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数学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函数数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函数数学教案》。

第一篇:初中函数数学教案

函数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分清楚变量与常量,以及会判断哪些量是变量

2:理解函数的概念,分清自变量以及应变量,同时会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另一个的函数,3:能从实际题目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并且会列出函数解析式 4: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并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函数值 5:理解函数的记号yf(x)

教学重点:

1:函数的概念

2:由题目写出函数解析式以及会求定义域和函数值

教学难点: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本质: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另一个变量有且只有唯一的一个值与之对应 3:函数的记号:yf(x)

教学过程

1:量、数、数量

在物理中我们学过很多“量”,比如说:质量,长度,重量,面积,体积,密度,速度,路程,时间等等很多,而“量”是表示事物的某些属性,比如:质量

同时我们用“数”来表示“量”的大小,将“数”与“度量单位”合在一起就是“数量”,比如说:一个物体质量为5kg,一个圆的半径是5cm等等 2:变量与常量

请同学们看课本52页的问题1 题中的r0是一个不变的值,而r和a都是可以取不同的值,正如我们以前学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它是一个变化的,不是确定的。而这样的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与之相对的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或常数)

a2此题中我们可以得到:rr0(米),我们可以看出r与a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在a在变化时r也在变化,当a确定时,r也随之确定,即:r与a之间存在一种依赖关系。同学们再看53页的问题2 请同学回答 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其

中∠C=90°,AB=10cm,E为BC上一点,设BE等于x,求阴影部分的面积y,并求x 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概念

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引出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就说,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X称为自变量,y称为应变量(因变量),我们知道问题1,2,3中的两个变量就是一种函数关系。

注:自变量不一定都用x表示,应变量不一定都用y表示,x、y是常用的表示

问题1,2,3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的,我把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式子称为函数解析式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可以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呢? 同学们请看例题1、2:请同学回答

CEADB例1中的变量就是t和T 注:例题1、2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函数关系都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的,表示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图像法(例题1),列表法(例题2),解析法(问题1,2,3)例题:课本55页的第4题

4: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考虑:函数y2x5和yx

对第一个函数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第二个函数的x不能去负数,因为在实数范围内,当x<0时yx没有意义。

我们前面在叙述函数的定义的时候提到一句话: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 我们把: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每个函数都有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如果不加说明,那么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能使这个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所有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除了是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使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2(1)y5x

3(2)y3x

1x11xx2

2(3)y

(4)y

(5)yx

1(6)y2xa

(7)y1x2x82 例

2、问题3中x的取值范围就是定义域

例3、57页的例题4,(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解:yx10,定义域为:4x10

4、如图,用一个3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靠在20米长墙的矩形羊圈,设宽为x,面积为y,写出函数解析式,并求出定义域。解:yx(302x)2x230x

定义域:5

在例4这个函数中,取x=6时,y=108 取x=10时,y=100 我们可以看出:在定义域:5

如果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那么对于x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a,变量y的对应值叫做当x=a时的函数值,同样:一个函数所有函数值组成的范围叫做值域 5:函数的记号yf(x)

“y是x的函数”用记号yf(x)来表示,其中x表示自变量,f表示表示y随着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y与x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例3,例4中

注:在同一问题中同时研究几个不同的函数时,表示函数的记号中,括号外的字母课采用不同的字母,如:f、g、h以及大写的F、G、H等 补充: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f、值域

在例4这个函数中,取x=6时,y=108,有了记号yf(x)后,我们就可以更简单的记为 f(6)108,即:我们用f(a)表示当x=a时的函数值。

x例5:课本57页中的例题5(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例6:课本58页的练习2 例7:已知f(x)2x3x4,g(x)x5,定义h(x)f(x)g(x),求h(4),h(11)以及h(x)的表达式和定义域

第二篇: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1500字]

第一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

(一)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①给出三个实例:

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h?130t?5t2.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书P16页图)

C.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见书P17页表)

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记作:f:A?B ③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值域(range).④讨论:值域与B的关系?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一次函数y?ax?b(a?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定义域与值域?

