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预备铃后2分钟的口算练习:包括20×3= 0+5= 60÷3= 5-0= 800÷2= 7-0= 4×70= 0+0=)

一、设疑导入,提出猜想

师:在数学里,有一个数很特别,任何数加它,减去它都不会改变。知道它是谁吗?

生:0。

师:那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

生:0表示没有。

师: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有关0的乘法。(板书:有关0的乘法)

师:它你认识吗?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你来帮助。

师:齐天大圣看管蟠桃园,可是王母娘娘派人来摘蟠桃时,就出现这种情况,一共有几个蟠桃呀?你能用算式表示吗?0×5=0而不是等于5呢?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猜数”引入新课,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0的意义。教师结合人教版教材,借用了蟠桃园的情境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知,更容易提出0×5=?的讨论。】

二、探究新知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小组讨论:0乘5等于0,你是怎么想的?将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哪一组的汇报员说一说你们组的想法?

生1:0×5表示5个0相加。师板书:表示5个0相加。

师:5个0相加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

生1:0+0+0+0+0=0。

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

(一样的请举手,还有不一样的,谁来说?)

师:根据0乘5等于0,你能准确计算出下面几道口算吗?0×3= 7×0= 0×26=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师: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老师真佩服你!一起来读一读。(板书)学生读两遍。

师:像这样,一个乘数是0的乘法算式你会编吗?将你想好的说给同桌听。(生试编算式)

师:有很多,说不完。这就是数学规律的好处,可以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

师:知道了0的奥秘,现在我们一起用一用。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数学规律的应用,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好处,体会数学有用。】

2.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师: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出示:130×5=

师: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能)有勇气!

(2)师:拿出练习本,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生独立完成,师随机抽选展示在黑板上。

(3)展示台。口算方法,竖式方法。师:这是谁的方法?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讲解)师:和他一样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4)师:你们真了不起!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来看看!

师边讲解边列竖式,先写下130,再写下×5,5写在十位上,和3对齐。×5十位上,3×5=15,满十向百位上进一,写下5。百位上,1×5=5,再加1等于6。最后,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写上。

(5)师:和前一道竖式比较一下,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算吗?(第一道乘3次,第二道乘2次,比较简便)

师:你真会观察,能发现这么有价值的信息。

师:为什么0×5不用计算,而是直接把0落下来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师:你真了不起,能马上运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

师:0不落下,行不?(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0的话就是错的。

师:是的,0还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6)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时,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末尾的0先不用放进去乘,最后添上就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舞台,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思考。在对比中,总结出最优化的书写方法。】

3.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师:吃蟠桃一定会长生不老吗?生命在于运动,看神仙每天也在运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出示:402×3=

师:先来估计一下。大约等于多少?

生独立完成。展示台汇报、讲评。(找到学生中的出错资源,一起找原因)

师:看来,这样的难题也难不住你们!

(2)师:仔细观察这2道乘法算式,第一个乘数是130,0在末尾,这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402,现在调皮的0跑到了哪里去了?0在中间。0的位置不同,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生:0在末尾可以不参与运算;0在中间必须参与运算。

师:真会观察,用心的观察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设计意图:利用神仙运动的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观察发现,并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闯关训练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知识来个闯关游戏。

第一关:蟠桃后面藏的数字是谁?请你来抢答,答对的得到一颗红星。

第二关:我能算得准。对比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找出错的资源,谁来将你的边写边讲?你想提醒同学们最应该注意的是哪里?用红笔圈一圈。)

第三关:我能当好邮递员。谁来将走的路线指给大家?就是求2个130是多少?这回是求3个130是多少?自己算一算。

第四关:我有好办法。办法最好的孩子得到一颗红星。

【设计意图:利用比赛的形式引入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练,给他们一个思维训练的空间。教师的积极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

??S编辑 谢尾合

第二篇: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6页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能结合乘法和加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学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

53×7 328× 3 156×9

二、探究新知

(一)知识铺垫: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有0”.

2.问: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15.

用乘法计算:5×3=15.

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3.提问: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3 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二)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索

问: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为什么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0+0+0=0。

谁来列乘法算式:0×7=0。

问: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2)尝试计算.

0×9 0×7 0×2 0×5 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P66 1 0×2= 0×0= 0×9= 2×0= 0+8= 9×0= 6+0= 6×0= 2.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

0○3=3 0○3=0 4○0=0 4○0=4 1○0=0 1○0=1

3、在 里填上“>”“<”或“=”

7×0 7+0 130-0 130×0 54+0 54-0 0×0 2×0

4、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吗?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有关0的乘法

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算式:0+0+0+0+0+0+0=0。

乘法算式:0×7=0。

第三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科教学设计类论文

《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太和镇乐园小学 李福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至49页,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同类算式,分析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节活动中,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教师作必要的指导,以学生自己探索和练习为主。精心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其目的是通过应用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从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一些简便计算。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

归纳并能用字母表达乘法分配律及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发现规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分组比赛,提出猜想。(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又准)。

