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1:1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

第一篇: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

《醉花阴》教学实录

师: 请大家看幻灯片上的这幅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两幅对联说的是谁呢? 生:李清照。

师:那你们以前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词? 生:齐诵《如梦令》

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醉花阴》,走进李清照的心。师:请大家大家回顾一下李清照其人。生1:南宋女词人。生2:号易安居士。

生3:嫁给了学士赵明诚。

师总结:清照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师:现在让我们在诵读中初步感受此词。

(先老师配乐(《雪千寻》)范读,接着学生配乐朗读,最后听名家诵唱。)师:读完此词,你感觉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前人的经典愁句。生1: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愁像三千发丝一样长。生2: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愁多如水。生3: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愁深似海。

师:这些写愁高手,有的突出愁之长,有的突出愁之深,有的突出愁之多,那么旷世才女李清照要突出愁的什么呢? 生:愁的长久。

师:那李清照的愁延续了多久呢? 生1:一天,“薄雾浓云愁永昼” 生2:不止一天,是几个月。

生3:应该是一年,因为词中说“佳节又重阳”。

师(总结):李清照是日也愁,夜也愁,佳节又临更添愁,夫君未归难断愁。是愁满心房,黯然神伤。

师: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你们有了愁会怎么排遣? 众生:听音乐、看书、咆哮几声、到操场打球、拼命吃东西、和好友聊天…… 师:看来大家排愁法还挺多的,那你们知道古代的诗人词人最喜欢拿什么当作愁的解药呢?

生(齐答):酒。师:何以见得?

生1:曹操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生2:范仲淹写过“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生3:李白也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李清照自己也说过“把酒浇愁愈魂销,思君折人比花瘦”。那么酒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能把李清照的愁消解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词的最后一句说“人比黄花瘦”,可见愁并没有排遣掉。

师:说的好,烈酒只能暂时的麻醉一下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忧愁烦恼,酒醒即愁醒。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 生:瘦

师:一个人整日整夜的思念,问题是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吗?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什么意思?瘦了呗,正所谓减肤损肌,清减了小腰围。

师:瘦成什么程度? 生:瘦比黄花

师: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什么? 生:本体、喻体、比喻词。

师:还要注意到一点,比喻句要有相似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看,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前人喜欢以花比人,花容月貌闭月羞花,都是说女子容貌美丽;而这里以人喻花,来形容什么的? 生:人的憔悴。

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落蕊的秋菊,是憔悴的,相思中的女子是憔悴的。

师: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要体现出女子的相思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又长,我们说杨柳小蛮腰,腰细呀。这样好不好?生笑 师:黄花是什么花? 生:菊花

师: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 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 生: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师:清代陈廷焯评价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接下来老师就把主动权交给你们,让大家自由发挥,说说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词句,并加以赏析。

生1:我喜欢最后三句,一个销魂很让人神伤,再加上瑟瑟西风,更添凄凉之感,最后又以花喻人,说人比黄花还瘦,简直把愁表现得让人有点心疼。

师:你真具慧眼,关于这三句还有一个“巾帼压倒须眉”的经典故事呢!据《琅嬛记》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生2:我喜欢“半夜凉初透”的“透”字,不仅写出因夜深带来的身凉,更写出词人的心凉。

生3:我喜欢前两句,作者借助了秋景和细节来表现漫漫白日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愁苦。

生4:我喜欢“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重阳黄昏,词人东篱独酌,酒香花美,但心愁依旧。

师(评):因为思考因为爱,大家都把自己喜欢的词句一吐为快了,而且都说的非常好。

师(总结):《醉花阴》一词,开篇点“愁”,结尾言“瘦”。“愁”是“瘦”之因,“瘦”是“愁”之果。秋景因心愁而倍感凄凉,心愁因形瘦而无比形象。好一个情深深、愁浓浓的李清照。

师(结语):一首《醉花阴》,满腹闺怨情,这是李清照少妇时代的主打情怀。下篇课文,我们将会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体味到李清照晚年的别样心境:秋天里,亡国飘泊寡居的凄苦!