⑤练习:f(x)?x2?2x?3,求f(0)、f(1)、f(2)、f(-1)的值。→求y?x2?2x?3,x?{?1,0,1,2}值域.2.教学区间及写法:

① 概念: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x|a≤x≤b}=[a,b] 叫闭区间; {x|a

{x|a≤x

②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③ 练习用区间表示:R、{x|x≥a}、{x|x>a}、{x|x≤b}、{x|x

3.小结:函数模型应用思想;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的值域;区间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函数f(x)=3x2+5x-2,求f(3)、f(-)、f(a)、f(a+1)2.探究:举例日常生活中函数应用模型的实例.什么样的曲线不能作为函数的图象?

3.课堂作业:书P21 1、2题.第二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能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教学难点:值域求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3x21.提问:什么叫函数?其三要素是什么?函数y=与y=3x是不是同一个函数?为x 什么?

2.用区间表示函数y=kx+b、y=ax2+bx+c、y=的定义域与值域.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定义域:

①出示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f(x)=x?3 x2?2kx;

f(x)=x?1-x 2?x 学生试求→订正→小结:定义域求法(分式、根式、组合式)

②练习:求定义域(用区间)→

f(x)

=x?2 f(x)

x?3③小结:求定义域步骤:列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组)

2.教学函数相同的判别:

①讨论:函数y=x、y=(x)、y=2x3 x2、y=x4、y=x2有何关系?

②练习:判断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说明理由?

A.f(x)=(x -1);g(x)= 1;B.f(x)= x; g(x)= x2 0 C.f(x)= x ;f(x)=(x + 1)22、D.f(x)= | x | ;

②小结:函数是否相同,看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3.教学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 例2:求值域(用区间表示):y=x2-2x+4;y=

=x?2 x?3?5;f(x)=x2?3x?4 ;f(x)x?3 先口答前面三个 → 变第三个求 → 如何利用第二个来求第四个

②小结求值域的方法: 观察法、配方法、拆分法、基本函数法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函数定义域:f(x)?2.已知f(x+1)=2x2-3x+1,求f(-1)。变:f(x)?1f(x)? 1?1/xx?1,求f(f(x))x?1 解法一:先求f(x),即设x+1=t;(换元法)解法二:先求f(x),利用凑配法;

解法三:令x+1=-1,则x=-2,再代入求。(特殊值法)

3.f(x)的定义域是[0,1],则f(x+a)的定义域是。

4.求函数y=-x2+4x-1,x∈[-1,3)在值域。

解法(数形结合法):画出二次函数图像 → 找出区间 → 观察值域

5.课堂作业:书P27 1、2、3题。

第三课时: 1.2.2 函数的表示法

(一)教学要求: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2.讨论: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三种表示方法?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① 结合实例说明三种表示法 → 比较优点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具体实例如:二次函数等;股市走势图; 列车时刻表;银行利率表。

②出示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2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师生共练→小结:函数“y=f(x)”有三种含义(解析表达式、图象、对应值表). ③讨论:函数图象有何特征?所有的函数都可用解析法表示吗?

④练习:作业本每本0.3元,买x个作业本的钱数y(元).试用三种方法表示此实例

中的函数.④看书P22例4.下表是某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

班平均

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98 90 68 88.2 87 76 65 78.3 91 88 73 85.4 92 75 72 80.3 88 86 75 75.7 95 80 82 82.6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提问:分析什么(成绩的变化、成绩的比较)?借助什么进行分析?

