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3 01:2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第一篇: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变得更聪明呢?(想)要想变得更聪明,老师告诉你一个秘诀,那就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二、互助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从这幅图中你们知道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先独立思考,想好了举手。

2、师:哪位小朋友想来给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师在黑板上写出来。

师:还有那位小朋友观察到的数学信息和他的不一样的吗?

生2: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

师在黑板上写出来。

师:那谁想说说这幅画面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3:一共有多少人?(师板书并请学生齐读两遍)

3、那你们想不想试着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想)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4、汇报:

预设:

生1: 数出总人数。1、2、3、4、5……13、14、15,一共15人。

生2: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

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

生3: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5、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你们想帮老师解决吗?

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并且都是用加法计算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列出了两个不一样的算式呢?

6、小结: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2、出示猴子图。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教材第99页第1题。求:一共有多少人?

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内化新知

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和方法?你表现得好吗?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8+7=15(人)9+6=15(人)7+7=14(只)8+6=14(人)7+6=13(只)

8+5=13(只)

9+5+1=15(人)

第二篇: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比例)

2.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1)例5中的已知条件是:

张大妈家:用了()吨水,水费是()。李奶奶家:用了()吨水。所求的问题是:

师: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4)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探究解法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1)这道题中涉及哪两种量?(2)哪种量是一定?

(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讨论分析: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张大妈家水费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用水吨数

(5)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板书)

:8= x :10 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钱。

3、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同学们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4、检验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三、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智慧城堡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提示:你知道哪种量不变吗?你能试着用比例解决吗?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提示:你知道吗?影长与身高的比是一个定值!试着用比例解决吧!

五、课堂总结

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判)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设)(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

(4)解比例;(解)(5)验算,作答。(验)

六、布置作业: 第63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64页练习十一,第6题、第7题。

附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张大妈家水费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用水吨数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1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第三篇:解决问题例9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

二、探索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出示:收费标准: 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3)不足1 km按1 km计算。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计算,那共需要付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1:7+1.5×4-7+6=13(元)方法2:1.5×7=10.5(元)前3 km少算:7-1.5×3=2.5(元)应付: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订正。行驶的里程/km 1 2 3 4 5 6 7 8 9 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元电费。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分析:先求出超出3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分钟内的0.22元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解答:8分29秒按9分计算。0.11×(9-3)+0.22=0.88(元)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00g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应付邮费。

(1)135-100=359(g)35g按100g计算。

5×0.80+1.20=5.2(元)答:应付邮费5.2元。(2)262-100=162(g)162g按200g计算。2.00×2+1.20×5=10(元)答:应付邮费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 作业: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7题。

第四篇:解决问题例4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名优教师

连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0页。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平行与垂直部分的第4个例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面积,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安排的。意在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地画出长方形,是将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延伸到平面图形的开始,是规范学生作图方法和用数学语言叙述作图步骤的实践操作课,为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做了铺垫。

例4呈现的是画一个给定的长方形的,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活动,其中阅读与理解是读懂题意,懂得已知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分析与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对话是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来表征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画长方形的方法,连续的动态图展现画长方形的整个过程。回顾与反思是总结画法,意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2.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拿的这两张纸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师:你能说一说他们都具有那些特征吗?(指名回答)师:你能在长方形上找到平行与垂直知识吗?(学生指出)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或者相邻的长和宽互相垂直,相邻的长和宽是垂线。]

师:你想不想在纸上画一个规范的长方形?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吧。[设计意图:回忆和引导,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中提取出互相垂直的线段,旧知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在回顾中建构知识网络,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画长方形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读懂题意,探究解决过程(1)阅读与理解

师:读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如果让你画一个任意的长方形,你会怎么画?

