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槐乡的孩子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
《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并掌握“漩涡、暮霭、满载而归、忙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结合课文段落,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课件;槐花图;音乐。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远近的人们都闻得到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齐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范读课文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下面,老师先把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
2、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老师说呀?(或: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1(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思考: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二、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结合有关语句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三、全班交流
老师通过范读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无论朗读课文还是生词,都要采取多种方式,如: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让学生既读的扎实,又兴致盎然。最后整体感知,锻炼学生总揽大意、获得直觉、捕捉感受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让学生从读中体味真情。
(一)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槐花的样子漂亮(1)。
“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远看像„„”“近看如„„”
2、槐花的味香(2)。
“香香的花粉”“甜甜的蜜”“香喷喷的槐花饭”“香气扑鼻”„„
3、槐乡的孩子快乐(3)。“小妞儿衣襟上„„发辫上„„” “小小子儿口袋里„„”
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是那样的幸福与快乐。
(二)为什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1、摘槐米的情景(5、6、7)。
炎热的天气、勤劳的孩子、虽然繁忙劳累但享受到了收获的快乐。(穿插介绍“槐米”的相关知识)。
2、劳动时间长(8)。
3、卖槐米,教学费(9)。
小结: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槐乡的孩子么?把你的感受写在小本本上。
2、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儿童生活”,本课中有很多的词句充满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句,读深,读透,品出味道,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第二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小抄写员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
《小抄写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累赘、缩短、啜泣、懊悔、蹑手蹑脚、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3、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
(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本文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一)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二)默读课文,品析课文。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品析课文,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预设: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
句子②: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
句子③: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吧。白天多用点儿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句子④: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句子⑤:“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句子⑥: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
句子⑦: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了不起来,就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 句子⑧: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4、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四、板书设计。
小抄写员 替抄签条
父亲: 不知实情、责骂、冷淡 真相大白 叙利奥 :蒙受委屈、坚持抄写 父子情深
第三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瘸蝉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
《瘸蝉》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笨拙、煎熬、糟糕、恢复、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背诵。
开火车背诵战胜困难的名言。
二、谈话导入。
师出示插图: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生答。师:他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他,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苏格拉底演绎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瘸蝉》。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检查朗读情况。
1、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边读边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不熟的地方。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
3、男女生读8、9重点段
四、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自读课文,复述课文。提示复述的要求:
1、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2、有中心,有条理。
3、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苏格拉底观察蝉蜕壳,发现蝉蜕壳很痛苦,所以决定帮助其中一只蝉脱壳,最后自己脱壳的蝉飞走了,得到帮助的那只却成了不能飞的瘸蝉的故事。
师总结:当我们在读一篇叙事性文章的时候,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师生共议学文话题。
本单元主题为“启智在身边”,回忆我们以前所学哲理性文章,《瘸蝉》一课我们“研究”点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议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
上一次语文课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瘸蝉》这篇课文,而且同学们还试着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了《瘸蝉》这样一个故事。那么你能用
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
二、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
课下我们对中心话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给大家一些时间修改修改,补充补充。一会儿我们交流交流。(教师巡视,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交流想法,可以把发现的精彩回答介绍出来给人启发)
2、全班交流。
交流时可以参考以下感悟点
(1)虫儿痛苦的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抓住“战栗”,“越来越剧烈”等词体会蝉蜕变的痛苦。
师适时点拨:蝉的幼虫非常稚嫩,就像婴儿的皮肤,这么娇嫩的身体要从角质的铠甲中钻出来,那要经受多大的痛苦。
指导朗读,体会蝉蜕变时所忍受的剧痛。
(2)是刀在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得跟着战栗起来。抓住“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蝉蜕变时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无法想象的煎熬。
抓住“ 惊心动魄”,“战栗”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这种情景对苏格拉底内心带来的巨大震撼,对蝉的关心、怜爱,他仿佛和虫儿一起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连续几个问句,渲染出了紧张,恐怖,让人心惊胆寒的气氛,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师渲染气氛: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这些景象想起来都会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切肤之痛啊!
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3)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出这项工作是这么的艰难?
