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02:4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

第一篇: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

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

范艳华 马友生

河北省 邢台市 临西县第二完全小学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培根说:“读书足于怡情,足于博才,足于长才。”又如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它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促进学生智力、道德、审美情趣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课外阅读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一、教师要做好导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孩子们一入学就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个人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

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分角色表演读,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赛读,让学生比出激情,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课外阅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局配送的“语文主题丛书”教学,学完一课就让学生在课堂阅读和这一课有观的文章,也可以推荐与本课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定向阅读,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定时。针对学生的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几天不读。

2、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

3、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

4、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5、培养摘抄和写心得的习惯。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或心得记录

下来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励学生爱上阅读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

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以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少年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书是无声的,但是书是有生命的,只有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展翅翱翔。

通讯地址: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二完全小学

电话号码:*** 邮政编码:054900 邮箱:956585692@qq.com

第二篇:让德育有机融入语文教学

让德育有机融入语文教学

湖北省崇阳县实验小学 刘君霞

[摘 要]德育,即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行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小学教师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应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有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 德育 语文教学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所以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品德内涵,情感内涵,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德潜能,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与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合德育。

一、寓德育于文语文课堂

课堂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而语文教材的特点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契合重心放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过程,老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契机,无痕渗透德育。

1、品字词渗透德育

感知汉字不仅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幅作品、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让学生在领略汉字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汉字精神‛的滋养,悟出做人的道理。我在教学生认识‚聪‛字时,首先问学生‚什么样的人才是聪明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多读书的人,有的说是见识广的人,有的说是能说会道的人……我告诉学生,他们的答案都对了。因为‚聪‛字本身包含了答案,‚聪‛由‚耳‛‚丷‛‚口‛‚心‛构成,也就是耳朵、眼睛、嘴巴和心灵的组合,告诉我们要做聪明的人必须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见多识广,领悟于心,才会博学多闻,才会聪明。继而发问‚看到妈妈病了还要做家务,聪明的孩子会怎样做‛‚看到地上有垃圾,聪明的孩子会怎样做‛‚听到我班得了荣誉,聪明的孩子会怎样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咬文嚼字,画龙点睛地揭示其中的德育内涵,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中》,我给学生出示了 ‚争分夺秒‛‚仍然‛两个词语,让让学生联系文章来理解意思,在比较、辩析、朗读中体会,白求恩争分夺秒地手术一心为伤员着想,在危险面前仍然不顾一切,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的品质,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语言,使学生不仅懂得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到词语的情感内涵,加深了对白求恩高贵品质的认识,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同样,课文中有很多体现人物个性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品读这些字词,让学生来品味人物的性格,从而达到‚品字悟德‛的良好效果。

2、品句段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脱离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句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句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如《落花生》一课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品读重点语句,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优良品德的认识和形成做了准备。教师也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入境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同喜同悲,同爱同憎,震撼心灵。同样有的课文有很多直接抒发对英雄人物的讴歌、对大自然的赞美等等句子,学生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理解也可以直接渗透德育。

3、品情感渗透德育

课本中抒发的情感可以利用艺术手段再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更真实而深刻的体会,激发情感。如《父亲的菜园》主要记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辟出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我在授课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大限度的诱发学生进入情境,带动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有的学生竟悄然泪下。这样既使学生感悟到父亲勤劳和执着的精神,又达到了有感情地朗读目的,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体悟水到渠成。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一般抒情性的散文所抒发的情感与大众的情感都有一个契合点,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最有效地将德育融入到语文课堂。

4、品事物渗透德育 大自然本身是人类一本教材,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人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启示中,没有大自然的启示就没有人类现在如此发达。然而,大自然何尝不是我们德育的教材,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蚂蚁团结的斗争力……如教《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利用二者的对比告诉学生人类须要善良和老实,而不需要邪恶和虚假,所以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教《落花生》时,利用落花生不炫耀果实的特点教育学生要做谦虚诚实的人;教《爬山虎的脚》时,利用爬山虎的顽强教育学生做一个坚强的人;教《蟋蟀的住宅》时,教育学生做一个勤劳的人。

5、品人物渗透德育

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繁星闪烁。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教育作用不容低估,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人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从而达到学而明志的效果。《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特别将‚雨来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学习却很认真‛这一情节和学生现在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教育学生要珍惜生活,要好好学习。

二、寓德育于文语文课外

语文可以说是处处都有,德育也是如此。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这一优势,创建语文教学和德育一体化的新平台。

