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
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
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教学方法:训练 讲授 引导拓宽思维 高考动向:写作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课堂写作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过程:
1、布置作文:
寻,就是“寻找” “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要求:
时间为一小时,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书写,二是开头,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高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评作文 教学过程:
1、学生分组:小组成员集体评价事先下发的作文,提出有点和缺点。
2、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本组最优秀的作文,并写出简评。
3、共同交流:将本组的优秀作文拿到班中进行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评以下我们写得作文:寻。
二、存在问题: 书写混乱,语言匮乏,思路狭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思路指引:
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对题目的限制所以研读材料是必要的。材料其实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的对象,即寻找什么;二是寻找的意义,即丰富完善这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应一次为写作的侧重点。
另外寻可以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这样写:
1、寻的主体: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可以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寻找某物,某种精神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这是主体就是自己;也可以写某一历史人物寻找人生目标、理想的经历,以及对他们的意义,这是主体就是某一历史人物。
2、寻的对象: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寻找什么。材料提供了一些对象例如:寻找自己,我们可以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己渐渐迷失了自我,一个偶然的契机,自己得到顿悟,去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他人,属于低层次上的寻找,注意写出寻找的结果即可;同样寻找物质需求也属于低层次上的寻找;寻找精神慰藉,这是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等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东西。寻找不曾拥有的,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
寻可以是一个量词,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寻是距离,那么这个距离是什么呢?(心灵,境界等)为什么要弥补这个距离呢?怎么样才能弥补这样的距离呢?弥补了之后又怎样呢?
四、提供给你的材料:
屈原的“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 李贺的“寻”: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李清照的“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 辛弃疾的“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志同道合的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
五、可借鉴的佳作: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六、下水作文:
寻
——张英
夜色很宁静,天空中有一层淡淡的云,像是给月和星星披上了一层薄纱,月色更美了,星星的眼睛更深邃了。望着这夜色,我烦躁的心顿时澄清了,静下来了……引我陷入无尽的思考。
忙忙碌碌的一生,曲折,平坦;顺利,艰辛;欢笑,泪水;……不管怎样,人们都在坚持着,尽管步履蹒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看到一个日渐消瘦但依然执着的身影,在被月光笼罩的“绿肥红瘦”的荷塘中寻觅,虽然冷冷清清,虽然凄凄惨惨戚戚,虽然疲惫的双腿已不能支持瘦弱的身体,步履漂浮,但我分明看到了诗人脚步的沉稳,内心的坚定。饱经磨难,一生清苦的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他要寻找,在探求中生活,在生活中探求。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又是谁呢?为什么寻的这样艰辛?为什么寻的这般苦恼?又为什么寻的如此坚定?是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吗?是“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美人吗?一个文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多好,躲进小楼,多么清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多么惬意……然而,他并没有忘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一手拿如椽之笔,一手握斩棘之剑,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寻找。蓦然回首之际,我分明看到了他凄苦的笑容。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一寻八尺,千寻又是多少,真的有这么长的河吗?闭上眼睛,我看到了一个果敢的身影。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一只扁舟执着的逆流而上。屈膝,弓背,双手紧握一根长长的竹篙,面容坚定,动作有力而从容。哪来的这股神力,哪来的这般淡定,哪来的如此从容,在他宽阔的胸膛中,有着一颗坚定有力的心,它有翅膀,它要飞翔。
一个寻字竟是这样的深邃,伟大。我不得不叹服于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我也明白了它为什么会这样灿烂辉煌。长城之所以雄伟,是因为那里有中国人不屈的魂魄;兵马俑之所以会成为奇迹,是因为那里有中国人崇高的精神;莫高窟之所以会名扬世界,是因为那里有中国人最美的姿态。与其说中国的文字是写意的,倒不如说中国人是写意的。
云已慢慢退去,夜色更加清爽……
第四、五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巧用作文作文材料
一、前言:
1、读下面全国近年各地的高考考场作文题。
(1)《良心》
(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
(2)《面对选择》
(02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
(3)《吊屈原赋》
(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
(4)《论感情用事》
(03年高考河北满分作文)
(5)《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05年高考云南优秀作文)
(6)《留给明天》
(05年高考天津优秀作文)
2、思考:这几道题话题相同吗?角度呢? 假如只有一个材料,该如何来写?如屈原事例。
3、且看看别人怎么动笔:
[例一]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20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良心》)
