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

时间:2019-05-13 10:3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

第一篇: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

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巡礼

2011-12-2 11:17| 发布者: 沁水百合| 查看: 342| 评论: 0|来自: 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 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感恩给人无尽的希望与力量。感恩党和政府把阳光雨露沐洒向医院,感恩患者把健康与生命托付给医院,感恩历代中医人把年华和智慧奉献给医院。常存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志,弘扬传承创新...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感恩给人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感恩党和政府把阳光雨露沐洒向医院,感恩患者把健康与生命托付给医院,感恩历代中医人把年华和智慧奉献给医院。

常存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志,弘扬传承创新、精诚至善精神,建设幸福家园。

医院文化是一所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导向、环境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职工行为方式等,它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以及全院职工的工作态度。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医院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合作精神,让职工更仁爱和宽容;有利于减少医患之间的摩擦,融化医患之间的距离和矛盾;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建设成群众满意的好医院。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放在医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优秀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系,让感恩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医院的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

感恩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该院近50年的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佳话,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

1、大医精诚,爱心无价

1994年,为支持丈夫戍边卫国,好军嫂韩素云一人担负起全家12人生活的重担,因操劳过度患上股骨头坏死症,不能行走,境况十分艰难。得知其感人故事后,该院马上想到军人为了国家安康,从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军嫂为支持丈夫安心服役,长年默默奉献,值得尊重和爱戴;救治军嫂,这是感恩军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保卫祖国,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好报答方式。于是,该院领导当即决定接她来无偿治疗。经过该院9个月的精心治疗后,韩素云可以正常走路了。

该院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这一事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1995年1月,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全国妇联组织的好军嫂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报告。报告团在北京受到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09年,韩素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同年,韩素云向该院赠送感恩牌匾:十六年前,无偿救治;十六年来,心怀感恩。

2、医患和谐,感人至深

1)感恩互助,不了情。1990年,患有股骨头坏死症的河南贫困农民李敬斋求治该院骨科袁浩教授。袁浩亲自为其手术,还垫付住院费用,并买了车票送他回家。19年来,李敬斋一直念念不忘这份恩情。19年后,袁浩和夫人不幸中风病倒,李敬斋夫妇获知后毅然辞去工作来到广州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他们说:“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感恩方式。”

该院党委书记古展群知道这一感人故事后感叹到,在当前医患矛盾不断的情况下,袁浩教授与农民李敬斋这对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特殊情缘令人感动。医生尽心尽职、提高医术,造福病人;病人也尊重医生的劳动、信任医生,只有这样才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谐的社会。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助,这是医患关系和谐共融的典范,是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典范。于是古展群指示医院相关部门着手进行宣传报道。

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均在新闻黄金时段以及报纸要闻版进行了大幅报道。2009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新闻媒体下发《关于做好袁浩教授与河南农民李敬斋互助感人事迹宣传报道的通知》,于是,在全国又掀起了一轮宣传医患和谐、宣传感恩的新高潮。11月9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自来到医院慰问袁浩教授。2010年2月9日,袁浩、李敬斋被评选为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为其颁奖。2010年2月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摄制组来到该院拍摄这一感人故事,取名《不了情》,并于3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2)感恩牵手,三十六载。1975年,该院外科成功救治一位被银环蛇咬伤生命垂危的新市农民关穗华。入院时患者没有呼吸,医生马上为其气管切开。限于当时条件,在没有呼吸机的情况下,医护人员31个日日夜夜一直不停地轮流手捏球囊维系关穗华的一息生机。5个月后,关穗华康复出院。36年来每逢中秋和春节,关穗华都会亲自送一大篮芋头和蔬菜到该院外科感谢医生。尽管从1984年开始,关穗华洗脚上田,2002年还下了岗,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已陆续退休,但经济拮据的关穗华仍然坚持购买土特产送到医院。人们不解地问,都几十年了,有这个必要吗?他说“做人不能忘本啊。”