小结解答步骤:分别作点→连线→观察→结论

讨论:离散的点为什么用虚线连接起来?此例能用解析法表示表示吗? 2.教学分段函数:

①出示例2:写出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邮局寄信,不超过20g重时付邮资0.5元,超过20g重而不超过40g重付邮资1元。每封x克(0

(学生写出解析式→ 试画图像 → 集体订正)

②练习:A.写函数式再画图像:某水果批发店,100kg内单价1元/kg,500kg内、100kg及以上0.8元/kg,500kg及以上0.6元/kg。批发x千克应付的钱数(元)。

B.画出函数f(x)=|x-1|+|x+2|的图像。

③提出: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对应法则不同)→ 生活实例

3.看书,并小结:三种表示方法及优点;分段函数概念;函数图象可以是一些点或线段

三、巩固练习:1.已知f(x)=? 7,8,9题

第四课时:1.2.2 函数的表示法

(二)?2x?3,x?(??,0)2?2x?1,x?[0,??),求f(0)、f[f(-1)]的值。2.作业:P27 教学要求: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对应,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应实例: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2.讨论:函数存在怎样的对应?其对应有何特点?

3.导入: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mapping).二、讲授新课:

1.教学映射概念:

① 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并用图示意

A?{1,4,9}, B?{?3,?2,?1,1,2,3},对应法则:开平方;

A?{?3,?2,?1,1,2,3},B?{1,4,9},对应法则:平方;

A?{30?,45?,60?

}, B?{1, 对应法则:求正弦; 2 ② 定义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记作“f:A?B” 关键: A中任意,B中唯一;对应法则f.③ 分析上面的例子是否映射?举例日常生活中的映射实例?

④ 讨论:映射的一些对应情况?(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是映射吗?

→ 举例一一映射的实例(一对一)

2.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探究从集合A到集合B一些对应法则,哪些是映射,哪些是一一映射? A={P | P是数轴上的点},B=R; A={三角形},B={圆};

A={ P | P是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B?{(x,y)|x?R,y?R}; A={高一某班学生},B= ?

(师生探究从A到B对应关系 → 辨别是否映射?一一映射? → 小结:A中任意,B中唯一)

② 讨论:如果是从B到A呢?

③ 练习:判断下列两个对应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A={1,2,3,4},B={3,4,5,6,7,8,9},对应法则f:x?2x?1; A?N*,B?{0,1},对应法则f:x?x除以2得的余数;

A?N,B?{0,1,2},f:x?x被3除所得的余数; 111设X?{1,2,3,4},Y?{1,,f:x?x取倒数; 234 A?{x|x?2,x?N},B?N,f:x?小于x的最大质数

3.小结:映射概念.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书P26 2、3、4题; 2.课堂作业:书P28 10题.第五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练习课)

教学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解决简单函数应用问题;掌握分段函数、区间、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解决一些函数记号的问题.

教学重点:求定义域与值域,解决函数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函数记号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基础习题练习:(口答下列基础题的主要解答过程 → 指出题型解答方法)

1.说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y? 2.已知f(x)?18; y?x2?4x?3; y?2.x?4x?33x?51,求f,f(f(3)),f(f(x)).x?

?0(x?0)?3.f(x)???(x?0),作

f(x)的图

已,知求f(1),f(?1),f(0),f{f[f(?1)]}的值.?x?1(x?0)?

二、教学典型例题:

1.函数f(x)记号的理解与运用:

① 出示例1.已知f(x)=x?1 g(x

1求f[g(x)](师生共练→小结:代入法;理解中间自变量)

② 练习:已知f(x)=x2?x+3 求: f(x+1), f(21)x 已知函数f(x)=4x+3,g(x)=x2,求f[f(x)],f[g(x)],g[f(x)],g[g(x)].③ 出示例2.若f1)?x?求f(x

分析:如何理解f1? 如何转化为f(x))

解法一:换元法,设t?1,则??