如果让你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你又会怎么画?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上面的问题是要求画一个任意的长方形,下面问题是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画出这个给定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充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才能避免作图中将要出现的一些错误,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2)分析与画图

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长方形的特征,现在又知道了题目中的要求,要画这个长方形,你会用到这其中的那些特征?(小组讨论)

师:需要用到什么作图工具呢?(学生回答问题)

[学情预设:会用有刻度的直尺,会用三角板,也可以借助长方形物品的面来画等等。]

师:你打算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同学讨论画的步骤)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画一画,画完再按课件的顺序说说自己的画法。课件出示:选择什么作图工具?

运用长方形的什么特征?

先画什么,又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学情预设:有的会用长方形的物品来画,如数学书等;有的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有的会用画垂线的方法;也有的会利用方格纸来画。]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构建画法,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尝试画图过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作图中思考方法的可行性,规范作图思路,同时教师适时指导,并留意发现学生画图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了解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为后面的展示提供素材。]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为了便于汇报,先给作品标记序号再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的作品大致有三类:画图规范标准的;垂线的画法不够准确的;线段的长度不够精准的。]

师:请展示作品的同学说说是怎样画图的? 学生说画法,教师适时板书:利用实物,利用平行线、利用画垂线等方法(3)对比与点拨

师:我们该如何检查这些图形画得是否规范?

[学情预设:用三角板检查四个相邻的边是否有互相垂直,用有刻度的尺子测量长和宽的长度是否精确等]

指名学生用三角板检验展示作品,同时做出评价

师:你认为几号作品的方法能规范地画出长方形?为什么?

[学情预设:利用实物画长方形的会有局限性,更会有误差,利用平行和垂直的方法和画已知线段的垂线的方法都能得到准确、规范的长方形。]

师:这两种画长方形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发言、补充)[学情预设:通过比较发现画平行线时容易出错,增加了作图的难度,而用画已知线段的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方法简单又规范。]

[设计意图:在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展示、交流、评价、分享得到画图的规范方法,在比较中发现用画垂线的方法比较简单,从而优化画法,这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为后面教学学生总结画长方形的方法积累的活动经验。]

师:请用画垂线的方法作图的同学再口述下画图过程,我们一起看课件。师:让我们也用他的方法检查一下自己的长方形是否规范。

[学情预设: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规范,给作图不规范学生两分钟时间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为再次规范地画长方形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的,动画演示增强了示范性和作图的规范性,修改不规范的作品加深了对正确作图方法的认识,为再次画图做好铺垫。]

师:请你用画垂线的方法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4)回顾与反思

师:你是怎样画出这个长方形的?能用上“先.....再.....最后”说一说吗? 学生汇报画法,互相补充。

[学情预设:先用直尺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分别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侧画两条3厘米的垂线段,最后连接两条垂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互相补充,规范作图步骤]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获取新知,通过观察、操作、回顾、归纳,让学生自主总结画法,规范数学语言,使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5)迁移与总结

教师展示课前出示的正方形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吗?试试吧!(学生画图)师:你认为画长方形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画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概括画长方形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作图的准确性。]

三、灵活应用,巩固延伸

1、判断题

(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2)长方形中,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平行。()(3)过直线上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完成63页第12题。

独立审题,自主探究画法,通过展示、评价,进一步规范作图。

3、李老师要做周长是30厘米的长方形教具,你能帮助李老师设计一下,会有几种方案呢?请你画一画。

[设计意图:解答这道题需要综合已有知识,在分析、讨论、思考中全面考虑存在的可能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四、梳理知识,全课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加深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的理解,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达标检测

1、王叔叔要在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上设计一幅正方形宣传画,如果要设计最大最醒目的宣传画,该怎样设计?

2、小明有一张面积为12厘米的长方形手工纸,请你这张纸的形状再画一画,会有几种可能?