3、感恩党和政府,积极扶持基层中医院

为感谢党和政府对该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该院按照广东省卫生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在过去5年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兴宁市中医院、五华县中医院、大埔中医院、信宜中医院、连山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行挂职,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为42家县级市中医院171人次免费提供进修机会;每年均派出由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医疗队到肇庆、河源、清远、梅州等地开展大规模的义诊,为基层群众赠医送药;共派出20余人组成各专家小组到14个基层教学中医院进行预评、指导、示范教学、讲课、送医送药等,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设备支援、信息交流和医院管理等方面为基层中医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从而帮助基层中医院找到发展突破口,推动基层中医院的发展,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助力。

4、感恩患者,热心救助贫困患者

该院医生对患者怀有感恩的心。医生医术的提高,是需要建立在临床实践上,也就是建立在帮病人解除痛苦的治疗过程上。医院感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把生命与健康托付给医院。医院应该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回报他们,帮助他们解除痛苦。2009年,该院启动百万元爱心扶贫救助工程,为100名来自广东省各地农村贫困家庭的患儿减免100万元医疗费用。该活动受到广州市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2010年以来,该院继续与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延续“爱心扶贫救助工程”,继续帮扶省内贫困先心病患儿。

5、感恩历代中医人,节日慰问老职工

建院半个世纪,无数医院老前辈前赴后继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智慧献给了医院。内科的刘赤选、骨科的何竹林、针灸科的司徒龄、妇科的罗元凯、温病的刘世昌、耳鼻喉科的杨志仁、骨科的袁浩等等一位位知名老教授以及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的中医人为医院发展辛勤耕耘,正是在历代中医人的努力下,医院发展成现在年门诊量位居全国中医院前三名,拥有1250张病床以及8个国家重点专科专病的全国龙头中医医院之一。

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为感恩历代中医人,每逢节假日,医院都举行茶话会,邀请退休老专家、历届院领导、退休职工相聚,向他们表示节日问候,汇报医院发展现状,感谢他们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每年中秋和春节,全体院领导更是亲自拜访全广东省唯一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欧明、王建华等几位大学终身教授,年长的儿科黎炳南教授等,向他们汇报医院的发展建设情况,听取他们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言贤策。培育感恩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强院

1、宣传感恩文化,和谐医患关系

宣传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建设中医药文化强院离不开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对于提升医院文化的软实力,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院重点结合本院特有的感恩文化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宣传医患和谐、宣传感恩精神,着力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建设中医药文化强院。

该院充分重视文化宣传工作,1990年以来短短的20年间,该院好新闻频频见报,共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5231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中医药好新闻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和全国党报一等奖2项,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2项等多项大奖,这在全国医院中是不多见的,在广东各大医院也是独一无二的。2010年医院将近20年来的新闻工作进行总结,将新闻精品编辑成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杏林芳章》一书。

2、积极开展活动,建设医院感恩文化

该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医院感恩文化氛围,让全院职工怀有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医院、感恩同事的心,大大提高了医院职工的感恩意识,从而增强医院的凝聚力、职工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该院每年新员工入职培训,都会来到感恩亭前上一堂感恩文化培训课,认真诵读感恩碑上的碑文,听取发生在医院的感恩故事;在医院网站设立“医院文化建设”专栏,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知识”讲座,通过院报、院内网、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医院院训、宗旨、精神、理念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使感恩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心存感恩,共创和谐”献爱心活动,组织员工开展献血活动,向各基层单位定点联系扶贫帮困对象等;2009年12月31日,该院隆重举办一台以“感恩”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爱心献礼庆华诞》,好军嫂韩素云、袁浩教授、河南农民李敬斋以及感恩该院35年的蛇伤病人关穗华等同台演出,向观众回溯发生在该院的一段段感人的医患故事。

3、全方位着手,以感恩文化推进医院工作 1)形成医院核心价值体系

该院结合岭南地域经济文化特色和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和侧重点,将蕴藏在员工中的宝贵精神加以提炼、升华,将其融入到院训、医院宗旨、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提炼出院训“传承创新、精诚至善”、医院宗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服务理念“患者至上 追求卓越”、医院精神“用中医药文化呵护生命”,以及院歌《心中的理想》等以“感恩”为主题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2)将医院文化价值观融入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中,提高服务质量 该院积极发挥中医药文化对行为规范的主导作用,将“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员工手册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言行、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营造了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众形象。