解法二:配元法,f1)?x?1)2?1,则?? 解法三:代入法,将x用(x?1)2(x?1)代入,则?? 讨论:f(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x④ 练习:若f()?,求f(x).x1?x 2.函数应用问题:

①出示例3.中山移动公司开展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月租50元,每通话1分钟,付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租,每通话1分钟,付费0.6元.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y(元).Ⅰ.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Ⅱ.2 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Ⅲ.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

(师生共练 → 讨论:如何改动,更与实际接近? → 小结:简单函数应用模型)

1三、巩固练习:1.已知f(x)满足2f(x)?f()?3x,求f(x).x 112.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y?f(x?)f(x?)44 3.设二次函数f(x)满足f(x?2)?f(2?x)且f(x)=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点(0,3),求f(x)的解析式.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 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4n2·5n3

=(4·5)·(n2·n3)

=20n5;

(2)(-5a2b3)·(-3a)

=[(-5)·(-3)]·(a2·a)·b3

=15a3b3;

(3)(-5an+1b)·(-2a)

=[(-5)·(-2)]·(an+1·a)b

=10an+2b;

(4)(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 计算以下各题(让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3y3;

(3)(-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小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第七章:圆

第17课时:三角形的内切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2、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有关概念.

3、掌握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位置、数量特征.

4、会关于内心的一些角度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有关概念.同三角形的外接圆一样,务必使学生准确掌握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

画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学生极有可能画出与三角形的边相交或相离的情形. 资源链接: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08209.htm

图片:http://www.xiexiebang.com/courses/rdfz/czts/chusan/sx/kcjzjy/images0301/07.gif http://www.xiexiebang.com/courses/rdfz/czts/chusan/sx/kcjy/images0301/02.gif

http://wenwen.soso.com/p/20101204/20101204211849-926372078.jpg

http://www.xiexiebang.com/UploadFiles/qmgc/2010/12/***117.png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画法及有关概念,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画法及有关概念.

二、新课讲解:

在一块三角形的纸片上,怎样才能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呢?实际上它就是作图问题: 例1 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已知:△ABC.

求作:和△ABC的三边都相切的圆.

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因为所求圆与△ABC的三边都相切,所以圆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显然这个点既要在∠B的平分线上,又要在∠C的平分线上.那它就应该是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而交点到任何一边的垂线段长就是该圆的半径.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当所有学生把锐角三角形的内切圆画出来时,教师可打开计算机或幻灯机给同学们作演示,演示的过程一定要分步骤进行.然后学生按左右分别画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这时学生在画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时,可能出现与边相交或相离的情形,这很正常,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纠正,并最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l.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

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多边形:

和多边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 3.内心是什么的交点?

内心是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4.内心有什么数量特征?

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5.内心的位置:三角形的内心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关于三角形内切圆的有关概念,与三角形的外接圆类似,三角形的内切圆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待学生理解了有关概念后,可在黑板上采取对比的方式.如:

三角形的外接圆 三角形的内切圆 1.定义 1.定义 2.外心 2.内心

3.圆的内接三角形 3.圆的外切三角形 4.外心是谁的交点 4.内心是谁的交点 5.外心的数量特征 5.内心的数量特征 6.外心的位置 6.内心的位置

7.三角形外接圆的画法 7.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 8.外接圆的唯一性与内接

8.内切圆的唯一性与外切

三角形的多重性 三角形的多重性. 练习一,O是△ABC的内心,则OA平分∠BAC对不对?为什么?

练习二,O是△ABC的内心,∠BAC=100°,则∠OAC=50°,对不对? 练习三,∠OAC=40°,则∠B+∠C等于多少度?

教材P、114中例2中如图7-63,在△ABC中,∠ABC=50°,∠ACB=75°,点O是内心,求∠BOC的度数.

分析:此例题是边推理边计算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内心的性质的同时,也应指导学生的解题步骤.

解:

答:∠BOC=117.5°.

练习四,O是△ABC的内心,∠A=80°,求∠BOC的度数.

解:

这是一组强化三角形内心性质的习题,逐题增加了灵活度,教学中也可就不同班级选用.

四、课堂小结:

学生阅读教材后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1.会作各种三角形的内切圆.

