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案

时间:2019-05-13 01:1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说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说教学案》。

第一篇:马说教学案

23《马说》教学案

张凤云 第一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4、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5、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预习研讨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4、给下列的字注音

祗()骈()槽枥()粟()食()马者 其真无马邪()一石()二 学习研讨

1、解释字词

祗: 辱: 骈死: 虽:

以:

一食:

或:

且:

等: 安: 道: 材:

通:

临:

外见:

策之: 执策:

3、一词多义

(1)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临之()

(2)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4分)①才美不外见 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__ _含义: __ _通_ __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__ _ __通___ __ 含义:______________

5、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不以千里称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6读课文 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5)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什么?(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三 复习巩固

1、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请写出4个含“马”字的成语。

(1)(2)(3)(4)

《马说》教学案

张凤云 第二学时

一 复习上节内容 1背诵课文

2解释重点字词 二 学习研讨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3、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各喻指的是什么?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6、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分)

三 拓展延伸

(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

将以

人伯

才乐

比喻

作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7.《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根据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文言文课外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从师读()(2)以袜实米()(3)负以致师()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四)(10分)甲 节选自韩愈《马说》)第二段

乙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 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2分)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四 教(学)后记

马说答案 第一学时:

一 预习导学 :略

二 学习研讨:1——5略 6

(1)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2)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4).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5)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 复习巩固

1(1)《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2)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3).①s hí吃 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2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4略

第二学时

二 学习研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4.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5、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8、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三 拓展延伸

(一)1、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

2、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4、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5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二)、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D 3D4.B 5食马者 千里马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6“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 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7.两种符号均可。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 可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综合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选择 疑问,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三)⑴跟从(跟)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3.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四)1.(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2(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第二篇:2雨说教学案

2、雨 说

姓名: 班级: 制作: 施教: 学习目标:

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和人情美。学习重点: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体会诗歌拟人化的手法。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同学们,“雨”是诗人所钟情的宠儿,吟咏春雨,我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轻美诗风。

二、预习园地

1、结合《配套练习册》预习课文。

2、资料助读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午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3、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4、朗读指导:

一节:急切(企盼);二-四节:轻柔、温和(雨之关爱);五-七节:欢快(喜悦之情);八节:高昂(感情推向高潮);九节:欣慰

5、反复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请伴随音乐诵渎,仔细体会诗中的情境,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三、初探诗歌:

放声诵读,感悟诗中的意象。思考: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在“______ 的春雨”句式中填入恰当的修饰语,揭示诗人寄予“雨”的内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脚步轻快、温声细语的春雨,有情护花的春雨等。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是生命的源泉。诗人抓住雨的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四、诗海拾贝

既然“雨”是诗人钟情的宠儿,那么,请在诗海里挑拣你所喜爱的“雨贝壳”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潮带雨晚来及,野渡无人舟自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青箬笠,绿蓑衣,和风细雨不须归。

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三、讨论研究:

1、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诗对其他事物也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非修辞手法,二者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色?

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让人联想到杜甫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儿童读者的口语,如“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雨”想象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如“你们嘴边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四、个性解读

你觉得诗歌中哪些诗句好,找出来品味一下。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2、雨 说

姓名: 班级: 制作: 施教:

第 二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本诗写于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再探诗歌

1、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句,仔细体味:

①“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丝缕”: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爱之广之浓,无私而博大。

②“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

③“当你们自由地笑了……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于不露声色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雨是在祝福孩子们收获成长的甜美,“快乐地安息”使人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中七八节写到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如何理解“笑”的内涵?找出这两节中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加以品评,与同学交流心得。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和殷切希望。

雨要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写柳条儿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

第三篇:马说教案集锦

马说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借物抒情的散文,处于《海燕》、《白杨礼赞》等经典散文之后的文言文。该文是唐代韩愈于唐贞元十多年所作,当是作者仕途不得意,心情抑郁,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古文知识,特别是上期学习过《爱莲说》,大体了解了“说”这种文体,加之本文文字浅显,可读性强,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他们毕竟是初二,还不能完全理解韩愈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本课我以诵读为主,内容点到为止。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2.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马说教案 篇2

【设计思想】

本文通篇设喻,托物寓意,篇幅短小,但文意曲折,阐明了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借此讽喻了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当时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忧愤。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及顺畅理解课文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托物寓意的手法是教学的难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汇报自学所得,教师适时点拨并利用多媒体检测自学效果,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难点部分。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主要文言字词的用法。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生学活动目标媒体应用及分析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听、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听,朗读课文

听 感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感知课文激发兴趣)学习课文

教师适时点拨

适时演示幻灯片 交流学习内容。

看老师展示应学相关内容。 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得发展 课件(检查自学效果,熟知应学内容)逐段翻译课文