3)着力整治门诊就医秩序,改善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诊

该院根据市场和病人的需要来不断创新医院管理运行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方便患者就诊,如:该院提供不同形式的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诊。为了缩短病人的挂号和交费时间,开展挂号人多时段收费人员支援挂号,交费人多时段挂号人员支援收费;将急诊病人先挂号后看病的旧模式,改为让病人先诊病,挂号费在交费时一起结算的方式,提高了门急诊工作效率;采用提前挂号时间和推迟收费下班时间方法,有效解决了医院挂号、收费排长龙问题。4)优化医院环境形象,让患者拥有舒适的就诊环境

该院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入医院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各个区域设立中医文化展板和宣传橱窗,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理论技术、科普知识等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对美化医院环境,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医院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布置,让医院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感恩教育的浓厚气氛。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职工的感恩意识,从而达到用感恩的文化规范人、激励人和教育人的目的。2011年6月,该院落成以“感恩”为主题的广东省最大的中医药文化园林——杏林苑。杏林苑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内涵丰富、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草药观赏园林。园内设有“感恩亭”,记载着该院医患之间感人的故事。“感恩亭”后设有“感恩碑”,碑石上面刻着高度浓缩医院感恩文化的文字以感恩党和政府对医院的恩泽,感恩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恩历代中医人对医院作出的贡献。感恩文化促医院建设出成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成为医院的主流文化,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了服务措施,优化了就医流程,简化了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真正的中医药服务,让群众看病满意,有力地推动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1、患者满意,年门诊量节节攀升。

群众对该院给予极高的满意度评价,医院年门诊量不断增长,去年全年门诊量为25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1%,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三家中医院之一。2、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对该院进行检查评估,两次检查均取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国中医院前茅。参评专家对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医院具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此外,医院由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被设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

3、科研工作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该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申报的“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科研成果,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院自1992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来第四次荣获此项殊荣。4、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检查验收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医院拥有7个国家级专科专病(髋关节病专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病专科、针灸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病),11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心血管病专科、肿瘤专科、妇科专科、呼吸病专科、脑病专科、血液病专科、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病、眼底病专病、男科专科、类风湿专病)。在卫生部中国最佳医院之专科排名榜中,该院妇科排名第八位,骨科排名第九位。

5、拥有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该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是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是全国首个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设有13个教研室,全年承担1.3万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3个及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150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是国内同类院校中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最多的临床医学院。

第二篇:把医院文化融入医院建设

把医院文化融入医院建设

于秀华

从宏观上讲,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提出了医院的发展战略、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在为病人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是医院文化建设更高层次的追求

医院文化建设应该营造和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医院教职工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使教职工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克服陋习、树立新风、团结奋发、勇于创新,积极完成医院的各项目标,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医院文化建设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讲,也是“人”的建设,它通过个人的文化精神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使个人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医院文化激励员工做好日常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员工人生观、价值观的桥梁。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医院文化水平高低是医院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着医院的兴

衰。医院要生存、发展、进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的目标,在医疗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相应的医院文化作后盾;就要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尤其在现代,医院文化已成为一个医院发展的核心。因此,研究和发展医院文化对未来医院的发展将是十分必要的。

一、医院文化建设要抓住三个重点

1、要明确创建医院的目标类型。医院是知识分子、专业人才聚集的地方,作为知识密集性较强的实体,必须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做好三方面工作:(1)创新管理机制,转变经营模式,使医院经营管理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行业特点。

(2)重视人才建设。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实施科教兴院战略,增加科研、教学和医疗管理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大胆起用学有专长、思维活跃、想干、能干、敢干的专业人才。(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学,它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积累,又需要长期的实践检验,只有在学习中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不断创新,多出成果。

2、要走法制化、人性化道路。离开法律讲职业道德就会使道德空洞化、教条化,这种流于形式的宣教方式达不到教育员工的目的。通过学习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促使员工去认识法律的功能和作用。使之主动去学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解决医疗纠纷,让法律精神融进医院文化的建设中去。加强医德医风的专项治理,实行医德医风讲评制度,使医德医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依法治院和以德治院的原则。建设医院文化的宗旨是为了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因此,围绕人的建设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服务观。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服务方向,把病人满意与不满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优良劣差的根本标准。协调统一医院、员工与患者三方的利益关系,既要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把正确的价值观、服务观贯彻落实到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及日常医疗工作中去。做到医院管理围绕着病人,基础设施着眼于病人,业务建设为了病人,后勤保障方便病人,文明服务面向病人。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内容及要求