[点拨] 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表述上变换人称,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例二]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2002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点拨] 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三人称读来如临其境。
[例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竟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也。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
君说汨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写作此文,毕君可知,展君之盛德,示君之才华;以警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为官不贪;如此,则为民不奸矣。(20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
[点拨]上段文字采用旁述评说的办法使材料与道理融合为一体,含义丰富,说理深刻。
[例四] 张仪入朝,深得我爱妃之喜爱,爱妃的夸耀之词仍缠绕在我的耳畔:“大王,张仪仪表堂堂,千里而来,以救我邦,连横废纵实为上策。”我的心沉浸在得到了珍宝的甜蜜中。“大王,张仪入我朝,实狼子之心,且欲疏楚、齐、燕、卫之交而尽破之,为秦之鹰犬,不足信也。”三闾大夫的良言在朝堂上回荡。我内心犹如火海波涛,我的头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爱妃,一边是我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的心灵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2003年高考河北满分作文《论感情用事》)
[点拨] 这段话用他人自述的方式运用了材料,借楚王之口,写出屈原之贤良,但楚王远贤良,终于身死国亡。将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材料,转换一下角度并稍加点染,便化腐朽为神奇。
[例五]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2005年高考云南优秀作文《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点拨] 本文的立意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透彻地审视并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例六] 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基,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相国的拳拳之心!(2005年高考天津优秀作文《留给明天》)
[点拨]作者从屈原“忠心耿耿”的角度,写出屈原的赤子之心,这正是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一则材料希望运用到什么话题中,要根据话题迅速找出材料与文题的内在联系,生发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话题靠拢。结论要紧扣话题,落到话题或论点(分论点)上。
4、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5、怎样才能做到一材多用?
有许多考生,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常常为写作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考生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们不会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的原因。因此,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二、作文 “一材多用”的技巧:
1、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但不是强扭!)
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
例1: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这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只要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结合全国近几年的作文题目来看: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98卷——以“坚韧”为话题)
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们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吗?(97卷——“假如记忆能移植”)
在他记忆中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诚信”品格的集中体现吗?(01卷——“诚信”)
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诚”和“大信”呢?这里不也含有“心灵的选择”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02卷——“心灵选择”)
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呢?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吗?(03卷——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吗?(04卷——“挫折”)
2、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每个材料,事实论据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明各种不同的论点。考生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计。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2:伟大导师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写完了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资本论》。每天清晨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门。在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伦敦冬天阴冷,马克思一边读书,一边抖动身子来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门汀下磨出了“马克思脚印”。为了节省时间,他有时连午饭都不吃。长期的坚持,终于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
这个例子从不同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个论点是可以证明的:
拼搏、奋斗是成功的原因; 坚持不懈是胜利的保证;
珍惜时间是事业上前进的关键; 不断的积累是辉煌大厦的基石。
如果想用它证明上述某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扩张一点。
譬如文章要论述时间的重要,那末就可以在马克思一早就等图书馆开门,有时连午饭都不吃这方面多叙述一点;
譬如要证明不断积累对事业上的作用时,我们就可以在马克思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做了大量的卡片这一点上多叙述一点,等等。
3、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或是稍微调整角度。
A.