1、身边故事渗透德育

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身边典型的故事,将这些故事渗入语文课堂,渗入德育。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亮点,每一个故事都是教材。有一次放假前,我因有事忘了嘱咐学生关窗户。当晚下雨时,我连忙赶到学校,可窗户关得好好的。经我调查,是我班一位平时很捣蛋的学生关的。我利用表扬他的机会教育全班的学生要爱护公物,助人为乐。我还将这件事写成了小文章编入了班级的黑板报。这名小捣蛋不仅不再捣蛋了,班上热心人也多了不少。身边的故事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案例,学生易理解,也会模仿。

2、语文活动渗透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亲情,体验生活,体验社会的良好机会,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这些活动中安插德育情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次,我给学生安排了一个这样的语文活动:全班同学留心并记下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广告语,并附觉得好的原因。第二天,同学们真的给了一个很大的惊喜。我从中理出了几条经典的广告语,顺势进行了文化和德育。如:中国移动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中国联通广告语‚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义务献血广告语‚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这些广告语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了丰富的做人道理。另一次我安排的活动是:为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捶一次背,为自己洗一次衣。在第二天谈感想的时候,大家发言非常踊跃,而且都锁定了‚亲情‛这一主题,和我预想的结果非常吻合,学生这次写的作文也比平常的要生动要具体得多。

3、日记指导渗透德育

‚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于是我便带领学生写日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真话,说心里话,起到了使人求真向善的作用。针对学生日记不完善之处,我就个别辅导,引导学生向真善美发展。有一回,有一名学生上交了一篇日记:‚早晨,我起了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做作业,再和朋友们玩。中午,吃完午饭看电视,看完电视出去玩。晚上,睡觉了。‛廖廖五十多字将整天的流水帐都记完了,可平淡得如白开水。我就和他进行了这样一段交谈:‚早晨起床,谁给你穿的衣服?‛‚是妈妈。‛‚那是谁给你做的早餐?‛‚是妈妈。‛‚早餐吃的什么?‛‚牛奶,还有鸡蛋。‛‚好吃吗?‛‚好吃!‛‚妈妈吃的什么?‛‚稀饭。‛‚妈妈为什么没有吃牛奶和鸡蛋呢?‛‚妈妈说,我长身体要吃好一点。‛‚你喜欢妈妈吗?‛‚当然喜欢啊!‛‚你打算怎样感谢呢?‛‚好好读书,长大了买好多好多东西给她吃。‛‚吃完早餐是你一个人做作业吗?‛‚不是。是妈妈陪我。‛‚又是妈妈陪你啊,你妈妈不简单。‛‚老师,你说对了!我妈妈好好啊!奶奶都说她最勤快,最孝顺……‛事后,让学生按照我们的对话将日记重写一遍。就这样,一步一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的同时,让他们感悟亲情,学会写作。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花朵;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枯干的河床。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尘不变的,但应注意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紧密结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时期德育的特点,不断创新二者融合方法。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但渗透德育应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找到与‚道德‛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让德育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闪闪生辉。

参考文献:

王者、宋元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优课例析》 胡银耀 《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第三篇:让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让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从一节语文课说起

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管仲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常州有着2500余年的历史,陆游曾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龚自珍也赞叹常州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当匹俦。”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媒介,灵活运用教材内容,通过语文教学来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的情怀,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此,我利用高职第二册语文课本中《语言的演变》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将常州方言融入其中,希望以此进行一个新的探索。

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结合常州本土文化,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了解现代常州方言与古代汉语的关系,培养对常州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常州的热爱之情。尤其在课堂拓展环节,我率先举了常州方言中的几个例子,比如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地名“圩塘”,同学们读读这个地名,引起“于”“围”两个音之争,请同学再举出几个例子,看看常州话与古代汉语的关系。通过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文当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尤其讲到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如有些方言里管头叫“脑袋”“脑壳”,管嘴叫“嘴巴”,管脸叫“面孔”时,学生马上就说出常州话里的“脸”就是“面孔”,而且还激动地说:“书上讲的就是常州话呢!”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这节课,通过把教材内容与地方文化结合作为一个切入点,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篇近5000字,又涉及语法、语汇、语音等比较专业的内容,然后学生们却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看到书上的例子,总不忘联想一下是否常州话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二、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理解了课文内容。《语言的演变》一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古今语言的差别及汉语是如何演变的。把大家非常熟悉的常州方言纳入课堂教学中,很贴近生活,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

