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水的净化》

时间:2019-05-13 01:1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水的净化》》。

第一篇:【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水的净化》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实验。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投影仪、录像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 2.学生用具

(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2)河水、硬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回答]1.河水比较浑浊,而自来水和纯净水比较澄清。2.自来水和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

[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

[过渡]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研究的“水的净化”问题。[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

[介绍]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提问]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供我们饮用呢? [回答]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可以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

2.在某些乡村,可以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上周我班化学兴趣小组曾利用双休日对我市自来水厂进行了参观和调查,了解了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我们讲一下参观访问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情况,简单介绍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录像]投放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和听取水厂负责人介绍净水过程的录像片。[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大家对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把这一过程加以总结。

先从取水口取水,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进入反应沉淀池沉淀。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再转入过滤池,过滤池就如我们实验中的滤纸起过滤作用,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掉。把除掉不溶性杂质的相对干净的水送入活性炭吸附池,因为水中除含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而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等等。从活性炭吸附池中出来的水已经是相当澄清了,就是所谓的清水了,这时就可进入清水池。最后再进入配水泵,在进入配水泵之前要对水进行投药消毒,这样就可以送给千家万户,供人们使用了。[过渡]我们可以对这一过程画出一简单的示意图。[投影]展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教师]通过刚才对净水过程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水中的杂质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除去这两类杂质要分别用到不同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回答]静置和过滤。

[板书]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说明]静置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大家知道,当暖壶里只剩下少量水,倒进杯里有些浑浊,若静置一段时间,则杂质就会沉到水杯的底部,而上部的水比较澄清。[板书]①静置

[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杯底而水特别澄清吗? [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也与杂质种类有关,有的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仍显浑浊。[教师]可见,只是因为静置的方法简单易行,人们才经常使用它,但并不能彻底地除掉杂质。要想彻底除掉杂质,最常用的是另一种方法:过滤。[板书]②过滤 [投影]过滤注意事项

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注意一定要使滤纸和漏斗贴紧,以免使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去,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把滤纸放入漏斗后,要使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倒液体时,要使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这都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而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倾倒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烧杯口要靠住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下端要靠住滤纸三层的一面,以免把滤纸捅破;漏斗的下端要靠紧烧杯内壁,以免液体飞溅造成量的减少。

[总结]由此可见,过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一贴二低三靠”。[板书]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过滤注意事项,亲自进行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①取3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河水,向其中2个烧杯中各加入了1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现象。②取上面处理过的一杯液体,进行过滤。

③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适时地对他们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力争使每个小组都得到预期的效果)[请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结果] ①加入明矾的两个烧杯经静置后,河水变得较澄清;没加明矾的烧杯静置后,河水也略微澄清,但不如加明矾的烧杯中的水澄清。②经过滤后的水变得更澄清。[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回答]①可以用生物上学过的半透膜,半透膜的特点是水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一些杂质等大分子不能通过,所以可用半透膜来代替滤纸。

②可闭砂粒、煤屑或木炭块作为过滤物质,在砂粒之间存在狭小空隙,水能通过而杂质不能。

[转折]上面我们讨论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那么,对于可溶性的杂质应怎样除去呢? [板书]

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提问]前面我们讲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时,曾说到“活性炭吸附池”,大家明白这个“活性炭吸附池”是做什么的吗?它在这里起什么样的作用? [回答]活性炭吸附池也起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

性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等。

[总结]确实如此。某些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用来过滤液体时,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活性炭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常被用作净水剂。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性能而过滤水中的杂质的。可见,吸附是常见的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板书]①吸附

[介绍]可用作吸附剂的除活性炭外,还有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明矾。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净水剂问世,它们的功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就是纯水了吗? [回答]这样得到的水仍不是纯水。

[介绍]经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尽管变得相当澄清,但仍不是纯水,经过这些手段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如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我们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这种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板书]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设问过渡]硬水和软水有什么区别呢? [实验设计]取两个烧杯,分别盛一杯硬水和一杯软水,把肥皂水分别加到这两个烧杯中,观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及结论]我们看到盛软水的烧杯出现了非常丰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烧杯则没有泡沫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教师]通过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上网查询,大家说出硬水具有哪些危害。[回答] 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穿在身上非常的不舒服。

②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③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总结]既然硬水给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所以无论是饮用还是日常使用都不能用硬水。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让它变成可供我们使用的软水呢? [回答]我们可以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这样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教师]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这一过程称为硬水的软化。[思考]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哪些呢?