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深远的,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能获得全新的角度。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它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例3《薛谭学讴》:
(薛谭拜秦青为师学习唱歌即“学讴”,还没有将技艺学到手,就以为差不离,要离开去闯天下了。秦青也不阻拦他。送他上路时,秦青唱了一首歌,歌声响彻云霄,连天上行走着的云也停止不动,被歌声牢牢吸引住了。这时,薛谭才知道自己与师傅在唱歌方面的差距,于是又留下了,而且一直都不敢提离开去闯天下的事了。)
有人认为:这可用于 “身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秦青通过自己唱歌这一“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的。这样并没有错。
但若就认为,这只能用于写教学方法方面的作文,那就呆板了。
其实换一个角度,从“技艺无止境”的角度,写学无止境类的话题作文,也未尝不可——薛谭不正是认识到了师傅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的吗?
你还可以再变换一个角度,从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的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去写学习时态度要虚心方面的话题作文。
这样,一个《薛谭学讴》就 可“一材四用”了。
你还可以从“教是为了不教”的角度入手,结合秦青“身教”的效果——使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否定,写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的话题作文来。
其实,只要仔细去发掘,绝大多数材料都可 “发掘”出多方面的作用来。如: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材料中,既可发掘出中国人“自信”的意义,来证明自信会创造奇迹之理;也可发掘出中国人“不崇洋”之义,来证明中国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从欧阳修的《卖油翁》里,你可发掘出“熟能生巧”之理,也可发掘出“强中更有强中手”之理,还可发掘出“学习必须虚心”之理。
从鲁迅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创作这材料中,既可发掘出“人生要靠奋斗”之理,也可发掘出“必须珍惜时间”之理,还可发掘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之理。
注意:需说明的是,同一材料的多用,是指在不同的作文中运用——不是同样照搬,而是要据不同的话题要求而作出相应的变化的。
如要用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来写关于自信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詹天佑是如何“自信”的;要用它来写关于不崇洋方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嘲笑声中修筑起来的;而要用来写聪明方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的创新设计。
因此,当你将走向高考考场,又担心写作储备不足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再花时间去“积累”写作材料了,那是天长日久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你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尤其是发掘每一个材料的多方面的意义。
这样,你在高考作文运用材料时,即使不能“以一当十”,也能“以一当四”或“以一当三”,最起码也能“以一当二”了。
三、材料“一材多用”
范例: ——“感动中国•2006年年度人物”角度欣赏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材料传真】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运用方向】(1)平凡与伟大(2)危难之中显真情(3)英勇无畏,无私奉献(4)勇者无畏(5)从容沉稳,大智大勇(6)职责重于泰山(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材料传真】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运用方向】(1)平凡与伟大(2)不负生命的重托(3)无私奉献(4)坚守高尚的人格(5)职责重于泰山(6)认真造就成功(6)爱人,知人,医乃仁术(7)精益求精(8)用不变的信念实践毕生的追求(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材料传真】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运用方向】(1)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2)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3)达则兼济天下(4)爱心无价(5)扶贫助弱,乐于助人(6)弘扬美德,无私奉献(7)摒弃功利思想,多做善事善举(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善良与崇高(10)利义兼能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材料传真】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运用方向】(1)学会感恩(2)感受感动,传播感动(3)社会良知(4)坚韧与执著(5)人生价值(6)自然而本色之精神
四:演练演练
读材料,发掘它的利用角度: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的书房零乱不堪。有一次他的老师来到他的书房,看到地上到处是垃圾,就指责陈蕃。陈蕃却振振有辞地说:“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必扫一屋?”他的老师也回了他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可用来写大与小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有“扫除天下”的大志向,当然很好;但,他忽略了大志向是需要从像“扫一屋”这样的小事情中体现出来的。)
2、可用来写言与行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把“扫除天下”的志向挂在口头上,却不能落实到“扫一屋”这样的具体行动中,他的“言”和“行”是相矛盾的。)
3、可用来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将自己的远大理想束之高阁,却没有在现实的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
一个有关陈蕃的写作材料,就有了三个方面的用途,即“一材三用”了。
第二篇:讲评课教案教案
2011-2012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一、期中考试总体成绩分析: 80分以上的人数:22人 90分以上的人数:5人 班级最高分:曹蕊 95分 年级最高分:王艺洁 97分 班级平均分:81.08
二、我们学习的榜样
以下同学在各项试题中,分别得到了满分,让我们学习他们的扎实与细致。
1、听力
苗子函、张屹宽、张腾、任妍婷、2、按要求改写句子
没有满分。9分的同学共有17人。
3、词汇
赵笑巍、郭凯悦、曹蕊
4、作文
曹蕊、范嘉伟、胡婧、苗子函、张屹宽、高育文、刘雨琦、涂超、赵亨、王敏、三、无谓的失分有多少?
