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第八组教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师可范写)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三、教师总结
26、威尼斯的小艇
设计理念: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范例。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上力图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
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朗读、想像、班级讨论交流,并设计多种学习方
法,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上网查找有关小艇的资料。
教学中的安排: 首先,通过画面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作者为什么要选小艇写”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全文,理清脉络。然后,精读这三个重点段落,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默读、画批、朗读、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接着利用电脑演示,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时,给学生时间自学,并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动手设计一个提纲或表格,来表现船夫高超的技术。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这段的过程中,还穿插介绍了威尼斯的着名景点。
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的角度,观看图片,让学生体会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悟出:作者通过描绘威尼斯月夜的“静”,是为了突出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密切,衬托出小艇作用大这一特点。最后总结课文,并让学生把训练点向课外迁移。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
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城市,那里风光独特,充满异国情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点评:通过图片,观赏异国风光,拉近了理解的时空。虽只有很短暂的时间,但却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为下文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
师:游览了威尼斯,你都看见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体会重点。
师:这些景物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曾见过,他就是本文的作者。但他为什么在众多景物中只选小艇来写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点评:在理解作者为什么选小艇来写的过程中,引发对课文内容全面的认识。
师:文章第一段写“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你知道在威尼斯街道指的是什么吗?威尼斯市内没有马路,没有街道,也没有汽车和自行车,因此,小艇成了那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可见,小艇的作用很大。(板书:作用大)过渡:小艇什么样呢?请你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那些词写出了小艇的特点?引导理解学生词语:窄、深、翘、轻快、灵活、新月,练习朗读句子,使学生感悟小艇的样子奇特。(板书:样子奇特、长、窄、深、翘)点评:根据目标,启发学生理解作者观察怎么细致,描述的语句怎么精彩。]
师:文中还用了三个比喻句,把小艇各比做什么? 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指导朗读。
点评:使学生不仅理解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的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
过渡:小艇这样轻快,灵活,此时此刻,我们要是能亲自坐坐该多好啊!坐在小艇里是什么感觉呢? 师:我们坐在小艇里,要想到出去看一看,最需要什么人呢?刚才通过我们读课文,你觉得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样?(板书:驾驶技术特别好)师:文章是怎样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写具体的呢?我们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这一段。看学习提示。
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画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3、小组内交流。可采用列表、讨论、对比等方式学习。
全班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朗读课文。
体会“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点评:通过表格设计、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师描述:小艇时而快时而慢,快时犹如一支轻灵的燕子掠着水面,飞速向前;慢时则悠然的荡漾在碧波上,让我们尽情欣赏着异国的风光。
出图片介绍威尼斯:叹息桥、里亚托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
点评:适当的资料补充,使学生更加了解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体会小艇在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作用。
师:我们不但欣赏了威尼斯着名的建筑,也看到了威尼斯人是如何生活的。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威尼斯人坐小艇去干什么?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医生、学生、邮差、病人、教师等)师: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而富有生气,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轻声读第六自然段。
欣赏夜晚威尼斯的图片。朗读第六段。体会威尼斯静的美。
师:作者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可为什么又写夜晚的威尼斯呢? 点评:通过写威尼斯夜的静,反衬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更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的小艇!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夜静的美。
三、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1、课件展示: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亚洲威尼斯”——曼谷, “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东方威尼斯”——苏州。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结为友好城市。
2、推荐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
板书设计: 样子奇特:长、窄、深、翘
16、威尼斯的小艇 驾驶技术特别好:操作自如
作用大:重要的交通工具
27、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学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外貌: 性格: 神志: 聪明
动作: 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威尼斯的小艇》
1.抓住事物特点写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 《与象共舞》
2.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按照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
(六)讨论归纳
1.说说学习这课后,比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七)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
1、在课前,我布置预习课文,并收集有关泰国风情的资料。
2、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根据阅读提示,引导边读边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联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较一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在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写法上的异同时,特别是课文2 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
叙述的方式。在平时的写景习作训练中,也可运用上这种结构形式,但是不能机械模仿,形式要为表情达意服务。
收获: 泰国,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从课文中我们就已经被她的妩媚动人、绚丽的色彩、神秘的气息所吸引,真想去领略一番这别样的风情文化
28、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揭题、读题:彩色的非洲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过渡:是啊,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都是多彩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领悟表达方法
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文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七)拓展训练
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本组课文让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你还想了解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吗?我们本节课就把你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介绍给大家。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聊聊热门话题”)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舰艇、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
三、分小组讨论
1.按课前设计表格让学生分类(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填写各自最感兴趣最想说的话题,把话题相同者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2.提出要求:
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对听的同学要求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听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4.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指导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5.评出最佳演讲者。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也是一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今天的习作不限定内容、范围,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本次习作不限定内容、范围,无论是新闻、感受还是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
要求:把本学期的一些写作表达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去。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鼓励学生在内容的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点新意。
四、指导写法
1.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2.个别学困生当面指导
五、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写完后进行交流,评比,然后相互修改。)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教学设计
第八组 走进毛泽东
宁武实验小学 一级教师 陈海亮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长征》一首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独特的魅力及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父亲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泽东在花山》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普通的群众。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目的是将学生已经获得的孤立感受整合起来,使他们获得一个全方位的毛泽东形象,感受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更要通过他们的其他阅读中获得的资料来丰富毛泽东的形象。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词汇量。2.由文本走进毛泽东,感受其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与运用资料的能力。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在感受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2.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突破难点。
【单元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一是要加强教材的整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结合起来,力争让学生对领袖有进一步的了解;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理解即可。
【单元课时安排】
《七律·长征》 2课时 《开国大典》 2课时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宁武实验小学 一级教师 陈海亮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学内容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共四联,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学情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比较遥远,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或观看与长征有关的影视作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3、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5、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PPT(内有: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看着课题,同学们从中知道了什么?
