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合一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分析了当前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学生动手技能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良的现状,并提出了运用六合一项目教学法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学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独立作业能力培养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教学,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六合一项目教学的概述
六合一项目教学就是在六项合一的基础下实施项目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六合一项目教学中融合了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几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任务或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的统一。学生在教学项目的引导下,对实际项目问题进行解决,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六合一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实际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六合一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应该突出项目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突出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
1.确定教学项目任务
在六合一项目教学当中,教学项目任务是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对教学项目任务进行确定,就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六合一原则,将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以及理论和实践合一的要求凸显出来,对教学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制订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的教学项目任务。例如,在齿轮传动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对单级齿轮减速器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能力尚浅,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条件和图纸参考,然后让学生完成单级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任务。
2.科学组织六合一项目教学过程
在确定相应的教学项目任务之后,教师就要开展和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项目,在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摆正自身在项目教学中的位置,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机械设计教学充分交给学生,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引导者、主持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主持整个项目的进行,包括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任务题目、任务阶段划分等,同时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最后对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便完成整个教学项目的实施。在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像在上面齿轮减速器设计任务当中,教师可以5~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小组中每个学生分担的角色和任务不同,但又都以齿轮减速器设计为目标,通过对设计参考图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完成各自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包括对齿轮减速器结构的分析、减速器轴的设计以及减速器中刚度和强度的计算方法等,然后共同完成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任务,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有所培养,符合六合一中的育人和创收合一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项目任务完成后,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是关系机械设计制造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在六合一项目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仅仅从最后的设计结果来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将过程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等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以求对学生在教学项目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机械设计制造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六合一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将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主干,将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冀芳.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3(36).作者简介:夏娟,女,1986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
第二篇: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摘 要:《模具设计与制造》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为了将高职学生带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探索一种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项目教学;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其技术性要求的又十分的高,如果依然采用“?M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经验,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其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也是本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职业分析,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既能设计模具,又能制造模具。笔者按照该职业的工作过程,研究冲压模和塑料模两个项目,同时为了教学方便,把每个项目分成设计与制造两个模块。模具主要包含冷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两大类,冷冲压模具中有冲裁、弯曲、拉深、冷挤压模等几种类型。塑料模具中有注射、压缩、压注、中空吹塑成形模以及挤出成形机头等。冲裁模和注射模是最典型、应用最广的模具,将其作为项目任务,具有代表意义。
2项目准备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必须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工作任务,事先准备好学生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料、材料、工具等,还必须传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采用的软件可按照国际化的高标准,制造则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对于项目中设计模块,教师必须准备一个和项目不同的产品的三维模型图,详细地教学生做一次,尤其是查手册选择设计参数、标准件、模架时,更应该举一反三地加以说明,学生完全模仿。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多年模具设计的经验归纳、总结、优化后教给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对教师来说是难点,但对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很可能奠定了学生一生的设计基础。对于项目中的制造模块,教师需阐明模具加工的一般过程,把每个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按照一般企业加工规范向学生说明,然后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或增减,并向学生说明原因。总之,我们在项目实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身处企业的职业行为感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
3制定计划
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约5人为一组,设计项目必须每人独立完成,评出最好的经教师检查合格(学生可修改至合格)的才能进入制造项目。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和产品图,参照模仿设计或制造的经验,确定工作步骤。尤其是制造,如将程序转入数控机床、机床检查和调试、刀具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一直到全部完成,都要按顺序写清楚,最终需得到老师的认可。
4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一旦遇到问题,小组成员须集体讨论研究,解决不了时再请教老师。教师巡回检查、指导,记录好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原始记录,开展小组之间的相互竞赛。制造项目中教师须高度注意且重复向学生说明的是安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因材施教,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调整、控制好项目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学生修改,重点关注和帮助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班同学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项目任务。
5检查评估和交流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模块的工作任务后,要立即进行检查、评估和交流,以利于学生发扬优点,避免错误重犯。评估分口头评价和评分,评价可参照评分标准的一些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达,以利于相互交流。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评分小组(由各小组组长组成)评估,然后教师检查评估。教师要对各项目模块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评分标准,包括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工作成果的评分标准相对比较容易,例如:模具设计结构合理性,设计或加工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图纸或加工尺寸、形状错误等均可作为记分标准;工作过程评分标准可从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操作步骤、顺序的正确性,加工工序的合理性,团结协作方面,解决关键问题能力方面,出勤情况等方面分别制定出记分或加分标准。总之,检查评估和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有信心去迎接下一项目的挑战。
6归档及成果应用
项目完成后,我们应该把每个小组选出的一套模具设计图存档,以利于下一次的教学或成果展览;所制造出来的模具,如果是企业(或模具厂)接的任务,就及时给企业,也可作为教学用品和成果展览。
7结语
项目式教学通过理论结合操作,符合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通过项目式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对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坚.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D].南昌大学,2013.[2]徐立华,杨桂娟.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13(2):73-76.
