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用眼睛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书本的第2页。你们猜图上的老师带着这群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回答:观察家乡。)对了,他们正在观察自己的家乡。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二、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三、教师介绍广州。(虽然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来自广州,但广州算是这班学生的第二故乡。故选取广州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展示有关于广州的各种图片。并介绍以下内容:
1、广州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房子,景色,人们的生活等)
2、广州的特色食物。(白云猪手,早点等)
3、广州的名胜古迹。(陈家祠等)
五、大家开口说。
1、师说:大家现在已经对广州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你们也来说说自己原来的家乡,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2、学生活动:四个人一个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家乡。(约8分钟)然后,学生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重点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演示小明的家乡花都的变化)(课件上有广花公路、物流公司、白云国际机场„„)
(2)、师: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
(3)、师: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
(4)、交流讨论
(5)、师: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家庭作业 :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并布置下节课作画的准备。
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重点:通过作画(描绘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阅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8至9页的内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家乡进行描绘的。
三、大家来做小画家。学生个人作画,教师巡视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亦可互相讨论作画的内容。
四、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画,并让他们讲讲画这幅画的含义和画这幅画时的心情。(画面展示了农村新貌、商机无限、翱翔天空„„)
五、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
1、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对于一些不认真地同学进行不记名的简单批评。
2、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六、家庭作业 :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这节思品课的内容是“走进美丽的家乡”,上完这节课让我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让思品课成为学生们所关心的一门课。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思品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促学生情,以情促行。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基本完成,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互动,学生能够大胆积极的发言,因此,课堂气氛比较好。这节课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家乡的美、展示家乡的美,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交流中把自己家乡的美、自己家乡的特点表现出来,并能够站在讲台前介绍,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合作能力。“小画家”这一环节,作为这节课的亮点,得到了体现。学生在做“小画家”时还能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展示自己的家乡的优势,做到符合实际。同时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环节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没有锤炼好,因此语言比较贫乏,所以环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不是很好;学生评价语言方面,教师“非常好”的次数讲得比较多,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评价,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方面,还要在教学语言上多多锤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
第二篇:走进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3、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调查,培养学生主动构思、组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金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你想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家乡。(板书课题)
二、了解自己的家乡
1、观察一组金寨过去的相片,再出示金寨现代的一组相片,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2、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了解家乡的将军等人文历史。
3、了解家乡的变化,讨论为什么家乡的变化这么大。从而树立为家 乡做奉献的精神。培养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4、了解家乡的特产。
三、合作交流,写出一种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四、展开讨论,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家乡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篇:《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教学的思路主要是“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歌颂家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教学中我收集了家乡美丽的景区图片、宣传家乡的视频、歌颂家乡的歌曲,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说教学的内容就是课件内容了。
教学步骤分成三块:第一块是谈话导入,让学生观看家乡宣传视频(《激情山水 广州从化》),初步认识感受家乡美,其次在地图上找找家乡,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块是了解家乡的民族风情,主要介绍汉族风情,其次介绍“美丽从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欣赏美丽的从化十八景)。然后从家乡的景美延伸谈到如何爱护家乡美景?如何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让学生交流,从“景美”升华到“人‘美’(文明美、爱护环境的行为美,遵纪守法美、劳动美)”。第三块和第二块紧紧相扣的,从了解家乡的景美到人美升华到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主要是让学生听《从化之歌》,跟着唱,歌颂家乡美。
教学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由于紧张导致语言衔接连贯不够自然大方,主要表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后收场的总结部分。
2、时间把握不恰当,教学前两块花的时间稍长了些,导致最后歌颂家乡部分时间紧了些,学生还没到融入到歌颂家乡的情景里边,主要表现是歌曲还没有听到一半就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
总结本次教学心得:多学习多磨练!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四个字就是“厚积薄发”。
第四篇: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1、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调查学生家乡所属地区。
3、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
师:上课之前,老师对同学们家乡所属省份进行了调查了解,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从调查表中可见,大部分的同学家乡都是在广东省内,有的同学是来自湖南、广西以及四川等其他省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起领略不同的家乡美。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家乡切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入门见山,直奔主题。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欣赏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仔细观察中国地形图,小组讨论,解疑:
1、地形包括哪几种类型?