再读《七律·长征》,看谁能否有新的发现?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这样的诗叫做——七律。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934,红军主力因为国民党的围剿,被迫从根据地撤出进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毛泽东同志回顾这一年来红军走过的路程,他诗兴大发,长征结束,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觉得怎样读才会读得更好。(读得有感情、有气势,读仔细,注意多音字。)出示这首诗中的生字新词。
1、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拼音认识生字,把字音读准确,并能正确书写。逶迤wēiyí 磅礴pángbó 岷mín 指名读,注意正音,读后听写。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语文的标志性能力,小学高年级依然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师范读(配乐朗读)以优美动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
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旋律,把握语调上高低缓急。
指名读,比赛读。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格律诗音韵优美,琅琅上口,多种形式的诵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
2、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不懂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大意,并用通顺连贯的话表述出来。(3、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记下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理解,品味赏析
1、指导学习第一联:
(1、指名读。
(2、说说对“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意思的理解。
远征,二万五千里长征。
难,指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万水千山,“万”“千”都是虚数,形容很多条河,很多座山。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只等闲,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
(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
【学情估计:不少学生可能只局限于把诗句翻译出来,只简单的表述为,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困难,把万水千山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
(4、谁能用自已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更加的具体?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语言,用扩词扩句的方法,对诗句意思进行更加具体的表情达意。以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5、这两句赞扬了红军什么精神?抓住“不怕难”“等闲”体会红军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6、这两句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谈谈写法(这一联是总写,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精心指导学习第一联,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二、三、四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
⑴学习第二联
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分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乌蒙山)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说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夸张手法的妙处,“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⑵学习第三联
指名读,说说第三联分写什么?(水)哪两条河?(板书:金沙江、泸定桥),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云崖”、“铁索”,体会“暖”、“寒”的深刻含义,说说诗句的意思。设置情境,观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段视频,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说说两次战斗场面不同(一个巧渡,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个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⑶学习第四联
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板书:岷山)理解“三军”,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想象“三军”会师时的欢腾场面?(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读读、想想、说说、细细的体会,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赏析品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的得到提高。】
四、感受韵律,指导背诵
全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特色,语调高低缓急,抑扬顿挫,值得诵读记忆。请同学们把全诗背诵下来。
【作业设计】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感受“伟人风采、凡人情怀”
读了这首诗,咱们分明体会到了,那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 寒)
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想不想了解一下当时的这两个故事?(出示课件)
这就是红军过金沙江时的情景,生自由读。交流读完这段话的心情和感受。
从暖字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我为红军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就顺利渡过了金沙江。所以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
这个“暖”字,还是军民一家亲的暖。带着这种感受读。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
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来看一看这段录象。(师播放课件)
同学们在看这段录象的时候,你们又在感叹什么?此时毛泽东的心中感觉又是怎么样的?(这段路走得来之不易)过大渡河的时候不像过金沙江那样容易,而且他们损失惨重,毛泽东心中肯定会感到很心寒。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句。
透过这个“寒”字,我们还感受到红军战士那份——英勇抗敌的精神。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是的。尽管红军战士面对种种困难,但他们临危不惧,仍然勇往直前。所以,这一暖一寒表达诗人的喜悦与痛心。分组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在漫漫长征路上,我们读懂了“征”,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重重困难,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
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读着毛泽东这首诗,咱们从“不怕”这个词体会到战士们和毛泽东的“英勇”,这英勇也许就是作为伟人的那份风采。(板书:风采)读着这首诗,咱们也从一暖一寒体会了伟人也有那份喜悦,也有那份痛心,这也许就是毛泽东这个伟人的凡人情怀。(板书:情怀)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来激励战士们,来鼓舞战士们。(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三、有感练笔,抒发情感
是啊,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一次次克服重重困难,才打败了国民党,才能获得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此时此刻,对着伟人毛泽东,你想说什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生自由写作,交流。【作业设计】
1.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长:万水千山
征:艰难危险 寒 暖 风采:不怕 英勇抗敌 情怀:乐观向上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第八组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八组元教学设计 中山区 向阳小学 王清
一、组元分析: 1.组元专题:异域风情
2.内容安排: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
《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3.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 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课时
《威尼斯小艇》
2课时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 1课时
《彩色的非洲》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2课时
《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切入点: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2.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板书:奇丽)
3.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德国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4.小结: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切入点:威尼斯美在哪?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介绍 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3.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1)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2)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 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后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反思: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2.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3.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切入点: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2.交流资料,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读准。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
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段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4.课堂交流。教学反思:
《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切入点:“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自由谈谈对非洲的印象。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3)非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4)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 划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什么?你想说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最难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经过防腐处理,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变成了工艺品,它们彼此的颜色怎么还会“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呢?“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目不暇接”? ②有感情朗读,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缭乱表现出来。
(3)自由读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乐、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么也会是彩色的呢? ① 请学生说说非洲的印象。
②强悍而热情的非洲人用他们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们说着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四、创设情境,介绍“非洲的色彩”
(1)摘抄描写非洲的优美的文句。
(2)请你当一回导游,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介绍非洲。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
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2)说出你的看法。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全班交流: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下来。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准备: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一、唤起记忆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二、扬帆起程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取长补短
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1.小组互相评改。2.独立修改。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2.互评互改。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欣赏佳作。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学习收获和体会。2.了解广告语的风趣、幽默。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
1.遐想回味: 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教学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第八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设计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式样。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一流的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随时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要写出特点。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句细细品味,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对大象的感想。
课前准备:泰国大象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的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从泰国的大象中,你看出泰国人是怎样一种性格?泰国是怎么一个国度?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4、课堂交流。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词句。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非洲的多姿多彩。
课前准备:了解非洲的一般情况,搜集有关非洲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自由谈谈对非洲的印象。
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3)非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4)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4、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什么?你想说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最难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经过防腐处理,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变成了工艺品,它们彼此的颜色怎么还会“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呢?“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目不暇接”?
小结:当无数的色彩斑斓的蝴蝶一下子全部呈现在你眼前时,灯光、蝴蝶的色彩,交相辉映,纷纷映入你的眼帘,你一会儿看这朵,一会儿又看那只,眼花缭乱,所以种种色彩就“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了。
②有感情朗读,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缭乱表现出来。
(3)自由读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乐、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么也会是彩色的呢? ①展示非洲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印象。
②强悍而热情的非洲人用他们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们说着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四、创设情境,介绍“非洲的色彩”
1、自主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斓;(2)摘抄描写非洲的优美的文句。
(3)请你当一回导游,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介绍非洲;
2、总结: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口语交际八
聊聊热门话题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现自己独特的看法。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本。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一周的收获
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
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2)你的看法是什么;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勇于提出来;(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1)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组织自由辩论)(2)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物?为什么?(3)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4)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进行自由讨论。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习作训练八
自由创作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想象的内容记下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敢于想象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经历过多少平凡的小事呢!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是点点滴滴的想法。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二、让风扬起船帆
1、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最值得一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它的写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瞬间用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能量加油站:
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读一读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请大家提出他(她)写得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创作:
把自己要写的内容全部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地方。
2、说说哪里比较难写,小组帮助,提出修改意见。
3、欣赏佳作。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第五篇: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口语交际》
二、教学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三、教学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四、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异域风情的相关资料。2.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或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六、教学过程: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快过年了,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今天老师也出个对上联,谁能出下联?
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师:你真棒!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引出课题,口语交际八:聊聊热门话题)
(二)、围绕课题,明确要求
1.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2.明确要求,自主准备交流的话题。
(三)、分组交流
1.按课前设计表格让学生分类(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填写各自最感兴趣最想说的话题,把话题相同者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提出要求:
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
(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四)、全班交流,集体感受 1.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指导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宣布发言的相关要求:(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对发言人,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
(4)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表达流利奖”。
要求
1.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
(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
(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
(五)、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以后你要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八、口语交际(聊聊热门话题)
要求:
(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