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4.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5.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6.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7.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8.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9.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的计算 3.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4.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5.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2.晨昏线的画法; 3.时间的计算;
4.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5.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设疑引入】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总结讲解】
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板书】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过渡】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板书】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展示模型】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板书】
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24=15度/每小时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讨论】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总结】【板书】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外,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都相同,都为150/小时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线速度=1670cosθ, θ为所求地的纬度)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相关内容及图1.17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讲解】【板书】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练习】
1、P14“读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点拔:造成这种北半球冬、夏半年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北半球夏半年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慢,所以用时较长;而冬半年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地球公转速度快,所以用时较短。
2、P15活动题第二题: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过渡】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板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阅读思考】读P15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及阅读P15、P16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2、完成P16活动。
3、简要分析黄赤交角和南北回归线的关系。
4、简要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有何影响?
【讲解】【板书】
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026’。黄赤交角的角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4)黄赤交角的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2)周期:1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3)移动规律:
课后习题
P15活动第一题: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板书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3.地球自转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1)赤道平面:(2)黄道平面:
(3)黄赤交角:23026’。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4)黄赤交角的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定义:
(2)周期:1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3)移动规律:
第二篇: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建立地球运动的抽象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宇宙的兴趣,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地球的自转方向、产生的现象。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地球自转和公转纪录片 『导入』图片展示生活现象导入
(提问: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么样运动的?东升西落)『讲授新课』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活动
一、探究观察: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中地球的自转情况,思考: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那里?(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归纳总结)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2、绕转中心:地轴
活动
二、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中地球的自转情况,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
3、方向:自西向东
思考: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太阳东升西落,同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地球没有动。为什么?(视频:物体相对运动)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去理解地球自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的关系。
(坐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上,看见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而不觉得自己在向前移动。同样可以说明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活动
三、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中看南北两极看地球自转情况,总结: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怎么旋转的?
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活动
四、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评价。
4、周期:24小时
三、自转产生的意义
1、昼夜更替
地球的自转对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来看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北京时间直播时间段主要为半夜0点到8点。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师生互动。
提问:凌晨2点起来看,那巴西也是黑夜?——不,白天。
讨论: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呢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且自身不发光和太阳光照射)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以及回答后总结归纳。
讲解:我们刚才在转的时候,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在白天和黑夜中间有一条交界线,我们把这条交界线叫做晨昏线(圈),我们一天能碰到几次这条交界线?(两次)讲述晨昏线的判断。(快班讲)
2、时间差异 展示图片,讲述时间差异的现象以及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
板书
第三篇:1.3地球的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二.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地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3.教学用具
课件 4.4.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1.地球的自转
(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提问)地轴的空间位置有何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1个恒星日。即地球某一子午线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提问)1个恒星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
--不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是24小时,被称为一个太阳日,它是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而不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提问)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怎样的?
--(1)角速度
①概念: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②大小:每小时大约15°,每4分钟1°
③分布规律: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2)线速度
①概念: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②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
③V=V0*COSφ,V0为赤道线速度,φ为当地纬度。
(思考)北京和上海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如何?
--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则上海>北京。
总结: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地球的公转
(提问)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公转轨道有何特点?
--轨道
(1)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近日点和远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提问)北半球1月份正是隆冬季节,地球应该距离太阳最远才对。怎么会过近日点呢?7月初正是盛夏,怎么会过远日点?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提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与自转相同。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
(提问)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少?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做1个恒星年。
(提问)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会有何变化?
--公转时经近日点时快些,远日点时要慢些,因此造成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稍长于冬半年。
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讲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提问)什么是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大小为23°26‘。
(提问)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球有怎样的影响?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
(1)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
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次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这称为1个回归年。
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能最多。回归运动使得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和夜的形成
(提问)--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讲述)晨昏线是一个大圆,晨线和昏线各占一半。晨昏线把地球表面平均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昼半球的半圆线是晨线;由昼半球向夜半球更替的半圆线叫昏线。
(1)昼和夜的表达方法
(讲述)任一瞬间,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示。
(提问)什么是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
(3)昼夜更替的产生
(讲述)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交替。
(4)昼夜更替的周期
(提问)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多少?