三、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学生们平时听常州话、讲常州话,但从来没有考虑过常州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把常州话放在作者提出的几种演变当中去,对常州话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我在课后还布置了作业,不少学生都上网查阅资料,也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四、增加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在前文中讲到唐代“尉迟恭”的语音之后,我又举了一例:“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学生知道常州方言居然与西汉时期的《史记》有关系,比唐代还要早,又惊讶又欣喜,有的学生又说起常州淹城是春秋时期的遗址,历史非常久远,古代汉语在现代常州方言中还有痕迹,是很正常的,但言语之中流露着深深的自豪。我认为,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这堂语文课在情感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就是教师自身相关知识积累还不够。作为一个外地教师,我对常州方言很感兴趣,但是不曾深入了解过,在备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网上的资料,但毕竟不够全面,而且也不够专业,仅仅是常州话与普通话之意译,没有对方言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挖掘,要把常州方言与这篇课文《语言的演变》结合起来,光靠我这些三脚猫的功夫是不行的,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举了例子,我自己还听不懂,谈何再去理解这个词汇或这个语音的演变呢?任何一种方言都是博大的,从方言中甚至能够窥视到常州的历史,因此,想要把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提高,接触更多的本土文化。其次是后劲不足。学生对查找十个常州方言或句子感兴趣,但效果并不理想,作业交上来之后,我发现真正能找到与古代汉语有关的并不多,甚至连常州方言能够用现代汉语写出来的,都写错了,如表示“后悔”的“澳绕”,其实就是“懊恼”,但学生缺乏与课文知识的结合,缺乏自己的思考,只管网上写什么就抄什么,而我做为教师,由于前面所讲到的“知识积累不足”,对学生作业中写到的少数常州方言也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是否能从这个方言中找到古代汉语的痕迹,或者我自己也无法说清一些方言因何形成,如“我们”在方言中称“哈尼估”,因此,这次作业就含含糊糊地过去了,没有达到“考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把教材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可行的,对学生了解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的感情熏陶是有明显效果的。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带着目的去收集资料,带着自己准备的东西进课堂,这样,课堂拓展才不会是教师的“一言堂”,才不会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齐声大合唱。在地方文化方面,教师也要多积累,同时,如果发动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那么在课堂上,就真的做到了韩愈曾经提到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互相学习,这不是一种更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吗?

第四篇: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的色彩

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的色彩

海口市三江镇茄苪小学

王琼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与案例》专题讲座有五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追求五融合”。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语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人格的提升,更应该获得阅读的智慧。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阅读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阅读教学才算得上真正的高效。因此,教学时,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让阅读成为学生腾飞的翅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对“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的几点看法与思考。

一、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报道:成千上万蒙古野驴因外蒙古生存条件的变化,进入我国内蒙古 阴山一带的乌拉特旗,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我当天就结合《草原》的教学,由地理环境的介绍切入,告诉学生这一消息。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意识。

二、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人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经验,并根据读物提供的信息,对所读的内容做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印证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预期,可以使阅读变得轻松而流畅,并能加快阅读速度。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学生的经验、体验为中介激发学生的阅读预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这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有一个学生在《乡村一瞥》一文中,写了他自己村中关于评选上报贫困户的现场会,看到乡领导和村干部相互勾结走后门,真正的贫困户榜上无 名,村中的郭老人是一个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但最后没被选上,一句话也没说愤愤地离开了现场,就这事引发了小作者深深的感悟,现在的社会表象的背后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质的腐败,虽然学生涉世不深,对社会现象理解不够,但他们也能对自己窥见的一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让语文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定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定书。”因此,我们将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知识,我期待着——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孩子们什么是语文?孩子们会深情地说:“那是阳光、雨露、苦涩、甜蜜.......那是一种美,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之美。

第五篇:如何让App和动画片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让App和动画片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1现状分析

伴随着各种动画片、电影、教育学习App、玩具游戏、动漫类报刊杂志,以及电视频道,小学生成为在海量网络信息中成长的新生一代。不得不说,国产的动画片《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等都是成功之作,不仅小学生很沉迷,连大人们都看得捧腹大笑。其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是不菲的,故国内的动画片市场变得这么火爆。小学生不仅满足于国内的动画片,连国外的《奥特曼》、《铠甲勇士》、《米奇妙妙屋》等动画片也是非常着迷。当然网络资源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娱乐,在无形中也教会了孩子很多生活知识。譬如,近期国外有个两岁多的女童,竟能在平板绘图软件上作画。

诚然,动画片和App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负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有些成人化的东西使他们早熟,以及孩子沉溺于动画片和这些App,减少了与同伴们的真实相处、交流合作的意识。长期以来,受这些形象化、直观动态的图片和音视频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他们有着超文本的头脑,他们跳跃着前进。他们的认知方法是平行而非连续的”。