1、单词拼写错误
2、老师反复强调、反复练习的知识
3、作文字数没有写够
4、字迹不清楚,字母书写含糊不清。
四、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无谓丟分的试题吧!That is an English book.(改为复数形式)Those _____ English ______.(何月欣)词汇
Are there any ______(pencil box)on the teacher’s desk.(胡婧、张金鑫、杨潇婧、郭磊、张智彪、史庆杰、郭泽鑫、刘雨琦、张世杰、汪玥、赵亨、王敏、冯路广)The two girls are _____(学生)(司靓超、张腾、张智彪、张金鑫、何月欣、冯路广)Do you have many _____(俱乐部)in the school.(何月欣、张金鑫、张智彪、李瑞雅、郭磊、胡婧、张世杰、刘雨琦、郭泽鑫、龚怡霏、赵亨、温宇昕、汪玥、李世豪、王璐瑶、王敏、冯路广)书面表达字数不够(被扣掉2分)冯路广、龚怡霏、张智彪
第三篇:初中生物讲评课教案
初中生物讲评课教案
讲评内容初一生物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讲评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
法和规律。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讲评重点 错误典型题、学生质疑的题
讲评难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解题规
范化
讲评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问题教学 3.整理升华
总结提高
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
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
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讲评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考试情况 优点 选择题内容学生大部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上能理
解和掌握失分率较 低。缺点 部分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识图能力
很不好。整体书写、卷面方面不好。
三、分析讲评试卷
(一)1.试卷结构 试卷情况试卷分Ⅰ、Ⅱ两卷Ⅰ卷
为选择题共50分、Ⅱ卷为简答题共50分。
2.试题分布情况本次考试卷子里面每一章节的分值分布情况是第一单元第一章约占5
分第二章约占34分第二单元第一章约35分第二章约占6分第三章约占8分第四章
约占8分。
3.题型情况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实验题 得分情况选择题最高分48分最低分
15分简答题最高分49分最低分23分。
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②语言表述不规范 ③实验设计能
力差 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⑤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⑥错别字,书写不规范 ⑥
审题不细
(二)试卷讲评
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学生纠正错误。
2、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师剖析讲解
3、变式训练
4、反思总
结
(三)教师讲评典型错题
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
相同的结构是洋葱鳞叶片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有。
2、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发现叶绿体都在不停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你认为其原因是
A、叶绿体时活的自己会动B、细胞膜的运动促使叶绿体流动 C、细胞
质的运动促使叶绿体流动D、细胞核促使叶绿体的不断流动
3、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B、增加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C、增加其食物网中生物的种类D、调整系统中的非生物因
素
(四)、学生纠正、复习巩固。
1、完成满分卷
2、巩固练习
五、跟踪练习 根据草原
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鹰 草 →兔子 →
狐狸鼠蛇
1、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2、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最少的生物是。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和流动。
3、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是和。
课后札记
第四篇:作文讲评课教案
日记写话讲评课
讲评目标:
1.了解日记的格式,让学生学习根据所要表达的需要选择材料,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日记。
2.训练学生如何将写话写得细致生动。
3、避免用词不当、语序颠倒等语病。
4、学习修改自己的写话,培养修改的意识,继续培养修改的习惯。讲评过程:
一、赏析
在改同学们的作文时,有的句子会让我觉得很享受和欢喜,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则日记中的句子
1、过渡句,写的很好,很自然的引出下面的内容。
2、全文的总起句,用词恰当,统领全文。
3、作者在介绍葡萄和柿子时用上了比喻,非常生动。
4、方位词用的很好,介绍景物有条不紊。
5、开头一段是本文的中心句。下面分层次进行介绍,思路很清晰。
6、动词运用很恰当。
7、写出了自己当时很真切的心理感受。
8、开头很自然,明了,开门见山。
9、能用关联词,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10、语句很条理。