[讲解]工业上和科学实验小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达到软化硬水的目的。[过渡]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蒸馏。[板书]②蒸溜

[介绍]实验室常用的蒸馏水就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且水的硬度又比较低。蒸馏水一般由工业生产提供,也可以在实验室制取,下面我们就来制取一些蒸馏水。

[投影并讲解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②连接好仪器(注意一定要使各部位紧密连接,不能出现漏气现象)。③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倒掉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 mL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⑤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教师]下面清同学们亲自动手来制取蒸馏水,一定要注意刚才所强调的问题。[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请学生陈述活动结果] 实验后得到的蒸馏水硬度较低,因为将肥皂水倒入后产生了丰富的气泡。[总结]可见通过蒸馏,既除去了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又降低了水的硬度,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完本节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谈谈。

[教师要对学生所谈感受予以肯定和表扬,这也可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可能有的回答] 1.我想发明一种新型净水机,通过处理,既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又可降低水的硬度。2.我想通过一种方法把海水中的盐去掉,再除掉水中的杂质,将海水变成我们可以饮用和使用的淡水。我国的海水资源十分丰富,如果能把海水变成淡水供我们使用,对我们来说岂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我想发明一种新型锅炉,既节省能源,又能在烧开水的过程中自动降低水的硬度。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的净化的四种方法。其中静置和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和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而蒸馏既可以除去杂质,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硬水带给我们的危害以及软化硬水的方法。[布置作业] 1.习题1、2、3、4。

2.亲自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3.除去家里茶壶、热水瓶、烧开水的锅等底部的水垢。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①静置 ②过滤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①吸附

②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附: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第二篇: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认识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学生已经见怪不怪,但却较多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其中的道理,正是这种“半生不熟”的状态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合适的情景(如水中生火、烧不坏的手帕、吹不灭的蜡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

教材中“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的有效落实,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此外,实验中选择的材料都可以代表生活中的一类可燃物(如棉花代表纤维织物、乒乓球代表有机合成材料、滤纸代表木制品及书籍等等),这既可促进学生意识到可燃物的无处不在,必须提高防火意识以及灭火、自救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加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活动过程可以更开放些,只提供材料、不限制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教师随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使学生在设计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重要作用。

此外,实验活动后的及时反思也有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反思中可包括以下内容: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关系?2.在证明每个条件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3.生活中如何防止各类可燃物发生不必要的燃烧?如果发生了,应采取哪些灭火措施?„„

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安全无小事”,让学生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教师)讲述身边事、视频资料播放、教师演示实验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防火措施或失火预案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虽然学生的某些想法还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完善,但通过这一活动无疑能促进消防安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当然,这一活动的落实还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领。

(二)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究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主要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讨论总结、班内展示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策略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析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白磷 红磷 热水 铜片 粉笔 小煤块 小石子 棉花 镊子 酒精灯 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学生预习课本,填写学案上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部分

【视频展示】烧不坏的手帕。【教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三)师生互动部分

活动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火的由来吗? 【讲授】【图片展示】

展示与火的发展史有关的图片,并同步简介火的发展史。雷电、火山引起的自然火→阳燧取火→火镰取火→火柴取火

【教师】火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上炼制青铜和炼铁,在农业上人们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用火把驱赶病虫害;在军事上利用火攻法攻城,在医学上用火针治病,在隧道工程上采用“火烧水击方法”开凿山洞,开世界隧道史的先河……火的力量巨大无比,火的文化灿烂辉煌。

活动2【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炭、硫、磷、镁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展示图片】展示镁、铁、硫燃烧的图片 【学生回答】会发光发热

【教师问】能否根据燃烧现象说出燃烧的定义呢?