2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基础

小学阶段,6~10岁儿童发展初期并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而是具体形象思维,而后才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东西。他们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所呈现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现联系着。故纸质化传统的、静态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很难吸引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比例最大,故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必然可以从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来。将小孩子所熟悉的动画片和App有效整合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是一种重要方式。

鲁迅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动画片作为电影家族的一员,进入语文课堂,其意义同样也是重大的。

3动画片和App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3.1让识字更高效

小学阶段,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2年级要多认少写。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认一定量的字,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抄写,收效甚微。所以这里笔者介绍下两种过程。

其一,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动画,来创设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的同时,识记并表达。譬如:将生字和词语改编成动画片段,并配音出示字幕和生字。运用现代数字影视高科技技术,把实景与二维、三维动画有机结合起来,将呆板乏味的字符变成活灵活现的实物和相互关联的情节,并让学生配音表演出来。这样教学直观形象化、生活化和趣味化,免除了以往的横竖撇点折,死记字型笔画的传统识字之苦,在掌握新字的同时,让学生身心愉悦,又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也在无形中获得了识字的”契机”。

其二,借助一些故事化、游戏化的App软件,帮助学生识记、巩固所学汉字。

3.2让阅读写作隐形化

有些教育者研究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和动漫,它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虚幻和多彩的画面强烈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巩固了对抽象事物的学习。因此,教师都热衷于使用动画来进行语言教学。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如果学生学习语言,能像看动画片一样,他们不会就呆坐在那里浪费脑力。

基于学生对动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和喜欢模仿的天性,教师应能敏锐地发现语文教学内容和动画片的契合度,从而创设适宜的情景,进入角色,以配代讲达成语文阅读和应用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合作表演出来。这样既实现了在语文阅读课堂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有效地实现了文本和动画片的双向互动,又引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

通过动画片来强化语文课堂阅读是隐性的知识学习。而不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硬性灌输。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无形中习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鉴于并不是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富有童心或对动画片产业的理解甚少,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嗅觉。

3.3让口语交际更有张力

动画片的介入,将使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在“激情缺失”、“伪现场感”等方面得以缓解和解决。儿童动画片资源在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方面具有极富张力的生成价值。

3.4作业巩固更高效

区别于传统纸质化的练习册,适当使用电子化的、动态的、游戏化的App,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变成电子作业融入到App上。这种趣味性的作业,能减少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抗拒。现如今App都具有自动批改功能,并且有错题集,还可以通过App智能地提供相关题目,不断巩固学习。如此,教师和家长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既能让学生更高效的检验和巩固知识,也方便了教师批改作业,并更快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App上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迅速调整教学策略。

目前,跟这个想法较接近的是电子书本业,随着电子化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出版业乃至整个教育界很早就意识到“一个数字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也一直谋求从传统纸质出版向网络出版的跨越。到目前为止,在美国也没有类似电子书包的产品提供给学生使用,只有新加坡等少数国家有。

4总结

作为小学生,趣味性,动态性的动画片和游戏化的App,无疑是最爱。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没有自制力。对沉迷于动画片等网络虚拟世界的学生来说,必然是很难快乐地接受反复单调的识字和阅读训练的。根据新课标对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了老师奋斗的目标。总而言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基本心理需求,营造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氛围,就要适当考虑他们从小就熟知的动画片和移动App入手。愿教师都能将枯燥的文本阅读在无形中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成长。

下载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课外阅读融入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论文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感情通过语文来表达,语文由思想感情来驾驭。我认为,要教好语文,必须要有感情的投入。一、爱教材语文教材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饱含着丰......

    让语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让语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赤壁市实验中学:任 丹 李乾坤 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取向,社会生活的多种样式,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吸纳新的教育思想。然而当今各种教育......

    让“云教学”融入课堂(推荐阅读)

    让“云教学”融入课堂 潜江市实验小学 周秀芬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教育变革带来强大驱动力。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仍拘泥于口......

    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

    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中去 3月6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南省电化教育馆举办的第十九届河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培训班, 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感触不少。本次培训班涉及的......

    让识字教学融入家庭生活5篇

    让识字教学融入家庭生活 摘要: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让枯燥、呆板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新颖呢?本人从以下......

    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作者]安阳中心学校 焦晓瑜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

    让“绿色”融入生活

    让“绿色”融入生活 绿色代表着活力,象征着生命。这种“绿色”正是自然界、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所应具备的。对于自然界中的“绿色”,和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森林、草原。可如今植被......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王庆文 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等诗词高手纷纷走红,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