让你笑,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是好句子,一篇文章里面有三个好句子,就可以说是好文章,写作文的时候,你有好句子吗?没有,改出几句来。
二、挑刺
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喜欢的句子
1、词语搭配不当。
2、词语搭配不当。
3、语序颠倒。
4、人称重复,以及人称混乱。
5、用词不当。
三、选材指导
日记首先要格式正确,写出真情实感。
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写景、写人、写事、都可以。
四、修改
好作文就是改出来的。现在把自己的作文该出几个好句子。
第五篇:语文讲评课教案
语文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字词正音
②、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会排序
②、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培养抓关键词审题答题的能力。④、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
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有许多同学在交卷后一直追问试题答案,今天我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次考试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优秀人数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但一些同学对平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记得不牢固,如古诗文的翻译,诗句的理解赏析,这也是我们的试卷做的不够理想的原因。全卷做的最好的是默写题,做得不理想的是古诗词接力、排序题、病句修改题和作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试题,找出失误的原因,避免在二调乃至中考中重蹈覆辙,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二、打开试卷,共四个大题,第一个大题是积累与运用,共六个小题,1-3题和第4小题中的前三题由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分析,定出正确答案。这个任务,上周已经布置下去,不再多说。在这里主要说说错的较多题:古诗词接龙,排序,和病句修改题。
1、古诗词接龙是一个较新的题型,有11个同学没有接上来。下面由做对的同学讲讲如何做古诗词接龙题,可以结合实例讲讲。学生发言。。。规则:鱼咬尾
和成语接龙一样,后一句的第一个字接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
例句:
离离原上草---草色遥看近却无---无边落木萧萧下---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王维-)
补偿性练习:疑是地上霜--霜叶红于二月花---花间一壶酒---酒逢知己千杯少---少壮不努力
三、第五小题第一问是排序题有50%的同学做错了,下面请同学讲一讲排序题的做法和规律: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1、①空间顺序: ②时间顺序: ③逻辑顺序:
2、:答题步骤
(1、抓中心。浏览各句,看各句是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排顺序。句群围绕中心组合句子,总是按一定顺序,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联系等。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3、复读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4、对选项。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也可用排除法确定。
3、按照这些方法和规律材料一中五个句子的顺序应该是:52413选c
4、卷子上的排序题弄明白了,下面牛刀小试再做一个排序题: 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廿四墩上,有廿四座楼阁、亭台 ②桥下,是盛极一时的花艇“六篷船” ③五百米的大桥面上,商贾在营利
④昔时,潮州的这座湘子桥,是一座亦市亦桥的市桥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答案:D
5、口诀:
•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 • 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 • 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 •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 • 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四、材料二信息提炼一调前讲过,不再重复。下面讲讲材料三中的修改病句,1、哪个同学来向大家说说病句的类型,这两个病句分别属于哪种病句?(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3)分类不当。(4)前后矛盾。(5)否定误用。(6)语序不当。(7)重复累赘。(8)用词不当。(9)句式杂糅。(10、关联词误用。(11)不合事理。
2、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这两个病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这两个病句怎么改?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增、删、调、换 挑学生修改
五、之后的图文题、记叙文、议论文、古诗文阅读题都复习过,失分不多,不再细讲,同桌同排之间互相纠正即可,下面说说作文,作文失分较多,40分以下的同学有十多个,最高分48分,最低30分,班级平均作文分较低。本次作文和2009年中考作文一样,一个命题作文,一个是材料作文。
1、出示题目:
(1)一起成长的日子(2)、材料作文:许多是诗句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2、怎样选题
你选哪一题?为什么?
