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脉络解析教学设计冀教版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壮士”、“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正确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英雄的气概。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教学重点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体味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
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鼓舞,立壮志、行壮举,为振兴国魂而付诸实际行动。教学准备
学生课外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预习文本。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找文眼
1.这一段时间,同学们阅读了很多抗日战争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将时间拉至1941年秋,镜头瞄准狼牙山。(板书:狼牙山)谁知道相关的资料,先向大家介绍?
(生交流)
2.镜头拉近,再拉近,我们来到这五位战士的身旁。(课件显示狼牙山——五壮士图片)(板书:五壮士)
3.何为“壮士”?
(生如答不准确,查字典解决。)(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4.我们学过很多勇敢的故事,还不曾体会过“豪壮”这类词语的内涵。下面,我们就自由读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壮士”的英雄气概。
二、概括课文,抓脉络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是不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谁来说一说?
生表达初步感受。
2.如果请你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将按照怎样的顺序简洁明了的概括出来呢?请你们浏览课文,迅速列出故事提纲。
生按照自己所列提纲概括故事大意。师依照学生所述列出脉络表。预设: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子弹用光——英勇跳崖。
三、潜心读书,思“壮”词
1.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的事迹传千古。同学们,你怎样理解这个“壮”字,你们能想出多少个“壮”字开头的词语呢?
(师选择板书,预设:壮志、壮心、壮怀、壮行、壮举、壮语、壮烈)
2.这些词语,都在壮士的身上汇集,你们能从课文的每一段、每一句中挖掘到这些词语的内涵吗?
请同学们潜下心来,认真的默读课文,做好批注,尤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生潜心读书、思考、批注,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读得很仔细,批注做得也比较到位,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读书的感悟。
第二课时
一、理解内涵,寻顺序
1.《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记叙文,我们知道,讲故事都是有一定顺序的,那么,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揣摩)(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2.那我们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交流体会,好吗?
上节课,同学们自读课文,体会“壮士”的内涵,勾画出了描写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品质的语句,谁先谈谈?
(生分别读文,说感悟。)(师适时用课件出示脉络表。)3.师适时小结。预设:
这样的牺牲叫壮烈,这样的事迹叫壮举,这样的战士叫壮士,拥有这样的气概才是真正的英雄!就让我们感受着英雄的豪壮和勇敢,充满激情地朗读全文。
(生齐读)
二、学习英雄,学写作 1.向英雄学习,就要从小立大志,做实事。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志向、语言、行为、毅力等方面思索谈论。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不说空话、大话。)
2.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代代流传,五壮士的形象鲜活的树立在人们心中,这都得益于作者沈重的细致刻画。请同学们速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生读文、思考、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领悟,只给与适当引导即可。预设: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2)条理分明,段落清晰,叙事清楚明了;(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4)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高大鲜明;(5)字里行间饱含深情;(6)语言简练豪壮,符合人物特点;(7)尾音响亮,读来荡气回肠。
三、拓展阅读,赞英雄
1.五壮士跳下悬崖,有一位居然没死,他是怎样活下来的,后来又怎样呢?请你们自己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2.革命先辈们如果还活到现在,他们对你们少年儿童会有哪些期望?他们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革命先辈的口吻,写出他们的心声。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的故事!请同学们课下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班里开展一次“说英雄、赞英雄”的活动。
第二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品词析句教学设计冀教版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壮士”、“斩钉截铁”、“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丽牺牲的英雄事迹,从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感人话语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情达意的能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朗读理解及感悟的水平逐渐提高。据此,我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说说壮士
1.师:(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看到题目根据搜集的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根据材料说一说狼牙山、五壮士。2.学生根据收集资料介绍作者。
师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 1 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壮士
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吧。
三、再读课文,走进壮士 1.检查预习情况。
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音。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师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3.动情朗读课文,划出弄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回顾壮士
二、品词析句,升华壮士
(一)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二)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三)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教师巡视指导重点预设:
1.(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班长要把敌人引向绝路。”(1)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6.(第六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三、交流写法,学写壮士
1.课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体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而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几次掩护任务?更能突出什么?
2.哪部详写,哪部分略写?