第三篇: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 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专业教学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上。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2)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①项目课程: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课程,项目可以是一组典型的工作任务,综合覆盖若干个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整地经历生产某一产品的工作过程;也可以解决某个单个或局部的问题。一门项目课程,纵向上可以分成若干个项目,其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和并列式(按任务安排),等等。横向上每个项目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一个项目与其对应模块是分解的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设备、故障、服务)到小的典型产品(设备、故障、服务),每个模块4至8个学时为宜。②项目课程下的模块内容:以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任务、技术实际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工具材料、教学要求、技能考核要求、学习时数,等等。其中技术实践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等。技术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其基本要求是以满足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原有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技能考核要求要全面反映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并有机嵌入专业课程标准之中。
二、怎样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创建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要保证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1)情境要素——师生共同创建情境;(2)任务要素——统筹规划“学习单元”任务的完整性;(3)组织要素——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习;(4)过程要素———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5)评价要素——表达学习成果的多样化。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评估;(5)归档或结果应用。
(四)教学评价
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三、项目化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
(一)广泛深入进行调研
建立“市场要求”调查小组,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调查与分析等手段,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标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对电子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十分迫切。
(二)分析社会对电子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电子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本专业培养人才具体定位为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毕业生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测等技术工作,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原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三)传统的学科体系
课程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力拖动、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专业实践课———钳工基本技术、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工艺、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电维修工等。
(四)项目化课程改革后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的要求,专业理论实践课进行整合,具体项目如下:(1)钳工基本技术;(2)直流电路;(3)交流电路;(4)电机与控制;(5)直流稳压电源;(6)放大器(助听器);(7)信号发生器(汽车喇叭驱动电路);(8)模拟电路整机(收音机);(9)组合逻辑电路(裁判器);(10)时序逻辑电路(抢答器);(11)综合数学电路(数显计数器);(12)电子电路制版与电子仿真;(13)单片机原理及运用(数显时钟);(14)传感器应用(简单数显温控系统);(15)PLC技术应用;(16)家用电器原理及检修;(17)制冷;(18)复习考证。
(五)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实施比较
(七)项目教学法对电子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电子的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3)能与电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自己学习的范围。(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八)电子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1)课程内容分析:实际上依据项目任务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取舍组合。(2)校本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的新版教材,教材开发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重点挖掘并拓宽课程内在的运用的关联、延伸和互动。(3)教师的培训:学校组织课程开发专家对电子技术应用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培训。项目课程开发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策略。(4)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要及时反馈,以利于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四、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做到以下几点:(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组,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应有足够的工位,满足所有实训项目的正常开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两年必须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得少于两个月,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第四篇: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针对当前技工院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革思路,即采用项目教学法,整合本专业多门学科,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文章以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工作子任务确定方法、教学手段的安排以及评价体系建立。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技工院校 项目教学法
机械设计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高等特点,逻辑推理强,存在较多公式和原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组织教学,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较难以接受,久而久之而就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加严重的是,传统教学法组织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理论性强,难以应用于生产实践,导致培养的学生并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此,笔者在教学该门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求以实践为原则,教学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基础,形成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框架,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设计综合型人才。
一、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机械零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该课程的教学课时又偏少,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笔者学校的机械工程系领导以及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后,在与专家学者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以及三维设计软件等课程知识渗透整合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以促进就业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原则,将这些学科知识整合设计成不同项目。具体而言,机械设计基础可以设计出机械运动简图绘制及自由度计算、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凸轮设计、减速器中轴设计以及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等十一个具体项目。