引导学生体会“非常小心”“极其轻柔”这两个词语形象的写出了苏格拉底生怕弄疼蝉的心理,写出了对蝉的怜爱。
引导学生从“取、剥、抬、伸、蜕、抽”这些动词中体会作者用词的极其准确,运用语言的巧妙。
师点拨:我们知道,这个蝉的幼虫非常的稚嫩,就像婴儿的的皮肤,稍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它,大家都试着把苏格拉底对虫儿的那种怜爱,把那种小心翼翼的,轻柔的动作体会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读。范读。
师结: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好心好意,小心翼翼的帮助蝉蜕壳的,可结果却始料未及。(4)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虫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儿,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
那些自己经过蜕变的蝉,虽然经历了痛苦的煎熬,但最后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飞出了笼子,飞进了绿阴,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快乐得歌唱起来,假如你就是这只美丽的真正的蝉,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能会想些什么?
师总结: 蝉在蜕变的过程中要经历无法想象的痛苦,难以忍受的煎熬,所以,他们才变成了真正的,美丽的蝉,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种刻骨铭心的痛,所以他们才感受到了成功 的喜悦,才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彩。
我们在分享着美丽的蝉成功喜悦的同时,再来看看经过好心的苏格拉底努力帮助的那只虫,最后却变成了一只瘸蝉,如果你就是这只剩在笼子里的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生畅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明白哲理。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看到那些真正的蝉,再看看笼子中的这只瘸蝉,你又会怎么想? 苏格拉底被这一幕悲剧震撼了,同是经历蜕变的蝉的幼虫,那些经过自己蜕变的虫都变成了美丽的真正的蝉,而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虫却变成了瘸蝉,想想我们身边的生活,你有没有遇到过,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可从多方面来考虑:
(苏格拉底的好心没能办成好事,善意却带来了悲剧。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些痛苦,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独自去承担,别人的好心未必有好的结果,善意可能会带来悲剧。苏格拉底虽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虽然他知识渊博,但如果在某方面知识欠缺的话,照样会犯错误,所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避免犯无知的错误。痛苦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富。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要勇于磨练自己。要了解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总结:同学们从《瘸蝉》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受到了很多的启示,相信同学们以后不会和苏格拉底犯同样的错误。
四、学后思考。
1、题目为什么叫《瘸蝉》?
2、你觉得有什么收获?比如哪句、哪段意犹未尽?
五、课外拓展。
师:丑陋的幼虫经过痛苦的煎熬,变成了美丽的、真正的蝉,他们完美地演绎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故事,而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虫儿却变成了一只瘸蝉,假如你就是那只瘸蝉,那只缩着翅膀瘸着腿走路的蝉,面对好心的苏格拉底,面对拥有美丽翅膀的同伴们,面对所有成长中的生命,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
1、练笔:以“我想对____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悟。
2、推荐文章:《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第四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并掌握“依稀、威严、主宰、穿梭、小心翼翼、失魂落魄、纹丝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静果敢、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静果敢、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引起学生联想。
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吗?指名说说对《泰坦尼克号》影片的了解。
2、多媒体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断——在风浪中即将沉船的情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板书课题)
3、作者雨果简介。
(1)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作者雨果的情况。(学生课前搜集资料)(2)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4、检查预习(生字新词):
5、《“诺曼底”号遇难记》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
起因: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经过: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结果: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深渊。(2)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内容概括要点示例: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在因为猝然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3)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
三、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同学们,“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吉利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样一艘轮船,晚上出航时没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2、指名反馈。(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1)“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2)“雾愈来愈浓了。”
(3)“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雾的大。
4、教师导: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教师播放巨响)
5、教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在说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指导感情朗读)(1)教师惊恐地:黑夜里,发生了——(指名读)(2)教师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