医院在内部建设与管理方面要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至上,三个原则,四个特色”为主线,来建设医院和发

展医院。一个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两个至上:患者至上,医德至上;三个原则:最优质的服务、最合理的收费、最良好的效果;四个特色:特色医疗、特色护理、特色服务、特色管理。医院文化概而论之,包含三方面内容:即物质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它们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是医院文化成熟的标志。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不仅体现在投资现代化设备,建设园林化医院等方面,还体现在为了病人、方便病人的细节上。如简化就诊流程,导医分流,主动帮扶老弱病残,设立便民设施、措施等。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建立一整套行政和医疗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通过各种制度和条例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同时领导班子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职工的生活,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用人,将制度文化建设与凝聚力工程、形象建设、教职工道德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医院文化价值观体系,如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理念、质量方针等。创办内部刊物,定期反映医院大事及医学动态。实行院务公开制度,请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及监督。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体意识。“以高超的医术救人,以高尚的医德感人”以行为准则来回报病人。建设医院文化的宗旨是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按照围绕上述行为准则来建设医院文化是必然要求。而且,医院文化的不断完善,是医院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并跨入现代化的文化管理阶段的标志。

三、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文化建设的投入预算。医院应从经费中划拨一定的专项费用。把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医院经费预算,而不能视为非正常的临时性开支,以保证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建设的规划与内容细化。规划应该包括长期规划和安排。在长期规划中,应明确各的分目标和具体内容;在安排中则应规定各月份的具体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报刊杂志、音像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医院文明建设的开展,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树立自身理想,培育医院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考核与验收标准、方式的设计。在文化建设的实施中,对于实施效果的好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必须有相

应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应,考核与验收的方式也应予以明确,否则文化建设仍然难于保证。因此,医院应根据文化建设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表,对考核对象、时间、参加人员、考核的方式等一一明确。监督机制的运行。文化建设必须有相应的监督体制作保障,体制包括机构、政策和机制三部分,光有机构和政策而没有机制是不行的。监督机制的高效运行才能使文化建设得到全程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文化建设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总之,只有在积极推进医院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真正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树立地区名牌,形成区域优势,才能把医院做大做强,实现新的腾飞。

第三篇:让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让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从一节语文课说起

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管仲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常州有着2500余年的历史,陆游曾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龚自珍也赞叹常州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当匹俦。”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媒介,灵活运用教材内容,通过语文教学来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的情怀,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此,我利用高职第二册语文课本中《语言的演变》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将常州方言融入其中,希望以此进行一个新的探索。

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结合常州本土文化,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了解现代常州方言与古代汉语的关系,培养对常州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常州的热爱之情。尤其在课堂拓展环节,我率先举了常州方言中的几个例子,比如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地名“圩塘”,同学们读读这个地名,引起“于”“围”两个音之争,请同学再举出几个例子,看看常州话与古代汉语的关系。通过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文当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尤其讲到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如有些方言里管头叫“脑袋”“脑壳”,管嘴叫“嘴巴”,管脸叫“面孔”时,学生马上就说出常州话里的“脸”就是“面孔”,而且还激动地说:“书上讲的就是常州话呢!”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这节课,通过把教材内容与地方文化结合作为一个切入点,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篇近5000字,又涉及语法、语汇、语音等比较专业的内容,然后学生们却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看到书上的例子,总不忘联想一下是否常州话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二、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理解了课文内容。《语言的演变》一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古今语言的差别及汉语是如何演变的。把大家非常熟悉的常州方言纳入课堂教学中,很贴近生活,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