二、合理确定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围绕工作任务而展开,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不能代替学生完成主体教学任务。然而,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意志力不强,一旦碰到困难就会畏缩不前。因此,在确定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适应学生学情,坚持低起点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采用多层次反复训练的办法安排工作任务。以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为例,根据低起点循序渐进原则,先后安排确定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参数方程、根据齿轮几何尺寸确定渐开线参数、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利用Pro/E软件建立直齿圆柱齿轮结构模型等任务。采用这种低起点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原则安排工作任务,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三维设计软件”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场所,促进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培?B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学校应该与企业实现无缝接轨,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实训室、实验室以及校内实习工厂等场地设施建立多元化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还以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为例:教学现场测定齿轮尺寸确定设计参数,对齿轮进行力学分析,完成直齿圆柱齿轮三维设计等;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或者校内实训车间,亲自加工齿轮,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同时加工生成的齿轮又能为作为学生机械制图课程测绘零件,实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多课程无缝衔接。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要求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重视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评价体系应该着重于过程评价。比如评价学生完成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确定参数方程和参数值、齿轮设计、齿轮三维模型建立等环节的完成评分比例各占25%。这四个环节着重于考核评价学生对工程力学、数据处理能力、任务设计能力、三维软件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核,考核方式可以是笔试、动手操作、口试、撰写试验报告等多种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第五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探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探讨
[摘要]:探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突出高职特点,教学模块、教学方法与改革
[关键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作 者]:陈根琴
按照国家教育部高职教学的有关文件,高职教育总体定位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分为:
(一)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艺工装的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管理等;
(二)高级技术工人或技师,主要从事普通及高新设备的操作、维护、修理、装配等工作。
为了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下面就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谈谈一些看法。
一、课程体系改革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高职特色,突破以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系统性、完整性,根据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职业性的要求,将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成六个不同模块;即: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特色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选修模块。在整个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CAD/CAM软件应用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第一学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AutoCAD软件;第二学年完成Pro/E、MasterCAM软件教学;第三年通过选修学习UG、Cimatrom等软件,并通过举办计算机图形造型比赛,以增强学生学习软件的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专业技能模块中,根据机制专业所需求技能,分层逐步展开,首先设置钳工机加工实习,并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把一些专业技能实训贯穿于专业模块教学中,如刀具综合、机床综合实践、夹具制作、机床电气布线、机床装配、数控编程与加工等,使实训内容与相关理论课程密切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专业知识的相互融 合,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根据学院条件可开设多发展方向的技能培训班,如:各种CAD/CAM软件提高班,数控编程操作高级班,机修钳工技能班,机械工程师班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在课程结构上,更新教学内容,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对相关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对课程进行综合,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如原《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理论设计、推导偏多。现将这两门改为一门课程《机械加工方法与设备》,在教学中,以各种形状的加工表面为主线索,围绕主线索展开教学,以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加工设备、选择刀具(包括材料、刃形、角度、刃磨)、选择切削用量,调整机床为主要教学思路,注重的是设备的使用调整及刀具的选择刃磨,由于数控设备的飞跃发展,数控刀具的选择是数控加工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在该教材处理上,增加了数控刀具内容的课时,为后续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机器测绘技术》是通过测绘认识实物和再现实物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包含了公差知识。金属工艺学知识、制图知识、机械零件知识、机器拆装技术等;内容繁杂,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该课程,在教材处理及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现场教学。教学内容围绕车床主轴箱展开,在拆、装主轴箱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教材中的机器拆装技术的知识要点;同时对主轴箱中的所有零、部件进行测绘,掌握各类零件的测绘技术,并再现主轴箱的展开图,确定出各装配尺寸,本教材的讲授,打破了以往一章节一章节的讲授,而是通过实体,把知识要点通过实际的测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洽,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由于本专业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传统上的“满堂灌”已不能达到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取多种形式。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也有助于积累学生实践能力,如《加工工艺与工装》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了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及查找资料,填写工艺文艺的知识。《机械设备工艺与维修》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十个案例制作,把知识要点分解在这十个案例之中,通过案例分析与制作,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
2.进行现场教学——机制专业专业课程如只是理论讲授,效果极差,通过现场的操作及实体的再现,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授机床结构调整,设备操作加工时,采用现场教学,边讲边做,针对实物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感知感受理论知识的具体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现场教学中,教学计划要周密安排,知识点要融会在课题之中,把生产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事先设置好,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才能达到真正教学效果。
3.采用VCD教学片、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设备、场地的原因,现场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全面地、直观地体现专业知识,利用VCD教学片,全景地把企业现场的设备使用、零件加工过程、设备维修都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对于无法展示的设备产品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便用多媒体把图形、文字、动画,有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完成后续的综合实训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