二、听朗读,整体感知,说出最初感觉。找出定下全诗情感基调的句子。师:请用一个字说出对此词的感觉。师:你认为哪句词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三、知人论世,探究诗歌开篇情感美

探究1: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寻觅到了没有?内心感觉怎样?怎样用声音传达?请 生1:这是词人南渡后的作品。“寻寻觅觅”时,李清照已国破家亡夫死。词人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所以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生2:通过查找她的后半身经历和诗词文章,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觅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他们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

“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一个人愁。虽然个人已遭不幸,但她还心忧天下,为国而愁,虽历经苦难,依然倔强,依然执着。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词人的执着、坚定和倔强。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观点。我们小组认为冷冷清清是寻觅的效果,诗人苦苦寻觅却无人理会,无人回应,所以应读出一丝苦涩。

生4:我们小组认为“凄凄惨惨戚戚”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都有一定的见解。词的一开篇,诗人就坦露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很真,很美。自己已经够惨了,偏偏还心忧天下,愁国家大事。这种悲悯的情怀,怎不让人感动唏嘘?

环顾三千年封建历史,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觅爱情之尊。让人肃然起敬!

五、再读,品味诗歌意象美。

1、品味诗歌意象美,点拨诵读。

师:中国古典诗歌特别讲究抒情的含蓄,面对自然界的月缺月圆,花开花落,文人们把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涂抹在他所见到的自然景物上,让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让人的心情更增添了细腻含蓄的意味,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美感。诗人所选用的寄托他个人情感的自然景物即是诗歌意象。在这首词中,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

情?

生:酒、风、雁、黄花、雨、梧桐

师:这些意象都有一个修饰语,请把这些修饰语找出来:

学生齐找——

淡酒

风急

过雁

黄花憔悴、细雨、梧桐

师: 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生: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体现了作者愁情之浓重。所以读的时候要强调淡,把重音放在淡字上。师:古代诗词中,写到“酒”的地方很多,请大家想想与酒有关的诗句。

生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纵观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发现:酒往往与“愁”有关,人生短暂的感慨,依依惜别的情感,都要借酒浇愁。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何况还有凄紧的西风,更增诗人的凄凉之感。师:我们再来看作者选取的第二个意象: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生1: 秋风是一冷色的意象,这一意象本已给人萧条、肃杀之感,再以晚急来描述,更给人以寒气逼人之感,从而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句,与风有关的有——

生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生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师:秋风渲染了作者深重的愁情

淡酒难消愁,风急又添愁,作者的视线无奈转向长空的过雁: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过雁,即南归的大雁;每到秋季,大雁都要奋力飞回故巢。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且,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那大雁是“旧时相识”?

生:

李清照《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师:昔日的海誓山盟言犹在耳,爱人却已永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雁归何处?而爱人又魂归何处?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这让诗人情何以堪啊。

总结上阕:作者为我们选取了酒、西风、雁三个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凄苦的心境。

下面请大家展开联想与想象,讨论探究,小组合作,自主解决下阕问题。请品味黄花、梧桐、细雨这三个意象,说说它们蕴含的情感。<>1.张焱焱:是这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与上一首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形成对比,上一首词写的是她思念自己的丈夫。下首词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国破家亡,然后作者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就让人看到一副更凄凉的画面。

教师:更凄凉的画面。如果说上面的黄花是飘零、消瘦,但毕竟还是盛开的,还是绽放的,还能让人有一丝怜爱之心,而这里的黄花是“黄花堆积”,已经惹不起任何人的怜爱,所以作者说,“如今有谁堪摘”?更写出了自己的悲情。

刘代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教师:这个想象很好,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刘代磊:而且还是独自,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教师:这怎样表现她的愁情的呢?

刘代磊:她的愁就是每天觉得时间过的非常的慢。教师:独自怎生得黑,同学们看课文注释―― 刘代磊:怎样挨到天黑。

教师:这说明时间过的慢,说明自己心中―― 刘代磊:非常凄凉,也是空虚。

教师;凄凉、空虚、悲愁,所以才感觉到时光难挨。

既然这首词是写愁的,那么她是如何表达她如此深重,浓得化不开的愁呢?你认为哪些词句写的最好,最深刻,表达的淋漓尽致?《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从哪些地方能传达出来?