教师适时点拨、讲解

适时演示幻灯片讨论、交流 学生学会翻译本文 课件(助教、助学)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设问、适时点拨

1、理解第一段,思考: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人才的人。)

2、分别理解第二、三段 思考、回答 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意思 课件(助教、助学)作业

思考 课外拓展 课件(助学)结论

与反思 1、限于学校具体情况,课件只能做成演示形。

2、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来上此课,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有选择地进行演示,有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

3、此课件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但略显单薄,还需配备其他资料。

马说教案 篇3

一、自读作业 。

1.给加黑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奴隶人

A.做奴隶的人

B.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样

C. 等于

D.等级

答(B)

(3)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 规律

C. 方法

D. 道德

答(C)

(4)执策而临之

A.面对

B.驾驭

C.到达

D.光临

答(A)

2.选出加黑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组)。

(1)一食或尽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长烟一空

C.或异二者之为

D.或曰,此东海也

答(B)

(2)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长城之限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马说教案 篇4

一、本节课的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谚语及典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作为预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去准备。

2、在反复朗读诵读中初步感知文意,感悟文章主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预习时给学生泛读了课文,并将主题的探究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

3、积累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为落实这一目标,在预习中我特意引导学生回顾了前面古文中学到的实例,并总结了“其”,“而”,“之”的用法,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分析本文中这些虚词的用法。这样程度好点的学生只需在课堂上印证自己的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及老师的点拨,读懂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其部分已在预习中完成。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将他们的意义及作用归类。为突破难点,我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时,回顾了常用虚词“其”,“而”,“之”的作用,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也便于学生将本文中的虚词归类。

三、教学方法

因为文言文篇幅较短,以读为主,在读中感知自然很重要,但它毕竟与现代文有区别,更何况学生的程度不一,所以在自主探讨基础上,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四、教学流程

1、导课:

因为韩愈仕途坎坷与本文的主题有关,因此也简介了,不过因为有提前预习,所以将作者简介,“说”文体的简介及“马”文化收集的任务交给学生,老师只作必要补充。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只是为了检测预习效果。

3、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教师在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质疑基础上,重点是检查补充本文“虽”“故”等实词及“其”“之”“而”等的意义及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五、主题探讨

视情况而定,若时间允许可进行,若时间不允许则留作预习作业。

六、作业布置

既有对本节课巩固的课堂作业,也有下一课时内容的预习作业。

马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

翻译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一)PPT上展示徐悲鸿《六骏图》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下这样一幅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所画的《六骏图》。画面上的几匹马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我们今天要了解到的这种马,它的遭遇确实截然不同。到底是什么马呢?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明白了。那有哪位同学能简要的介绍下你所了解的韩愈呢?

生:韩愈,字退之。

师:这位同学答除了一部分,让我们看一下有关韩愈的有关介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自己默看。(PPT展示韩愈生平)好,同学们请看一下标题《马说》,在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和这篇文章类似的标题?

生:有。师:有哪些?

生:《爱莲说》

师:那这些标题中都有“说”,说是一种文体,有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生:议论题材,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PPT展示,大家来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字词翻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组长上来抽签。(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任务分配)

二、朗读课文,实现读准、读对停顿

(一)让学生拿出导学案一起读一读文言字词积累中的第一题。

(二)请生读课文,并让同学点评。

(让生指出需注意的字词及停顿,PPT展示重要字音)

(三)音频范读。

师:同学们都读的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音频。(有些同学听的很认真并未能做好注释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三、掌握字词及全文翻译

(一)请生将导学案中的重点字词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生进行点评。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我们应该注意?

(二)请学生翻译,并进行点评。

之后挑出重点句,开火车形式下来进行翻译。

四、分析文章内容

(一)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看这几个小问题:(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和伯乐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答案:伯乐对千里马有重要作用。

师:但是这篇文章中的千里马并没能遇到伯乐而是遇到(生答:食马者和奴隶人)

(3)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课文原句回答)答案: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4)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后果?(原文)

答案: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千里马?(原文)

答案: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其真不知马也。

师:课文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两句话大声斥责了那些食马者。课文围绕一个中心即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被摧残进行分析。这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造成的。那么文章写千里马真的只是在写千里马吗?请生回答导学案中主题探究。(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比喻义)

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那么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抨击

五、拓展延伸

在韩愈所处的社会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在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对待?

生:各抒己见。

总结:1.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不断的完善自己。3.抓住机会去展示自己。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写一写

3.相关练习朱静思

马说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

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任务1:寻找《伯乐相马》、《毛遂自荐》等或者与人才悲惨遭遇有关的故事。一方面运用故事热身,贴近文本,为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做铺垫;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活跃思维,充实大脑,激发兴趣。

任务2:展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怎样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识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说这种文体。

★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掌握?