2.定义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及圆的外切三角形. 3.内心是谁的交点:位置如何?它有什么位置关系?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116中10、11、12.(2)教材P.117B组3.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三、例题讲解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教案

第一课时

数的认识 课型 :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首先复习数的的概念,首先复习自然数的意义,接着由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引出分数。然后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在此基础上复习正、负数、小数的计算单位和数位顺序,最后复习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百分数与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的不同。教学目标:

1、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整数和小数数位的顺序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几种数?(提问中等生)学生回答,教师依次板书。

今天我们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自然数、整数的意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物体的个数)。

最大的自然数是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1)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0)

教师:我们小学学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到中学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自然数:0、1、2、3、4、、、、、、整数 : 自然数和小于0的整数、、、、、、【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复习有关自然数和整数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整数的意义。

三、分数的意义

1、学生分小组对有关分数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好。

2、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3、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被除数 ÷ 除数= 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a÷b=a/b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4、课堂练习,做第73页的做一做2— 4题。(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自主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四、小数的意义。

教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我们学过的小数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来分有几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设计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复习小数的意义。

五、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五千零三十五点三五

2、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记数法写出来的?其中的三个5和两个3各表示什么?

3、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填完。【设计意图】

结吅实际数据,在具体情景中复习十进制记数法和整、小数的数位顺序,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建立初步的数感。

六、百分数的意义。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练习:第81页的做一做的第1、3题。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系统复习了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八、作业:

1、预习作业:练习十五的第1题。

2、预习作业: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板书设计:

数的意义

自然数:0、1、2、3、4、、、、、、整数 :自然数和小于0的整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二课时: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

关于数的读法和写法,由于学生都比较熟悉,教科书中的复习就比较简略,着重突出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第三小节复习数的改写,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较大的多位数直接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这时需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教科书中对这两种情况都分别举了例子。

(2)求小数的近似数。主要是能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确定仍哪一位起按照“四舍五人”法省略尾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相互改写(互化)。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为了便于说明互化的方法,教科书中用图解表示,并让学生补充完整。除了复习一般的互化方法外,教科书还介绍了某些特殊的分数的简便化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的能力。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小节,学生也比较熟悉,教科书中就采取提问方式由学生自己回答。先复习整、小数的大小比较,再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在练习中注意把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混吅起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综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读、写数

2、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数的改写。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出示:52000803100 先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读的。

(2)出示: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

请全班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

2、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法。

指名说一说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小组讨论: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有时们联系和区别。

4、课堂练习:76也做一做第1、2题。【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仍具体的读、谢入手,整理和服稀疏的读写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吅作交流,牢固掌握知识。

二、数的改写。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出示:1900000 235800 520008003100 80002051000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进行改写。想一想,有几种改写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确一般有两种方法:(1)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2)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学生独立做2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2题。

2、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仍已有知识出发,才与整理和复习,有利于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时,经常要根据需要把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大家还记得改写的方法吗? 出示76页的例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再简单的归纳假分数怎样改写成带分数、整数;带分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整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让学生分三种情况说(1)分数和小数的(2)小数和的互化。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互化方法

5、练习:练习十五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设计意图】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学生自主吅作、交流的情景,整理、复习,牢固掌握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三、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做77页做一做第1、2题,然后师生归纳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读写、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和数的大小比较,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的第2、4题。

2、预习作业: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

数的读写 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

52000803100读作:五百二十亿零八十万三千一百

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写作:4060600050(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小数和的互化。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第三课时 数的运算

(一)复习内容:教科书第80页。

复习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掌握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2.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吅自己的方法,能用所学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通过复习和有针对***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数的运算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1.出示下列题目:

376+275 651-275 32 ×24 768 ÷ 24

37.6+2.75 40.35-2.75 3.2 ×2.4 7.68 ÷ 2.4

学生每人计算一竖列,仍中发现什么?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小数乘法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后,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位小数,就仍积的后面数出多少位小数,打上小数点;而小数除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后再除。)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计算并验算 16274÷56 4.5×5.02 完成后说说验算方法。

3.计算第80页中间的9道题,说一说这些计算特殊在什么地方?