赵恒(自己站起来):我觉得是第一句,首先是她是用叠词,可以让愁使人感觉更加丰富。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教师插话:有层次感。

赵恒:对。(教师插话:怎么讲?)因为她写《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所以说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开始寻觅。寻觅过后没有结果,或者说她寻觅的结果就是冷清。感觉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非常凄惨。

教师:我没有办法讲了,但是我有问题。我们抛开文本,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 赵恒:内心有所失落。

学生(小声):东西丢了。

教师: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

赵恒: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那段时光。教师:那段幸福的日子。还有吗? 赵恒:还有国家的命运非常凄惨,她想找些出路。

教师:好像在寻找一切,寻找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

同学们看课本49页,刚才赵恒讲的那个意思其实和文学大家唐圭璋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我找个同学读一下。

教师:我想问问赵恒,你刚才看这段话没有? 赵恒:没有。

教师:所以同学们应该自信,相信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王小婧:《声声慢》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教师插话:栊lóng是“窗户”的意思,同学们记一下)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教师:那么其实开篇十四个叠字,她(赵恒)刚才讲到层次,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层次。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

那么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 陈志鹏(小声):环境。

其实这里的冷清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冷清,冷清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

如果说冷清只是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

动作――环境――心理(板书)或者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

寻寻觅觅,心中若有所失,我们可以换个词――恍恍惚惚。然后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环境有一种凄冷,一种寂寞。而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则纯粹的是一种悲伤。恍惚――寂寞――悲伤(板书)

前人对李清照连用十四个叠字评价非常之高,说是“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那么我们怎样从写作上来借鉴它?

其实连用十四个叠字的,可以说前无古人,暂无来者。我们写作并非一定要连用这么多叠字,古人有时只是连用几个叠字,就有无限的妙处。比如李清照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如果要我们来写可能会是“很深的庭院”,或是深深的庭院。而这就是叠字的妙处。刘驾还有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

还有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还有“行行重行行。

还有另外形式的叠字,比如说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重复使用。

单个字叠用最长的就是我们讲过的:浮云长(zhǎng)长长(cháng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消。

这就是我们写作文可以借用的地方――叠字。

教师:我们接着来找,其中的哪些诗句还反映出李清照的愁情。刘代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教师:这个想象很好,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刘代磊:而且还是独自,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教师:这怎样表现她的愁情的呢?

刘代磊:她的愁就是每天觉得时间过的非常的慢。教师:独自怎生得黑,同学们看课文注释―― 刘代磊:怎样挨到天黑。

教师:这说明时间过的慢,说明自己心中―― 刘代磊:非常凄凉,也是空虚。

教师;凄凉、空虚、悲愁,所以才感觉到时光难挨。

其实同学们找一找李清照词中经常这样运用(以时光难挨来反应内心的悲愁)。上首词(醉花阴),怎么讲的―― 学生: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师:时间过得太漫长了,时间漫长恰恰是内心悲苦、凄凉、寂寞的一种写照。还有吗?

张焱焱:是这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与上一首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形成对比,上一首词写的是她思念自己的丈夫。下首词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国破家亡,然后作者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就让人看到一副更凄凉的画面。

教师:更凄凉的画面。如果说上面的黄花是飘零、消瘦,但毕竟还是盛开的,还是绽放的,还能让人有一丝怜爱之心,而这里的黄花是“黄花堆积”,已经惹不起任何人的怜爱,所以作者说,“如今有谁堪摘”?更写出了自己的悲情。其它地方还有,哪位同学来说?找到自己站起来。写李清照的悲愁的地方。

况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相识,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还在,而她的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很伤心。

教师:我们知道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这只旧时相识的大雁,也许过去曾经给丈夫传过书信。如今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张泽阳:物是人非。

教师;其实李清照另一首写愁写大雁的词同学们应该熟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只旧时传递书信的大雁还在,但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是“雁过也,正伤心”。还有没有?还有最精彩的地方没有人分析。

张泽阳: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我认为这句写的最好,因为她身边没有人照顾,所以对天气非常……

教师:怎么讲,(这时的张泽阳是抱着翻译书在那里读别人的观点,在我的追问下,她承认没有想好,坐下了)。没有想好。

教师:我不希望同学们拿着参考书来念。自己的感悟也许很浅薄,但是最是最真实的。

赵恒:有一个疑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秋天开的,这里的黄花不应该是落的一地的菊花,而是开得很茂盛的菊花。教师:怎么讲?