★朗读中哪些句子的节奏需要注意?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的意思需要掌握?

★你积累了哪些一词多义的词?并说出例句。(出演示文稿)

★你又积累了哪些通假字?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译需要注意?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将这些知识点作为抢答题,让同学们快速抢答,或者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电子文稿演示。这就是利用班班通网络技术为语文学科重点内容的服务,高效的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学会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为下一节课的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第一节课的自主学习课,第二节课是合作探究课,将采用朗读法和问题探究法,达成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朗读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熟读成诵和深刻理解课文搭桥铺路。问题探究法还是用班班通的展示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学生快速浏览问题,然后尽可能多的留有时间充分思考问题。问题设置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逻辑演绎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样示范,以有别于学生所熟悉的教辅资料,来组织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陷入思维的泥沼欲罢不能。问题如下:

1,既然是议论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点拨此问的目的也就是问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2,当时的千里马有什么遭遇,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4,由于食马者不知马,直接导致了马的什么后果?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6,作者的结论也即本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7,作者仅仅是写千里马吗?他们分别象征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合作探究中,我将慢慢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来点拨来启发,慢慢展示课件,用图片,用声音,用光电来复圆情景。既触及学生自身的关于人才观问题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最主要的是达成了对课文托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马暗喻人才,伯乐象征识别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控诉。

第四篇:2雨说教学案

2、雨说学案

作者:郑愁予

八年级

姓名

设计者:兼馨

施教者:

教学目的: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3、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圃()

锢()滞()喑哑()()嚷()

蓑()

笠()

膏()耸()

绕()

襁褓()()

2、解释下列词语:

(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7)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8)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 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三、讲授新课: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诗《春夜喜雨》,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杜甫抒发的感情。(这首诗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说》中诗人从雨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四、作业

1、朗诵全诗。

2、讨论完成练习二、三。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二、继续分析诗歌:

1、这首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分段并归纳段意。--根据这首诗雨的行踪,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雨前。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雨才来探访大地。第二部分:(第2、3、4、5节)雨中。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 临为大地带来了欢乐。

第三部分:(第6、7、8节)雨教。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第四部分:(第9节)雨息。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是看到儿童们自由地笑,幸福成长。

2、读一读第7、8两节,这其中的“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

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一石狮,石狮流的不是泪,那分明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乐对人生,才能幸福成长。

而第8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三、作业:

广泛阅读现代、当代诗词,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学习心得:

第五篇:《马说》学案

高唐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学案

马说(第一课时)

设计人:王玉华初审人:刘军华审核人:张光希

学习目标 :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3、指导朗读。

4、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学习过程 :

任务

一、导入:

1、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

2、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简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任务二:诵读全文,小组交流: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2)伯乐指的是什么?

(3)归纳全文主旨: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研讨:

1.总结本段重点字词:

2、(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任务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分秒必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1.总结本段重点字词:

2、(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学习任务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总结本段重点字词: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达标测试:

1、熟记课下注解。

2、背诵课文。

学习驿站:

学习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不足是:

马说(第二课时)

设计人:王玉华初审人:刘军华审核人:张光希

(一)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歧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

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驿站: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下载马说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说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说学案

    栾川一高附中初二语文学科诱思探究导学提纲(2课) 《我的母亲》学案 主编人:姚东旭审核人:初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日期:2013、3、14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

    视听说教学步骤

    视听说教学步骤 1. 课前活动(Pre-class Activities)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第三和第五部分的语言要点(Language Focus A &B), 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功能语言,观察并总结身边所见所闻......

    《马说》导学案

    马说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3、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学习重点: 1、 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 2、 力争当堂成......

    《马说》学案设计

    八下——第五单元——《马说》——2 23 《马说》学案设计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

    《马说》复习学案

    《马说》复习学案执笔人:刘颜 一、注释检测。 1、 祗.:2、 骈.:3、 骈死.. :4、 槽枥..:5、 一食..:6、食. 马者:7、才美不外见.. 见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 9、 策之.. 策:道10 尽其材 材 1......

    《马说》导学案

    主备:史军伟校审:张梅签审:刘成大使用时间:2012.9.12 《马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感知文言议论文的主要特征,体会文章比喻手法的作用,把握文......

    29.马的导学案

    荔波县甲良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潘忠贤 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29、《马》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引导学生......

    马说复习导学案

    《马说》复习复习目标: 1. 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用原句回答问题。2. 会准确解释重点词语。3. 会翻译重点句子。4. 能根据课文分析解答问题。 一、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