【生交流总结】 【课件展示】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拓展延伸: 1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呢?请举例说明。2.是不是氧化反应都有燃烧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班内展示,教师点拨。

活动3【讲授】【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设疑]:再看一段录像和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影视资料和图片。如煤炉烧饭、火箭发射、奥运圣火、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认识到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破坏性。)带着对火不同的感受,引入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问]: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作出猜想,学生们自主进行猜想,给出提供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用镊子夹取石子 和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酒精、木条可以燃烧,而水、石子不可以燃烧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2]: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蜡烛熄灭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实验3]: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播放白磷燃烧演示实验的视频

【教师提问】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没有氧气

【教师提问】怎样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如下图所示】 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验后不要从水中取出试管)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充分,并分析原因;在冷水中重复实验步骤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并分析原因。利用该组实验进一步验证燃烧的这三个条件。

板书: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着火点 缺一不可

活动4【讲授】【过渡转移,引出灭火】 【播放视频】2015年几起火灾事故短视频。【教师引导】同学们,“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若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学习燃烧的条件的同时,也要学会怎样灭火。

活动5【讲授】【群策群力,探寻奥秘】 【课件展示】提供用品: 实验用品: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等。【 灭火大比拼】

小组讨论,看哪组的灭火方法最多,并能说出灭火的原理,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及常见的方法。【课件展示】

灭火方法: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板书】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

活动6【讲授】【火灾逃生我最棒】

演示实验:生观察:哪只蜡烛先熄灭?试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根据上述原理,如果身陷火灾现场,据我们现有的经验,该如何自救逃生?

师生共同得出火场自救逃生秘籍: 展示逃生秘籍 活动【知识梳理】

设计思路:突出重点,完成中考化学考纲所要求的内容。展示本节知识 板书:燃烧 缺一不可 灭火 缺一即可

(四)课堂总结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正确认识了燃烧现象,学习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必要条件,了解了灭火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化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我们利用化学原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达标测试部分,我将题目分为两个难度,首先是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基础概念,如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三个条件等等,其次创设实际情景,寻找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课后作业部分

有基础习题10道,拔高习题10道,链接中考或中考改编题3道。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总体上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构建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较为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教学效率高。然而,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燃烧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其中关于着火点的描述应当事先铺垫好,这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的时候会更加顺利。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可以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前提必须是时间充裕,并且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点拨。

3、最后高低蜡烛的实验没有来得及演示,时间把握上做的不够好。针对以上不足,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另外本次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实验具有污染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应十分注意。

第三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该标准中教学设计被定义为: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理念的设计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共有五个含义: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以过程方法为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将三维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充分注意两条线,一条是主线一条是暗线。主线也就是显性教学内容,它具有以下功能:第一、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引领各个知识点。第三、高效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清晰的主线是高效教学的保证。教学主线的创设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用实验活动创设教学主线(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木炭与氧气反应)第二、用专题化探究创设教学主线(溶液的浓度:农业生产上用溶液来选种--如何选种---用多大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溶液---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方案--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教学主线(燃烧和灭火:如何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第四、用学科逻辑关系创设教学主线(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如何制取--药品--装置(发生、收集)--检验--验满)

暗线即是隐形教学内容,它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增进学生的人文底蕴。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生活中常见的盐》中通过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来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并且培养了学生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所以在教学中把化学学科的显性和隐形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深度融合起来,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认识、理解、掌握显性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得到体验、感悟,内化,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并且学生会学习的问题。

1.分发挥实验优势,运用探究教学,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B。

(1)改进演示实验,优化演示过程

有些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在实验时老师要坚持实验的无污染设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一些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提高演示效果,确保实验的高效性。

(2)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根据他们的形状或构件巧妙地自制微型化实验仪器。

2.运用信息化教学

现在学校班级都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都是很大提升,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复习和记忆效果的保持,教师能够在交互白板支持下更好地管理课堂,提高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有助于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开展。

1.在复习课中:可用白板进行知识结构网络进行图表式归纳,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填空,重点知识回放,典例回顾,实验现象的再现。使用了电子白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2.在实验教学中;对于错误实验操作导致的后果可用白板演示;课堂上难以实现的实验可用白板进行演示。如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装置选择时,制成白板课件,课堂上通过电子白板把药品和装置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拼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3.化学用语教学:可用白板模拟微观世界,例如讲分子和原子、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4.习题课教学:将学生的做法在白板中展示,可以同时展示多名同学,并且及时在白板上进行进行批注。

第四篇:2015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名称

基本信息

课题3 制取氧气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目录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第一种具体的化学物质。之所以把氧气作为第一个学习的物质,是因为氧气不仅是一切人和生物须臾也离不开的重要物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大气)中,并且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教材分析

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物质,故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实验。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不久,只了解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对于物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知道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如何将单个的学情分析 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很有限,所以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观察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

知识与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知道氧气的工能力目标 业制法,认识催化剂。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过程与教置的设计,提高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学方法目标