三、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学生们平时听常州话、讲常州话,但从来没有考虑过常州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把常州话放在作者提出的几种演变当中去,对常州话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我在课后还布置了作业,不少学生都上网查阅资料,也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四、增加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在前文中讲到唐代“尉迟恭”的语音之后,我又举了一例:“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学生知道常州方言居然与西汉时期的《史记》有关系,比唐代还要早,又惊讶又欣喜,有的学生又说起常州淹城是春秋时期的遗址,历史非常久远,古代汉语在现代常州方言中还有痕迹,是很正常的,但言语之中流露着深深的自豪。我认为,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这堂语文课在情感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就是教师自身相关知识积累还不够。作为一个外地教师,我对常州方言很感兴趣,但是不曾深入了解过,在备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网上的资料,但毕竟不够全面,而且也不够专业,仅仅是常州话与普通话之意译,没有对方言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挖掘,要把常州方言与这篇课文《语言的演变》结合起来,光靠我这些三脚猫的功夫是不行的,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举了例子,我自己还听不懂,谈何再去理解这个词汇或这个语音的演变呢?任何一种方言都是博大的,从方言中甚至能够窥视到常州的历史,因此,想要把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提高,接触更多的本土文化。其次是后劲不足。学生对查找十个常州方言或句子感兴趣,但效果并不理想,作业交上来之后,我发现真正能找到与古代汉语有关的并不多,甚至连常州方言能够用现代汉语写出来的,都写错了,如表示“后悔”的“澳绕”,其实就是“懊恼”,但学生缺乏与课文知识的结合,缺乏自己的思考,只管网上写什么就抄什么,而我做为教师,由于前面所讲到的“知识积累不足”,对学生作业中写到的少数常州方言也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是否能从这个方言中找到古代汉语的痕迹,或者我自己也无法说清一些方言因何形成,如“我们”在方言中称“哈尼估”,因此,这次作业就含含糊糊地过去了,没有达到“考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把教材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可行的,对学生了解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的感情熏陶是有明显效果的。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带着目的去收集资料,带着自己准备的东西进课堂,这样,课堂拓展才不会是教师的“一言堂”,才不会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齐声大合唱。在地方文化方面,教师也要多积累,同时,如果发动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那么在课堂上,就真的做到了韩愈曾经提到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互相学习,这不是一种更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吗?

第四篇:让文化融入城建 让城市更有品位

让文化融入城建 让城市更有品位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作为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滨江古城,仪征曾是“东南水会”“纲运喉舌”,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在多个历史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仪征的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虽然很多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我们认为,仪征拥有漕运盐运文化、园林文化、县学文化、名人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优势,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包括茶文化、雨花石文化以及美食文化等,每个文化中都蕴含着许多值得回味的传说故事和风情民俗,有待于在城市建设中彰显和体现。

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相关职能部门也主动作为,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例如在东园恢复了古运河河道、响水闸、挡军楼、澄虚阁等相关古迹,在扬子公园新建了奎光楼,在白沙公园建设了濯锦园,修复了鼓楼、天宁塔,扩建了盛氏故居等等,部分展现了仪征的历史文化元素。但是对照仪征千年古城的历史背景,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得还不够充分,城市文化底蕴相对缺乏,“古城不见古”依然是当前我市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短板。前期我们外出考察调研,学习和感受了安徽、浙江部分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工作,实事求是地说,仪征在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方面与他们差距明显,感觉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城市建设缺乏文化“名片”。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时,忽略了与仪征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我们这次考察的安徽休宁县,持之以恒地打造状元文化、罗盘文化和茶文化,作为该县的三大文化名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根据这三大文化修建了一系列博物馆,充分彰显了地方特色。而我们仪征的城市建设,没有突出我市的运河文化、园林文化、茶文化等,丢失了仪征的独特个性,难以让人念念不忘。

二是城市景观缺乏文化品位。

这次外出调研,浙江临海市的文化墙、安徽太湖县的文博园,文化品位突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市的公园、绿岛、广场、风光带等,主要营造的是自然景观,突出的是休闲、运动的功能,很少与仪征的历史文化相融合(盛成广场除外),更鲜见仪征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现。极少有能让人驻足、令人玩味的文化馆所和文化小品。欧阳修曾为东园作记,理应将欧阳修的《东园记》刻碑置于园中,更有利于普及历史文化典故,这一建议相关人士也多次呼吁,但至今没有下文。有些雕塑文化品位也很不够,十余年前,仪征大庆路与真州路交叉路口前后几次设置的雕塑都被市民所诟病,后来只好一拆了之。实现以景育人、传递正能量的功效,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三是城市文化细节打造不够。