赵恒:憔悴损,有可能是因为凉风把这些菊花的花瓣吹的一地,可能感觉很凄凉。但是我觉得“憔悴损”还有一层意思,是写到自己。“如今有谁堪摘”也是的,不一定只是说菊花凋零一地,没有人怜爱,也有可能是说到自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也是人老珠黄,没有人来怜爱。(教师插话:就是这样)满地黄花堆积,是开得很茂盛,而不是堆积到一起。

教师:她的疑问,更加深了我们的理解,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

教师:还有一个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我之所以没有说,是因为我没有理解透,不知道她是怎样写愁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里是写景的,这景中我怎么看也没有看出愁情来,同学们看这春天如果是黄昏,下点小雨多么美好而浪漫?他怎么能和愁情联系起来的,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一下吗?

这里李清照可能写错了?

贾茜茜:春天的小雨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缠绵,很郁闷那种。

张泽阳:我认为是这样的,到黄昏点点滴滴,说明她坐了很长时间,看了很久,愁了很久。

贾茜茜:这里的雨下的很短,而她内心的愁,不会随着雨停而停,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教师:你以为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的秋雨怎么样。贾茜茜:很缠绵。

教师: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时的雨下得时间长,缠绵。

(当时讲的时候就感觉有些不妥,课下查了一下,是这样介绍的: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虽然季节不太对,但雨的特点是对的。)

王小婧:秋谨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除了李清照的诗,我很快的就联想到《红楼梦》里的《红豆曲》,感觉那个词写的,整个一段词都可以用来描述李清照后期家破人亡那种情感:“展不开的眉头,挨不完的更漏。”“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感觉“点点滴滴”的愁情,和李清照后期灵魂的那种愁苦或者很多情感,总是缠缠绵绵环绕着自己。

教师:我的理解,秋风秋雨本身就给人以哀愁的象征,而且王小婧刚才讲“点点滴滴”一种愁情反反复复地缠绕自己。我问一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点点滴滴的细雨,你能听到吗?什么时候才能听到。那么李清照听到这种雨打梧桐的声音到底怎样的感觉?

(见学生没有醒悟,教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诗句。)

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我们来看一些诗词你就会明白了。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晏殊《撼庭秋》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细雨,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欧阳修《一落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可堪疏雨梧桐,空阶络纬,背人处,偷弹泪珠。

――张元干《祝英台近》 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黄升《酹江月·夜凉》

结合这几首诗,我找同学谈一谈,梧桐秋雨给你怎样的感受? 看你口口中念念有词,王毅。

王毅:秋天梧桐叶子落了,打在上面,给你一种凄冷的感觉。还有黄昏。教师:对,黄昏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意象。

赵星:应该和“满地黄花堆积”对比一下,也就是说,黄花是风可以吹走的,黄花的愁是可以带走的。而后文的愁即使雨停了,也带不走。也就是说她愁非常深。刘代磊:我是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去感受的。“春风桃李花开日”是一种万物盛开的景象。“秋雨梧桐叶落”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觉得自己生命是一种悲凉。

教师:最后我想把这个意象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最欣赏的李义山的诗句比较一下……王小婧插话:留得残荷听雨声。

教师;的确我们班学生的水平的确非常高,只是有时同学们不自信。留得残荷听雨声。(板书)

在这里我们知道秋夜漫长,雨声敲打在已经败落的荷叶之上,那种声音,只有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时候,只有心中极端苦痛的时候才会听得如此真切,那一滴滴的雨声,敲打在荷叶上,也敲打在梧桐叶上,更敲打在词人的心里。李清最后一句诗喷薄而出,直抒胸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就是李清照无法言说,也说不尽的愁情。

教师:无论是《醉花阴》,还是《声声慢》都反映了诗人李清照内心无端的悲苦,那么她内心的愁情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能否结合她的身世、生平来谈谈。

(因为已经给同学们读了那篇梁衡先生写的《乱世中的美神》,所以这里没有对李清照身世的介绍),她的愁到底是什么愁情?