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学目标

情感态

在设计装置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在实验中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目标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包括方法、反 重点教应原理、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等。

学重难难点

两套制取气体装置的使用原理。

本设计计划充分利用多媒体、板书、学生实验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学策略的操作能力。首先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制取氧气肯定需要用“含与 设计氧”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重点是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教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观看图片的形式引入课堂

回答:氧气在我们内容,新颖,易引1.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起学生兴趣,同时呼吸,医疗等

用途,是不可或缺的物在无形中感受到

了氧气的重要性。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思考

课本未涉及,思考,讨论,回答。

但确实是最重要

自然界中氧气获的制氧方式,培养2.工业上需制取大量氧气,你认为得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开阔孩子们的思怎样制取既方便又经济? 光合作用。维,灵活掌握知识4的能力。

简单介绍工业制氧过程,引导2分思考,讨论。学生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钟 通过工业制

物理,因为没有新氧过程介绍,让孩方法。

物质生成。子们了解到一种该过程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分离混合物的方

学生了解到:过氧法。

3.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去制一化氢中加二氧化锰,加瓶氧气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明确实验室习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出纯净氧气可以制氧气。制氧气的三种方的。法,便于接下来的学生认真观察老学习思路清晰,系说出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师的操作方法,实验现统掌握。法。象并做记录。

培养学生观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吗?

讨论,总结: 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1.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方法 解缓慢 通过实验探

究法引出催化剂,按照课本38页实验步骤 2.加入二氧化锰后过培养学生实验探

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究能力和科学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析能力。

3.二氧化锰可重复使从二氧化锰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观看多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 媒体视频图片,更

4.二氧化锰自身不能生动直观的了解 指出概念,强调重点词汇意思。产生氧气 到二氧化锰在化

工生产中的重要

1、“改变”是加快或减慢物质的化交流二氧化锰在作用。学反应速率 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了

解到什么是催化剂 试着学会归

2、“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

纳总结知识。

有发生变化”是指催化剂没有发生知道催化剂能改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催化剂没有参变(加快或减慢)化学提高分析问 加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题的能力。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总结催化剂特点为“一变两不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对比法 变”更容易地认识了

观看,了解催化剂分解反应,同时也多媒体演示催化剂 作用 学会了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写出过氧化氢制氧反应的文字正确写出该文字知识。表达式 表达式。设问:实验室又是怎样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呢?

通过交流反

认真观看,记录 思有利于巩固所

学知识

认真观察实验现

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看到高锰象 酸钾和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的状态和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记录并记忆 演示实验:将混有二氧化锰的根据描述试着写氯酸钾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文字表达式

指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催认真记忆,回忆各化剂,并在板书中写出该反应的文个步骤的实际操作方字表达式。法

演示实验:将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点燃

讨论

根据实例理解概描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放出念 氧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

通过讨论得出结种物质。

论:

指出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中的同属于化各个步骤与要点,总结为“查、装、相同点:定、点、收、离、熄”对应谐音“茶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 庄定点收利息”

不同的:化合反应

而分解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特点是多变一,反应特点是一边多。法,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交流并整理本堂提问:通过对以上三个反应文字表达式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共课知识点 同点,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积极思考,认真完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后得出,该成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并在板书中写出分解反应的定义

引导学生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作对比,得出它们的相同的与不同的。课堂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对应题目 板书设计

本节课基本能按课前设计落实了各项目标。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过程中,时刻想着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所以我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教到了困难,如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不清楚时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学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我及时介绍了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反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充分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思 课上通过汇报预习结果的形式来代替老师的讲解。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当时听课的老师认为我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做的很到位,有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

*** ****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进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禁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三、教学难点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3.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板书】物质都是有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学生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与探究二:粒子的特征

【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板书】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讨论】a湿衣服为什么在太阳下变干? b 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板书】2.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

一杯水+一块糖=?

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 【板书】3.分子等粒子间有间隔。

【问题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的哪些特性来解释?

(三)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六、反馈检测

1.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2.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 ②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 ③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下载【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水的净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封面

    初中化学 班级:九(3)班 时间:2013.3.29 授课人:李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5篇模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与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南丰县第二中学李爱珍 第七单元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设计理念1、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如果老师一味地越俎代庖......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001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爱护水资源》 钟建军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体现了新的化学课程已发展成为环境等科学的基础。并正在为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篇1: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