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
“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小摄影师》微课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计:
观察目标:观察本课人物对话句子标点符号的特点。知识目标:学会“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教学重难点:同目标。
二、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摄影师》中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之间的事主要是通过什么展开的呢?(对话)
二)、新课呈现:
(一)默读课文,划出小男孩和高尔基、高尔基和秘书之间的对话的句子。全体交流。
(二)仔细观察这些句子,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1、小组合作。并做好评价。
2、全班交流。做好评价。
(三)出示:说话人在前面的句子。
1、(1)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3)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4)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5)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2、观察特点并交流。
师小结: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四)出示:说话人在后面的句子。(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2)“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3)“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4)“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2、观察特点并交流。
师小结: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五)出示:说话人在中间的句子。
1、“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观察特点并交流。
师小结: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三)总结口决:口诀记忆法:
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学生记忆)
三、评价设计: 课堂观察
观察是评价人类技巧和行为的基本方式,所有语言信息收集的方法都可以被理解为:在特定情况下,用以了解学生学习行为、态度的具体工具,这里讲的课堂观察主要是检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遵守课堂纪律情况。
方式:教师评价。鉴于学生数在40人左右的大班额教学,而且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所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目的: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教师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奖励每个小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学会不断改进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具体操作:
(1)教师制定以小组为单位(A、B、C、D组)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2)每堂课前将A、B、C、D组画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签名来记录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
(3)课后把评价情况及时在图表上记载,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二篇: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1
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同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主要面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1、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理论基础代表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让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题、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代表人物: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情景创设
(2)信息资源提供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4)组织协作学习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3、“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者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兼取两理论之所长,弃之所短,也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
(4)学习情景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都有不足之处。如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它由于强调传递-接受式学习,否定发现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因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正好克服这一缺点,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但它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可能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具有更为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指导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脚本的设计与开发。它具有以下四个优点:
1、根据教学内同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可以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第三篇:标点符号教学设计
《标
点
符
号》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冒号。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使用感叹号、双引号、冒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读句子,复习句号、问号、感叹号。出示句子:
这本书是你的。这本书是你的? 这本书是你的!
2、齐读句子。
3、板书:标点符号
4、小结:今天我们来和几个老朋友聚一聚,它们分别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别看他们个子小,贡献可大了。在写话中它们能表达一个清楚完整的意思,帮你提出心中的疑问,还能帮你表达喜怒哀乐呢!
二、猜一猜:
1、猜谜语,复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圆圆的小圈
(。)出示句子:弟弟吹出了许多又大又圆的泡泡。(齐读)(2)一只小蝌蚪 大脑袋 小尾巴
(,)
出示句子:这本书很有意思,希望大家都读一读。(齐读)(3)小耳朵下面一小点
(?)
出示句子:我的耳朵真的很大吗?
(齐读)(4)一字下面一小点
(!)出示句子:这本书真有意思呀!
(5)两个小圆点
(:)(6)就像数字66和99
(“
”)出示句子:标点
:“
。”
2、猜标点。(1)、长得像个小蝌蚪,可是不在水中游。(,)(2)、形状像个大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
3、喜怒哀乐喊口号,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脾气就数它最大大了。(!)