李清照早期的愁写的非常美,正如上节课节在3班有同学说,《醉花阴》中的愁情还有一份甜美在里面,那么《声声慢》里这种愁情全都是凄苦,浓得化不开的愁情,我们结合李清照的身世来谈谈。

张洁:这个时候她丈夫已经死了,没有她没有人怜爱,她后来嫁给了张汝舟,一个非常差的人,还有就是国破家亡。

张焱焱:这首诗写了词人家破家亡,年老色衰(教师插话,这个词不恰当)的感情,日晚倦梳头。内心比较惆怅,自己也不如从前那样漂亮。

教师:那首词怎么说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还是丈夫赵明诚,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我们可以说是人非物亦非。但诗人一生的追求没变,对幸福的渴求也没有变,所以是“欲语泪先流”。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痛!

第二篇:《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东北育才学校 高中部 王巍

对古典诗歌的品鉴是当代这些“90后”高中生们颇感动头疼的一件事,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洋快餐、超女快男、NBA、各种最新的游戏和街舞嘻哈,几千年前的诗人们低吟浅唱顾影自怜几乎没有办法打动他们的内心。但只要教师真正理解了诗歌本身,并且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古典诗歌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是能够透过时空触碰到诗歌的灵魂的。高二必修教材中选取的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果能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教学,将会起到单独讲授达不到的效果。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闲愁与刻骨铭心之愁 “词”这种文学体裁,向来被认为是抒发愁情的最好形式,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会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放在她的诗中,而将“一处相思”这样的闲愁放在她的词里。《醉花阴》就是这种“闲愁”最典型的代表。但李清照的“闲愁”和其他诗人的“闲愁”又不一样,她是在用女子之笔写女子之心,这与其它男子写女子完全不同。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女子,早上起来之后无法打发时间,只能“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在男人看来,女人一旦没有了男人的宠幸,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们每天梳洗打扮唯一的目的就是准备讨好男人。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她塑造的这个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既不是百无聊赖用华衣美服打发时间的贵妇人,也不是依靠男人、没有自己生活的歌舞伎,而是有情趣、有思想的李清照。她的生活是那样精致华美、清新脱俗,她追求的不是奢华的生活,而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她寂寞的时候陪伴她的是高雅的菊花。“菊花”这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但总体来说,它象征着高洁遗世,与艳俗的牡丹等绝然不同。

而到了《声声慢》中,这种愁思已经变成了刻骨铭心之痛。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古亦有之,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非同寻常。从当时他们夫妻感情融洽、琴瑟和鸣再联想到她后来晚年的凄惨,让人不禁觉得读诗之人就像在舞台下看话剧的观众,当知道主角将来的结局注定悲惨,那么看她在台上暂时的欢喜都觉得是种讽刺,这是莫大的悲哀。

“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没有国破家亡、南渡偏安的事情发生,李清照可能会幸福地过着她的小日子,永远写一些闲情逸致的小诗小词,有着她独特的小情调,与赵明诚过着神仙眷侣的好日子,但那样的话,她永远也成为不了永垂青史的伟大词人。正是国家命运的转折、自己生活的改变,造就了她后期词作的博大精深。

二. 生活趣味的变化

从《醉花阴》里处处体现的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闲愁”,但除了这些,更多能够看出李清照早期生活的闲适、惬意。她的生活是精美的,从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玉枕”“纱厨” “瑞脑”“金兽”,让我们看到李清照以及当时宋代贵族妇女们的生活状态。她所有的用具都是精美细致的,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很“小资”,她的枕头清凉如玉,在炎热的夏天可是件帮助人消暑的良器;她的睡具罩了细密的纱网,既透风又遮蚊虫。虽然她自己说是因为“半夜凉初透”让自己恼火,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白日的时候,她会细细点了熏香,在熏香袅袅中低头嗅黄花淡淡的清香,自斟自饮。

而到了《声声慢》那个阶段,这些生活的小情调全都消失不见了,她的冷清,她的凄惨也注定了她再没有心思玩那些小情调。梧桐再美也无心观赏,大雁飞过,只顾着想它是“旧时相识”,一个曾经那样优越那样雍容华贵的妇人,再也找寻不到。李清照要“寻寻觅觅”的,除了那些再也不回来了的美好时光,是否还包括曾经有过那样精致生活的自己呢?

