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八组《走近艺术》一组教学设计
优选教育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走近艺术》一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玩游戏:同学们,我们在上课之前先做一个游戏,好吗?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配乐玩〈蚂蚁上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运动,真是一种享受。
图片导入:(出示一组图片)下面,老师请大家来欣赏这样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将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带给大家的无穷魅力。本组课文有几篇文章组成?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故事。板书《伯牙绝弦》
一、精读《伯牙绝弦》,渗透方法 1.预习汇报。
(1)通过查资料,对俞伯牙和钟子期了解多少?
(2)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很难读。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我听听你能不能读正确。纠正读书的停顿、字的发音。(查资料,文读通)
2.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学生小组内自学解决。(借注释,知大意)(若理解不到位,针对理解不到位的句子让其他学生谈不同理解。若理解比较到位,就质疑,让大家谈哪个地方理解不了?)
3.提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他俩一个擅长“弹”,一个擅长“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俩技艺非凡呢?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会怎样赞叹?(肯定学生想象力丰富)
优选教育资料
读出你听琴后的感受,读出泰山的巍峨与河水的浩大。(若生读得好,师:仿佛看到了巍峨峻拔的高山,泰山海拔1545米;奔腾不息的江水。若读得不好,师:我看到的山不是很高,水流量很小。另请同学起来读。)(伯牙弹琴出神入化,子期听琴水平同样高超)
伯牙的琴声不止是高山、流水,如果“志在明月”,钟子期会怎么说? 出示: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所以文中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哪是一般的朋友呀,这就叫“知音”哪!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伯牙在子期墓前写诗一首,悼念知音:(投影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ǒ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请你怀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句。
想意境,悟文情(抓住联想或想象,来感受艺术的魅力)。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于是俞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4.感情诵读,积累语言。
同学们,这个故事经典感人,如果不把它记在心中,会留下遗憾的。让我们感情朗读,记在心中好不好? 5.小结学法。
优选教育资料
同学们,通过学习《伯牙绝弦》,我们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一、查资料,文读通;
二、借注释,知大意;
三、想意境,悟文情;
四、感情读,记心中。同时,我们还知道了要抓住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通过抓联想和想象来学习《月光曲》
二、略读《月光曲》,依法自学。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 概括内容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词析句 理解内容
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穷兄妹俩弹第二首曲子? 请你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句子,想一想。抓住联想 感悟文情
请你用“
”标记出兄妹俩听到琴声联想到的句子。并试着和同桌谈谈你有哪些体会和感受。2.交流学习情况
(1)概括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2)出示句子“弹得多纯熟啊……”,理解贝多芬找到了知音。(3)读联想到的句子,谈感受。
优选教育资料
若学生谈到乐曲的变化:志在明月;志在云朵;志在巨浪;感受知音,感受对音乐的酷爱,感受技艺的精湛。读出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背诵。贝多芬的创作灵感来自何处?(来自当时的情景)
小结:艺术的确能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抓住联想能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三、欣赏《高山流水》。让我们静静地欣赏一下美妙的音乐《高山流水》。第二课时
四、略读《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仿写爱因斯坦肖像。1.出示学案 默读课文 概括内容
读《我的舞台》一课,想一想:课文中从哪四个方面,写出艺术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3.4.抓住联想 感悟文情
《蒙娜丽莎之约》: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蒙娜丽莎的哪几个方面?哪些句子是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划
.
优选教育资料
出),哪些是引发的联想和想象(用
划出)。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交流学案
(1)《我的舞台》,感受艺术家们献身艺术的伟大情操
(2)《蒙娜丽莎之约》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及联想的写作手法。3.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对“爱因斯坦肖像”进行描写。
五、拓展阅读《艺术的魅力》一书。
第二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兼顾精读课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品析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兼顾略读课例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这样,整合课文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学习目标:
1.掌握“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并领悟“写人的文章”如何写作。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般方法。3.进一步走近鲁迅,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学习流程:
一、精读《少年闰土》,以例悟法 1.结合已有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谁来简练地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鲁迅,走近鲁迅。(板书:走近鲁
迅)谁来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老师对这位伟人的了解,还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我们就先来学习鲁迅的作品,学习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师边说边板书:《少年闰土》)
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3.理解感悟,领悟方法
顺着学生思维而导,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领悟方法。(1)学习“瓜地刺猹” a.读书思考。
师:为什么“瓜地刺猹”时,闰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请大家读读瓜地刺猹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出示句子:
b.学生班内交流。
如果学生抓住自己和闰土的不同,比较着来谈闰土的勇敢,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来谈,教师应鼓励学生“抓住词句”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若学生谈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师: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同学们,把“捏”换成“握”行不行?为什么?
