地说:“()。” 梅花鹿()地说:“()。” 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师:它们终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课件出示):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团结、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三、课堂延伸:
师:我们在学校中,做哪些事需要同学们去合作?(课件出示):合作的名言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四、检测生字
1.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
2.读词语(读准红体字的读音)(课件出示)3.多音字得和了的在句中的运用。(课件出示)
五、我会写
写一篇日记,写出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本领 梅花鹿
跑得快
(合作)摘到果子
金丝猴
会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