三.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在《醉花阴》和《声声慢》中,出现了许多相同的具体意象及抽象意象,如“愁”“寒”“酒”“黄花”“黑”“黄昏”,但传递出来的意境已经不同了。

以“酒”为例,《醉花阴》中的“酒”,是“东篱把酒黄昏后”,那是种豪迈的气魄,酒是锦上添花,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而《声声慢》中的“酒”,却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酒”成了借酒浇愁愁却更愁的工具。再烈的酒也抵不过刺骨的秋风,少年人喝酒,越喝越甘洌,人到中年再喝酒,品味到的则是酒中的苦涩。而在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意象“黄花”,两首词中传递的意境也不同。《醉花阴》中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字里行间透露着李清照那种得意的生活状态,宋人已经不再像唐朝那样以丰满为尚,清瘦成为女子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幸福的少妇,李清照的“瘦”绝不是在抱怨生活条件恶劣,而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少轻狂;而到了《声声慢》中,“黄花”已经“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为风烛残年的老者,一地堆积的落花,怎能不让人心中生起暮年之悲。其它的“寒”“黄昏”,如果细细品评,也会品出不同的味道,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通联: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高功路2号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电话:13840304065

EMAIL:sunnysky9523@sina.com

《声声慢》《醉花阴》教案 第二课时:比较《声声慢》《醉花阴》

授课人:付博 班级:高三四班

一、背景导读: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教学重点:赏析两首词

三、教学难点:比较两首词的“愁”

四、教学过程

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请同学简要分析两首词。

2、探究:——读《醉花阴》《声声慢》品李清照前后期“愁”之味。

3、讨论

4、明确:

一、《醉花阴》以“ 愁” 发端,《声声慢》以“ 愁”作结

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和谐、安宁, 因此, 词中反映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闺房女子对人生理想、温馨、眷恋、离愁的体味。

《醉花阴》一词正是这种复杂情感的反映。它以愁发端, 一开篇就倾忧泻愁, 达到愁的高峰, 真是各种闲愁布满天穹, 各种闲愁笼罩着词人的整个心头。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作为封建社会一位上层知识女性, 抱着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 去体味生活, 体味爱情, 因此, 当她与丈夫离别后, 面对着单调的生活, 虽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苦, 却总有作为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无限闲愁, 独守空房, 只能焚香消愁, 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和无穷的哀愁来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看着袅袅瑞脑香的雾烟, 离别之怨、相思之苦, 深宅思夫的少妇愁绪顿时如烟喷涌, 缭绕不绝。“ 每逢佳节倍思亲”, 面对着冷冷清清的玉枕孤眠, 纱橱独寝, 似烟如雾的愁思有增无减, 夜半时分, 凉意袭人, 倍感孤苦, 该如何度过那孤衾难眠的漫漫长夜呢?

黄昏依旧, 重阳依旧, 把酒赏菊依旧, 但人的情状却迥异, 此情此景, 思夫情弦又再次拨动, 跳出莫名的无休无止的愁苦情符..剪不断,理还乱, 唯有这离愁。“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不要说不会丧魂消魄啊, 西风卷帘, 整个闺房越显空荡, 怎经得起这孤寂愁苦的折磨, 一夜之间, 玉容憔悴, 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深情的眷恋, 使词人哀怨难诉, 愁肠百结。南朝江淹的《别赋》说: “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故而因离别而魂不守舍, 因相思而憔悴。此时思妇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把愁的结果推向了极至—— —“ 人比黄花瘦”。

时代的巨变, 使李清照的生活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 终日过着颠沛流离、孤身飘零的生活, 因此后期的词大多反映的是一位形单影只、欲说还休的孀妇丧失亲人的悲哀、理想破灭的失望、孤苦无依的愁苦。《声声慢》就是后期词的代表作。