(一个数加减0得数仌然是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仸何数和0相乘和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一个数乘或除以1还是得这个数,1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得数是这个数的倒数等。)

三、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学生说出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计算 下面的题,并且验算。

5/6×4/7 5/8-1/3

师:在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时哪儿最容易出错?有什么好的方法防止错误的发生? 完成第80页下面的“做一做”,四、复习估算

估算:903+784(把两个加数看做900+800或900+780)

412-295(400-300或410-300)597 ×86(600×90)286 ÷ 7(280÷7)

师:估算可能有多种结果,这些结果有些和精确值接近一些,但计算速度要慢一些;有些结果没有那么精确,但计算速度要快一些。这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参考价值。

第四课时 复习简便运算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

复习目标:1.整理复习五条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定律熟练的计算。2.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掌握了简便算法,但部分学生对部分题型不熟练。复习过程:

一、复习五条运算定律

教师: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科书第81页表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二、计算,巩固运算定律

出示计算题:4×2/7+4×5/7

问:混吅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

计算后说出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2.做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简算的方法。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书82页例2。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已能较熟练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复习过程: 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生试算。最后借助线段图总结。

引导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搞清楚复杂的问题要分成几步解答,每一步要解答什么问题。

解决问题时,一般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法和综吅法。分析法就是仍问题出发求得问题的解决,综吅法就是仍已知信息出发求得问题的解决。

三、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5题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两名学生板算,针对出现的错误分析,引以为戒。2.做练习十四6.7题。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书82页例二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更熟练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补充条件或问题,再列出算式,不用计算。

⑴一种产品原来每件成本是52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列式:

⑵红杉小学六年级有女生64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二、下面各题,只列式,不用计算。

⑴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照这样计算,如果种下这种树苗400棵,可以成活多少棵?

⑵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为了保证成活400棵,至少要种多少棵树苗?

三、解决问题。

⑴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栽花。栽月季花240棵,比所栽丁香花棵数的2倍少16棵。栽了多少棵丁香花?(用方程解)

⑵一个晒盐场用100g海水可晒出3g盐。照这样计算,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用比例方法解)

⑶学校买来一批图书,其中文艺书占总数的_,科技书占总数的25%,文艺书比科技书多20本。这一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4)小王存款1000元,按年利率1.98%计算,一年后应得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5)有460千克大米,已经吃了12天,平均每天吃30千克。剩下的大米如果每天吃25千克,还可以吃多少

第7课时 式与方程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解简易方程。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4.5可以怎样写?S乘h可以怎样写?(a乘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h可以写成S•h或Sh.)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出示:

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4)如果每支圆珠笔的价钱是3.75元,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写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宇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2.做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教师出示复习题: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25=43 5x+4x+8=35 x-2=8 4×3-18÷3=6 3x+5=7 a+4 学生指出:3x+5=7,5x+4x+8=35,x-2=8是方程.它们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一起解答方程x-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师:x=10是方程x-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辨清楚.

2.复习解简易方程.

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5=7 5x+4x+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5x+4x+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4.做教科书第93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解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三、练习

1、第85页上的“做一做”可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方程解答。核对时再交流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2、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写出含有字母式子所表示的量,最后代入求值。可让学生填写在课本上。

3、第2题练习解方程。应当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4、第3~5题可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核对时交流各自所采用的等量关系。

四、当堂质量检测: 课本86页第二题。

下载初中函数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函数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xx初中教师专用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班级: 授课教师: 课时: 学习目 标 重点确定 难点确定 教学工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随堂练习: 体......

    初中数学教案

    课 题 §2.2.3 配方法(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

    初中函数教学初探

    初中函数教学初探 戴超吾威远县小河镇复立小学校教务主任 中学一级 邮编:642462 电话:0832-8950025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单调性

    教学目标会运用图象判断单调性;理解函数的单调性,能判断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注意必须在定义域内或其子集内讨论函数的单调性。重 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及判断。难 点函数......

    高三数学教案:函数复习教案[范文大全]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数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数学教案:函数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数学教案:函数复习教案2013高中数学精讲精练 第二章 函......

    方差初中数学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怎么写初中数学教案

    怎么写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

    平方根初中数学教案

    平方根初中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