4、我的谜面最简单,就是一 个小圆圈。
(。)
5、两只小眼睛,总是盯着别人说话。
(:)
6、前一个后一个,引用话语我最棒。
(“ ”)
3、总结:一句话说完之后最后通常用句号,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通常用逗号,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后面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最后用叹号,表示人说话的时候,通常在说话人后面加冒号,并将这句话用引号引起来。
三、复习冒号、双引号。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说话人在前面,要用冒号、双引号。)
2、“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说话人在后面,不用冒号,只用双引号。)
3、“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说话人在中间,不用冒号,用双引号,并且说话人后面用逗号,说话人前面和后面是两个句子,分别要用上双引号。)
四、练一练。(把练习打印出来给学生做,然后共同对答案。)
1、练习1,指名回答。
A、小明把叔叔送出门
说
叔叔再见 B、明天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爸爸说 C、快走吧
妈妈说 不然就来不及了
2、练习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把练习打印出来给学生做,然后共同对答案。)
A.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B.多么可爱的小猫呀
C.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D.今天早上 我和哥哥一起上学 E.妈妈说
我非常愿意帮助你
F、我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
妈妈感到十分满意 G、早晨
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H、大风车转得真快呀
I、伯父问
西瓜多少钱一个
小姑娘说
五元 J、老师说
我们都要好好学习
四、能力提升:(机动)(打印)
皮球坏了
一天 毛毛头正准备踢皮球 忽然发现皮球坏了 他自言自语地说 要是皮球能变成水壶浇花 那不是废物利用吗
于是他把皮球浸在水中 装满了水 然后用水堵住洞口 跑到花盆前 毛毛头放开堵住洞口的手 用力一挤皮球 皮球里的水一下子就浇到小花身上了 毛毛得意地说 我真聪明
标点符号专项练习
2、练习: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A.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B.多么可爱的小猫呀
C.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D.今天早上 我和哥哥一起上学 E.妈妈说
我非常愿意帮助你
F、我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
妈妈感到十分满意 G、早晨
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H、大风车转得真快呀
I、伯父问
西瓜多少钱一个
小姑娘说
五元 J、老师说
我们都要好好学习
四、能力提升:(机动)
皮球坏了
一天 毛毛头正准备踢皮球 忽然发现皮球坏了 他自言自语地说 要是皮球能变成水壶浇花 那不是废物利用吗
于是他把皮球浸在水中 装满了水 然后用水堵住洞口 跑到花盆前 毛毛头放开堵住洞口的手 用力一挤皮球 皮球里的水一下子就浇到小花身上了 毛毛得意地说 我真聪明
标点符号专项练习
2、练习: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A.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B.多么可爱的小猫呀
C.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D.今天早上 我和哥哥一起上学 E.妈妈说
我非常愿意帮助你
F、我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
妈妈感到十分满意 G、早晨
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H、大风车转得真快呀
I、伯父问
西瓜多少钱一个
小姑娘说
五元 J、老师说
我们都要好好学习
四、能力提升:(机动)
皮球坏了
一天 毛毛头正准备踢皮球 忽然发现皮球坏了 他自言自语地说 要是皮球能变成水壶浇花 那不是废物利用吗
于是他把皮球浸在水中 装满了水 然后用水堵住洞口 跑到花盆前 毛毛头放开堵住洞口的手 用力一挤皮球 皮球里的水一下子就浇到小花身上了 毛毛得意地说 我真聪明
第四篇:《输入标点符号》教学设计[模版]
输入标点符号 西南交大附小苏忠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十课《输入汉字法(三)》 课时:一课时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有关中文标点符号的样式、名称;掌握中文标点符号的键位对应及输入方法。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探索中文标点符号的键位对应及输入方法的能力。
情感:通过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中文标点符号的键位对应 难点的突破:
1.通过查阅信息技术教材的中文标点符号键位对照表,了解中文标点符号的对应键。2.创设一个模拟键盘,进行标点符号对应键的直观介绍。教学准备:课件、文章范例、任务 北京亮起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范例1:《北京亮起来了》
请同学们朗读这篇短文。朗读时请同学们思考,朗读时有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没有?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说说标点符号的作用,篇课文使用了哪些标点符号。教师:小结评价,想不想帮老师把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引入课题:板书《输入标点符号》
二、创设任务,学生在探索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中文标点符号对应键练习输入、顿号
。句号
.·居中实心点
@
……
……
……
任务1:标点符号对应键的练习输入 教师:出示范例2,提出要求
提示:中文标点符号输入的简要介绍,通过看书,查键位的对应情况。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尝试完成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分析应对策略。我不看
爸爸:快来看电视。儿子:啥电视? …… 请其中完成较快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解他的操作情况,观察复述其操作过程,作业相应评价。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任务1。任务2:标点符号的补充
教师:出示范例3,并提出相应要求 学生:对照上文完成任务2 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并评价、展示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黄鸡的故事
妈妈买回几只小鸡毛茸茸的……
任务3:查看语文书,对照书上的标点符号情况完成标点符号的补充(2篇短文)