无锡梁溪区的惠山古镇,注重细节打造,从道板砖到路灯杆的设计,无不体现文化特色。我市在这方面尚有欠缺,即便是已修复好的鼓楼、天宁塔,细节上并不完美,留下了许多缺憾。如:天宁塔曾是天宁寺中一座砖塔,外面本有走廊,历经变迁,天宁寺屡建屡毁,至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天宁塔。我们认为,应将天宁塔的文字介绍细化,补充天宁寺和了缘和尚的详细介绍,让人更加立体地了解天宁塔的前世今生。盛氏故居的残垣断壁,不能彰显盛氏家族的精神风貌,如果设置雕塑,再辅之于文字说明,效果会更好些。同样,东门水关、状元井、挡军楼、澄虚阁、奎光楼等历史遗迹也应该同样辅以文字介绍,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四是少数古迹缺乏及时的保护。

苏州等地在古城改造过程中,综合运用政策、法律手段保护古迹。而我们在旧城改造中,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积淀和地方特色的街巷、居民区遗憾消失,命名新建的居民小区和道路时又缺乏本地文化元素。受财力等因素的制约,部分遗存的古迹、古街巷的保护利用相对滞后。南门大码头、十二圩老街,虽已划定了保护范围,修建性详细规划尚未到位,少数房屋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已经倒塌,管控利用、修缮维护落到实处,并非易事。

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但毕竟这是一项化虚为实的系统工程,推进起来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复杂性,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性、系统性的思维。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文化兴城的理念,让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树起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能为一个城市树立起无形的品牌效应,一座城市经济再发达,如果缺了文化品位,那他就是一座“土豪”城市。仪征作为千年古城,历代先贤们创造了独特而又辉煌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历史文化,打造一个有深度、有味道的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将文化兴城摆上重要位置,按照“保护和利用、改造和复兴”的总体方针,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特色文化街区打造、文物修复保护、公园文化内涵提升等等各项工作,遵循“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变“遗产”为“资产”,变“看点”为“卖点”,变“盆景”为“风景”。需要强调的是,重点文化项目的开发利用不能完全交于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运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上,督促、指导、检查要到位。要善于吸纳外地的宝贵经验,南门大码头历史街区的打造,就可以学习借鉴无锡惠山古镇的开发运营模式。

二、注重文化兴城的顶层设计,让规划战略引领作用“强起来”。

建议抓紧完善补充正在编制的《仪征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绘制好城市历史文化图谱,重点关注“塑造城市特色、解决城市特色丧失”及旧城改造过程中文脉延续等核心问题。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涉及历史文化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形成“可控可管可考核”的指标体系,确保历史人文特色落实到位,促进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寤园的规划设计上,既要再现仪征园林的独特风貌,又要融入《园冶》和计成的元素;在三河公园的规划设计上,可以考虑在其中布局水关文化博物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生动再现真州复闸、四闸五坝在水运中的功能,同时布局历史文化名人馆和文山祠等文化展点,这样既可以凸显水关文化,又可以展现仪征名人文化。此外,在完善修编规划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专家们的意见,也要重视地方文化学者、相关有识之士以及附近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厘清城市历史文化脉络,让仪征的文化品牌“立起来”。

仪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有的留存地表,有的埋在地下,还有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哪些文化是我们的根,哪些文化可以代表仪征文化的基因,必须要做大量调研、甄别、梳理的工作。建议要充分发挥文体旅局、地方志办公室等文化部门的主导作用,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能将我市所有的历史文化脉络梳理清楚,并进行分类。对于一些古迹,适宜恢复的,可以有序恢复,不适宜恢复的,可以用适当的方式集中展示出来。另外,可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城建、文化等部门配合,每年举行一次“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主题论坛,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仪征文化兴城的研究上来,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合力。