(3)教师惊慌而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全班读)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艘“年轻”的“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发生了海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61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外,其他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导语: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二、品读课文,想象当时的画面,文中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体会人们的惊慌。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
2、指名反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品到他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摔倒在了地上„„)
3、教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4、指名反馈。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1)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2)在同学们提建议的基础上,再请该同学读一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4)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后有感情地读。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
1、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搡,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搡中有人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
2、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师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3、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4、(观看船长指挥的片断)。指名反馈: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人物优秀品质。
1、“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理解: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他深深地知道作为一船之长,救出“六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2、“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理解:“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此时,让人不由得升起一种敬畏感。的确,哈尔威的形象此时愈加高大,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三、教师小结。
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
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四、再次品读,体会写法。教师导,文章之所以能牵动人心,是因为:
1、抓住遇难前环境描写,先声夺人,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课文一开始就把读者的心揪得紧紧的。
2、抓住遇难后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场景的描写,是为了烘托船长临危不乱的优秀品质。
五、尊重差异,自主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摘录之中的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画一幅描图。
4、写一篇读后感。
从上述作业中选择一到两项来完成。
第五篇: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槐乡的孩子教案设计
1、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任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境导入: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预习检查:(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三、自读自悟: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4.检查汇报: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7、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8、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品读重点语句,通过谈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四、深度感悟: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
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又到槐花飘香时
①当我写下“槐花”这两个字时,我的心里眼里满满盛放的都是一串一串的槐花。那些
挂在树梢枝杈间的,隐在小小绿叶中的,盛在盆里碗里母亲手里的„„槐花,槐花。默默念
着,就好象在呼着谁的名字。村里乡间,不知有多少女孩子都以它为名啊。面对槐花,任何 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和多余,你只有用你的目光去欣赏,去感知,然后想象就会随
着槐花的美丽和清香翩跹。
②往往的,春寒刚过,桃园里,小院子,桃花杏花就赶趟似的,瑟瑟着,将一张冻红的
小脸装扮出几多可爱可怜的模样,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它煞费苦心。可是,它们倒好像谁的
情都不理会,几滴细雨一场尘风过去,就香消玉殒,零落成泥。桃花杏花凋零后,村子进入
暂时的沉默和黯淡,没有几天,风不再寒冷,阳光也不再是慵懒的模样时,槐花开了。
③气味总是先行。或许是一个清冷的早晨,或许是静谧的月下,不管怎样,不可能是中
午。中午太吵。中午,各种的气味在阳光的牵扯下,在风儿的逗引下,在跑动孩子衣角的扇
动下,在男人女人匆匆脚步的扯拽下,在牛马鼻息脚踏的冲撞下,乱哄哄的,如赶集的脚步,汇集,融合,分散,纠缠,气味就分辨不清了。在清晨或者月下,扫院子的女孩、编帽辫纳
鞋底的女孩闻到了一股香味,不馥郁,不浓烈,如她们的心思,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味道。
顺着味道,就看见了粗糙的树皮、黑铁的树杆上,不知什么时候挂了一串一串的槐花。女孩
停下手中的活,望着那雪白雪白的槐花,就要愣怔、发呆半天,或许她们在惊讶,这样干巴 的树干皲裂的树皮,怎么就长出了悬挂了一串一串这样美丽的花儿了呢?花儿是如她的味道地,心疼着,小心地捧着槐花,一串花要在手里端详好久,好像怕惊扰了谁的梦般,才轻轻地,悄悄地,不忍心地,一颗一颗摘了下来。
④槐花一开,整个村子都忙开了。忙着捋槐花,蒸槐花饭。
⑤仲春时节,槐花盛开或者将开未开时,槐花饭是家乡人饭桌上的一道时令饭菜。槐花
饭好看好吃,色香味形俱全,制做起来也不麻烦。将槐花捋下,洗净,待水分沥净,切点青
葱,加少许肉丁,撒些干面粉,添了油盐等佐料,拌匀,上笼屉蒸不到十分钟,掀开笼盖,槐花的清香先扑面而来。尝一口,软软却有点劲道的槐花饭,伴着槐花特有 的清香,让人直
吃得肚圆饭饱。若是什么调料也不放,只用少许的面粉拌了,蒸熟,也好吃。咬一口,槐花
原汁原味的香先溢了满嘴。
⑥由于槐花花期的短暂,加上槐树枝条上多刺,人们采摘槐花,总是用铁钩钩扯。经常 的,花儿拽下了,枝条也跟着扯了下来。花期过后,槐树往往是残枝败叶,有的枝条耷拉着
垂了下来,枝条上绿的树叶也在渐渐地枯萎,而有的地方没了树皮,白生生的树干裸露着,让人看了不禁感叹,这,是槐花的幸还是不幸?是槐树的幸还是不幸?树如人,花亦如人,有些事情的得失真的难以理清。
⑦只是,槐树还是一如既往地开花,开满树满枝的花,雪白雪白。1.文中第②段将桃花杏花的盛开写得那么可爱可怜,又把它们的凋落写得如此凄美,作者 的用意何在?(4分)
2.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3、.标题“又到槐花飘香时”中的“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六、选择性练习:
《槐乡的孩子》习题精选 1.填合适的词语
()的孩子()的微笑()的钩刀()的清香()的歌声()的劳动 2.模仿写词语
一簇槐米 一簇簇槐米 一缕炊烟 一缕缕炊烟()()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