--昼夜更替的周期,也就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会不会由昼夜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因为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现象决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也会存在,但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1年。
2.地方时
(讲述)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且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提问)什么是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1)地方时
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钟
(练习)当60°E的地方时是9:00时,则61°E的地方时9:04,75°E的地方时是10:00,哪根经线的地方时是8:00?--45°E
例题:
A.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Eg.当我国领土最东端135°E的地方时为上午10点时,最西端73°E的地方时是几点?
135°-73°=62°=60°+2°
=4小时8分
10-4小时8分=5:52
B.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Eg.北京比兰州的地方时早49分44秒,兰州的地理经度是103°53'E,计算北京的地理经度?
49分44秒48分104秒
12°26'
103°53’+12°26‘=115°79’=116°19'
(2)区时
A.时区的划分: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B.区时的计算(相邻两时区之间,时刻相差1小时)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经度/15,结果四舍五入
eg.计算116°E所在时区116/15≈7.7东8区
110°W所在时区110/15≈7.3西7区
②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时区×15
eg.计算东八区的中央经线8×15=120120°E
计算西三区的中央经线3×15=4545°W
C.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①日界线特征
a.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变更,都从这条线开始。
b.实际的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照顾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避免通过陆地)
②过日界线时间的计算
a.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日期相差整1天,时刻相同
b.从东12区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1天;
从西12区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1天
③特别的计时方法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规律:
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2)地转偏向力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过渡)在地球的运动中我们提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会使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正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会因时因地地发生变化,太阳辐射能地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1)昼夜长短地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地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
(提问)以前说过,北半球地夏半年与冬半年是否等长?由于什么原因不等长?我们北半球的夏半年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3月21日至9月23日),在这段时间里,太阳直射点落在北半球,这时候,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夜长。
(讲述)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昼长夜断;反之,则昼短夜长,如果昼弧和夜弧等长,则昼夜平分。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思考)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照的俯视图是怎样的?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φ-Ω|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值
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例题:北京39°54'N
冬至日H=|39°54‘-(-23°26’)|=26°40'
夏至日H=|39°54‘-23°26'|=73°32'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随纬度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变化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提问)夏至日,地球上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是哪些地区?H是最小值的为哪些地区?
--HMAX: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HMIN:整个南半球
(提问)冬至日,地球上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是哪些地区?H是最小值的为哪些地区?
--HMAX: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HMIN:整个北半球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随季节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变化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A.四季的划分
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四季。
(1)天文四季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因此凡立足于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这些天文现象作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就属于天文四季。
我国与西方传统的四季划分都属于天文四季,但具体的时间划分不同。
①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②西方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
(2)气候四季
传统的划分四季方法,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我国大部分地方立春时,在气候上正处于隆冬;立秋时,在气候上还处于炎夏。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运用气候统计的方法,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这属气候四季。
B.五带的划分
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使得太阳辐射总量在地表具有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这样,地球表面就划分成五带。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安全教育
第四篇:《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 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板书】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同时展示模型】 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
【讨论】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总结】A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
B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指导看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学生回答】略。
【讲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课堂总结】
【探究性作业】P16活动3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3.地球自转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第五篇: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孙玥婧(怡园中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小型地球仪等。教学过程:
1、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地球自转]选项,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顺次点击,依次会出现答案。
2、在解决第三个问题地球自转方向时,鼠标点击,屏显,重点解决从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3、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昼夜交替]选项,让学生观察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4、回到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地球公转]选项,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顺次点击,依次出现答案。
5、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夹角]选项,鼠标点击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就会出现度数。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时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6、鼠标点击右上角的[直射点]选项,屏显太阳光直射点的移动情况,鼠标停在哪条线上,就会出现直射该线时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太阳光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
7、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四季交替]选项,屏显地球公转轨道图,了解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想具体了解哪一个节气的情况,可点击暂停选项。也可以点击表格中的节气一栏,也可以单独出现。
8、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地球的五带]选项,让学生了解五带的范围。
9、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昼夜长短]选项,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气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10、回到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上方的[练习讨论]选项,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