3.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四、深化主题,升华壮士
1.指名朗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
2.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3.“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激发感情。4.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五壮士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师板书总结: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拓展延伸,学习壮士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英雄的资料,在班级开展一次“说英雄、赞英雄、做英雄” 的活动
3.写读后感。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对于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的人来说,《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已经教学好几遍了。以往教学这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我总是课前深钻教材,找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把握教材内容,然后精心设计教案:“这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用什么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设计得有板有眼。教学过程中又执行得过于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来不得一点变更,容不下一丝偏差。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点拨引导,生拉死拖地硬拽着学生往自己设计的“套儿”里钻。
今天回头看以往的教学方法发现:课堂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个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忽视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主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在轰轰烈烈实施新一轮课改的今天,我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维,形成了“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教学方式”,树立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观念”。当我再次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老教材”时,摒弃以往的“墨守成规”“话语霸权”,创新使用了以下新教法。
(教学反思参考2)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我主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象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其次,“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出示一幅“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放 “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
出示“五壮士纪念塔”图和抗日英雄图片,并配乐朗读。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教学反思参考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完课文后,反思如下:
一、引导学生练习理清思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五个部分之间前后衔接紧密。学生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也会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法有一些感性的整体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概括能力低,给课文分段能力低。所以,理清文章思路的练习是阅读教学中的常规训练,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
二、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从“文眼”入手。课题中使用了“壮士”一词,在深读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原因,并说出想法。二从重点语段入手。在山顶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最能表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三从关键字词入手。比如:班长马宝玉的“走!”体现了班长及战士们的坚决,为了战友和群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抓住这些字词反复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反思参考4)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所写的事件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不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五年级的三位语文老师决定利用作文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影片《狼牙山五壮士》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的同时了解哪一部分是解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针对这两个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教学:
在快速阅读课文方面,先教给孩子们快速阅读的方法,从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到一行一行地快速读。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我采用了填空的方法:接受任务──()──()──()──跳下悬崖。并根据填空把课文分成五部分,同时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最后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跳下悬崖”
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有以下的收获: 1、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2、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更不能含含糊糊。3、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参考5)狼牙山五壮士
同样的教材《狼牙山五壮士》,以前的教学和现在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费力地分析着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其次,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五篇: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
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材分析
1.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是本单元学习训练的重点。以往学过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是通过把事情发展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理解课文。本单元则以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理解课文,要列出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选取了哪些材料,重点是路理解课文,要列出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选取了哪些材料,重点是什么,把“读”“写”结合起来理解,这是阅读理能力的新要求。
2.本文是写一次战斗实况的记叙文,全文围绕战斗经过经过可分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第7-10自然段),写五壮士烈跳崖。
3.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学习这种“纵向布局”的布局谋篇方法。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表现了五壮士为保卫祖国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是一篇生动的、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的树枝上„„经群众帮助,很快回到了连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掩护”“居高临下”造句。3.感受五壮士坚贞下屈的英勇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壮烈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知道安排了哪些材料,重点材料是什么,并用此方法理解理文。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壮士”“烈士”等词的不同意思。搞懂为什么称马宝玉等五位战士为狼牙山“五壮士”。
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放大的课文插(或投影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一、二、三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作者在这三段中安排的材料。3.学习课文从不同侧面描绘五壮士痛打敌人的特点。能用“掩护”造句。
(二)教学过程 1.读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第2题。)2.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1)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向龙王庙一带转移。)
(2)“掩护”是什么意思?(采取某种措施,使被保护的对象下致受到攻击;或对敌人使用某种手段,保障已方部队人员行动的安全。)(2)读一读文中带有“掩护”的句子,用“掩护”口头说话。3.学习第二段(第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后,问:我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五壮士把敌人引上上狼牙山。)(2)想一想:作者安排了怎样的段式结构来介结这一点 ?(概括——具体——总结)说用“/”把这一自然段分成三层。(3)齐读概括部分(本段1、2句)和总结部分(本段最后两句。)
(4)重点学习本段3-6句,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①指名读3-6句。
②说说每位战士杀敌的不同特点。
③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描写表达出来的?(通过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出来。)④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像仿做动作,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体会五位战士的个性特征。(班长的沉着,副 班长的勇敢,宋学义的老练,小战士的专注。)4.学习第三段(第3自然段)。提问:(1)“五位战士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这句话在第二、三段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第2-6句是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打乱句序,让学生整理,加标点后,连起来读一读。(2-6句是按“情况—问题—选择”这样的线索安排的。)
(3)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要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走去?(4)“斩钉截铁”一词的语气是怎样的?“热血沸腾”刻画了五壮士怎样的感情?(“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的语气;“为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的强烈感情。)用这样的语气、这样的感 情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紧跟在班长后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段。完成作业本第3题(1)第4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