(让学生分别做“捏胡叉”、“握胡叉”刺猹的动作,进行比较。学生体会到用“捏”更能说明月夜的静、动作的轻、刺猹的灵活准确,从而感受到闰土的机智勇敢)
师小结:一个动作“捏”,就把闰土的机智勇敢、月夜环境的优美写得活灵活现。听了你们的交流,老师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你能给幅画面配音吗?(出示画面和句子,学生配音自由练习诵读,指生读)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
逃走了。
c.评价读。
引导学生读出捏胡叉的轻、刺猹时的猛、色彩的美。d.积累语言。
同学们,三十年过去了,闰土刺猹时的画面依然深深地定格在文中“我”的脑海中,如此美好的画面,让我们也深深地记在心中,好不好?
(2)学习“雪地捕鸟”
“雪地捕鸟”也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闰土是怎样来介绍雪地捕鸟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现在你们就是闰土了,请你仔细读读捕鸟的句子,一会儿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
a.出示句子(学生练习,指生介绍捕鸟):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b.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加深对闰土人物的了解。
师面对表演者:请问闰土,你为什么非得下了雪才去捕鸟呢?(在老师带动下,引导学生提问题,学生做解答,从“为什么这么做”中体会到闰土的能干)
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闰土“语言”的描写,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跃然纸上。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其实,闰土知道的还远不止这些,他还知道哪些?(学生找到:“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正如书中所说,出示句子,齐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四角的天空。”
“往常的朋友”指的是谁?“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怎么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少爷”身份来谈,体会到“我”对农村自由自在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小结:看来,要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板书方法)
4.总结板书,归纳学法
同学们,非常感谢大文豪鲁迅,是他,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我们再来回顾一个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他抓住少年闰土的四件事来写,在介绍时紧紧扣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当然还有外貌、神态等等,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那么鲁迅的侄女周晔、陌生的青年读者阿累,他们又是怎样来描写鲁迅,鲁迅在他们眼中又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
二、略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依法自学 1.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学案 概括内容
作者周晔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哪四件事?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1.2.3.4.体会品质
在周晔眼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书中的句子回答.在青年读者阿累眼中,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意思。
学习表达
1.在“救助车夫”一事中,作者侧重鲁迅哪一方面的描写?
请你找到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请你找出《一面》一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这些句子和
鲁迅先生伟大品格有什么关系?
2.交流学案
(1)交流“内容概括”。指一小组同学汇报“内容概括”一题的学习成果,注意提醒学生“概括小标题”一定要简练。
(2)交流“体会品质”。指另一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3)重点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指另一小组同学谈理解。师出示段落:“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若学生谈不好,师补充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鲁迅先生曾用过一百多个假名字,多么不容易呀。所以在这儿“四周黑洞洞”指的是?“碰壁”指的是?
这一故事中,伯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交流“学习表达”。找另一组同学交流,当学生找到《一面》一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后,师投影出示所找句子,让学生谈: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鲁迅的外貌,从他的“瘦”中知道了什么?最后,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三、诵读《有的人》,升华感情
师:学习了这几篇课文之后,现在让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你怎么说?他虽然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很多很多,人们永远怀念他,永远记住他。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
出示《有的人》,自由读。思考:鲁迅先生是哪种人? 对鲁迅先生这种人,人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崇敬、爱戴)对待“虽然活着,但是已经死了”这种人呢?(痛恨、鄙视)
指生有感情地读,读出对“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这种人的恨,读出对“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这种人的爱。
四、作业:
下节语文课,我们一起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五本《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课纪实】
《少年闰土》的教学,毕老师先让学生交流初步感受,然后由学生的回答“月下刺猹”,直奔重点,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难能可贵的是在感悟人物形象时渗透了学习方法。她用了词语比较法“捏”“握”感受人物形象,进而听朗读配音的方法,使闰土形
象更立体化,接下来背诵段落,让闰土活在大家头脑中。“雪地捕鸟”请孩子们讲捕鸟方法,且和下边孩子之间互动,体会闰土的能干。接下来,又抓重点句“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特别是老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高墙上四角天空”的含义,这样在少爷和农家孩子的对比中,凸显闰土形象,该抓的基本上都抓了,该练的都练了,渗透了学法指导,比如怎么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怎么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等等。
接下来,用法自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自学,学案就是自学提示,就是自学提纲,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拐棍儿,我非常倡导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在学案里边,她要求学生做了四件事:第一件,给伯父生前的四件事加个小标题,这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这项能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到目前为止,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是最缺失的,是衡量学生阅读水平非常重要的指标;学案第二点,让学生说说在周晔眼中伯父是怎样一个人,在青年读者阿累眼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抓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又和国际上要求培养对人物做出评价能力相吻合;第三个题目,让学生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培养学生对重点词句做出解释的能力;第四个题目,关注文本里“动作”“外貌”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这四个题目非常好,既有层次,又直指高年级阅读能力的重点,渗透了理解、学法、表达的指导。既得意,又得言;既学文,又悟法。在用最少的课时内,把精读课上得最实,理解内容,习得方法,不是蜻蜓
点水,给了我们许多的提示。要速度,还要质量。
第四篇,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用一句话评价鲁迅,培养评价能力,使学生对鲁迅的了解由“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到“敢和黑暗旧社会作斗争的战士”,最后上升到“把一生交给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到活在我们心中的伟人”,人物丰满起来,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学习写人的文章,是应该关注人物形象的。
总之,精读课文还是要抓一些东西,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要在读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受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实实在在的训练。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七组教学设计
第七组 人与动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大意。
2、细读课文,品味爱心,交流感悟。
3、合理现象,拓展延伸,深化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教学重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方法:
以速读、品读、情读为主线,以揣摩、探究、交流为主题。
教学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
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亲密、和谐)
老人 喂海鸥 呼唤名字 亲切的说话 无私的爱 与
↑ ↓
海鸥 翻飞 盘旋 肃立 鸣叫 动人的情(悲壮、不舍)
教学反思: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
2、细读课文,揣摩美点,探究写法。