四、聚力打造一批辨识度高的项目,让仪征的文化名片“亮起来”。

围绕盐运漕运文化,精心打造南门大码头片区,尽力将该片区打造成宋元明清5A级运河古城景区,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努力将仪征纳入运河补充申遗的范围,将十二圩申报为运河小镇。围绕园林文化,将园林园艺元素植入公园建设,努力将规划中的寤园、三河公园打造成仪征的“个园”“何园”,同时在现有的东园湿地公园新建相关亭台碑刻,再现历史上真州东园的“三绝”(欧阳修的记、王安石的诗、蔡襄的书法)。围绕县学文化,我们设想在仪征实验初中的泮池周边建设“口袋”公园,在公园里设置仪征县学历史相关人物事迹介绍,使之成为激励我市莘莘学子好学上进的教育场所。围绕名人文化,建议结合胥浦河景观带和伍子胥大道的改造,在适当位置设置伍子胥、浣纱女、渔丈人群雕,生动展现“尚义求真”的仪征城市精神。我们还建议在仪城河两岸鼓楼桥至大庆桥段,设置文化墙,用图片和文字生动再现曾与仪征相关的历史名人及其事迹,包括诗词歌赋等。

五、创新文化城建融合方式,让仪征的乡愁记忆“活起来”。

据我们了解,相关部门将在曹山汽车站原址上新建一座高层塔式建筑,命名为“真州塔”,这是传承了“天宁塔”的基因,不少人纷纷叫好。我们建议,在城区规划新建重要文化教育设施时,要精心设计,无论是里面的内涵和外面的建筑形态、场馆布局,都要体现仪征文化特色。在每年城建十大工程中,至少有一到两项与文化有关的项目和工程,这样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假以时日,就会建成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景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多给老百姓活动场所,给群众跳广场舞、唱扬剧预留足够空间,要想方设法让历史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例如:鼓楼、盛成故居、盐运博物馆都要正常开放,公园里的亭台楼榭可适当增加茶馆、咖啡馆的功能,让群众能在其中休憩休闲。鼓楼作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有“仪征小天安门”美称,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表彰建设功臣、仪征好人、劳动模范的固定场所,以增强被表彰人员的荣誉感。

第五篇:锐驰主流文化

锐驰主流文化

部门:经营管理部职位:预算员姓名:

2014年5月29日有幸参加了企业长青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会,认真听了参加培训学习同事发自内心的心得演讲,让在座的我感受颇深。最后刘总出了一道作业:员工坚持什么样的锐驰主流文化,“锐驰主流文化”不仅仅是一长篇的书面文字,而是被我们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是锐驰公司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对自己发问:我应坚持什么样的锐驰主流文化呢?

交流会中涉及最多的就是

1、“三个交给”把时间交给公司、把立场交给公司、把成果交给公司,2、“感恩”感恩领导、感恩所有人、感恩自己。“三个交给”把时间交给公司,公司就给你事业;把立场交给公司,老板就把心交给你;把成果交给公司,公司就把收入交给你,听完之后,认为这就是我寻找并要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他能彻底的体现出我的价值,表明出我的立场。“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老板创建了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施展才华,懂得感恩,我们才会变成有德的人。

我认为应该坚持“三个交给”,“感恩”做为锐驰主流文化,不断积极进取,多问,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下载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绿色”融入生活

    让“绿色”融入生活 绿色代表着活力,象征着生命。这种“绿色”正是自然界、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所应具备的。对于自然界中的“绿色”,和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森林、草原。可如今植被......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王庆文 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等诗词高手纷纷走红,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

    让生活融入课堂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我认为这就是语文开放式的学习,它是针对当前语文教......

    让新员工融入企业

    让新员工融入企业 许多企业在将员工融入企业的过程中犯过不少错误。他们缺乏一种流程促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完全融入企业,并提升工作效率。但是,企业为什么要投入时间......

    让“魔术”融入英语课堂

    巧妙魔术, 为英语课堂增添奇幻色彩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张嘉 台湾魔术师刘谦在今年春晚上表演过魔术节目之后,人们一时间对魔术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为了活跃英语课堂,提升学生......

    文化融入茶营销

    禅文化融入茶营销禅是一门轻松的艺术,吃饭睡觉是修禅,工作更是修禅。把茶当事业做,做成企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善事,做个成功的企业茶人就是最大的功德,当然也是最佳的入世修禅之道。......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郭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5日 02 版) 记者:如何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力量? 张颐武:乡贤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乡......

    辩论赛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反方

    立第一步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指区分于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观念和行为。 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作为当下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随着人的存在而长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