知识链接

最美矩形(长方形)

矩形中长与宽之比等于0.618的矩形称为黄金矩形。太方正的矩形或太扁平的矩形显然在视觉上不会带来美感。人们认为长宽之比等于黄金分割率的矩形是所有矩形中最有美感的。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试验。他精心设计制造了很多各种尺寸的矩形,请人从中挑选认为最美的矩形,结果有四个矩形被多数人认为是最美的,它们看上去边长协调而匀称,能给人一种舒美的感受。这就是说,它们都接近黄金矩形。容易证明:在黄金矩形中截去以宽的长度为边的正方形,剩下来的矩形仍是黄金矩形。这一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就得到一系列的黄金矩形,称为黄金矩形套。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平行与垂直概念应用于几何图形的起始课,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画长方形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画出长方形又是规范学生数学语言和作图习惯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着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原则,设计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导入时,从观察图形入手引出长方形,并引导学生搜索、提取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作图方法,通过展示、对比、分析、优化出最佳画法,在倾听、观察、修改、实际作图中逐步熟练画法,在迁移、类推和自主尝试中形成能力,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画图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规范了学生的作图和数学语言,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图形做了良好的铺垫。在习题的设计上选择贴近生活的相关练习拓展延伸本课知识,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简介

连莉,女,小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3年参加“走进北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2013年《笔算乘法》被选入北京师范大学优质资源库,2014年《平行于垂直》一课在全国首届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撰写的30多篇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获得国家、省级的奖励,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量间的关系,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两种不同算式的 异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示课件情境图:儿童动物园的大门

师:同学们,儿童动物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呀?(生:想)瞧,儿童动物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不过老师有一个条件 同学们必须先回答对老师手中的卡片,准备好了吗?(生: 准备好了!)

8+3

7+6

6+5

5+6

8+6

9+8

7+9 4+9(同时老师边边说:XX同学进去了,后面的要 加油!)

师:其他人想不想进去呢?(生:想)那最后一题我们一起 回答:4+9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都非常好,都取得了进入动物园的资格,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 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课件示山羊图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山羊馆!快看,多可爱的小山羊呀!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黑色的山羊有7只,白色的山羊有8只。(板书:黑色

白色)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黑白两部分。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左边有6只山羊,右边有9只山羊。

(板书:左边

右边)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左右两部分。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师接着板书问题或课件出示)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山羊”这个问题,你准备选用哪两个数学信息?

师:你能用卡片把你选择的数学信息摆出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吗?

2、学生动手摆小棒。(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师:我发现大家都摆完了,谁愿意上来摆给大家看。指名台前展示:

学生边摆师边追问:你先摆了几个圆片,表示什么?又摆了几个,表示什么?

师:根据你的摆法,求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应该怎样列式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7=15(只)师:还可以怎样摆?(师指名另一种不同摆法的同学到台前展示)方法同上。

9+6=15(只)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生:(1)得数相同

(2)都是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相同? 生:两个算式的加数不同。

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而得数相同呢?

4、小结:看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幅图,获取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参观山羊馆,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数学信息,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看完山羊馆,我们一起来到猴山去看看。

1、示猴子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怎样列算式? 生:7+6=14(只)

8+5=14(只)师: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生1:第一个7表示树上的猴子,第二个7表示地上的猴子。

生2:把表示小猴子,6表示大猴子。

师:同学们,我们参观完了猴山,再去看看可爱的小兔子吧!

2、示兔子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谁能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遍?(找两人分别说不同的信息),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同学们,动物园里还有美丽的天鹅,想看吗?(生:想)

3、示天鹅图:

师:看天鹅向我们游来了,仔细观察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师巡视)8+6=14(只)

7+7=14(只)师: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今天我们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一幅图,获取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计算。下课。

下载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信兆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充分经历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文档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第90页)例4的教学内容。是在之前“求......

    14.《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样例5]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解决问题......

    二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样例5]

    二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样例5]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首先,在学用方程解决问题之前,必须让学生熟练理解方程的意义。1)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其中最关键的理解是,在等式的基础上含有未知数。 其次,要......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口算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一、复习(开......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 一. 话题引入 手机是我们现代生活中比较普遍的通信工具,请大家谈谈爸爸妈妈使用手机时,他们每个月比较关心的是什么。(话费)自己了解哪些比较优惠的手机收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