3、合理想象,补充故事,联系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美点揣摩,激发想象,联系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板书设计: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过程与方法
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战象,自由质疑。
3、深入研读,感受情怀,用情朗读,加深感悟。
4、欣赏画面,升华情感,总结收束,课外延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嘎羧的高尚情操,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与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教学反思:*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感知文意。
2、学生交流感悟,揣摩课题,加深理解。
3、学生畅谈认识,齐诵诗歌,收束全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抓主要内容,析关键词句,品深层意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2.汇报初读情况。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2. 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24* 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
老狐狸 喂奶、咬木桩 送食、要、放回 正太郎(聪明、善良)
搭救(善良)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七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5.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3)哪些要略写?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自己修改后,小组内互相交换,再次进行修改,并给修改后的习作写出评价语
教学反思:
回顾
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班内交流汇报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8.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穷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2.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3.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
4.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
2.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课后反思: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忘返 身无()()片甲()()()()大吉
来之()()()流不息
理直气()
同心()力()武扬威
废()忘食
千()一发
调兵()将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 众吗?”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2)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练习: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yōu()久
()静
()愁
()美
yí
()式
()留
怀()
转()
qiàn()款
道()
镶()
拉()
教后反思:
1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运用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五、课堂练习
1、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
①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②“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③我非常想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母亲的人。()
2、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了解和认识辩论,尝试参与辩论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讲评
学习目标: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一、明确要求
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交流习作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回忆,细细地品味。
四、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根据习作要求,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自己从书上读来的事。
五、独立拟题撰文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注意收集比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六、组内品评习作
1、小组交流,品评小组各成员的文章。
2、推荐本组优秀文章,组长记录推荐理由。
七、全班交流佳作
八、修改习作,颁发奖品,共赏佳作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
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日积月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主备人:金庆娟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分段、总结段意。学习课文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
2.理解题意。
二.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生查后,师总结)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
(1)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3.总结。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
五.学习第二段。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
(1)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六.课题练习。
1.抄写课后第三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三段。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小结: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学习最后一段.(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破碎”这个词?
(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
(4)小结: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漫谈体会,总结:学习了这一课,理解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应该精心保护它。
六.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相互()()
()()可亲
一叶()()
()()提供
不加()()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容易——
精心——
美丽—— 课后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
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
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学生自学、思考
四、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集体汇报交流
五、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读了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度课文,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
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作业设计:写写读了这片课文的感受,同学之间交流
课后反思: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研读课文1—3自然段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 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引读2.3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jùn
yīnɡ
yīnɡ
juàn
zhī
lù
()马 雄()()儿()恋 松()麋()
2、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二、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课后反思: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4.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快速浏览这一组,四篇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三、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写一建议书。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谈谈生活中所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平台
学习重点: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学习过程: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你积累了哪些?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4)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课后反思: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神奇魅力。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和画找语句感知课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3.、培养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时安排 伯牙绝弦
2课时 26 月光曲
2课时 27 梦娜丽莎之约 1课时 28 我的舞台
1课时 口语交际
3课时
第八组
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
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