8×47 +8×53 8×(47 +53)

师生共同评出胜负,并让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做右边题的同学做得比较快,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引导: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8×47+8×53 = 8×(47 +53)

师:你知道这两道题的联系叫什么吗?让学生大胆猜想。(引出课题: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联系新知识的内容,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初步感知规律。]

二、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同学们,开学的时候我们四年级要买作业本,每套作业本需要12元,下面请你们帮老师算算四年级两个班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四(1)班49人,四(2)班51人。这道题有几种算法?观察比较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1)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让小组派代表汇报情况。

归纳:第一种方法:49×12+51×12 第二种方法:(49+51)×12 比较两种方法:

两种方法结果一样,但是第一种方法是先算出两个班各需要给的钱,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先算出两个班的总人数,再乘以每人所需要交的费用即乘以12。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引入,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参与小组合作,进一步感受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为后面的探索寻找规律作铺垫。]

2、探索寻找规律:

同学们再看看下面两组算式,并用最快的速度把他们算出来。(25+12)×4 25×4+12×4 20×(15+9)20×15+20×9 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能照上面的等式,写一写这样的等式吗?要求如下: ①写出三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先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发表意见,再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举例论证,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数学事实,增长数学活动的经验。]

3、发现并归纳定律:

从以上的等式同学们发现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吗?等号右边的两个数是左边的两个什么数?除了两个加数相同,还有哪个数相同?谁能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小组讨论交流)

并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三、判断、辨析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125+7)×8 = ×8 + ×8(2)(20+8)×5 = × + ×(3)65×17+35×17=(+)×()(4)64×28+36×28=()×(+)

2、选择。

与 25×(4+8)相等的算式是()。

A、25×4+25×8; B、25×4+25; C、25×4×8

3、根据乘法分配律,写出适当的式子。

(10 + 4)×25= 15×3 + 5×3= 8 ×(125 + 15)= 76×15 + 15×24=

4、数学门诊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0 + 5)×4=10×5×4()35×(20+8)=35×20+8()

a×9 + b×9=(a+b)×9()

5、简便方法计算

35×37+37×65 38×19+38 39×101 88×99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坡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课件演示)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8米,宽15米,如果长增加12米,宽不变,现在的面积是多为平方米?(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才能体现学习知识的价值,巩固对于新知的认识。]

五、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用

一、两句话评价你自己今天在数学课上的表现。[设计意图:再一次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与肯定。]

六、拓展延伸:(课件演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羽毛球10副和篮球10个,羽毛球每副36元,篮球每个87元。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为例,联系实际、倡导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相同的因数

(a + b)× c = a × c + b × c

两数的和 × 相同的因数 两数相乘的积 + 两数相乘的积

两数的和与相同因数的积 两数相乘的积与两数相乘的积之和

第四篇:1和0的乘法教学设计

《1和0的乘法》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数学 专业:小学数学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同数连加以及简单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生活中,学生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借助这些认识经验,帮助学生建构1和0的乘法的完整认知,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掌握1和0的乘法。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1和0的乘法意义,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惩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和0的乘法。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操作与体验,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所以在本节课组织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数一数”的方法来冲充分理解1和0的乘法意义。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乘法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展台出示)

3+3+3+3=()×()7+7+7=()×()5+5+5+5+5+5=()×()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 3 = 12()()()

【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既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通过精彩的导入营造神秘的魔术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台出示第一幅主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展台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提问: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2、归纳小结。

(展台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本节课针对学情做到承前启后,既要有旧知迁移,又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摆一摆”、“算一算”、“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抽象出1和0的乘法意义。】

四、巩固提高,掌握新知。

基础练习: 看图列算式。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第1小题,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乘法算式的意义。第2小题,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第1小题,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第2小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2、解决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有关1的乘法问题(如算一共有多少面红旗),又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问题(如算共有多少面黄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解答。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更深地理解1和0的乘法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进行总结,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学情。】

六、板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和0的乘法

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第五篇:《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定稿]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延安保小刘耀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40×6= 230×4= 140×7= 280×3= 350×2= 250×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它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3、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4、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4800

5、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6、反馈练习:

笔算: 160×60= 360×25=

三、知识提高:

1、填空:

(1)130×40,先算()×()=(),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个0,得()。

(2)根据算式43×15=645,可以知道430×15=(),43×150=(),430×150=()。

2、口算:

30×61= 30×30= 70×90= 21×40=

3、笔算:760×30=

四、课堂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练习八第2题。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延安保小刘耀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七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

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难点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 简便写法的算理

二、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

四、说教学反思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下载《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0×5=(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五篇

    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

    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集体听算,重温规律 9+0= 872-0= 100+0= 3407-0= 师:下面我们进行听算比赛,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生集体回答) 师:这么大的数你们怎么算......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葛正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巴闸小学马玉梅 教学内容:教材34页例5,“练一练”,练习六5—9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邵蒙亮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1,22叶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会......

    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通过一般演算和简算的对比,让学生悟出简算的方法。(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理解算理、掌握......

    教学设计0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