《声声慢》一词在篇末托出一个“ 愁” 字, 这种“ 愁” 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这种“ 愁”深广而厚重。

开头连用七对叠字, 十四个字无一“ 愁”字, 却写得字字含愁, 声声是愁。“ 寻寻觅觅”, 是作者的动作行为, 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打击后, 词人内心百无聊赖, 若有所失, 东寻西找, 是寻找失坠的记忆, 还是追念往事来寄托空虚寂寞? 于是, 先感于外, “ 冷冷清清”, 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暗淡无情, 冷漠无比;后感于内, “ 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陷入愁境, 不得解脱, 被孤独寡欢的气氛所包围。词人从刻画清冷之景创造出一种凄凉、悲戚的愁境, 使全词笼罩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全词结句一语道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即这一个接一个的遭遇, 用一个“ 愁” 字怎能概括得尽。全词水到渠成, 将“ 愁” 推向高潮。愁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核心, 是晚年生活的一幅缩影。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生活给予词人深重的精神压力, 词中“ 乍暖还寒” 的天气, 淡薄的酒味, 入夜猛起的秋风, 旧时的过雁, 满地的黄花, 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等情景, 所有这一切都浸满了词人的哀愁, 眼前的一切都是生愁、添愁、牵愁的“ 愁”境, 作者在这个愁的世界里, 有着身世之苦、家国之痛、孤独之悲, 仅用“ 愁”字又怎能包容得了, 概括得尽呢。

总之, 《醉花阴》中开头以愁发端, 其愁就像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一下子就将愁推向高峰, 然后演绎诠释“ 愁” 的内涵。《声声慢》中开头以叠字奠定全文的愁境, 在词末作者还生活在愁境里, 仅用“ 愁” 字又怎能概括得完她所饱尝的人间甘苦, 既用“ 愁” 照应了全篇, 也将“ 愁” 推向极至。

二、“ 愁” 之内涵不同, 词之形象迥异

《醉花阴》一词通过摹愁态、绘愁容, 抒写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词中先摹愁态。“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 寥寥数语, 把一位彷徨室内, 心中充满愁云情雾的思妇寂寞无主的愁态勾画了出来。白昼寂寞难耐, 夜间仍放不下满腹愁思,彻夜难眠。因为“ 愁”, 只好独自把酒赏菊, 在酒杯中, 词人看见了自己清瘦的面容、逝去的青春, 哪天才能和丈夫欢聚? 怎样才能排遣对夫君的思念之愁情呢? 再绘愁容。“ 人比黄花瘦”, 一个“ 瘦” 字, 简直把离愁别绪写透。人与花争瘦, 一边有瘦削的形体, 一边有细瘦的花茎;一边是高洁的情怀, 一边是清雅的菊花, 我物相融的意境美, 把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容描绘得淋漓尽致。文中通过愁态愁容的描绘, 表现了一位因思夫而销魂,因思夫而瘦比黄花的思妇闲适恬静的生活情感。可见, 词作反映的是思妇销魂的闲愁, 塑造的是一个销魂思妇的形象。

《声声慢》一词通过设愁境、布愁景, 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 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中先设愁境。通过七对叠词刻画了冷清萧索的环境, 烘托词人凄惨悲切的心境, 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的心理过程。七对叠词从动作、环境、心理感受方面, 多层次地表现了一位寡居妇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回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孤独之境。再布愁景。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这一系列的愁景, 景景含愁, 一声声、一阵阵, 敲打着词人凄苦的心灵, 震颤着词人的心扉。特别是“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抬头看见旧日传情信使,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形影相吊的她犹如杜鹃啼血, 心酸、心痛、心碎!大雁引发的是绝望和伤心, 孤雁的悲鸣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 表达了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独守窗前, 触景生情, 词人丧夫后独自一人面对千山万水, 孤零零地度过了无数的黄昏、黑夜, 对“ 黑” 有着独特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 一个“ 黑” 字包含了词人多少的寂寞、凄凉、哀愁。国愁家恨,涌上心头, 个中滋味只能自己慢慢咀嚼。文中通过愁境愁景的设置, 诉说着一位因失夫而茕独、因物是人非而憔悴的寡妇哀婉凄凉的愁苦身世, 词中塑造的是一位茕独寡妇之形象。