出谋划策:一般情况下,要选自己熟悉的、好写的
3、选“一起成长的日子|”的人较多这篇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突出的重点: 和谁一起成长,怎样一起成长,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你为他做了什么,他为你做了什么,你从他那里学到了什么人生哲理,有什么人生感悟, 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想...材料作文
(1)审清题目,弄懂要求。
a审提示语。读懂提示语的关键在于“心灵”二字,表明要从诗句中去寻求心灵的触发点。
b、审要求。本题有一个中心词,即“诗句”,我们也看到拟题者十分明确地指出写作内容只能从“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两方面来确定,全文不论是叙述经历,还是谈启迪,都应该与“诗句”有关,否则就有偏题的嫌疑。
(2)、选材独特,立意深刻。
本题的写作内容很广泛,凡是与诗句有关的经历,凡是与诗句、与诗人有关的思考均可入文,所有的考生都会背一些诗词名句,因此,这个题目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有话可说,但如果不注意选材的新颖独特,立意的高远深刻,就很容易陷入平凡甚至平庸。大多数学生可能就仅会就提示语中出现的几句诗来引出自己的记叙或思考,如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引出对朋友分别的回忆,如从《游子吟》中引出对母爱的叙述等等。由于诗句相同、生活经历相似,考生在作文中所用的材料也会非常相似甚至相同,这样的题材要在浩如烟海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易。
4、榜上有名 在这次的习作中,有一批同学的习作是完成的比较好的,出示学生名单:周素佳、张霞、蒋晗、张桂英、姜珊、张甜甜、路曼、刘铭、韩雪,还有一些作文优秀的同学本次没有发挥好,下次还有机会。。。
5、精彩片断
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学生朗诵
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
6、学生品文、论文:“你写的文章中最令你满意的一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会使文章更完美?” 学生发言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写上评语。(出示评分标准)
8、修改作文(省略)。(当堂完成,当堂收卷)
9、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可从“两个会六个一”入手 两个会: 学会积累
所谓“学会积累”,是指 写作素材的积累,指名句美文的摘抄,指思想文化的积淀等等。
学会思考
所谓思考是指把学到的别人的东西,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变为自己的东西,变为一种创造
六个一: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在切旨、切体的基础上,标题还要求新求趣。
一个精彩的开头
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在阅卷中,经常发现不少考生一段到底,或三段式的结构。撇开考生的语文素质不谈,这种密不透风的段落布局显然扎眼,看起来费力,自然不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一般来说,一篇500—600字作文,5—7个自然段为宜,且每段主次分明、长短相宜、疏密有致。如对话描写可视其长短而论,倘若写不长,对话最好分行写,尽可能写出人物神情、举止、语调语态,这样既可巧避写不长,又可使行文生动,还可使文段疏密有致,一举三得。
一个优美的片段 一个完美的结尾 一个清爽的文面
清秀的字迹,整洁的卷面,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这是考生学语文的态度、习惯和语文素质的外在显现,也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卷面悦目,教师才爽心,才能得到教师情感上的肯定和评价。中考训练,除了练字速外,还要笔顺规范,间架匀称,字不能太小,也不能占满格。
当然,一手漂亮的字主要得益于平常的训练。考卷上字迹龙飞凤舞、东圈西划,肯定不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考试时,即使平常字写的得不大漂亮,也要有信心、耐心,尽可能让字迹工整清晰一些,卷面干净整洁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底线,以避免无谓的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