简介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②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一显着特征。
2、结合分层设色等高线,观察中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3、观察地形图和周边几张照片,找出照片里的地方所对应的地方,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
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故乡——
西南地区起伏的梯田就像流动的五线谱——
海南的阳光、沙滩和椰林构成了美丽的热带风光——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河流纵横交错——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观察地形图。
4、找一找,我们身处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想一想,广东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广东省所属地形,加深学生对地形的认识。
过渡:欣赏了这些风景,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观察17页的两幅条形图:
这两幅图分别分析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填空练习题:
我国年平均降雨量最高的地区是,最高降雨量可达毫米;最低的地方是,最低降雨量是毫米。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最高可达摄氏度;最低的地方是,最低低至摄氏度。
我国年最高气温的地方是,最高可达摄氏度,最低的地方是,最低低至摄氏度。
联系生活实际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雨。
2、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联系生活实际做比较,想想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师配图简介:不同家乡的人的生活方式和那地区的降雨量、气温紧密相关。比如人们居住的建筑,我国西北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少,人们住的是窑洞;在广西地区,因为山多岭陡、高温多雨、地方潮湿、木多土少,人们一般用竹木建成吊脚楼。比如生产方面,海南因为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温差小,所以盛产椰子;新疆吐鲁番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盛产葡萄。
连线题:了解不同家乡的气候、降水量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关系。
西北沙漠 骏马
青藏高原 驴车
内蒙古高原 狗拉雪橇
东北地区 大象
华北地区 牦牛
江南水乡 骆驼
西双版纳 舟船
【设计意图】书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家乡的气候、降水量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说说通过照片,你还了解到什么。再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说出冬天南北气温的不同,夏天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降雨量的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的家乡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不同民族的家乡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1、观察18-19页的中华民族分布图,找一找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通过书上的图片,你可以知道这些少数民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书上的内容要充分利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不同少数民族家乡的不同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
3、出示选择题,了解更多关于少数民族分布的知识:
现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 藏族 B 维吾尔族 C 壮族 D 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A 独龙族 B 高山族 C 纳西族 D 珞巴族
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是:
A 广东 B 云南 C 黑龙江 D 甘肃
2、展示图片,介绍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料。
3、出示连线题,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歌婆节 苗族
达努节 满族
祭鼓节 朝鲜族
五月节 白族
姑娘会 锡伯族
五谷祭 壮族
三月街 瑶族
小结:我们的祖国由56个民族共同汇成。56个民族如同56个兄弟姐妹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作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与其他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不同的家乡,领略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了解了不同的人文环境。不管我们来自哪里,以后将扎根哪里,都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应该把自己的家乡珍藏于心底,长大之后有能力了就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情感升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教育学生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或请教长辈,搜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或家乡故事的资料。
走进不同的家乡
不同的地形: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脉
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和降雨量、气温密切相关
不同的民族: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五篇: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江南的桥数不胜数。小桥流水人家,人从桥上走,水在桥下流,一切都是很平常的是。作为水城的苏州,桥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回去搜集家乡的桥,去找找看有些什么样的桥?通过搜集,在新镇、老街、路上幼儿发现了各种不同的桥,因此我把“走进家乡的桥”引入了课堂。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各样家乡的桥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感受桥的不同,了解桥的作用,体验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激发幼儿研究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搜集的关于桥的图片和模型等,并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2、影像资料(特殊桥的知识介绍,桥的发展史)。
活动过程:
一、参观“桥”
1、情景导入,幼儿参观桥的模型。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开车去春游好不好?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这些都是什么桥?(模型中有太湖大桥和高架桥以及九曲桥等)
二、欣赏“桥”
1、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三、了解“桥”
1、教师:那这些桥有什么用?(引起幼儿对于桥功能的思考。)
2、教师:为什么有的桥只能通过汽车,有的只能让人走呢?(通过让孩子思考讨论,知道将桥的功能具体化后可以改善我们现在的交通拥挤的状况。)
3、幼儿观看关于桥发展史的PPT,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有设计造出了各种现代桥梁,我们一起来看看桥是怎样发展的?
4、教师小结:我们的桥帮助我们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我们不同地方的人联系更方便,而且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四、设计“桥”
1、教师:桥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你想不想来设计一座漂亮的桥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桥?
2、绘画:家乡的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意成功,主要依赖与家长的合作,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真正体现了家长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活动之前,家长带领孩子参观了家乡的桥,给家乡的桥摄像,同时还和孩子一起搜集桥的图片,制作桥的模型,无形中孩子对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后,我们将继续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家庭资源,同时也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家园的互动,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