三、“ 黄花”“ 酒” 相似,“ 愁”之内涵迥异

《醉花阴》中的“ 黄花”, 作者以“ 有暗香盈袖” 的黄花, 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 见菊花, 虽“ 人比黄花瘦”, 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思妇容易睹物思人, 在《醉花阴》中, 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 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的“ 黄花”,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 菊花枯萎凋落, 落瓣纷纷, 堆积了一地, 花都憔悴了, 丈夫不在, 没人摘花送给自己, 只能将自身的愁境融入花的枯萎凋落, 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相吻合了。

《醉花阴》中的“ 酒”, 词人是在落日的黄昏之后, 把酒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 “ 举杯浇愁愁更愁”, 酒要对酌对饮才有韵味, 丈夫不在身边, 词人在酒中品尝思夫之情, 表达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的“ 酒”, 词人是想借酒暖身, 借酒浇愁, 词人生活在愁的世界里, 承载不住国破、家亡、夫死的愁苦, 酒入愁肠愁更愁, 酒力和心愁相比, 心愁太重了, 酒化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的忧怨的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两首词, 同样是写愁, 但表现“ 愁” 的方式不同, 诠释“ 愁” 的内涵各异, 塑造的形象也有别, 这既是词人情感、生活历程的真实记录, 也是时代变迁的有力佐证。

三、作业

1.继续背诵这两首词

2.课外阅读柳永的词比较他们的艺术风格

第三篇: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的教学设计

龚永艳

一、教材分析:

《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词中作者选取“永昼”“半夜”和“黄昏”三个场景将自己对丈夫刻骨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二、学情分析:

《醉花阴》是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高二)的一篇文章,可以将学生定位在稍高的水准层次上,因为高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教者对学生素质可以有较高的预期,但是,课标中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力,学生还有所欠缺,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能够当堂背诵。

3、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浅俗、清新的婉约词风格之美。

五、教学准备:

1、老师上课前要充分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在不同人生阶段时,词风的变化,知道一些关于李清照的小故事。

2、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以及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和词中意象的含义。

3、准备上课需要的PPT,以及相关的音频、视频。

4、学生要提前了解本词,甚至会背,并且要对李清照有初步的了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创设氛围,导入本课

老师讲述:首先让大家猜一个人,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大家根据这两句话不难猜到这个人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李清照《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板书课题——醉花阴)。《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正格。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醉花阴》的视频。用《醉花阴》哀愁的旋律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李清照的相思之苦以及她表达情感的婉约风格。

2、走进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本词写于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3、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自读课文,注意词的重音、韵脚、节奏和语调。其次,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最后,全班齐读。

4、作品赏析,重点品读 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词的上片中“薄雾”“浓云”“佳节又重阳”“夜半凉初透”等词作用?(板书词中重要意象)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描写了环境、愁的原因以及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作者的凉意。

4)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愁闷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5).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6).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作者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一个“瘦”字,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7)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是一种表现手法。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8).下片小结: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后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和愁绪。“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重阳菊花开的很美,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5、根据上面的学习,结合刚学过的柳永词特点,自己试归纳总结婉约派词的特点:

明确: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6、作业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第四篇:醉花阴 实用教案

《醉花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1)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受,是得其形。

(3)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4)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技巧鉴赏

(1)善于用典(2)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第五篇: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 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下片 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六 作业 1 背诵全词

完成课后第二题 3 预习《声声慢》

下载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教学重难点......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醉......

    醉花阴范文

    教案之九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三维目标 】 1. 从创作和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了解李清照;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析词中的意象。【学习重点 】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

    醉花阴 优秀教案

    《醉花阴》 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3、探索李清......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合集)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教学过程1, 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

    醉花阴教案(5篇)

    河南大学文学院第二十四届本科生 讲课大赛教案 序号:9号 姓名:孙仲伯 篇目:《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设计 文学院 2016级 孙仲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李清照的词风格调,......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