教师:出示任务,提出要求,有能力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2篇一起做,其余同学完成一篇即可
学生:通过对照语文书完成任务3 教师:观察、引导、评价、作品展示(视情况)课堂小结: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及相关情况
第五篇:《乡愁》教学设计三种
《乡愁》教学设计三种
<一>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教学生通过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深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慕容的《乡愁》,师生共点评。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美,美在„„”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了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都有整齐美。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3.用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慕容的《乡愁》。
四、迁移
综观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第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请你仿照诗作中“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学生写句举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二> 教学目的:掌握通过景与情入境探究意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角度:情境体验课
主要教学过程:朗读--想象--积累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观看《乡愁四韵》MTV片段导入。
二、朗读。
1、找四位同学分节朗读余光中的《乡愁》。
2、朗读指导。从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3、听配乐诗朗诵,要求边听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三、想象余光中《乡愁》的画面,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诵第一节,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所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个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个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簌簌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就走。
母亲还在原地未动,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2、学生分组想象二、三、四节的画面。老师不失时机地朗读诗歌为学生想象的画面配诗。
3、给想象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
四、用画面想象法读席慕容的《乡愁》。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并想象。
3、师生共同完成画面创设。
清幽的月光洒进窗棂,诗人独坐窗前凝思。远处好象有人在吹竹笛,那声音清悠、渺远、若有若无。诗人的思绪不经意又回忆起遥远的故乡,可故乡的面貌在脑中却总是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就好象那大雾里别离时挥动的双手,心中有而眼前无。可是,在心灵深处,这种思绪和情感却一直模糊不了,就象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记忆里永远茁壮、永远繁茂、永远清晰!
4、体味这首诗的情感。明确:淡淡的思念与哀愁。
五、根据想象背诵这两首诗。
〈三〉 教学目的:扩大阅读视野,加深阅读印象,培养分析、归纳、综 合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评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角度:美文助读课
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助读--评析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简介作者余光中、席慕容的经历、文化底蕴的相同与不同导入。
二、朗读
1、朗读指导。
2、学生自读。
3、听两首诗的配乐朗读。
4、放音乐,生为两首诗配乐朗读。
三、比较
1、从情感、结构、语言、意象、意境、意蕴、写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2、下发打资料《两首〈乡愁〉各有千秋》,看我们的比较到位没有。„„
两首《乡愁》各有千秋
古诗云:“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游子的思乡愁绪从古至今因其存在的普遍性,历来都是人们赋诗吟哦的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别半个多世纪,两岸同胞虽然一水之隔,却只能隔海相望,台湾同胞那思乡的情感随着时代的久远愈来愈浓,这种浓浓的思乡情结成为台湾当代文学的一大主题,其中余光中和席慕蓉的同题诗《乡愁》便是这种文学作品中的两朵奇葩。
这两首《乡愁》诗主题一致,都抒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就两首诗的意境和构思以及艺术特点来看,它们又各有千秋。
首先从诗的意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以下称余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以下称席诗)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二句,字数相同,形式齐整,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些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的语句作者信手拈来,让人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8--9期作者:张祺)
3、学生自读资料,找出与我们的比较相同和不相同的内容。
4、启发学生说出资料上没有的内容。
四、再次下发下面两首写乡愁的诗,要求任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月之故乡
彭邦桢(台湾)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乡色酒
舒兰(台湾)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还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五、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有可能的话写成鉴赏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